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個案背景、人格特質與踏上教師之路的源起及過程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個案背景、人格特質與踏上教師之路的源起及過程

本節呈現的是個案教師成長的背景、人格特質、踏上教師之路源起、過程及相關生涯 事件,透過這些生活背景與生涯經驗的瞭解,有助於教師生涯承諾內涵的釐清與討論。

壹、成長背景

小靜老師自小家境清苦,父母皆未受教育,靠種田打零工維生,其兄姊教育程度也不 高,與四個兄長相較之下,身為么女的小靜老師雖不是倍受驕寵,但卻也頗得父母的疼愛,

她說:

我爸媽都是苦命人,都沒有受過教育。我上面有四個哥哥,一個姊姊。……其實家 境也不是很好,所以我爸跟我媽以前都是靠種田啊打零工啊這樣子,但是我覺得說可能 就是因為我們是後面的孩子,所以吃的苦少,那雖然我爸媽也很喜歡孩子去受教育,可 是畢竟說也沒那個能力,所以我們哥哥那些真的比較苦(訪靜 1~16、17,1/8)。

小靜老師自覺非常幸運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因為在重男輕女風氣盛行的 50 年代,小靜 父母的觀念並未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不僅沒有男女之別,在教養上,亦相當的開明-關 心、擔心但不給壓力,亦不幫孩子做決定,她說:

所以我是覺得說我一直很……就是說很幸運的是我出生在這個家庭,雖然說家境不 是很好,可是我們家就是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我…其實我看到很多就是周遭的同學喔

就是都活在那種很痛苦的…我們那時候又很明顯、嚴重,我覺得說其實反而我們兩個女 生比較被疼,我就覺得說其實一直都很好。(訪靜 1~20,1/8)

那爸媽是希望說讀書盡量讀啦!所以他高中、國中……大學也都鼓勵我盡量去讀,有 機會就去念(台語),他們也很希望說可以讀就盡量讀這樣,沒有給我什麼壓力……而且 加我爸媽從來沒有幫我決定過什麼事,從小到大要念什麼學校、做什麼都是我自己決 定。……他們就說他們沒有讀過什麼書啊!好不好!他覺得說知道我們在做什麼就好,所 以他們從來真的不太管我,他們會關心、會擔心,但是從來不會說要求我做什麼、做什麼。

(訪靜 1~20,1/8)

不幫孩子做決定-從上高中、大學到現在,我總能在自主意識的支配之下,選擇我所 喜愛,決定我的未來。(文件 6~11)

小結:

從小靜老師的敘述中可知,小靜老師的成長環境並不優渥,在刻苦的環境中,一家人 胼手胝足,生活還勉強過得去。小靜老師因為是么女,所以經濟的重擔幾乎都落在父母與 四個兄長的身上。相較於周遭同學所受到的性別不平等待遇,小靜老師自覺非常幸運出生 在這樣的家庭中。父母親的觀念相當開明,「他們會關心、會擔心,但是從來不會說要求我做什 麼、做什麼」,又因父母親未曾受過教育,所以對於孩子的課業,也沒有指導的能力,所以 在課業上,小靜老師總是「自己要求自己」。由此可知,父母兄長對於家庭的付出,讓小靜 老師感念在心。在父母充分授權的教養態度之下,也逐漸形塑小靜老師獨立自主、自我要 求的人格特質,所以小靜老師總能在自主意識下選擇所愛決定未來。

貳、人格特質

個人人格特質多與生俱來,但亦與環境有關,家庭環境、求學環境與社會環境皆可 能有所牽連,面對壓力情境,人的潛能更可能因而激發成長。對小靜老師的人生而言,接 觸教育不啻是一激發潛能轉化個性的契機,因此,以下將分別探討小靜老師投入教育生涯 前後的人格特質差異(這些差異部份根據小靜老師的陳述,部份則是研究者歸納所得),探

討的層面包括:一、投入教育生涯前後持續不變的人格特質,二、投入教育生涯後才逐漸 展現的人格特質,三、投入教育生涯前後有所不同的人格特質。

一、投入教育生涯前後持續不變的人格特質-體貼分享、自律堅持、樂觀正面

在體貼分享的人格特質上,研究者探討的方向包括:原生家庭、班級學生、特殊兒童 與未曾謀面的 921 地震災民等。在自律堅持的人格特質上,研究者探討的方向包括:自我 要求的成長歷程,忌惡如仇又守規矩的作風,以及喜歡進修的原因。另外此處研究者亦分 別從小靜老師自己的觀點與他人的觀察中來探討其樂觀正面的人格特質。

(一)體貼分享

對家庭,為了不想增加家庭經濟負擔又能跟家人同住,所以小靜老師高中畢業後就 選擇離家近的學校。而為了可以邊工作邊念書,不用再依靠家人來支柱,所以小靜老師念 高中的時候就設定大學要讀夜校了,小靜老師說:

高中要畢業的時候我還是覺得我就留在中區考啊!所以就是說不想到別的地方 去,我覺得說負擔重嘛!所以住家裡啊!又可以跟家人住在一起這樣子。(訪靜 1~19,

1/8)那時候念高中的時候我就設定要讀夜校啦!因為我覺得說念夜校至少我可以獨 立,可以自己找到工作,邊工作邊那個(念書)嘛!不用靠家人來支柱。(訪靜 1~11,

1/8)

