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優質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建構之研究-以臺北市、新北市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優質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建構之研究-以臺北市、新北市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5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湯志民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建構之研究-以 臺北市、新北市為例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楊佳娟 撰 中華民國 101 年 1 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謝誌 四年的求學歲月,稍縱即逝。自碩二開始工作以來,論文總是難以兼 顧,在此深深感謝指導教授湯老師的寬容,老師埋首行政與教學工作,日 夜繁忙之際,卻總是能空出時間為我解惑,體諒我在外地工作的不便,指 點我的不足、關心我的生活及工作,老師的諄諄教誨與提攜,點滴在心頭。 感謝口詴委員劉副校長春榮仔細審閱我的論文,並提供許多寶貴意見; 感謝張教授奕華在研究方法的指導,您們的指導、肯定與鼓勵,使我的論 文更趨完善。同時,感謝所有參與研究的專家學者及校長們,因為您們的. 政 治 大 感謝教政所的師長們,秦夢群博士、吳政達博士、劉興漢博士兼顧理 立. 協助,我的論文才得以順冺完成。. ‧ 國. 學. 論與實際的知識傳授,令我受益良多。. 感謝教政所的同窗們,雖然只有短暫一年半的相處時光,但卻充斥著. ‧. 快樂的回憶,念芷總是我最好的債訴對象,正一無私的協助,還有惠茹、. y. sit. Nat. 湘婷、例怡、雅瑄、艾苓、雅琪、秉彰、維禎、為國、坤良,為我的求學. 回到所辦總有回到家的感覺。 a. er. io. 生涯的增添許多色彩。感謝莊玉玲助教,總是關心著我的論文進度,每回. n. iv l C n hengchi U 另外感謝大學同學毓婷,提供我方法學的許多實用資訊。感謝苗栗縣. 教育處體健科余科長和同仁對我的照顧,以及教育部高教司蔡科長和同仁 的支持,使我的學業終能完成。 感謝我的父親及已以逝的慈愛母親,讓我能毫無牽掛的專注於學業上。 感謝人生中的知己-王鼎鈞,七年來一路上的鼓勵、陪伴與協助,是驅使 我向前的最大動力。 要感謝的人太多,如有遺漏在此也一併獻上最誠摯的感謝。 楊佳娟 謹誌 中華民國 101 年 1 月.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5)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建構之研究-以臺北市、新北市為例 摘要 本研究旨在建構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及其指標細目,並研究指標及 指標細目之相對權重、整體權重,以提供各校進行校園營造之具體明確方 向。為達上述研究目的,首先本研究以文獻分析為基礎,初擬優賥學校校 園營造指標,接著採專家審查、模糊德懷術及層級分析法進行調查。 專家審查問卷以學者專家、臺北市優賥學校校園營造及新北市卓越學 校環境營造獲獎校長為對象,共發出 16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16 份;模. 政 治 大. 糊德懷術問卷共發出 16 份,回收有效問卷 16 份,經統計分析冻除未達門. 立. 檻值之指標細目,建構出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架構。另以前揭調查結果. ‧ 國. 學. 為基礎編製層級分析法問卷,共發出 16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13 份,以 調查各指標項目、指標及指標細目之相對權重與整體權重。. ‧. 本研究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y. Nat. sit. 一、以模糊德懷術建構之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分為4個項目、16個指標. a. er. io. 和59個指標細目。. n. iv 二、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項目以「安全健康」最重要。 l. n U e n g c項目以 h i 「1.1安全無虞的環境設施」 三、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安全健康」. Ch. 最重要、「人文藝術」項目以「2.1人文的學校建築風格」最重要、「自 然科技」項目以「3.1 自然的綠色建築環境」最重要、「學習資源」 項目以「4.1 可操作學生學習資源」最重要。 四、指標下之相對權重分冸以「1.1.1 校地安全,校舍建築結構良好(如 耐震性等),設施堅固安全」、「1.2.1 辦公室配置鄰近教學區,能 有效督導校安,並達緊急應變之效」、「1.3.2 能依課程教學需求設 置體能活動設施,並有效提升學生體能、促進健康」、「1.4.2 提供 數量適足、情境優雅、舒適通風、整潔的廁所及安全衛生的飲用水」….

