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健康資訊素養

一、 健康資訊搜尋行為

現今網路是搜尋資訊的主要工具,但在健康議題上也成為具挑戰性的 工具(Kummervold et al., 2008)。全世界越來越多人使用網路來搜索各種訊 息、進行溝通、工作或打發時間(Renahy, Parizot, & Chauvin, 2007)。

Pew Internet 和 American Life Project datasets 的摘要指出,尋求線上健 康訊息呈現上升趨勢(Rice, 2006)。美國有 81%的人使用網路,59%的成 年人,在過去的一年內,曾在網路上看過健康訊息。70%的美國人遇到健 康問題時,從醫藥專業人員或醫療提供者得到資訊,60%的人從朋友或家 人取得資訊,24%的人從和自己相同健康狀況的他人取得資訊(Fox &

Duggan, 2013)。而網路上健康資訊的問題,包括:過度的使用專門術語,

不準確或具誤導性的訊息,具風險的訊息和獲取複雜的醫療資訊(Cotten &

Gupta, 2004)。

關於健康資訊搜尋行為的定義,許多學者提出,說明如下:

Lenz (1984)定義健康資訊搜尋行為:「一連串相互關聯的行為,包含兩個 面向:(1)搜尋的程度。(2)搜尋的方法。」搜尋行為有六個步驟,分別為 刺激、設定目標、決定是否要搜尋資訊、搜尋行為、獲得和編輯訊息、取 得的訊息是否足夠。Barsevick 和 Johnson(1990)指出健康資訊搜尋行為的 定義:「獲取知識的特定事件或情況的行動。」Baker 和 Connor(1994)認為:

16

「人們搜求訊息以符合他們的情況,任何解決疑問的行動都可說是資訊搜 尋行為。」Tardy 和 Hale(1998)提出健康資訊搜尋行為:「尋找、接收健康 資訊來幫助不確定的健康狀態和建構一個社會和個人(認知)的健康意識。」

Rees 和 Bath(2000)主張:「有時個人在有威脅的情況下,所採取的因應策 略。」Czaja、Manfredi 和 Price(2003)提出健康資訊搜尋行為:「從他人尋 求個人訊息的來源數。」Ellis、Mullan、Worsley 和 Pai(2012)定義健康資 訊搜尋行為:「有助於病人對疾病的社會心理調節行為當中的重要組成部 分」。

綜合以上學者的看法,所謂健康資訊搜尋行為是指個人遇到健康威脅 時,尋求他方資訊來幫助自己。本研究健康資訊搜尋行為主要參考 Tardy 和 Hale(1998)學者提出的定義:「尋找、接收健康資訊來幫助不確定的健 康狀態和建構一個社會和個人(認知)的健康意識」。有關健康資訊搜尋 行為的定義,見表 2-3-1。

17

表 2-3-1

健康資訊搜尋行為的定義

作者 年代 健康資訊搜尋行為的定義

Lenz 1984 一連串相互關聯的行為,可以依兩個主要面向而變化:

(1)搜尋的程度。(2)搜尋的方法。

Barsevick 和 Johnson 1990 獲取知識的特定事件或情況的行動。

Baker 和 Connor 1994 人們搜求訊息以符合他們的情況,任何解決疑問的行動 都可說是資訊搜尋行為。

Tardy 和 Hale 1998 尋找、接收健康資訊來幫助不確定的健康狀態和建構一

個社會和個人(認知)的健康意識。

Rees 和 Bath 2000 個人在有威脅的情況下,所採取的因應策略。

Czaja 等 2003 從他人尋求個人訊息的來源數

Ellis 等 2012 有助於病人對疾病的社會心理調節行為當中的重要組

成部分。

註:本表為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 健康資訊素養的定義

根據美國醫學圖書協會(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 2003)定義健康資 訊素養(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理解需要的健康資訊能力,知道如 何在哪裡可以找到有關健康的資訊,以及如何評價和使用此資訊在日常生 活中作出正確的健康決策,此素養也包括需求,尋找和使用健康或醫學相 關的資訊行為。」Association of 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 和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2000)也提出這個概念結合了健康素養和資訊素養,有 資訊素養的人,能使用廣泛的定義,確定所需要的資訊範圍;能有效和迅 速地獲取所需要的資訊;嚴格地評價資訊的來源;將篩選後的資訊做為此 人的背景知識,使用資訊有效地完成特定的目的;使用資訊瞭解經濟、法 律和社會相關的議題,並能合理合法地使用和獲得資訊。Burnham 和

