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民國 102 年 9 月至 103 年間研究者有幸跟隨許添明教授參與教育優先區實驗 方案─成功專案的規劃與推動,成功專案之緣起為革新我國教育優先區計畫,前者 和傳統教育優先區計畫在運作邏輯上有三大差異:首先,成功專案強調「區」的 概念:透過區內國中小(以下稱專案學校)的垂直整合及學校、家庭與社區的水 平聯結,由學校串聯家長、社區資源及社福單位,統整運用區內資源,填補家庭 文化和學校文化之間的缺口,避免基本學力低落問題逐年累積,共同解決弱勢者 教育問題。其次,成功專案革新了傳統教育優先區計畫選取指標對應補助項目的 經費使用方式,由各區專案學校依其困難診斷結果及需求,規劃有助提升學生學 習成效的介入策略。最後,成功專案強調由下而上的自我增能與變革,透過區計 畫書的撰擬,各區專案學校形成專業社群,發展共同的目標與策略,提升學校參 與教育發展的程度,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教育政策的形成和實施是複雜且充滿競爭的過程,尤其是在龐大的多層次系 統中,政策實施被中央政府及其他系統層級間的動力交互作用所影響,因此,即 便是計畫良善的教育變革也需受制於互相適應的歷程。事實上,政策實施過程常 會引發學校或其他層級機構的抗拒與反面意見的吸納(co-optation),產生反政策 的現象。加上政策制訂者的意圖被下一個系統層級的實施者重新詮釋,經過層層 轉化,造成政策在論述和實務上的改變。因此,只要學校機構遠離中央政府的權 力範圍,即可對政策持有很大的解讀空間甚或假裝一無所知;如果學校或機構處 於中央政府權力所及之處,但雙方的價值與信念不同,則會產生陽奉陰違的情況,

換言之,不論是遠離或處於中央的權力範圍,都會產生政策論述和現實的差距(Ng, 2008)。

2

聖吉指出(Senge, 1990),任何有計畫的變革,都會產生未曾預期的結果─這 些通常都是藉由改變過程中各種群體在互動行動中的動力所產生。職是之故,不 是所有來自基層的回應都是反對政策的實施,這些反應可能是地方政策因應中央 政策而產生的在地化結果,故政策實施可視為政策轉化以適應地方脈絡的過程。

這個過程有賴地方行動者的推動及他們對政策的轉譯、重新定義時所產生的理解,

在這情況下,政策實施可被視為在論述流轉的地方脈絡中,對政策修辭製造意義

(Ng, 2008)。

在方案規劃期間,研究者發現法國評估教育優先區政策重要官方報告中一再 呼籲的「聚焦教學」成為成功專案推動的瓶頸,雖有部分地區之專案學校將計畫 經費用於區內教師專業發展或共同命題等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之策略方案,惟多數 專案學校仍遵循過去教育優先區計畫的經費分配方式,且規劃於特色課程之經費 多有提升;此外,各區在規劃區計畫書期間,亦未見教師參與計畫書之討論,僅 有校長及相關處室主任負責撰寫計畫書中與其業管有關的部分。換言之,專案學 校改變及聚焦教學的程度未如預期,但這些學校並非不夠認真努力,過去推動教 育優先區計畫的慣習以及教育系統運作的結構性限制讓專案學校往往盡了最大的 努力,但只能向前邁出一小步,肯認專案學校的付出與提供他們所需的伴隨是引 領專案學校繼續前進的動力,分析過去教育優先區計畫的執行經驗與教育系統的 分工模式如何影響成功專案的規劃與推動,是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美國教育史學者 Larry Cuban 認為,政策制訂者、公民和教育工作者對教育改 革的能力與限制了解的越多,他們越能夠理解教育改革的言過其實;當政策制訂 者越能區別修辭與現實,他們越能夠理解學校如何運作;當公民和教育工作者越 理解改革的意義,他們越能參與定義問題與提出可行方案的政治過程(David &

Cuban, 2010)。研究者訪問專案學校同仁時,他們問過我許多饒富教育與人生意 義的問題,也因為這些問題讓我獲得撰寫這本論文的力量。誠如 van Zanten(2001)

所言:試圖以少量的經費解決因社會結構因素所造成的學習成就落差反映出推動

3

教育優先區計畫的困難之處─必須說服學校,目標不在爭取新的經費,而在於創 造地方處理學習不平等現象的經驗,並提出解決策略。如果革新教育優先區計畫 需要持續地以理說服社會大眾及教師,理解在教育優先區工作的教育同仁之推動 經驗有其優先性,釐清專案學校執行成功專案之困境與挑戰,是為本研究動機之 二。

「結構與自主」是黃武雄教改論述的核心,他相信人的能動性與主體性─好的 環境與制度,能使人充分發揮正面的力量,壞的環境與制度,則會導致負面人性 的出現(黃武雄,2010)。改善作為結構的教育大環境,讓事務自主發展不僅是 四一○教改運動的精神,這樣的理念也在成功專案推動過程中付諸實行─即便僅憑 研究團隊和專案學校之力,教育大環境改善的空間十分有限。

法國曾於 1997、2006 及 2013 年出版三本重要之教育優先區政策評估報告,

詳細檢討教育優先區政策目標、推動情形、成效及政策修正建議(Moisan & Simon, 1997; Armand et al., 2006; Assemblée Nationale, 2013),這三本官方報告一再指出 某些教育優先區可以藉由將學生學習環境及教育系統之組織與運作模式之負向影 響因素轉為正向,並聯結到教室層級的教學活動,破除環境限制的魔咒,提供優 質的教育協助孩子成功學習。104 年暑假,研究者前往爽文國中與彰興國小訪問王 政忠主任及林宜城校長,這兩位可敬的教育工作者以行動和成效證明臺灣的偏鄉 學校亦可提供支持學生學習的優質環境;北中寮學區的成功經驗亦顯示,在資源 有限的情況下,啟動學校改變迴圈最有效的策略槓桿來自教室層級的變革,釐清 促進學區/學校產生變革的影響因素與優先策略,並依據成功專案之推動情形對成 功專案提出修正建議,是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