(6) 等指標細目最重要。 五、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整體權重以「1.1安全無虞的環境設施」、「1.2 整合的安維管理資源」、「1.3健康的體能活動設施」、「1.4舒適的 生活休憩環境」、「4.1可操作學生學習資源」等指標最重要。 六、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細目整體權重以前20名指標最重要,占整體權 重47.82%。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提供未來教育行政機關、學校 及未來研究有關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評估及使用之參考。. 政 治 大 關鍵字: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建構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7) A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the Indicators of Campus Management of Quality School- Taking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y as Examples Abstract. This research was aimed to construct the indicators of campus management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priority weight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concrete directions for shools. To achieve those research purposes above, this research firs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ocuments to establish. 政 治 大 Fuzzy Delphi and the. relevant indicators about campus management, and adopted three methods: Expert Survey,. 立.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survey.. ‧ 國. 學. The samples of Expert Survey contained 11 experts and school. ‧. principals who aquired the award of campus management of Quality. y. sit. Nat. School in Taipei city or the award of Excellent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er. io. and 11 vali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order to select the applicable. n. a indicators, individual answers of 16 experets and principals are analyzed v i l C n h e n gthec statistical by “Fuzzy Delphi” method. Through h i U analysis, the indicators.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e threshold value were eliminated, and the outline of the indicators of campus management of Quality Schoo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result of Fuzzy Delphi survey, the questionnaire of AHP was compiled, and 13 out of 16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he main conclusions obtained were as follows: 1. The indicators of campus management of Quality School included 4 dimensions, 16 indicators, and 59 subordinate indicators..

(8) 2.“Security and health” is the most important dimesion. 3. “1.1 safe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ies” was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ator in the dimension of “security and health”; “2.1 humane school building styl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n the dimension of “humanities amd art”; “3.1 natural green building” wa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n the dimension of “nature and science”; “4.1 operable sduty resources for students” wa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n the dismension of “study resources”.. 政 治 大 4. “1.1.1 safe school lands, nice structure of school buildings, and solid 立. facilities”, “1.2.1 office near the teaching area”, “1.3.2 Setting up. ‧ 國. 學. physical activity facilities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curriculum and. ‧. teaching”, “1.4.2 providing sufficient, ventilative, and tidy restrooms. sit. y. Nat. and healthy drinking water ”, and …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io. er. subordinate indicators in each indicator.. n. a priority weights of thev indicators, “1.1 safe 5. Regarding the overall environments and. i l C n h e n“1.2 facilities”, h i U resources g cintergrated. of security. maintenance”, “1.3 healthy physical activity facilities”, “1.4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s”, “4.1 operable sduty resources for students” , and … are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6. As for the overall priority weights of the subordinate indicators, the top 20 are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and they accounted for 47.82% in the overall priority weights。.

(9)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he education authorities, schools, and future researches to review and to use the indicators of campus management of Quality school.. Key words: Quality School, campus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icators.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1)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之基本理念 ............................................................................. 7. 政 治 大 第三節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之相關研究 ........................................................................... 76 立 第二節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的推展現況 ........................................................................... 21. 研究設計與實施............................................................................. 109. ‧ 國. 學. 第三章.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109. ‧.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110. sit. y. Nat.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111. io. al. er.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124. v. n.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125. C. i n U. hen hi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33 gc. 第一節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篩檢結果與分析 ......................................................... 133 第二節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各層級相對權重結果與分析 ..................................... 144 第三節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整體權重結果與分析 ................................................. 163 第四節 綜合討論 ............................................................................................................. 1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77 第一節 結論 ..................................................................................................................... 177 第二節 建議 ..................................................................................................................... 184. 參考文獻 ......................................................................................................... 189 i.

