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三節 資料的蒐集

本研究以深度訪談法為主要的資料蒐集方法,並配合教室觀察法及文件分析進行資料 的蒐集與校正。以下分別說明訪談與觀察的安排及進行、文件的蒐集分析,以及資料的蒐 集整理。

壹、訪談的安排與進行

一、訪談的對象與時間

本研究訪談兩位老師一位學生與一位護理師,除了主要訊息提供者小靜老師之外,為 了進行三角檢測,另外還要訪談個案同學年的老師與個案班級學生各一位,而本校的護理 師相當資深,與本研究的個案教師相當熟稔,對於學校大小事亦相當清楚,因此亦將其納 為訊息提供者之一。訪談的進行前後持續的時間約四個多月,自2006年十一月中旬到2007 年三月底,對訊息提供者的訪談,每次訪談約九十分鐘,對學生的訪談約30分鐘。為配合 老師的時間,訪談多選在教師空堂時進行。訪談進行的地點為各班教室及陽光國小大辦公 室。研究者親自進行訪談,並全程使用MD 錄音。

二、訪談的原則

有鑑於質化的訪談設計是彈性的,反覆的,持續的,並非事前加以準備用來限定實地 訪談,訪談者不需要使用固定的方式來問特定的問題。因此,研究者雖然在每一次訪談都 事先準備研究問題,但實地訪談的進行,由訪談者和受訪者之間針對研究的概略計劃互動,

訪談只要確立對話的方向,再針對由受訪者所提出的特殊問題加以追問(Herbert & Riene, 1995;轉引自李美華等譯, 1998)。每次訪談後,研究者紀錄觀察,閱讀蒐集來的資料,

重寫筆記,並同時進行初步的資料分析;作為深化下次訪談之基礎。

訪談期間,研究者應以親和,接納和同理的態度,同時努力扮演「一般人可接受的無

知者」( Lofland & Lofland, 1995,轉引自李美華等譯, 1998),讓受訪者在沒有壓力 的情境下,儘量提供資料。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時時提醒自己維護研究者和受訪者的相互 主體性,保持敏銳和覺察力,自我反省,並經常檢視自己的想法和感覺。

三、訪談同意書

在研究進行前,幾經思考最後選定本研究個案為研究參與者,並詢問其接受訪談之意 願,在訪談同意書中,詳細說明本研究之目的、重要性、進行方式及其對接受訪談者的權 利及隱私的保障。訪談同意書完整內容詳見附錄一。

四、訪談大綱

本研究的訪談類型屬於半結構訪談,訪談大綱的題目係參酌國內外相關文獻與研究目 的而來,經由指導教授指導修正後,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工具。針對訪談對象(個案教師、

個案教師同事及學生)的不同,共設計了三種訪談大綱。茲將訪談大綱設計說明如下:

(一)本研究擬定訪談的概略計畫,要以縱向和橫向兩條軸線交織進行。縱軸是將個 案教師生涯承諾重大事件與觀念轉變依時間向度反復交叉詢問檢證確認,縱軸訪談可以是 回溯的(regressive),也可以是前進的(progressive),其目的在於要瞭解個案承諾形塑與 轉變的歷程、時間點與緣由。橫軸則依教師生涯承諾內涵的相關主題等來進行訪談與互動。

資料蒐集範圍含括教師生涯承諾形塑的相關場域與相關訊息提供者的敘說。橫軸的訪談問 題可以是描述的、可以是分析的,也可以是綜合的,其目的在於要挖掘教師認知的、行為 的、情感的,甚至是隱而未現的信念與態度傾向。

(二)個案教師與個案教師同事訪談大綱的主要內容包括:踏上教師之路的源起與過 程、教師留職傾向、教師生涯認同、教師生涯投入與教師生涯經驗(生涯壓力、生涯效能、

組織承諾)等。個案與其同事訪談大綱完整內容詳見附錄二、附錄三。

(三)學生訪談大綱的主要內容除了教師留職傾向、教師生涯認同、教師生涯投入與 教師生涯經驗外,另外又加入了教師的形象與評價的主題。增加此一主題的原因是:國小 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有其限制,表達時總不易聚焦於單一主題,接受訪談時又容易緊張,因

此常會有「詞不達意」,甚至「答非所問」的情形出現。所以為了蒐集更多學生表達內容的 背景脈絡,故增加此一「教師形象與評價」的主題,應有利研究者對於學生訪談資料的理 解與詮釋。另外有鑑於國小學生的語彙理解能力亦有其瓶頸,因此,研究者亦刻意將訪談 問題口語化、平易化,此舉應有利於學生訪談的理解性與順暢性。學生訪談大綱完整內容 詳見附錄四。

(四)有鑑於教師生涯承諾的相關主題(生涯認同、生涯投入、留職傾向)都有其階 段性的內涵差異,而本研究又特別強調其「如何」轉變的歷程與「為什麼」轉變的影響因 素,因此,「時間」向度所造成的影響絕不容忽視。然而從相關文獻中(Huberman,1989;

