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個案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8

圖 3-2 研究架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繪

第三節 個案研究

壹、 個案研究法

一、 個案研究法的意涵

個案研究是一個相當聚焦的研究途徑,在某一時空界限下,著重於某 事件、某案例的研究,透過這個個案能夠較具體認識抽象性的思考,藉由 單一觀察個案,深入解析某特定的議題,以作為後續比較或跨層次的推論 或歸納,在個案研究中,不若比較研究採取平行方式觀察,而是以網絡方 式為主,個案中角色的互動、時空背景轉換、情境相互影響等等,較能完 整了解該個案的整體狀況(湯京平,2015)。

二、選擇個案研究法的理由

商業行銷中的一個「招牌」套入到研究中就是「個案研究」,換言之,

一間公司有許多產品,哪樣產品最特別、最熱銷、詢問度最高,可能就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9

為該公司的招牌,個案研究亦若是。主要挑選個案研究的原因為其本身的 賣點,是否具有特色、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讓讀者從中獲得新的收穫等,

這些都是判斷基準之一。另外可行性的判斷也是準則之一,有些個案或許 具備上述條件,但可能太過敏感、過於機密、資料不易收集、研究對象具 有語言及文化的重大差異等,可能導致無法順利取得研究相關資料,無法 繼續深入探討或認識,因此這樣的個案可能還需要進一步謹慎評估是否能 繼續下去(湯京平,2015)。

基於上述賣點及可行性評估後,本研究以「上下游新聞市集」為研究個案,

臺灣有許多關注農業的社會企業,每個社會企業有其關懷的方式,而上下游新聞 市集為臺灣第一個以農業、土地、食安為關注議題的網路新聞媒體,打造獨立客 觀的新聞平臺,提供多元的觀點及討論的空間,並推廣食農教育,讓農友參與友 善耕作、讓社會大眾認同及了解,拋棄舊思維,而有新的理念,進一步共同以行 為支持整體農業、關懷相關議題,這部分與社會行銷的理念相當契合。

另一部份收購在地農友的優良作物,鼓勵友善土地的種植方式,幫助農友開 發新產品,增加銷售通路,並幫消費者層層把關品質,提供消費者安心產品,讓 更多人認識臺灣各地美好的產品,而這些理念與行動也都來自消費者的支持,因 此該如何讓消費者用行動肯定並回饋於上下游新聞市集,也是非常值得研究之 處。

三、個案與文獻探討

學術研究是知識的基石、實務運作是行為經驗的累積,理論若能跟實 務結合,兩者相輔相成,對於整個議題是能有更深的認知,文獻探討中對 於某些議題及理論有相當的了解與認識,也幫助我們初步理解研究基礎,

為能使這些理論及研究更具生動、更有真實的面貌,因此結合實際發生的 事件或真實存在的個案,具有解決理論爭議、展示理論模型、修正主流理 論、探索新理論架構等目的(湯京平,20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0

貳、 個案介紹

本研究之研究個案為「上下游 News & Market」,又稱上下游新聞市集,

為使名詞統一便於閱讀,本文皆以「上下游新聞市集」做為描述,是臺灣 第一個食物與農業為主的專業新聞媒體。由汪文豪、莊惠宜、馮小非、蕭 名宏、楊偉林共同創立上下游新聞市集,主要關注議題在於農業、土地及 食品安全,成立於 2011 年,由兩個獨立部門組成,一為「新聞」、二為「市 集」,2014 年於臺中市成立實體市集店面。

新聞的部分,以線上新聞平台為要,發表食物、耕作、農地保存、食農 教育、綠色節能生活等專題報導、文章或新聞,強調獨立客觀的報導,不 做廣告文及商業文,除自聘記者與編輯外,亦鼓勵各界關心相同議題的作 者,投稿成為「公民寫手」,多元交換訊息及新知,也鼓勵所有讀者轉發、

轉載,喚醒及傳遞更多臺灣農業、土地、食安的訊息。

市集的部分,目前擁有線上市集與實體市集,建立便利的銷售通路及平 台,除了向農友購買農作,也協助開發新產品,拓展更多市場,讓用心栽 作、使用友善耕作的農友,有固定的收入來源,能夠安心種植,以不傷害 土地的方式為消費者生產;另外也鼓勵消費者以購買支持理念,讓農村經 濟更加蓬勃。

農業問題、食品安全並非臺灣主流媒體所關心的議題,因此草創時期並 非如此順利,但因臺灣近幾年發生許多農業經濟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社 會開始重視這類的議題,再者,上下游新聞市集媒體自律、品質把關,逐 漸建立信任感與口碑,如校園午餐調查、假米粉調查、洗衣精濫用殺蟲劑 等報導都獲得肯定;市集的部分也不遑多讓,如果說友善耕作、愛護土地,

農友為生產者,只有農友的努力是不夠的,更需要消費者端的支持才能達 到平衡,這些臺灣的好物開發、在地的安心作物,都能在上下游新聞市集 購買,這些收入成為支持在地經濟一個力量,也維持上下游的運作,同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獲得許多肯定,如十大文創行銷平台、綠色設計產業組影響力獎等等。

