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傳統多目標規劃之求解方法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3 模糊多目標規劃相關文獻回顧

2.3.3 傳統多目標規劃之求解方法

由於解出之非劣解為許多可能解之集合,因此在最後求解過程中,加入決策 者之偏好,而得到一偏好解(Preferred Solution)。多目標規劃方法依據決策者提 供偏好資訊的時間性,可分為以下四類(Hwang and Yoon, 1981):

1.決策者完全不提供偏好資訊(No Articulation of Preference Information): 在問題認定、目標函數與限制式決定後,決策者不須提供任何主觀之偏好資 訊,唯一要求即是接受規劃者提供的結果。此法之優點為其結果不受規劃者的影 響,缺點則是必須對決策者的偏好作許多假設。

2.決策者先前提供偏好資訊(A Prior Articulation of Preference Information): 在分析者解決實際問題之前,決策者即事先提供本身的偏好資訊,因此所求 之解為決策者之偏好解。此類方法的優點為求解容易,成本較低,且所得到的結 果易為決策者接受,此種「從上至下(Top Down)」的分析方式,頗能符合實際 決策模式。缺點則為甚難求得決策者真正的價值函數(Value Function)及提供所 必須的偏好資訊(Evans, 1984 )。

此類方法可依決策者所提供資訊型態分成兩大類型,基數資訊(Cardinal Information)與混合資訊(Ordinal and Cardinal Information)。而基數資訊又可分 為效用函數法(Utility Function Method)和限制目標法(Bounded Objective Method);混合資訊又可分為辭書式法(Lexicographic Method)、目標規劃法(Goal Programming)及目標達成法(Goal Attainment Method)之(Hwang and Masud, 1979)三種。

3.決策者逐漸提供偏好資訊(Progressive Articulation of Preference Information): 即互動法(Inter-reactive Method)或交談式法,此乃基於決策者對問題之認 知或理解程度,係受決策情況與所處環境之影響。因此決策者僅能提供局部性的 偏好資訊,在進行多次反覆過程後,逐漸求得一滿意解。這方法的優點為決策者 不需要提供事先的偏好資訊。而缺點則為決策者無法保證能在每一步驟中,提供

正確的局部偏好資訊;同時也無法保證在一定次數的反覆過程後,求得一最滿意 解,另外此類方法與其他方法比較起來,費時較多。

4.決策者事後提供偏好資訊(A Posterior Articulation of Preference Information): 即非劣解法,本法不需要決策者的效用函數或提供任何偏好資訊,完全由規 劃者求出問題中所有(或大部分)的非劣解,然後再由決策者選擇一最滿意解。

此法的優點為決策者有更多的選擇機會,而且不需要決策者的偏好資訊。缺點則 為:計算複雜、決策者甚難理解、許多大規模實際問題難以使用本法求解、以及 產生之非劣解數目太多,使決策者無從選擇一最滿意解。此四類決策提供資訊之 型態所應用的方法,如表 2.3 所示。

本研究所採用之規劃方法基本上即是放棄理想解(Ideal Solution) (即個別目 標之最佳解位於決策空間中之位置)的追求,而設法從非劣解集合中尋找一個較 接近理想解之妥協解。

為了尋找最接近理想解的解,必須設定理想之參考點,再由非劣解集合中對 應出與理想解距離最短之解。其基本觀念是由可行集合(Feasible Set)中尋找與理 想點之間最近距離之一點代表妥協解,此解即表示在無法同時滿足各目標最佳解 之情況下,最接近最佳解之解。

表 2.3 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之應用

資 訊 之 提 供 資 訊 型 態 主 要 方 法 無提供任何偏好 *Global Criterion Method

基數偏好(Cardinal)

*Utility Function

*Bounded Objection Function 事先提供偏好

順序偏好(Ordinal)

*Lexicographic Method

*Goal Programming Method

*Goal Attainment Method

明示權衡(Explicit Trade-off)

*Method of Geoffrion and Interactive Goal Programming

*Surrogate Worth Trade-off Method

*Method of Satisfactory Goal

*Method of Zionts-Wallenius 逐漸提供偏好

隱含權衡(Implicit Trade-off)

*ATEM and Related Methods

*SEMOPS and SIGMOP Method

*Method of Displaced

*GPDTEM Method

*Method of Steuer

事後提供偏好 隱含權衡(Implicit Trade-off)

*Parametric Method

*-constraint Method

*MOLP Method

*Adaptive Search Method

資料來源:Hwang and Yoon. 1979

2.3.4 模糊集合概念

「可能性分佈」(possibility distribution)的概念首先是由 Zadeh 於 1978 年提 出。他認為當我們對資訊的重視主要在其意義,而非如何衡量資訊時,分析資訊 的適當架構應是「可能性」而非「機率性」,因此產生「可能性理論」,進一步以 模糊集合理論作為可能性理論的基礎。就實際背景上來說,由於可能性理論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