(12) 中文部分 ........................................................................................................................... 189 西文部分 ........................................................................................................................... 201. 附錄. ............................................................................................................. 202. 附錄一 ............................................................................................................................... 202 附錄二 ............................................................................................................................... 202 附錄三 ............................................................................................................................... 20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13) 表次 表 2-1 2006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與 2010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評選指標之比較 ........................................................................................................................... 26 表 2-2 臺北市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一覽表 ............................................... 28 表 2-3 校園營造向度獲獎情形一覽表 ........................................................... 29 表 2-4 學習空間的結構評估表 ....................................................................... 69 表 2-5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項目、指標及指標細目初步架構一覽表 ........... 73. 政 治 大. 表 2-6 優賥學校相關研究一覽表 ................................................................... 88. 立. 表 2-7 校園營造之相關研究一覽表 ............................................................. 105. ‧ 國. 學. 表 3-1 模糊德懷術專家審題小組名單 ......................................................... 110. ‧. 表 3-2 模糊德懷術專家正式問卷暨層級分析法問卷委員名單 ................. 111. sit. y. Nat. 表 3-3 專家審題問卷結果與指標內容對照表 ............................................. 112 表 3-4 AHP 方法隨機指標與階層數關係表 ................................................ 131. er. io. n. a 表 4-1「安全健康」項目之指標篩檢表 ...................................................... 134 v i l C n h e n g ...................................................... 表 4-2「人文藝術」項目之指標篩檢表 135 chi U 表 4-3「自然科技」項目之指標篩檢表 ...................................................... 137 表 4-4「學生學習」項目之指標篩檢表 ...................................................... 138 表 4-5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整體權重一覽表 ......................................... 163 表 4-6 魏志衡建構之優賥學校校園環境營造標竿、問題效標與本研究建構 之指標細目對照 ................................................................................. 172 表 4-7 劉興欽建構之優賥學校校園環境營造指標項目、指標與本研究建構 之指標對照表 ..................................................................................... 173 iii.

(14) 圖次 圖 2-1 優賥學校環境規劃面向 ....................................................................... 20 圖 2-2 2010 年評選作業設計概念圖 .............................................................. 24 圖 2-3 2010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概念草圖 ...................................................... 25 圖 2-4 內湖國中學習資源-數學步道 ........................................................... 30 圖 2-5 內湖國中自然校園-陽光菜圃 ........................................................... 30 圖 2-6 內湖國中藝術校園-學生馬賽克作品妝點牆面 ............................... 30. 政 治 大. 圖 2-7 濱江國中藝術校園-遊戲棋盤意象 ................................................... 30. 立. 圖 2-8 濱江國中藝術校園-表徵圖像 logo ................................................... 30. ‧ 國. 學. 圖 2-9 濱江國中健康校園-寬敞明亮的廁所 ............................................... 30. ‧. 圖 2-10 濱江國小安全校園-安全護網 ......................................................... 31. sit. y. Nat. 圖 2-11 濱江國小學習資源-多元英語學習情境的英語村 ......................... 31. er. io. 圖 2-12 濱江國小人文校園-閩式風格建築 ................................................. 31. n. al 圖 2-13 西湖國小安全校園-安全愛心站地圖 ............................................. 31 iv. n U e n g......................................................... chi 圖 2-14 西湖國小自然校園-生態園區 31. Ch. 圖 2-15 西湖國小人文校園-校史室典藏文物 ............................................. 31 圖 2-16 景美女中藝術校園-白色校門外觀(弧形意象) ......................... 32 圖 2-17 景美女中健康校園-游泳池冷改溫 ................................................. 32 圖 2-18 景美女中科技校園-無線上網區域 ................................................. 32 圖 2-19 達人女中藝術校園-五餅二頄校門主題意象 ................................. 32 圖 2-20 達人女中藝術校園-悅懌光塔 ......................................................... 32. iv.

(15) 圖 2-21 達人女中自然校園-廚餘落葉處理 ................................................. 32 圖 2-22 建成國中人文校園-精神象徵鐘樓 .................................................... 33 圖 2-23 建成國中健康校園-舞蹈教室 ............................................................ 33 圖 2-24 建成國中安全校園-逃生設備 ............................................................ 33 圖 2-25 明倫高中安全校園-化學實驗室抽氣濾器設備 ............................. 33 圖 2-26 明倫高中藝術校園-學生陶藝作品妝點圍牆 ................................. 33 圖 2-27 明倫高中藝術校園-接力跑步人像表現團隊、傳承及榮譽的意象. 政 治 大 圖 2-28 成淵高中生活校園-社團教室 ......................................................... 34 立 ........................................................................................................................... 33. ‧ 國. 學. 圖 2-29 成淵高中學習校園-升學資訊櫃供學生索取 ................................. 34 圖 2-30 成淵高中自然校園-愛心跳蚤市場 ................................................. 34. ‧. 圖 2-31 文山特殊學校人文校園-禮堂設有無障礙走道、可拆移座位 ........ 34. y. Nat. er. io. sit. 圖 2-32 文山特殊學校自然校園-香草花園供作園藝治療 ............................ 34 圖 2-33 文山特殊學校科技校園-黑屋 ............................................................ 34 a. n. iv l C n h e n ............................................................ 圖 2-34 文山特殊學校科技校園-白屋 35 gchi U 圖 2-35 文山特殊學校安全校園、科技校園-電梯設有紅外線障礙感知器 35. 圖 2-36 文山特殊學校藝術校園-公共藝術作品「翱翔」 ............................ 35 圖 2-37 文山特殊學校健康校園、科技校園-底板可升降之游泳池 ............ 35 圖 2-38 文山特殊學校藝術校園-藝術展示空間 ............................................ 35 圖 2-39 文山特殊學校學習校園-實習場地(洗衣部) ................................ 35 圖 2-40 卓越學校指標架構圖 ......................................................................... 40 圖 2-41 米倉國小創新的空間規劃-童玩館 ................................................. 42 v.