參、 深度訪談法

一、深度訪談的意涵

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質性研究中的深度訪談法是一個能與 研究參與者確實互動之平臺,研究者與被研究者透過問答進行想法的交流

(紐文英,2013),藉由單一面對面的訪談方式,研究者較能清楚表達對問 題的看法,亦較能清楚解釋回答之內容,可蒐集到較具經驗且廣泛的內容,

互動過程具開放性及自由性(葉至誠、葉立誠,2011);另外,由於深度訪 談具有主觀詮釋的過程,除了能了解過去的經驗及資料外,可在訪談的過程,

不斷確認並檢視本身之研究問題,這樣的研究歷程提供研究者更多省思的空 間。

二、選擇深度訪談法之理由(吳嘉苓,2015):

(一) 詳細描述:本研究希望能深入了解農業社會企業的社會行銷經驗,

對於具有時間歷程、經驗詮釋、想法認知這類的理解,透過訪談能 夠更加詳細描述並深入討論,受訪者能針對自身所體會及經驗回答,

可仔細描述面對不同的對象而有不同的行動心得或想法。

(二) 整合系統性觀點:如上所述,事先擬好的問卷項目無法透徹理解受 訪者主觀經驗與認知,由於農業社會企業所行銷的對象不特定,考 量觀點及立場的多元性與變化性,行銷內容或方式亦因不同群體

(如標的對象、市場、社會大眾等)而有相對應之做法,訪談法較 能達成預定的研究需求。

(三) 完整的詮釋:農業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及社會行銷(Social Marketing)皆蘊含濃厚的社會性(Social)概念,為能加強對於社 會脈絡、社會經驗、社會現象的理解,透過訪談問答的方式能讓內 容更完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2

本文希望能藉由與研究參與者最直接的互動,依事前設計之訪談大綱,

得到最原始的資料,除了解想法及觀點,更能延續對話,並藉由對談中得 出原本所未設想到之問題,更加深入了解農業社會企業進行行銷之經驗。

三、取樣方式

選擇深度訪談做為研究方法,其中一項關鍵在於「訪談對象」,訪談對 象所能提供的經驗與最直接的反應都將提升研究品質。若研究對象有清楚 可界定的母群體,利用隨機抽樣的方式是可行的;相較於隨機抽樣,質化 研究較常以立意抽樣(Purposive Sampling)為抽樣策略,意即依研究旨趣 及主題領域,找尋適合的受訪者(吳嘉苓,2015)。

為能更加深入了解當時執行狀況、細節及時空背景,若需深入探討則 使用質性分析,本研究以個案研究為主,除了以社會行銷觀點研究上下游 新聞市集社會企業外,透過社會企業文獻探討,發現社會企業仰賴消費者 的支持與肯定,因此除了針對社會企業外,亦尋求消費者端的想法與認同,

期能透過消費者的反應回饋予社會企業,消費者的部分擬以隨機抽樣方式,

研究者至上下游新聞市集實體店面,以現場狀況尋找當時購買的消費者為 研究對象;強化農業社會企業整體行銷過程與困境。

四、深度訪談對象

(一) 個案介紹

本研究主要以上下游新聞市集為本次研究個案,上下游新聞市 集為關注農業發展之社會企業,除幫助在地農友開發產品平臺外,

與其他農業社會企業不同的是,他具有獨立報導的新聞部,不接受 廣告與業配文,以較客觀、全面的方式報導新聞與專題文章,且鼓 勵各地關注農業、食安、土地的公民們,共同執筆並分享彼此心得 與觀察;亦設立線上市集與實體市集,鼓勵農友以友善耕作且保護 環境的方式生產食物,並協助農友開發產品、推廣行銷、拓展通路,

讓更多人認識臺灣在地好物,共同為農業社會與土地盡一份心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三) 深度訪談設計 1. 深度訪談題綱

量化分析提供數字的依據,問卷調查有既定的回答項目與回 答指標,較能於事前擬好控制變項,但無法詮釋主觀的判斷或經 驗、理念等等;而質化的研究能解決上述的問題,但因對變項並 非完全了解,故無法完全控制變項亦較難操作(趙碧華、朱美珍 譯,2001)。

因此欲進行深度訪談時,需進行研究設計,訪談的進行有大 部分時間為受訪者之經驗與想法分享,屬於較開放性、具彈性的 過程,希望透過受訪者之回答,能更深入的交談與互動。

(1) 上下游新聞市集屬於農業社會企業,而這類型大部分採用 市場媒介模式(Market Intermediary Model)與合作模式

(Cooperative Model)形式運作(Alter, 2007)22,在合作 模式的關係中,社會企業與標的對象雖為一體,但彼此有 各自的任務,因此亦會著重於社會企業與標的對象的互動

(Cooperative Model)形式運作(Alter, 2007)22,在合作 模式的關係中,社會企業與標的對象雖為一體,但彼此有 各自的任務,因此亦會著重於社會企業與標的對象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