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成功專案在學校層級之運作與困境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成功專案在學校層級之運作與困境

本章第一節之區計畫書內容及經費分配分析結果顯示,各區用於區整合之經 費僅占全區經費的一至兩成,換言之,有八成以上的經費係由各校分別執行,了 解成功專案在學校及教室層級的運作情形有其重要性。本節分就特色課程與基本 學力的競爭、學校提升基本學力的策略、教師參與成功專案情形,及學校推動教 學改變的困境四個面向探討成功專案在學校層級之運作與挑戰。

壹、 特色課程與基本學力的競爭

104 年各區計畫書經費分析結果顯示,四區補救教學經費所占比例減少 24%,

原民及特色課程兩者合計增加 6%。若分區檢視補救教學和特色課程經費消長情形,

可以發現仁義區補救教學經費所占比例減少 37%,特色課程增加 17%;和平區補 救教學經費所占減少 15%,特色課程(104 年為學校特色)增加 7%;公正區補救 教學經費所占比例減少 9%,特色課程(104 年為學校特色)降低 10%;真善區補 救教學經費所占比例減少 22%,特色課程(104 年為學校特色)增加 8%(各區經 費分析圓餅圖請參本章第一節之經費分配)。

基本上,四區國中因直面會考及學生流失的壓力,對於基本學力的重視程度 高於國小,不過,計畫書內容及訪談結果顯示,四區內 15 所國小中有 7 所學校偏 重特色發展,由於成功專案實施後部分學區之學校特色經費大幅提升,部分學區 並以學校特色做為區整合的支點,故分析學校發展特色課程的原因,及其對日常 教學所帶來的影響。

一、學校發展特色的原因

(一)追求亮點的緊箍咒

基本學力是基礎工程,弱勢學生因家庭缺乏社會、經濟文化資本,未能及早 建立學習的習慣,在入學前便已落後其優勢同儕(Hart & Risely, 2003; Farah et al., 2006),由於多數偏鄉學生回家後便停止學習,在學校的學習時數更形珍貴,學

173

校需密集投注心力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升學習成效,然在「讓天賦自由」、「適 性發展」等理念的推波助瀾下(Robinson, 2009),提升學生基本學力淪為次要的 選擇,本章第一節曾提有兩個學區以特色課程為整合支點,在這兩個區中,部分 國小長期致力於發展特色活動。由於基本學力的提升無法立即展現辦學績效,有 些校長面臨競爭的壓力,會選擇發展體育、舞蹈、合唱等特色活動做為學校的亮 點,一方面讓學生有成功的舞台,一方面增加學校的榮譽感與可見度;此外,如 果學生家長對特色活動的延展性缺乏深入了解,也會傾向支持學校特色的過度發 展。

然後年資,因為考試你一定要積分嘛,年資也要夠,嘉獎也要夠,對不對。所以你 就會看到,其實有些校長他自己本身也為了要生存下去,我幹了校長,現在校長不 是一直做下去,現在要換學校,然後學校裏面又要績效,他們也在一直想要生存下 去啊…所以對他們來講,他們願意投注在這種基礎能力的,我想應該不會很大

(20150630_D01)。

很多學校我從以前到原鄉地區,我發現有些校長希望學校有特色是能見度高,甚至 能夠去縣賽、全國賽就是有知名度,學校行銷這樣子。(20150701_D06)。

像禮智國小為什麼變成他們學校在發展?因為出去比賽他們都拿獎,得獎也是他們 學校的傳統,會讓他們學校爭光。有榮譽感,也是舞台,這是他們的思維嘛,也是 給孩子一個鼓勵啊。但是就我們來講,太多了。比重太重(20160812_Z05)。

會偏向原因我覺得就是如果學力的話,就只有學力測驗看得到啊,你活動是比較多 元比較熱鬧的,然後就是很快就可以看到成果的,而且比較多元了(20160823_T12)。

像我就有遇過一些家長,或是聽同學講,那些都市的家長,他們看的東西其實也不 會看到那個,他們就覺得學校有辦活動就是很好,他們覺得說這個學校活動好多,

這個學校很棒(20160908_T13)。

174

令人深思的是,學校追求特色活動所帶來的光環並非一廂情願,在部分現場 教育工作者的心目中,教育主管機關的偏好也助長此一風潮。法國也出現類似的 問題,地方教育主管機關一方面宥於經費不足,一方面將形象擺第一位,改進教 育民主化的作為因而被視為次要考量(Kherroubi, Rochex, & Chanteau, 2002)。對 第一線教育人員而言,少數教育資源的挹注,無法提升基本學力,只能促進特色 發展。的確,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能夠運用當地資源及學校現有人力,立即展 現成效的,就是學校特色,加上教育主管機關認可特色成果,助長了教育目標的 矛盾與競爭。

教育部都要特色,那院長看學力,其實我就說是蠻有趣的結合。但是我跟你說…我 們會給我們類似的東西。因為為什麼?我們拿不出學力,我們可以拿出很多特色,

應該是可以拿到教育部的沒問題。因為錢的挹注真的並不是在於學力啦,而是在於 學校特色發展,你今天如果是要玩學力的話,可是本質在於師資跟所謂的外界資源 的直接輔導,以及我剛剛提到你們說的院長的理念,那也解決啊,家長能夠投入?