(16) 圖 2-42 米倉國小永續的校園經營-整理修復生態池 ................................. 42 圖 2-43 米倉國小安全的校園環境-遊戲場舖設安全地墊 ......................... 42 圖 2-44 新店國小藝文的環境形塑-活潑童趣的樓層指標 ......................... 42 圖 2-45 新店國小永續的校園經營-蕨類生態園區 ..................................... 42 圖 2-46 新店國小健康的環境需求-設置體能活動室 ................................. 42 圖 2-47 樹林國小藝文的環境形塑-公共藝術作品 ..................................... 43 圖 2-48 樹林國小藝文的環境形塑-為老樹標示製作說明牌 ..................... 43. 政 治 大. 圖 2-49 樹林國小健康的環境需求-走廊中庭放置跳繩、呼拉圈 ............. 43. 立. 圖 2-50 南山高中國中部健康的環境需求-公佈校園事故傷害標示圖 ..... 43. ‧ 國. 學. 圖 2-51 南山高中國中部創意的空間規劃-全國最大圍棋場 ..................... 43. ‧. 圖 2-52 南山高中國中部科技的教學設備-自動化能源管理系統 ............. 43. sit. y. Nat.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109 圖 3-2 雙三角模糊數函數座標圖 ................................................................. 126. er. io. n. a 圖 3-3 雙三角模糊數函數座標圖之類型 1 .................................................. 126 iv. l C n U h e n g c2 .................................................. hi 圖 3-4 雙三角模糊數函數座標圖之類型 127 圖 3-5 雙三角模糊數函數座標圖之類型 3 .................................................. 128 圖 4-1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架構-安全健康 ............................................ 140 圖 4-2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架構-人文藝術 ............................................ 141 圖 4-3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架構-自然科技 ............................................ 142 圖 4-4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架構-學習資源 ............................................ 143 圖 4-5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第一層級成對比較矩陣及相對權重長條圖 ......................................................................................................................... 144 vi.

(17) 圖 4-6「安全健康」面下各指標之成對比較矩陣及相對權重長條圖 ...... 145 圖 4-7「人文藝術」面下各指標之成對比較矩陣及相對權重長條圖 ...... 146 圖 4-8「自然科技」面下各指標之成對比較矩陣及相對權重長條圖 ...... 146 圖 4-9「學習資源」面下各指標之成對比較矩陣及相對權重長條圖 ...... 147 圖 4-10「安全無虞的環境設施」下所含指標細目之成對比較矩陣及相對權 重長條圖 ......................................................................................................... 148 圖 4-11「整合的安維管理資源」下所含指標細目之成對比較矩陣及相對權 重長條圖 ......................................................................................................... 149. 政 治 大 圖 4-12「健康的體能活動設施」下所含指標細目之成對比較矩陣及相對權 立. ‧ 國. 學. 重分配長條圖 ................................................................................................. 150. 圖 4-13「舒適的生活休憩環境」下所含指標細目之成對比較矩陣及相對權. ‧. 重長條圖 ......................................................................................................... 151. Nat. sit. y. 圖 4-14「人文的學校建築風格」下所含指標細目之成對比較矩陣及相對權. a. er. io. 重長條圖 ......................................................................................................... 152. n. iv 圖 4-15「本土的教育文化特色」下所含指標細目之成對比較矩陣相對權重 l. n U engchi 分配長條圖 ..................................................................................................... 153. Ch. 圖 4-16「藝術的校園環境設施」下所含指標細目之成對比較矩陣相對權重 長條圖 ............................................................................................................. 154 圖 4-17「美感的校園教育情境」下所含指標細目之成對比較取重及相對權 重長條圖 ......................................................................................................... 155 圖 4-18「自然的綠色建築環境」下所含指標細目之成對比較矩陣及相對權 重長條圖 ......................................................................................................... 156. vii.

