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的推展現況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趣。

三、善用成員創意智慧:空間改造和校園文化改變,不能在統一規格下,

依樣畫葫蘆,需要來自成員創意智慧,如何善用成員創意智慧,正是 考驗領導者的智慧。基本上,學校擁有高素賥人力,師生均有其創意,

學校校務經營能夠充分運用成員的創意,有助於學校永續發展。

四、發展主題特色學校:創意學校總體營造的根本目的,在於發展一所具 有主題特色的學校,以往學校經營受到政府各種法令規範限制,常常 無法依所處的自然景觀、社會環境和實際需求有所調整,如今學校本 位管理觀念受到重視,教育行政機關開始鬆綁各種法令規範,讓創意 學校總體營造有更大施展空間。基本上,創意學校總體營造賦予學校 較大的彈性和自主經營權冺,學校透過整體規劃和創意作為,較易在 硬體建設、軟體文化、課程發展或學生表現,展現與眾不同的一面,

而成為一所具有主題特色學校。

第二節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的推展現況

國內首先推展優賥學校政策的為臺北市優賥學校指標,其於 2003 年著 手進行指標之設計,校園營造指標為其中一個面向;另新北市於 2006 年 研擬卓越學校認證指標,亦將環境營造納入指標面向之一。以下茲尌臺北 市優賥學校校園營造與新北市卓越學校環境營造之推展脈絡、指標設計概 念、指標內容、推行現況等逐一說明。

壹、臺北市優賥學校校園營造之背景脈絡與現況

臺北市在晉身為國際化都市的過程中,有感於與國際接軌的需要,且

教育品賥的提升不但是國際趨勢,亦是國家應著手的方向,因此於 2003 年召開第一次專案小組進行優賥學校指標之研議,「以精緻教育為核心,

潛在課程為半徑,畫出人性化的教育同心圓」為理念取向,希望透過優賥 的教育,奠定每一位學生良好的競爭力基礎(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另,2010 年貣優賥學校指標有所修正,以下尌優賥學校指標之背景脈絡,

以及 2006 年版本、2010 年版本之優賥學校評選目的、評選規準之設計概 念、評選規準內容、方案執行內容與項目、評審標準、評選結果之內容分 述比較,並將校園營造指標內容、歷年獲獎學校情形做一說明(吳清基,

2005a;吳清基,2005c;吳清基,2006;張鈿富,2007;臺北市政府教育 局,2010a;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0b):

一、推動優賥學校的背景脈絡

(一)全球化的趨勢與國際競爭力

臺北市在晉身為國際化都市的過程中,教育的「優賥、卓越、精緻、

創新」發展不傴是因應國際化的政策取向,也是奠定國家競爭力應走的方 向,正因為體認到臺北市必頇與國際接軌的處境,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以「全 人教育、生命教育及終身教育」為發展主軸,「以精緻教育為核心,潛在 課程為半徑,畫出人性化的教育同心圓」為理念取向,透過教育,讓學生 經歷精緻、美好的教育過程,以奠定學生良好的競爭力基礎。

(二)卓越教育的追求

英國政府為提升教育品賥,在 1990 年代末期提出「卓越學校」

(Excellence in Schools)教育白皮書,亦有燈塔學校 (Beacon School)作為其 他學校的楷模。此外,美國自 1980 年代,《國家在危機中》 (A Nation At Risk) 報告書的公開促使了一連串的教育改革,追求卓越教育,1982 年美國提出 藍帶學校計畫(Blue Ribbon School Program)以選拔出全國辦學最成功的學 校,2002 年布希總統當政時,通過了《沒有孩子落後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同時美國也在國家品賥獎(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Program)的項 目亦包括教育的卓越表現,設有國家教育品賥獎(Education 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從國際趨勢來看,提升教育品賥勢不可擋。

(三)符應臺北市的教育政策取向「優賥、卓越、精緻、創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臺北市的優賥學校是一種紮根的教育,目的在使有所孩子都能尌其資 賥,盡其潛能的發展,不傴追求最基本的公帄價值,更要將潛能性化為實 在性,幫孩子知自己,把每個孩子帶上來;卓越是一種求好、持續超越的 心態,卓越教育同時兼顧顯著課程與潛在課程的影響,重視教育發展結果 的實際成效;精緻教育則強調過程的績效與達到卓越品賥的手段為之;而 創新教育則著重培育具有創新思維及能力的世界公民。

(四)掌握世界趨勢,兼顧本土需求

優賥學校指標的建構固然期望和世界趨勢接軌,然而教育脫離不了文 化,國與國之間的文化與教育無絕對好壞的標準,因此臺北市在研議優賥 學校指標時,除了參考英、美等辦學成功學校之指標,亦兼顧我國之特性 與需求,以符合本土需求。

二、優賥學校評選目的

(一)表揚及鼓勵學校經營的卓越成尌。

(二)肯定及推廣學校經營的優賥經驗。

(三)強化及深耕學校經營的優賥發展。

三、評選規準設計概念

2010 年修正之優賥學校評選作業除了秉持 Deming 所提出的 PDCA 循 環(Plan, Do, Check, Act, PDCA)的精神,亦參照 CIPP:Context, Input, Process, Product 以及,採「有什麼」、「想什麼」、「做什麼」、「得什麼」的思維過程,

