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分析

第三節 停頓偏誤分析結果

在前一節中,可知各句的偏誤個數並不一致,本節據此探討各句停頓 偏誤的位置,了解學習者在何處停頓,也探討各偏誤時長呈現的問題。

分析方式,首先以透過偏誤位置來觀察,輔以對比母語者心理停頓標 記;再者將個案與母語者的錄音進行實驗語音分析,透過兩個層面來探討偏 誤反映出的問題。

一、 個案停頓位置之表現

以下依據偏誤率高到低依序列出各偏誤句,呈現方式為個案的偏誤句,

偏誤位置,以及母語者心理標記結果:

註記方式說明:

各偏誤位置以「|」代表, 例如:「我一定給你|買來」,代表個案在

「你」和「買」間有一個偏誤。

(一)他媽媽好像比他還緊張

個案 A:他媽媽好像比 |他|還緊張 個案B:他媽媽好像比他還|緊張 個案 C:他媽媽好|像比他還緊張 個案 D:他媽媽好像|比他|還緊張 母語者:他媽媽好像|(弱)比他還緊張

統計結果顯示,該句偏誤率最高,有 5 處錯誤的位置,而且只有一名 個案通過,而且四名偏誤個案的停頓情況各異。筆者認為,可能因為個案對 於句內的結構不熟悉所致;若從位置的結構來分析,發現偏誤所在有兩處是

文獻中指出「不可停頓的位置」(朱川,2013),例如「好|像」、「比|他」

二處,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筆者的統計之中,母語者對「好|像」的感知特 別敏銳,有 100%的母語者都感覺到這個停頓,顯示母語者相當不允許不可 停頓的位置。相對於這兩處是明顯感知出絕對不可停頓,介詞「比」結構後 或副詞「還」能不能停較有爭議,透過筆者針對母語者的詢問,有的人認為 應該一起說,但是有的人覺得可以有彈性,故這兩處應為文獻中選擇性的停 頓(毛世楨,2002)。

此外,針對「好像」後的停頓,儘管母語者標記顯示該處雖然可停,但 母語者還是視為不流利,筆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其他因素造成,像 D 可能 因為語速較慢所致,這可從之後的分析探尋。

(二)給我買一把雨傘吧 個案 B:給我買一把|雨傘吧 個案 D : 給我買|一把|雨傘吧 母語者:給我買|(弱)一把雨傘吧

儘管「動賓結構」間、「數量詞+名詞」間是母語者常設置停頓的位置,

但由此處偏誤發現並不是如此,可看出母語者多不允許在該句內部停頓;而 在朱川(2013:244)所進行的測試中,兩位母語者也都不設置停頓,這也能 證明母語者多半不會在此停頓。

對比母語者的標記,也能發現儘管「買」是可停頓位置,但筆者認為 是因為這個位置不常停,故視個案為偏誤。

(三)我一定給你買來 個案 B:我一定給你|買來 個案 C:我一定給你|買來 個案 E:我一定給你|買來 母語者:我一定給你買來

與前面的偏誤句略有不同的是,該句的偏誤位置十分一致,都位於介 詞「給」結構後,顯示個案在此有相同的問題。但該位置究竟該不該停?在

朱川的歸類中,「介詞結構後」屬於較強停頓,但朱川未說明是哪些介詞結 構;而由本測試的結果可知,此位置為母語者認為的不可停頓位置,因為從 筆者的統計中發現,該位置屬於母語者最敏銳的偏誤,即便是只停了很短的 時間;另外,從母語者心理標記也發現,此處不應該停頓。故筆者認為介詞

「給」結構後仍有其討論的空間,該位置可停與否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但結果反映了與文獻有所出入之處,代表華語介詞的停頓有其不一致之處。

而這樣的不一致,就很可能是學習者的難點所在,也是華語教師需要關注所 在。

(四)也告訴我要好好地照顧自己 個案 A:也|告訴我要好好地照顧自己 個案 D:也告訴我要好好地|照顧自己 個案 E:也告訴|我要好好地照顧自己

母語者:也告訴我|(弱)要好好地照顧自己

該句偏誤屬於「副詞後」與「動詞後」,就筆者觀察,大部分學生都知 道可以在這兩個位置停頓,但是因為此處的「也」與「告訴」後都是例外,

故而產生偏誤。就「也」後的停頓來看,母語者的語感不會讓單音節獨立出 現,尤其是在句首的單音節;而「好好地」為修飾語,在規則上來說應該可 停,但是這裡卻出現問題,筆者推測是因為有不同的因素介入導致感知偏誤。

再來看「告訴」後的偏誤,對比母語者的劃記,筆者發現可能是因為 個案沒掌握好如何在這樣的句式中停頓,依循先前動賓之間停頓的原則,因 而產生偏誤。華語的規則中,雙賓句與一般動賓句不同,其較常停在間接賓 語後,再加上依照朱川的分法,長賓語前停頓出現率極高,同時因為第一個 賓語與動詞之間的語法成分距離較近,也因為如此應該停頓的位置在於「我」

後。這反映出個案對停頓的認知與母語者不同,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教學上 不曾重視的緣故。