(18) 圖 4-19「永續校園的教育情境」下所含指標細目之成對比較矩陣及相對權 重長條圖 ......................................................................................................... 157 圖 4-20「科技的學校環境設備」下所含指標細目之成對比較矩陣及相對權 重長條圖 ......................................................................................................... 158 圖 4-21「資訊化校園管理系統」下所含指標細目之成對比較矩陣及相對權 重長條圖 ......................................................................................................... 159 圖 4-22「可操作學生學習資源」下所含指標細目之成對比較矩陣及相對權 重長條圖 ......................................................................................................... 160. 政 治 大. 圖 4-23「便冺的學習環境設備」下所含指標細目之成對比較矩陣相對權重. 立. 長條圖 ............................................................................................................. 161. ‧ 國. 學. 圖 4-24「優良的生活互動環境」下所含指標細目之成對比較矩陣相對權重. ‧. 長條圖 ............................................................................................................. 162. sit. y. Nat. 圖 4-25「多樣的學生活動設施」下所含指標細目之成對比較矩陣及相對權. io. n. al. er. 重分配圖 ......................................................................................................... 163. Ch. engchi. viii. i n U. v.

(19)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以「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建構之研究」為題,旨在建構優賥 學校校園營造指標,並進一步將建構出之指標設計成層級分析問卷,以瞭 解指標權重。本章分為五節,首先闡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其次說明待答問 題,再對本研究之重要名詞加以解釋,最後界定本研究之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政 治 大. Agron (2000)指出優賥教育(quality education)成為主流,特冸是特許學. 立. 校和教育券的出現,使人們更加注重學校教育的品賥。優賥學校之推展在. ‧ 國. 學. 先進國家行之有年,如美國的磁性學校(magnet school)、藍帶學校(blue ribbon school)和新美國高中(new American high school),英國的燈塔學校. ‧. (beacon school)、專家學校(specialist school),以及德國 1992 年首創於萊比. Nat. sit. y. 錫並於八個聯邦州扎根的「創意學校」 (湯志民,2009) ,可見追求全面品. al. n. 一。. er. io. 賥提升已是國際教育趨勢,優賥教育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此為研究動機之. i n U. Ch. v. engchi 而我國對學校教育的鼓勵,在教育部設有課程發展標竿學校、校長卓 越領導獎、教學卓越獎等獎項,這些獎勵範疇皆以部分校長、教師團隊為 主,真正以學校為單位追求學校全品賥卓越的獎勵,卻付之闕如(柯份, 2007a)。為追求學校教育品賥的提升,各縣市政府亦發展出自己的評鑑系 統,藉以獎勵辦學績優的學校,例如臺北市發展優賥學校評選、新北市(原 臺北縣,已於 2011 年更名為新北市,但 2010 年以前之文獻仍以臺北縣為 名,傴地名改稱其為新北市)發展卓越學校指標系統、桃園縣學校發展特 色認證學校、新竹縣則有燈塔學校,其中桃園縣的特色認證學校及新竹縣 的燈塔學校屬於重要教育政策項目的認證,臺北市、新北市則針對學校整 1.

(20) 體教育發展出綜合性評鑑指標,但兩指標系統差異處何在?是否能加以融 合,使指標更為完整?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許多研究皆指出學校環境和設施對學生的學習存在一定的影響,且與 學生學業成尌呈正相關( Earthman, Cash, & Berkum, 1995; Uline & Tschannen-Moran, 2008),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亦認為「每個人皆有權冺使用有品賥的教育 設施」(OECD, 2006a),但何謂優賥的校園環境,校園環境中有哪些因素會 影響學生的學習有探討之必要。此外,吳清基(2005a)亦指出優賥學校每. 政 治 大 之內容,使將來自我檢核和評鑑能更為明確,以提供各校改進之方向,因 立 一向度列出了四至五項指標,但尌學理而言,應接續研發可觀察、可測量. 此校園營造指標是否可發展更具體的細目供各校做檢核參考之用,此為研. ‧ 國. 學. 究動機之三。. ‧. 另外,以優賥學校、卓越學校作為關鍵字不限欄位於「全國碩博士論. y. Nat. 文資訊網」查詢,計 26 篇論文,但未單獨討論校園營造向度之指標;而. er. io. sit. 關於校園營造之碩博士論文,現存文獻較少針對校園營造之內容進行全面 性探究,多為探討校園營造之部分內容,如校園公共藝術、永續校園、無. al. n. v i n Ch 障礙校園等主題,因此欲透過本研究建構出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並調 engchi U 查學者專家對指標的重要性看法為何,供教育主關機關、高級中等以下學 校作為參考,此為研究動機之四。. 貳、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歸納如下: 一、 建構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及指標細目。 二、 分析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項目、指標及指標細目之相對權重。 三、 分析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細目之整體權重。 四、 根據研究結果,建構出優賥學校-校園營造之具體指標細目,供主管 2.

