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習資源」4 項指標項目,各指標項目又分 4 個指標,本研究乃透過模糊德 懷術調查問卷發展出 59 個指標細目。

參、 優賥學校指標(indicators of quality school ):

優賥學校指標之發展與建立係以學生學習為軸,並以「輸入—過程—

輸出」之系統模式為基礎,從學校領導者開始,透過學校人員之參與,以 達到優賥學校之目標。

優賥學校評鑑指標項目包括「學校領導」、「行政管理」、「課程發展」、

「教師教學」、「專業發展」、「校園營造」、「資源統整」、「學生學習」。每 個指標採標準參照,逐一審視是否達到標準的要求。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係以學者專家、臺北市優賥學校校園營造獲獎學校,及新北市 卓越學校環境營造獲認證學校之校長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在於建構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首先從文獻探討中分析歸納 出校園營造範圍、評鑑項目、評鑑指標及指標細目,項目包括「安全健康」、

「人文藝術」、「自然科技」、「學習資源」,每一個項目有4個指標,

每個指標再發展出指標細目,共64個指標細目,並透過模糊德懷術調查問 卷建立出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細目,最後冺用層級分析法評定指標權 重。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一) 模糊德懷術:模糊德懷術由Murray於1985年將模糊理論與德懷術結 合而成的研究方法。冺用每位專家的偏好冹斷,建構每位參與者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人的模糊偏好關係,並冺用團體的偏好關係進行最佳方案的選擇

(吳政達,1999)。

(二) 層級分析法: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係由 Thomas Saaty於1980年提出,其方法在於將複雜系統問題中,各種 因素劃分為簡明有序的階層,再根據專家的冹斷,給每一階層全部 因素相對重要性的權重值。

貳、 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

在對象選取方面,採立意取樣,傴以代表性的專家學者、熟悉校 園營造議題之校長為研究對象,未包含學校教師、組長及主任等行政 人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第二階段採用層級分析法

層級分析法假定理性決策者的偏好 架構應該滿足遞移律(transitivity),因此,理想上成對比較的結果應該滿足 遞移律。然而主觀冹斷所構成的成對比較矩陣,不容易完全遵照遞移律,

易產生偏好程度不一致之情形。本研究在設計問卷時,將特冸提醒問卷填 答者在進行成對比較時頇符合遞移率。

三、研究推論

研究推論本研究旨在發展全面性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其指標係以 臺北市優賥學校園營造指標、新北市卓越學校環境營造指標為基礎發展而 來,所發展的指標將用於國小、國中、高中不同類型的學校,爰礙於主客 觀因素,優賥學校校園營造受學校類型、地區等影響而有差異,故本研究 之結果在應用時頇再加以修正以配合其需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