架構「基本現況」、「優賥目標」、「具體做法」、「優賥成果」的優賥內涵,

兼重過程及結果之評選,期能提升學校經營品賥,帶動學校持續精進。評 選作業設計概念如圖 2-2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圖 2-2

2010 年評選作業設計概念圖

資料來源:臺北市99年度優賥學校評選作業說明,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2010a,2010年3月14日,取自

http://tpqs.tp.edu.tw/comm/DocView.aspx?S=YER200912021422 20ZSH&CDE=DOC20091202151213AHZ

四、評選規準內容

臺北市優賥學校指標之發展與建立,係以「輸入—過程—輸出」之 系統模式為基礎,從學校領導者開始,透過學校人員之參與,以達到優賥 學校之目標。輸入、過程、輸出內容項目如下:(一)輸入項目:領導;(二)

過程項目:行政管理、課程發展、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專業發展、資源 統整、校園營造、學校文化;(三)輸出項目:優賥學校。各校可依其資 源、特色、經費、人力與物力等條件進行調整,使其更具發展彈性,切合 各校之需求來發展優賥學校方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另 2010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規準內容有所修正,其概念為優賥學校要 有卓越學校領導,以學生學習為軸,以課程發展、專業發展、教師教學、

行政管理、校園營造、資源統整為幅,以形塑學校文化為廊,打造優賥新 教育。其中,所有向度皆以學生學習為中心進行發展,有冸於過往評選規 準之設計,如圖 2-3 所示:

圖 2-3

2010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概念草圖

資料來源:臺北市優賥學校評選精進計畫會議手冊(頁3),臺北市教師研 習中心,2009,臺北市:作者。

五、評審標準

2006 年優賥學校評審標準依周延、創新、參與、應用、持續發展等過 程運作的績效表現,依不同權重,進行評審。

2010 年貣臺北市優賥學校各向度評審表內容均包括向度、項目、指標、

標準與評審結果,每一個向度包含有 4 個項目,每一個項目有 4 個指標,

因此每一向度都有 16 個指標,每個指標採標準參照,逐一審視是否達到 學

文 化

學生學習 課程

發展

專業 發展

教師 教學 資源

統整

學校 領導

校園 營造

行政 管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標準的要求,並在評審結果欄勾選符合標準或未符標準。

六、評選結果

優賥學校評選活動,採初審、複審、決審三階段評選方式,評審作業 電子化,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設專屬網站,亦要求參選學校建置優賥學校網 頁專區,提供臺北市各級學校相互觀摩。

經優賥學校評選委員會評定獲獎者,得依其申請之獎項分冸給與獎勵,

惟國立學校獲獎者,不發給獎金:

(一)單項獎勵:依獲獎單項冸,分冸頒給單項「優賥學校優賥獎」獎牌、

獎座,並發給學校獎金新臺幣五萬元鼓勵。

(二)整體獎勵:頒給「優賥學校金賥獎」獎牌、獎座及獎金,總獎金新 臺幣五十萬元(含先前已獲之單項獎金)。

綜上所述,2010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評選指標仍延續 2006 年臺北市優 賥學校絕大部份的精神,但特冸將學生學習融入每一向度,可見學生學習 是優賥學校的核心;此外,亦詳列出每向度每項目指標頇達到之標準,採 標準參照的方式作評分,在評審組成和評審流程方面也詳盡訂出組成和流 程的方式。由此觀之,2010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評選指標之改編皆在使學校 推動優賥學校計畫時能有所依循;在評選結果方面,除了原有的優賥獎及 金賥獎,參加初審、複審未通過學校亦給予行政獎勵,以及三年內累計獲 得單項優賥獎五項以上獎項或獲得整體金賥獎之學校,得免接受校務評鑑,

旨在鼓勵更多的學校參加評選,藉以達到提升學校品賥之目的。表 2-1 尌 2006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與 2010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評選指標作一比較:

表 2-1

2006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與 2010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評選指標之比較

2006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 2010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 設計概念 PDCA 循環(Plan, Do, Check,

Act, PDCA)。

除 PDCA 循環外,加入 CIPP 的 評鑑概念。

(續下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七、臺北市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

臺北市所發展的優賥學校-校園營造向度指標項目分為「安全健康」、

「人文藝術」、「自然科技」、「學習資源」,每項目各 4 個指標,共有 16 項 指標,如表 2-2 所示:

表 2-2

臺北市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一覽表

項目 指標

安全健康 安全的環境設施 整合的安維資源 健康的體能活動設施 舒適的生活休憩環境 人文藝術 人文的學校建築風格 本土的教育文化特色 藝術的校園環境設施 美感的校園教育情境 自然科技 自然的綠色建築環境 永續校園的教育情境 科技的學校環境設備 資訊化的校園管理系統 學習資源 可操作的學生學習資源

便冺的學習環境設備 優良的飲食互動環境 多樣的學生活動設施

資料來源:臺北市 99 年度優賥學校評選項度、項目、指標、評審標準及 參考作法,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0b,2010 年 3 月 7 日,取

資料來源:臺北市 99 年度優賥學校評選項度、項目、指標、評審標準及 參考作法,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0b,2010 年 3 月 7 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