18

Peterson(2005)也定義健康資訊素養為:「搜尋、評價、解釋、理解和使用 資訊促進及維持健康」。

綜合以上定義,健康資訊素養為理解需要的健康資訊能力,知道如何 在哪裡可以找到有關健康的資訊,以及如何評價和使用此資訊在日常生活 中作出正確的健康決策。本研究採用美國醫學圖書協會(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 2003)對健康資訊素養的定義:「理解需要的健康資訊能力,知 道如何在哪裡可以找到有關健康的資訊,以及如何評價和使用此資訊在日 常生活中作出正確的健康決策,此素養也包括需求、尋找和使用健康或醫 學相關的資訊行為」。有關健康資訊素養的定義,見表 2-3-2。

表 2-3-23

健康資訊素養的定義

作者 年代 健康資訊素養的定義

Association of College

2000 結合了健康素養和資訊素養,有資訊素養的人,能使 用廣泛的定義,確定所需要的資訊範圍;能有效和迅 速地獲取所需要的資訊;嚴格地評價資訊的來源;將 篩選後的資訊做為此人的背景知識,使用資訊有效地 完成特定的目的;使用資訊瞭解經濟、法律和社會相 關的議題,並能合理合法地使用和獲得資訊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

2003 理解需要的健康資訊能力,知道如何在哪裡可以找到 有關健康的資訊,以及如何評價和使用此資訊在日常 生活中作出正確的健康決策,此素養也包括需求,尋 找和使用健康或醫學相關的資訊行為。

Burnham 和 Peterson 2005 搜尋、評價、解釋、理解和使用資訊促進及維持健康 註:本表為研究者自行整理。

19

三、 健康資訊素養的相關研究

我國一項研究發現大學生獲取健康相關資訊的主要管道為電台(64.6

%),第二是網路(49.4%),而有 65.7%的大學生曾使用網路查詢健康資訊,

有無使用網路健康資訊與大學生的性別、學系別呈現相關性(p<0.05),且 女生比男生、醫療比非醫療相關科系有較高使用的比例;這些曾使用網路 健康資訊的大學生,比沒有使用過者較會擔憂網路健康資訊不正確,而非 醫療比醫療相關科系學生更擔心,使用網路健康資訊會忽略其他管道的健 康資訊(p<0.05);這些大學生每月至少瀏覽 1 次的網路健康資訊,以運動 或健身相關資訊為最多、營養與飲食相關資訊次之,且女生比男生,醫療 相關科系比非醫療相關科系學生在多項健康資訊有較高的瀏覽頻率

(p<0.05)(黃冠英,2006)。

國外調查顯示,消費者獲取健康資訊的途徑包含:看醫生、圖書館、

網路資源、自行閱讀報章雜誌書籍、電視傳播媒體、詢問罹患相同或類似 疾病者、透過健康醫療網站查詢等,以及參加病友會都可以獲得健康資訊 (Barclay & Halsted, 2001)。其中以網路資源為快速方便且具有即時性、隱 匿性、方便性的特色,特別受到使用者青睞。

Kaiser Family Foundation(Rideout et al., 2010)對 8 至 18 歲青少年進行 一項使用網路搜尋健康資訊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 93%青少年家中有電 腦、青少年在家上網的比率為 84%,常使用的網路工具如 MySpace、

20

Facebook、Youtube 等作為社交、情感支援的工具,而這些也漸漸成為資 訊尋求的重要工具之一。由此份報告書中可以得知不同年齡層對於健康資 訊的需求也不一樣,青少年關注於網路,成年人則是諮詢健康專家,認為 網路為輔助工具。

Hye-Jin、Bryan 和 Ruthann(2011)對 7 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 現在性別、朋友有危害的健康行為、從醫生、父母與學校老師獲得健康訊 息、閱讀雜誌與健康素養有相關。在性別方面,女生比男生的健康素養高;

朋友有抽菸、喝酒、性行為其健康素養較低;較容易從醫生、父母與學校 老師獲得健康訊息的學生其健康素養較高;有閱讀雜誌的學生其健康素養 較高。在芬蘭一項研究中,「健康資訊素養自我評估量表」,調查一所中學 生的健康素養與健康資訊素養的相關性,結果發現在性別上有顯著差異,

女學生比男學生更主動、更會篩選各種管道的健康訊息(Raimo, Stefan, Kristina, & Maija-Leena, 2011)。在 Krisberg(2004)的研究中指出,當低素養 的人不太會處理資訊時,這些人往往健康素養較低導致健康較差和較高的 住院率。

綜上所述,由國內外研究調查發現,獲得健康資訊的主要來源為網路、

電台、醫生等,女生比男生較會主動搜尋健康資訊且女生健康資訊素養比 男生好。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