Fessler, 1985;陳珮琦,2003;梁瑞安,1996;蔡培村,1998;劉雅惠,1997;孫國華,

1997;曾慧敏,1993)我們可以得知教師生涯發展階段的劃分殊難界定。另外,「代理代課 教師」的年資到底該劃分到哪一階段?此亦人言言殊。因此,在訪談大綱中研究者並未強 調生涯發展階段的劃分,取而代之的則是著重於承諾觀念轉化與重大行為事件時間點的確 認。因此訪談大綱中處處可見「念頭從何時開始?」、「未來可能轉換嗎?」、「什麼時候?」、

「一直以來都如此嗎?」、「初任教職的你和現在的你,定義相同嗎?」、「轉變的時間和原 因為何?」、「過去和現在的做法有何差別?」、「現在呢?未來呢?」等等時間向度的用語。

五、錄音工具

錄音筆一支,在訪談前說明使用錄音筆的原因,並在訪談過程中尊重受訪者,隨時得 以暫停錄音。

六、訪談紀錄

在訪談過程中,除了錄音之外,也針對訪談的情境及受訪者的動作、表情在一旁用筆 紀錄,以彌補錄音所無法呈現的資料,並於訪談結束後盡快繕打逐字稿整理紀錄。

貳、觀察的安排與進行

為進行三角校正,瞭解個案現場的教育實踐經驗,並做為訪談大綱修正之參考。在個

案教師的同意之下,本研究共進行兩次的教學觀察。有鑑於目前國小的課程安排以語文領 域所佔上課時數最多,其上課的「模式」應較為固定,與平日的差距應不會差距太大,故 我選取「國語課」來觀察,透過教室的布置與擺設及師生真實互動所得資料,應有利於研 究者對個案老師教師生涯承諾情境脈絡之掌握。另外「綜合領域」也是我所欲觀察的課程 之一,因為此一領域課程具有很大的教學彈性(「綜合領域」包括童軍、團體活動與輔導 活動三個傳統科目),教師自主與發揮的空間甚大,上課的氣氛也應較為活潑。因此研究 者希望在活潑的教學氛圍中,觀察師生間最真實自然的互動,更希望在自主揮灑的空間中,

發現個案教師的創意、投入與認同。

叁、文件的分析

在教師生涯發展的歷程中,往往保留有許許多多的文件和紀錄,這些文件資料是研究 的重要佐證。文件的最重要用途,在於為其他的資料來源提供佐證,或增加資料之用(王 文科,2002)。如發現文件與觀察或訪談所得資料互相矛盾時,研究者可進一步探究(黃 瑞琴,2000)。因此,本研究不僅要藉由文件的蒐集分析,來探究教師生涯承諾的內涵、

形成與轉換的歷程。更欲將相關文件資料與訪談及觀察資料做交叉檢核,若發現疑問或互 相矛盾處,則將進一步請教訪談對象,以釐清原意。

文件可分為個人文件(personal documents)、官方文件(official documents)、

及流行文化文件(popular culture)等(李奉儒等譯,2001)。在個案研究中,文件資料 的蒐集種類繁多,包括信函、會議記錄、剪報、照片、作品集、錄影帶、光碟片、教學檔 案及與研究主題相關的各式資料等均為蒐集的範圍。

綜合上述要點,本研究蒐集或分析的文件資料包括四大類:第一類以教師私人文件為 主,包括個案教師的教學檔案、進修研習記錄、得獎記錄、生活札記、教學省思、各種考 試應試的履歷表、自傳與相關著作等。第二類以學生文件為主,包括學生的日常作業、連 絡簿與學習單等都將列入本研究文件蒐集的範圍之中。第三類則以官方文件為主,透過個

案教師相關的各種官方文件的蒐集,應有利於研究情境脈絡與個案角色踐行、認同情況之 掌握。因此,官方文件蒐集的項目包括陽光國小相關各項教育活動實施計畫及相關資料、

照片、刊物等。而第四類則以研究者的反思札記為主,研究者在研究的進行中,不斷的自 我反省與檢討,並隨手做筆記及反思筆記。藉以紀錄研究者對於研究過程中的疑惑與發現、

研究者與受訪者之間的互動情形、研究過程的頓悟或瓶頸。研究者提醒自己應在不間斷的 札記反思推敲中,隨時對研究歷程做適時的修正及補遺,使研究過程保持研究者的中立與 清楚的思維。總之,透過上述文件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應可為本研究提供重要的佐證依據 與立論參考。

肆、資料的蒐集整理

本研究主要的訊息來自於深度訪談的經驗闡述,訪談以非結構的方式進行,以個案的 敘說為主,研究者在確立方向的原則下讓研究對象儘量敘說,因此,所獲取的個案敘說資 料量十分龐大。每一次正式訪談都以錄音筆全程錄音,並將錄音轉譯為逐字稿。每次訪談,

研究者紀錄研究札記,將訪談期間的觀察和想法紀錄下來,作為分析的補助資料(資料蒐 集清單如附錄七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