對學生,她強調在期待學生成就之前,要先給予信心並施予訓練,不能毫無訓練、未 曾指導就冒然叫孩子上臺,那對於學生現在的自信與未來的成就毫無幫助,只是徒增學生 挫折而已,以下是同事小慧的瞭解與觀察:

她會覺得說既然選一個學生出來演講,如果妳沒有給他東西就叫他上臺演講,基本 上學生會覺得很有挫折感!所以今天她如果要找一位學生出來演講,她會覺得要給他東 西……那她會認為說如果我能夠比別的老師多一點用心,那這小孩子以後自然的相對成 就較高,那你給他信心了以後,相對的以後長大了他到國中、高中他對這方面有信心,

成就就會比較別人高。(訪慧~6,1/23)

面對特殊兒童,小靜老師總認為多一分接納關懷就會少一分疏離遺憾,在她的文章中 研究者感受到她的感性與體貼,小靜寫道:「對於未知我們總是充滿恐懼,是不是當我們勇敢去

接觸,就會發現事實比想像來得單純多了?多一分了解、多一分接納、多一分關懷,就會少一分誤 會、少一分疏離、少一分遺憾。(文件 6~10)」。哪怕是面對未曾謀面的 921 地震災民,瘦弱的 小靜老師依然是深入災區運送物資,以盡自己一份棉薄的心力,小靜寫道:「當時那種心靈 契合、相互扶持的感覺是前所未有的。(文件 6~11)

(二)自律堅持

小靜老師從小就是個體貼守規的孩子,從不曾給父母、老師惹過麻煩,這應是其行為 自律的起源。小靜老師不希望自己成為他人的負擔,也不希望他人成為社會的負擔,她不 僅要求自己,也要求別人,要求學生,因而養成小靜老師有主見有堅持的個性,小靜老師 自律堅持的人格特質由下列事件可見一般:

1.爸媽不給壓力,自己要求自己

小靜老師的父母皆未曾受過教育,也幾乎不會給孩子任何壓力,所以從小到大小靜老 師總是自我要求,是個乖乖聽話的孩子:

其實我覺得我自己是都很乖乖的,乖乖聽話的孩子啦!(訪靜 1~3,1/8)爸媽從來 不會看我們功課,也不會要求,因為他們根本也看不懂啊!所以他們也一直都沒有…就 是說給我們什麼壓力,其實我覺得我從小到大最好的是我爸媽從來沒有給我學業上的壓 力,我都自己要求自己。(訪靜 1~19,1/8)

2.忌惡如仇、守規矩

面對別人做一些不好的行為時,小靜老師總沒辦法容忍自己的禁聲不語,就像有人插 隊時,她會用較為委婉的方式去制止他,她說:「我會跟他講說,對不起,請問怎麼排的?是 從那邊排還是從這邊排?從那裡排的?那有些人就會不好意思,趕快閃。……我比較不會直接罵,

不過我還是會不滿、還是會講這樣,有時候還是會憋不住。

另外,小靜老師自己不會亂丟垃圾,但也無法容忍人家亂丟垃圾,而且她自己更不會 去撿垃圾,她說她沒有撿垃圾的習慣,因為她看到那麼多垃圾心裡就很不高興。她自認為 是個很守規矩的人,即使紅燈沒有車她也絕不會過,她說:「憑什麼你丟我就要幫你撿?不過 我絕對不會製造垃圾。對啊!所以我就跟小孩子講說我就是很守規矩的人,即使紅燈沒有車我也絕

對不會過,我也會在那等到綠燈才過,我就是那種人。所以我說,有時候我是蠻僵化的啦!比較不 會去變通這樣子比較死板。(訪靜 3~12、13,1/22)

3.念研究所的原因

小靜老師認為去念研究所約束力大,可以強迫自己吸收更多的知識,特別是針對自己 不感興趣或是比較枯躁乏味的科目,可以因為上課的要求而真正花功夫去準備、去汲取。

另外,研究所系統性的課程規劃亦是吸引小靜老師投考研究所的原因之一,這樣系統性的 知識吸收方式,可以讓人更專心更投入於學習:

你就可以強迫自己吸收更多。……那我覺得說再去唸書的話,它對你的約束力很高。

因為你會為了上課而真的很乖的去上課,有些平常的話,你可能對你喜歡的東西下功夫,

那很多東西是很少去接觸的。那我覺得再去唸書的話,有個好處是它可以幫你規劃,然 後你真的會更投入去上課,即使那門課是很枯躁無味的,你還是會努力去上它。(訪靜 3~20,1/22)

4.還想再考博士班

小靜老師還想再考博士班再去念書,因為那可以不斷的鞭策自己,可以讓自己更投 入、眼界更寬廣,她說:「其實我以前就一直在說我要去唸博士班(笑)。……真的我會一直想要再 去唸書,因為我覺得那也是一個鞭策自己的一個好方法,因為逼得你自己不得不去投入。(訪靜 3~26、27,1/22)

(三)樂觀正面

(三)樂觀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