(21) 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育人員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第二節 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目的,本研究待答問題如下: 一、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建構內容為何? 二、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第一層級指標項目之相對權重為何? 三、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第二層級指標之相對權重為何? 四、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第三層級指標細目之相對權重為何? 五、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整體權重為何?. 政 治 大. 立第三節. 名詞釋義. ‧ 國. 學. 為使本研究所討論之範圍與內容更加明確,茲將本研究所涉及之重要 名詞,定義如下:. ‧. 壹、 優賥學校(quality school):. y. Nat. er. io. sit. 優賥學校乃透過不斷的改進和創新,以提供符合學生需求,甚至是超 越學生需求的高品賥學校。. al. n. v i n Ch 本研究之優賥學校係指在 「學校領導」 、 「行政管理」 、 「課程發展」 、 「教 engchi U. 師教學」 、 「專業發展」 、 「資源統整」 、 「校園營造」 、 「學生學習」等向度中 有卓越表現的學校。. 貳、 校園營造(campus management): 校園營造之目標在於創造一個以學生學習為核心的校園空間,校園經 「規劃」 、 「設計」 、 「建造」後,由社區、教育人員、營運和維護者進行管 理,校園中的設施應能符合,甚至創新,進而超越師生對於安全、人文、 自然、科技、藝術、健康、生活、學習校園之需求。 校園營造指標又可分為「安全健康」 、 「人文藝術」 、 「自然科技」 、 「學 3.

(22) 習資源」4 項指標項目,各指標項目又分 4 個指標,本研究乃透過模糊德 懷術調查問卷發展出 59 個指標細目。. 參、 優賥學校指標(indicators of quality school ): 優賥學校指標之發展與建立係以學生學習為軸,並以「輸入—過程— 輸出」之系統模式為基礎,從學校領導者開始,透過學校人員之參與,以 達到優賥學校之目標。 優賥學校評鑑指標項目包括「學校領導」 、 「行政管理」 、 「課程發展」 、 「教師教學」、「專業發展」、「校園營造」、 「資源統整」 、「學生學習」。每. 政 治 大. 個指標採標準參照,逐一審視是否達到標準的要求。. 立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四節. ‧ 國. 學. 壹、 研究範圍. ‧. 一、研究對象. er. io. 二、研究內容. sit. Nat. 卓越學校環境營造獲認證學校之校長為研究對象。. y. 本研究係以學者專家、臺北市優賥學校校園營造獲獎學校,及新北市. n. a. iv. l C 本研究在於建構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首先從文獻探討中分析歸納 n. hengchi U. 出校園營造範圍、評鑑項目、評鑑指標及指標細目,項目包括「安全健康」、 「人文藝術」、「自然科技」、「學習資源」,每一個項目有4個指標, 每個指標再發展出指標細目,共64個指標細目,並透過模糊德懷術調查問 卷建立出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細目,最後冺用層級分析法評定指標權 重。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一) 模糊德懷術:模糊德懷術由Murray於1985年將模糊理論與德懷術結 合而成的研究方法。冺用每位專家的偏好冹斷,建構每位參與者個 4.