(五)他住校 個案 A:他|住校 個案 C:他|住校

母語者:他住校

一般來說,主謂結構間停頓的比例很高,但是「他|住校」則是個例 外,母語者皆視為偏誤。筆者認為其原因為該句主語由人稱代詞充當,音節 很短,會與後面的詞語構成一個單位(王麗香,2002),故母語者認為這位 置一般不停頓;再者這個句子只有 3 個音節,非常短,因此母語者都視為一 個區塊,不劃記停頓。這現象反映出停頓規則有其例外,這也會成為學習難 點。

(六)記得去年爸媽送我來的時候 個案 A:記得去年爸媽送|我來的時候 個案 B:記得去年爸媽送我|來的時候

母語者:記得去年|(弱)爸媽送我來的時候

個案在「送」這動詞相鄰的成分出現偏誤,代表其對該動詞結構的分 法不熟悉。對比母語者的標記,個案選擇在動詞內部停頓,筆者推測其朗讀 的時候可能並沒有在時間副詞停頓的概念,導致停頓是跟隨著呼吸量而決 定。

(七)可是不像林建國的父母那樣 個案 B:可是不像林建國的父母|那樣 個案 E:可是不像林建國的|父母那樣 母語者:可是不像林建國的父母那樣

該句式中,B.E 停在不同的位置;筆者推測,個案可能是因著自己的呼 吸量來決定停哪,但也有可能是個案心理認定那裡可以停頓;不管原因為何,

他們都與母語者的停頓方式不同。對母語者來說,固定句式代表某一概念的 傳達,當中多半不能設置停頓,否則會有理解上的疑問。若照個案的念法,

如 E,可能就是要強調是「父母」,而不是別人,但這與文意不符,這現象 也反映出朗讀時因為停頓而造成文意斷裂的情況,同樣會造成聽感不流利。

(八)什麼都不放心 個案 A:什麼都|不放心

個案 D :什麼都|不放心 母語者:什麼都不放心

此為固定句式,兩名個案的偏誤都在同一位置。針對該句式趙元任

(1979)已觀察到,他認為「都」後可視為一個停頓位置,但是在口語中是 用無停頓的方式來表現;筆者認為這樣就能解釋為何個案認為是兩個單元,

但母語者卻認為該位置不需要停;同時,這現象也反映出個案說話時沒有母 語者的語感,不知道此處為一弱停頓處。而就筆者的教學經驗,華語學習者 學習該句式時,常是一次學習一組的,像:「QW+都+NEG+V」與「+V」,

因此推想可能個案記憶的時候是以「QW+都」為一單元,自然朗讀時就會 在此處停頓。

(九)你真是我的好姐姐 個案 D:你真是我的好|姐姐

母語者:你真是我的|(弱)好姐姐

D 的偏誤出現在「好」後,反映學生可能知道在修飾語後停頓,但實 際上「修飾語+短音節」是不可停頓位置的規則。

(十)很像他爸爸 個案 D:很像他|爸爸 母語者:很像他爸爸

個案的偏誤停在此處,與張延成、徐曉霞(2013)所觀察到的偏誤也 一致,他們發現個案習慣人稱代詞就停頓,筆者認為這是朗讀時習慣一字一 字念讀所致,反映出個案可能不了解文意,同樣也反映出缺乏正確停頓位置 的觀念。

(十一)我們大概過不了多久 個案 A:我們|大概過不了多久 母語者:我們大概過不了多久

在分析之中,發現個案常在人稱代詞後停頓,像此處這個例子。這現

象代表個案知道主謂結構間可停,但是不知道這會造成不流利之感。而筆者

由上表可以發現,所有的偏誤中,只有 2 處相同,其分別是「買|一 把」和「好像|比他」;其他九成都與母語者標記處不同。這樣的結果也應 證 Johnson & Moore (1997)的研究,說明非母語者式停頓(nonnative-like pause) 與母語者式停頓(native-like pause)不同,而且這些偏誤常是落在母語者的意 群(thought group)內,個案在句內的停頓將原本有意義的單位切割成零碎 的、片段的單位,導致聽者認為不流利或是理解上的困難(Taylor, 1981)。另 外這也顯示出學習者可能不知道應該在何處可稍微換氣,導致氣不足停在偏 誤的位置。

其實,對於學習者來說,出現句內的停頓是極其自然的,他們朗讀時 有很多干擾的因素:可能不熟悉漢字無法快速瀏覽,可能不記得讀音無法流 暢產出,因此告知學生可以停在何處能幫助他們句內正確的位置換氣,有助 於他們的朗讀表現。此外,筆者以為要讓學習者在朗讀時逐漸建立起母語者 的「意群」,然後要改變因習慣、因原本結構的觀念而導致的停頓。

三、 個案停頓時長比例之表現

上述由從偏誤位置上來看,也發現停頓也不單只是位置這個面向,可 能還受到時長的影響。為了深入了解個案在各句停頓的情況,研究者將各偏 誤句的偏誤位置與時長比例表列於下:

時長比例計算方式:該停頓時長/該句時長(單位:秒)x100%

表 四-3 各句偏誤位置與時長比例

四、 聲學語圖分析

以下藉由實驗語音分析,了解各偏誤時長的情況,以期能找出個案在 停頓時長上可能發生的問題。據此,研究者將母語者、個案的語音進行語音

以下藉由實驗語音分析,了解各偏誤時長的情況,以期能找出個案在 停頓時長上可能發生的問題。據此,研究者將母語者、個案的語音進行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