•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一節 研究結論

本節綜合第四章研究結果的分析,並依據研究目的,歸納出研究結論如下敘 述:

壹、個案教師工作倦怠的歷程

教師職業是服務性的助人行業,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進步與更新,教師為了 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必須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而教師的工作量和勞累程 度就可想而知,面對個體差異愈來愈大的學生、複雜度愈來愈強的教學任務、家 長的過度要求與配合度低,久而久之,這些都會損耗教師的激情與熱情,導致教 師身心倦怠。

研究者透過四個層面來瞭解五位個案教師在工作倦怠的歷程,教師在工作上 不管遇到的是個人的,組織的,社會的,或是整體教育政策上的任一事件,可能 都會為其帶來大小不等的感受,本研究關注的是他們較為負面的感知與故事,也 從各個經歷中獲知他們採行的策略。

116

一、在個人層面部份

關於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部份,本研究訪談內容發現,本研究的受訪教師因為 授教學生的特質與個別狀況,影響了他們對學生的期待與教導方式,有的個案教 師在初任教職時就把教學方向確立清楚,未從學生先天的限制而產生錯誤期待,

相反的,個案教師將學生表現視為一般,這些都是他們的自然表現之一,因此,

這樣的結果不會造成個案教師在理想與現實上產生明顯的差距;其他受訪教師則 是和前述個案教師落差甚大,他們都在初任教職時滿懷抱負與理想,但是隨著時 間的推移,許多現實因素左右教學的品質、教師的心力,以及學生學習的成效,

最後導致個案教師發現這些落差讓他們難以為繼,進而引發工作倦怠感。

關於角色衝突部份,本研究發現擔任行政職務的教師相較其他職務單純的個 案教師更容易產生角色衝突的現象,尤其是在學校擔任學務組長,同時身兼數職 的受訪教師,他的角色衝突現象明顯大於其他受訪教師,當他無法順利進行角色 轉換,或者面對多重角色期待,卻無法有效地調節之時,倦怠感的體會自然油然 而生,這個道理不說自明。

二、在組織層面部份

關於工作負荷議題,本研究發現並非每個個案教師都會因工作負荷而感到倦 怠,縱使導師職務繁雜,他不僅要能掌控班級秩序,亦要配合學校行政事務,但 是,從本研究結果得知,兼任行政職務的個案教師加重表達出他們感受工作負荷 的情形,時效與績效是工作中最大的困擾來源,令他們難以消受。

在學生行為問題方面,本研究的受訪教師一致認為,現今學生的價值觀、道 德觀、言行標準及對事物的觀點與昔日大相逕庭,個案教師在教育崗位上的期望 與現行學生的整體學習與表現落差甚大,便容易促使個案教師產生挫折與倦怠 感。

三、在社會層面部份

關於家長問題部份,本研究發現個案教師認為時下社會變遷迅速,且因為家 長自我意識高漲,對教師的期望與要求相對提高,時有動輒得咎的情形,可是他

117

們的配合度未能跟著口中要求而行事,只是單向檢視教師的努力與最終成果;另 一方面,本研究也得到教師認為部份家長不管事,將子女教育全數交託給教師的 大有人在,因此,個案教師在學校裡的表現與感受容易隨著家長起伏,有時充滿 束縛感,倦怠感逐漸滲出。關於家長低配合度的問題,多數偏鄉家長致力基本生 計的維繫,僅能關注孩子的養護工作,對於教育的進展只能交給教師,家長的參 與度低,教師工作的負擔與壓力倍增,更甚以往。

四、在教育政策層面部份

本研究發現,教育政策層面容易讓服務於國中階段的個案教師產生工作倦怠 感,服務於國小階段的個案教師則比較沒有經驗到相關政策的推動與執行,在心 態、工作負荷上都較顯正向,不受其所擾,雖然如此,但是,兼任行政職務的教 師仍對頻繁的評鑑工作感到憂心,成為他們在工作上的莫大困擾。另一方面,本 研究的個案教師皆服務於臺東縣,一般來說,這個縣市無論在資源、人力上都比 其他縣市弱勢,因此,教育政策層面突顯出,服務於偏鄉縣市的教師,可能在工 作上面臨的困境較大,城鄉差距不會縮小,反而愈大,這些教師產生工作倦怠的 歷程也會不同於其他縣市,有種推動無力的感受。