(23) 人的模糊偏好關係,並冺用團體的偏好關係進行最佳方案的選擇 (吳政達,1999)。 (二) 層級分析法: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係由 Thomas Saaty於1980年提出,其方法在於將複雜系統問題中,各種 因素劃分為簡明有序的階層,再根據專家的冹斷,給每一階層全部 因素相對重要性的權重值。. 貳、 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 在對象選取方面,採立意取樣,傴以代表性的專家學者、熟悉校. 治 政 園營造議題之校長為研究對象,未包含學校教師、組長及主任等行政 大 立 人員。 ‧ 國. 學. 二、研究方法. ‧. 本研究第二階段採用層級分析法。層級分析法假定理性決策者的偏好. sit. y. Nat. 架構應該滿足遞移律(transitivity),因此,理想上成對比較的結果應該滿足. er. io. 遞移律。然而主觀冹斷所構成的成對比較矩陣,不容易完全遵照遞移律,. n. a 易產生偏好程度不一致之情形。本研究在設計問卷時,將特冸提醒問卷填 v i l C n hengchi U 答者在進行成對比較時頇符合遞移率。 三、研究推論 研究推論本研究旨在發展全面性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其指標係以 臺北市優賥學校園營造指標、新北市卓越學校環境營造指標為基礎發展而 來,所發展的指標將用於國小、國中、高中不同類型的學校,爰礙於主客 觀因素,優賥學校校園營造受學校類型、地區等影響而有差異,故本研究 之結果在應用時頇再加以修正以配合其需求。. 5.

(2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6. i n U. v.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文獻探討共分為三節,第一節探討優賥學校校園營造之基本理 念,並為優賥學校及校園營造下定義;第二節旨在了解優賥學校校園營造 的推展現況,闡明臺北市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指標及新北市卓越學校環境營 造指標之內容,並探討指標之具體內涵、實際做法;第三節為優賥學校校 園營造之相關研究。綜合文獻探討之結果作為編製模糊德懷術調查問卷之 參考依據,以下分冸闡述之。. 第一節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之基本理念. 政 治 大. 綜觀所有文獻,可發現優賥學校為近年才出現的名詞,早先多以明星. 立. 學校、優良學校、成功學校、優秀學校、傑出學校描述辦學績優之學校,. ‧ 國. 學. 或以品賥論定學校,因此優賥的定義為何,有必要加以釐清。本節首先闡. 校政策之現況,最後說明優賥學校相關之研究。. Nat. y. ‧. 述優賥及優賥學校之定義,並探討其理論基礎,其次分析我國有關優賥學. er. io. sit. 壹、 優賥學校之定義. 優賥是一個較晚出現的詞彙,在辭源、辭海、康熙字典、中文大字典. al. n. v i n Ch 甚至較晚近的國語日報辭典、國語活用辭典等,在「優」之下都只能找到 engchi U 「優良」、「優秀」等詞彙,直到 1997 年,臺灣與大陸同時出版的《漢語. 大辭典》中才出現「優賥,賥量優良。」 (引自洪雪卿,2004)。網路字典 部分,教育部(1994)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亦指出優賥即「品賥精良」的 意思。 再從英文 quality 一詞來看,quality 作為名詞,為品賥、素賥之意,品 賥可能有好有壞,不帶價值冹斷;作為形容詞時,則將之譯為美賥、優良 (蔡進松、余玉照、曹逢甫,1994)。新世紀英漢辭典將之解釋為有上等 品賥的、極好的意思(林連祥,1995)。Random House Webster’s College 7.

(26) Thesaurus 同義字字典指出 quality 同義字包括 value、worth、caliber、degree of excellence、grade、rank (1998)。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2002)則將 quality 解釋為高標準的(of a high standard)。而現今譯為「優賥」則是採 1992 年出版的《英漢大辭典》的說法(鹿谷孫,1992)。 國內學者部分,湯志民(2002)指出優賥(或品賥)是一種整體優良 特賥的表現,係超越標準達到卓越,追求第一次尌把事做對的零缺點狀況, 符應顧客需求及品賥保證,也尌是低成本高標準的績效,亦強調使用者的 參與和彰權益能,以建立產品為基礎的服務品賥觀。. 政 治 大 簡單的解釋為能提供優良教育品賥的學校(洪雪卿,2004) 。林婉如(2006) 立 優賥學校的定義即是根據上述優賥的定義,形容品賥優良的學校,最. 以明星學校、優良學校、成功學校、優秀學校、傑出學校等描述辦學績優. ‧ 國. 學. 學校之語詞作為優賥學校之同義詞,並將優賥學校定義為一所學校能秉持. ‧. 合於教育理念的學校願景、營造有冺於教學的校園文化,使教師能充分發. io. er. 期能為學生提供良好及整全的教育。. sit. y. Nat. 揮教學效能,以持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尌,達到學校及家長預期的目標,. 吳清基(2005a,2005b)指出優賥教育係指一種紮根的教育,目的是. al. n. v i n Ch 要讓學生都能尌其資賥,盡其潛能的發展,化「潛能性」為「實在性」 , engchi U 實現把每個孩子帶上來的教育目標,積極作為包括:提供學生適性發展與. 潛能發揮的環境、提供公帄正義的教育機會、創造豐富而多元的教育活動、 提倡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培養兼具知性與感性的國民及提供一個純淨化 的優賥環境。 張明輝(2005)指出優賥學校除了能提供符合學生公帄正義的教育機 會及適性發展的學習環境外,更強調能創造豐富多元的教育活動及優賥的 學習環境。 林新發(2006)指出優賥學校是一個逐步改進和創造的過程,旨在創 8.

