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傳統的繼承與創造是一體兩面

第四章 個人創作實踐

第三節 傳統的繼承與創造是一體兩面

128 畢莎羅(Pissaro Camille, 1830-1903)法國印象派大師,名氣雖然不如同為印象派的較年輕畫家 們如莫內或竇嘉等,不過其堅定的性格與樸實的畫風卻在印象派裡受到晚輩敬重,更不吝於鼓 勵後輩以及給予指導,塞尚重寫生的觀念即是受到畢莎羅啟發。

129 普桑(Poussin Nicolas, 1594-1665)法國巴洛克時期畫家,活躍於義大利。17 世紀法國古典美術 的實踐者,作品構思嚴肅而富於哲理性,俱有穩定肅穆而崇高的藝術特色。由於普桑的重視古

繪畫裡極為重要的古典精神。羅培茲從古典精神之中所領會到的是那嚴謹而且具 有恆常性的觀看,對於所要表達的感覺就寄託在現實的可見性之上,從描繪的過 程赤裸裸的殘留以及耗費極長時間來對待一件作品,以表達自己正在描繪的行為,

這種「創作日常化,日常創作化」的精神也就是在強調創作就是活在當下以示生 命存在的意思。  

 

        筆者在本論文以繪畫裡的「存在感」之表現為論述主題的同時,在繪畫創作 方面相應於「存在感」的可見性之呈現則採取油彩與蛋彩混合的媒材使用,除了 自身因常年繪畫創作體驗所感而對於研究主題的設定之外,傳統的油彩媒材之使 用過程中因認識更古老的蛋彩的介入而發現另一番天地,如此種種過程,似乎也 在啟示著筆者對於傳統技法的繼承與自我的創新是不可分割的。蛋彩的繪製技術 讓筆者深刻的體驗到前人在視覺觀看的經驗下,點點滴滴的累積了相應於藝術表 達的技術智慧並使之物質化的作品,感動之外但願以自身的繪畫願景作為一個小 小的嘗試,在落實「存在感」於自我作品中使之視覺化的創作理想下,期盼的是 一個具有開創性的平實創作,以及使油彩蛋彩這類傳統媒材能夠在這個時代所可 能帶來的新可能性。  

               

第四節

    省思與展望  

        當筆者決定以「繪畫中的存在感之創作研究」作為論文主題時,已經是博士 班中後的階段了。在此之前,「存在感」這個名詞是隱隱約約的存在於繪畫創作 經驗之中的,因為在意,所以它的存在潛伏於無形而難以察覺,也因為在意,所 以一直處於在追尋狀態。因此,進入博士班之時,即決定將這個渾沌不明的想法 聚焦,然而在文字部分尚未成形之前,只有不斷的繪畫與閱讀以求召喚未明的主 題。  

 

        事實上筆者一直以身為一名繪畫創作者自居,對於來自文字的論述與附加解 釋向來不以為意,但是曾幾何時,繪畫的疑惑與瓶頸也不知不覺的隨著創作量的 累積而逐漸浮現,在自我創作脈絡逐漸明朗化的同時,不經意的被以某種文字的 形式(不管是文本的閱讀或是創作相關書寫)點出自身的現況為何,矛盾的是,

關於自身的創作最難以接受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明明是一種出自於非如此不可 的創作意念卻感覺到困難是來自於赤裸裸的自我觀照。或許這正是文字帶給創作 者最大的棒喝也是最美好的禮物,在獲得自身狀況明朗化的救贖之後也從文字的 魅力裡得到繼續前進的力量。關於以「存在感」為題的論述靈感,即在繪畫與閱 讀書寫來回之間不斷修正之下而來。  

 

        另外,因為自己創作題材的關係,最初對於「存在感」的想像是如寫實主義 一般對外在世界如實地傳達或說是揭露的概念,也就是對於「表象」的認知是以 描寫上的相似與否作為判斷依據,一度以為獲得了表象的相似性就等於是獲得了

「存在感」。後來這個認知慢慢的被歲月與情感混合的經驗累積給沖淡了許多,

那也是因為逐漸的體認到從表象的相似性到「存在感」的產生之間,其實還有一

大段路要走。至於這中間的距離,也就是本論文所要處理的部分,對於筆者來說,

這是一段一邊摸索又一邊成長的過程,也因為持續不斷的創作,論文的實質內容 正是創作過程的另一種再現,關於「存在感」的表現意識也自然的成為論文關鍵 進而成為研究主題。  

 

        在研究過程中,梅洛龐蒂的著作《眼與心》和德勒茲對法蘭西斯培根的畫作 論述《感官感覺的邏輯》是筆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對創作觀念的建立與論文書 寫上最具有啓發性的文本,雖然目前尚未能全面領會其哲學上更深層的奧義,不 過就非創作者從哲學的角度來看繪畫,他們確實說出了很多藝術創作者所關注卻 難以說清楚之處,哲學系統點出了問題之所在也讓我們看見跨領域學科之間互通 的可能性,然而關於視覺的創作實踐部分終究還是得回歸到創作者自身去解決,

筆者在本論文裡只不過是就目前自身所關注的繪畫主題提出發問並釐清思考脈 絡,繪畫本身終究是要擺脫理性思考回歸感性的,缺乏這層認知的話,恐怕有被 理性與哲學牽著鼻子走的危機,這也是筆者在論文書寫過程中不斷告誡自己的。

然而,筆者也認為,藝術創作者在完成自身的創作使命同時,並非是在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