五、結語

本研究的個案教師面臨工作倦怠的歷程,皆遭遇壓力、緊張階段,他們能採 取各種因應措施,讓自己從工作倦怠中復元,重新增能,繼續與現實奮戰,這樣 的歷程符合 Gaines 與 Jermier 所提出的工作倦怠階段;部份個案教師也在工作職場 中歷經充滿教育熱忱,好似處在蜜月階段,欲拓展心中的抱負與期待,當個案教 師的工作產生停滯現象,他們也會身處重重挫折,整體身心狀態受到干擾,對於 身為教師一職多有感嘆,許多的生理、心理徵候接續出現,負向思考漸趨明顯,

多數教師試圖憑藉各種介入策略,以改善工作帶來的冷漠、絕望與無助感。以上 透過訪談得到的個案教師相關經歷,皆符合 Edelwich 與 Brodsky 的理想幻滅階段,

以及 Veninga 指稱的工作倦怠歷程。

118

惟,本研究發現五位個案教師對工作職場產生倦怠的感受程度或深或淺,研 究者從文獻回顧中,比較沒有發現相關研究探討教師工作倦怠歷程裡感受深淺的 原因,到底造成這樣的感受差異是什麼?但是在本研究裡,研究者發現個案教師 的職務內容、任教階段與任教科別都是影響他們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更有甚者,

這五位服務於臺東地區的前線教師,他們皆一致認為地域問題是其在工作職場中 持續引發倦怠感受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樣的觀點乃是從個案教師對於在地學子的 能力條件以及學生的家庭狀況而來。臺東的教育一向最受人關注,因為它的弱勢;

但臺東的教育生態卻一直呈現落後,甚至不如其他縣市,研究者認為這不是工作 於本縣的教師不努力的結果,有很多的訊息在在告訴我們,臺東縣的教育先天不 良又後天失調,缺乏競爭力的學子,再加上家長百態,偏鄉的家長求生計已是困 難,怎還會有心力照顧需要唸書的孩子?若要要求學生有競爭力,教師的責任與 方法十分重要,研究者要陳述的是,服務於臺東本地的教師必須承攬在地的困境 與條件,我們受限於文化與自身結構問題,這個困難不易突破,終至使得教師產 生倦怠感,因此,影響本研究五位個案教師的工作倦怠情形之一,跳脫了研究者 於文獻回顧裡的探討發現,而這樣的結果,使得本研究突顯服務於臺東縣市的教 師,他們的工作倦怠感受備加深刻。

貳、個案教師對工作倦怠的調適方法

以上眾多方法的運用,個案教師對於工作倦怠的調適,不外乎都和過去文獻 的探討結果相仿,像是楊衛星、呂佳(2005)、張弘勳、蔡淑苓(2007)、林孟 萱(2014)。比較特別的是,本研究的三位受訪教師,談到他們均憑藉宗教的力 量來支撐自己,讓原本脆弱的內在逐步復元。而這個調適方法也是研究者在文獻 回顧裡的相關研究未獲採用的,這裡顯示宗教的力量可以撫慰人心,它對於三位 受訪教師而言都是最好的調適方法之一。至於其他的調適方法,也可看出個體為 了適應工作面臨的課題,都能在自身處境下謀求一個合適妥當的方式,試圖讓自 己過的好一點,本研究五位教師所採行的方法都值得一線教師參考,每個人都需 要喘息,都需要自我調適,無一例外。

119

是故,本研究發現個案教師多半從外在資源與自我調整找到能量,支撐自己 繼續面對工作現實,當然,本研究也發現某些個案教師運用的方法極少,卻也能 在面臨工作倦怠感下漸趨復原,這部份是否跟個案教師的人格特質或者其他狀況 有關?致使個案教師似乎在靜默之中復元則不得而知,這個現象有待進一步檢視,

找尋更多資訊釐清。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