家長有辦法投入,我真的很佩服啊,你怎麼要求(20150626_D03)。

(二)文化保存與延續

除了透過特色活動展示校長辦學績效,提供學生發展自信的舞台,特色課程 尚承載著增進原民文化認同的功能,但有校長指出一時的光芒與榮耀終究難以掩 蓋基本學力不足的事實─畢竟具有特殊天賦的學生僅佔少數,不是每一位學生都可 以從打球、唱歌、舞蹈中找到信心的來源或靠特殊天賦謀生,多數學生畢業後還 是得融入社會職場,而基本認知能力不僅影響就業率,同時也影響收入水準、健 康及社會參與程度(Heckman, 2013, OECD, 2013b; OECD, 2014)。

然而,原民教育長期處於教育系統邊陲,教育工作者只能在保留族群文化和 融入現代社會的選擇間擺盪。這種現象類似法國 1990 第二波教育優先區政策─透 過社會治理的手段解決學習表現不平等的現象及後果,當時曾大量出現所謂「外

175

環計畫」,這些計畫多偏向社會文化面向,卻不見得和學生學習有關,且忽略了 讓每位學生都成功學習的目標(Rochex, 2008)。

那原民文化的部分,我們也是希望可以做保留,以後這些原民東西你沒有透過學校 去保存,他以後這些東西會消失(20140729_Z02)。

他有一個認同感,就會變成在他的職場上更用心。他想要繼續傳下去,當然不一定 是要做原住民服飾啊、頭飾、衣服,這種技術以經濟效益來講,它不一定是能夠謀 生的一個工具。但是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你在原鄉你這些特色。我看各校都做傳統歌 舞,都是歌唱或者打擊樂,有些可能融入到課程也有。所以這個平衡我相信他們沒 有想要刪特色課程的原因就在這裡(20150701_D06)。

原民教育在學校它還是一個附庸的角色,它還是一個邊陲的角色,因為這個是政策 使然嘛。我自己的觀察是如果你真的想要大紅大紫,就著重在原民教育那一塊,因 為你可以發展,透過媒體的行銷,不管是合唱、不管是在音樂、或者是在體育都可 以做。可是背景是讓我發現,這會讓孩子們後來進入社會的時候,他看不到我拿什 麼可以跟別人競爭(20140804_Z03)。

可是我不可能拿我會打排球變成我信心的來源,我會唱歌,我會跳舞當成是我自信 的來源,我很懷疑這件事情,因為畢竟是少數,但是我也可以承認一個教育必須要 有根啦,所以這個就是我們一直在衝突的拉扯(20140804_Z03)。

(三)行行出狀元的邏輯

有些受訪者認為,特色可以幫助學科表現較差的孩子培養自信,如果學校能 發展學生的特殊亮點,將有益於學生未來人生態度、人生目標,甚或是職業選擇 的發展。

當初其實我們也在討論這個提升基本學力跟特色課程的平衡,但是他們有講過特色 不能,我們那時候在討論特色不能斷,因為畢竟不是每個孩子未來都是喜歡讀書,

你說原鄉特色課程你要持續,它可能也會在特色課程當中去看到它學習的一個機會

176

跟自信,它可以互相相輔相成,也可以帶到他的基本學力這一塊。而且不是每一個 孩子未來都要讀普通班啊大學,他可能也走技藝啊(20150701_D06)。

反正講難聽一點我三十幾個而已,如果我徵求他們同意,我看看找一個地方大家跟 著我睡在那邊,不會我就用我的方式把你教到會。他的學力的部份我可以讓你很突 出啦。但是我就是說因為我看到另外的亮點,這些亮點搞不好對他之後的這個人生 的態度也好,人生的追求的目標也好,將來搞不好他就是靠著他音樂的部份去吃飯。

你基本學力提升了,反而不見得有助於他的那個將來要養家糊口。因為每個人最後 回歸到現實面,你就是要面對生活問題,就是要養家糊口(20150723_P01)。

(四)彰顯偏鄉小校的價值

最後,部分偏鄉小校因面臨裁併校的生存壓力,必需以特色活動證明自身的 存在價值與功能,是故竭盡所能發展學校特色。

因為就是因為政府要裁併偏鄉小校之後,會造成說你們小校是不是一定要很努力地 做一個特色出來,讓人家看到我們,說我們留下來是有用的。對,要證明我們是 OK 的,所以我覺得小校就要花很多時間去發展那一些特色,然後例如說他們篤行好了,

篤行他們很優秀嘛,他們是我們真善鄉的驕傲(20160908_T13)。

二、聚焦學校特色對教師教學造成的影響

(一)排擠學生在校學習時間

部分偏鄉小校或為追逐獲獎光環、或為傳承族群文化、或為培養學生天賦潛

部分偏鄉小校或為追逐獲獎光環、或為傳承族群文化、或為培養學生天賦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