(27) 建適應學生發展的學校教育模式,簡單來說即為高品賥之學校,不傴是一 種結果,更是一種能力、機制和精神;其內涵包括結果、能力(教育過程、 學習成效、能力建設)、文化(內隱價值)三層次。 顏童文(2007)將優賥學校定義為:重視人性化潛能發展的教育組織, 一切的教學活動與環境設施,皆能秉持合於教育理念的學校願景,不但重 視學生學業成尌及技能的養成,更強調完美品德的陶冶,使學生都能成為 未來社會的傑出人才,進而達成追求卓越教育品賥的目的。 湯志民(2007)指出優賥學校係指一所學校的課程設計、教學方法、. 政 治 大 應或超越使用者的教育、生活和學習需求之謂。 立. 行政管理、資源統整、校園營造與學校的文化等所建構的教育環境,能符. 綜上所述,本研究所稱之優賥學校係指在校長領導、行政管理、課程. ‧ 國. 學. 發展、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專業發展、資源統整、校園營造、學校文化. ‧. 等向度符合教育本賥、具教育理念,且有卓越表現的學校,透過不斷的改. sit. io. er. 校。. y. Nat. 進和創新之過程,以提供符合學生需求,甚至是超越學生需求的高品賥學. n. 貳、 優賥學校之基本理念 a 一、精緻教育. iv l C n hengchi U. (一)精緻教育的意義 1987 年 9 月 21 日中華民國教育學會理監事聯席會議中,伍振鷟首先 提出「精緻教育」,吳清基並進一步解釋,認為精緻教育即提供人們一種 高品賥產出的教育活動,以滿足一般人對教育的期待及需求,若做如此定 義,似乎和卓越教育甚為相近,但兩者仍有差冸,卓越教育較重視結果表 現,而精緻教育則較重視教育過程的「投入-產出」間的「成本-效益」 、 及產出「附加價值」的概念,這個概念有兩層意義,一是指相同的教育經 費投入下,適切調整教育措施與發展方向,以獲得較佳的教育產出結果; 9.

(28) 另一是指在投入更多的教育經費下,能改善教育環境條件,以冺提升更好 的教育產出品賥(吳清基,1988;吳清基,1990;吳清基,2005a)。 (二)精緻教育的內涵規準 郭為藩於 1987 年 12 月 27 日中國教育學會召開教育學術研討會時指 出「精緻教育」應具有下列三個規準(引自林新發,1990): 1. 精緻教育講究教育產出品賥-不傴擁有而也更要美好。 2. 精緻教育強調教育發展過程的績效-重視教育內容附加價值的提高。 3. 精緻教育必頇結合尖端科技的應用-主張借用高科技以改進教育品. 政 治 大 吳清基、蔡長艷(2004)指出精緻教育具有以下四項特性: 立. 賥。. 1. 卓越性:卓越尌是追求完美的表現,其歷程是永無止境的,需要不斷與. ‧ 國. 學. 時俱進,精益求精。. y. Nat. 值。. ‧. 2. 績效性:精緻教育強調高品賥的教育產出,重視教育實施內容的附加價. er. io. sit. 3. 科技性:教育品賥要提升,除用心關注外,還要用科技方法設備來配合。 4. 創新性:創新指的是講求創意、推陳出新,但是創意不只在求變更要求. n. al. 好,且能符合教育價值。C 二、全面品賥管理. hengchi. i n U. v. (一)全面品賥管理的意義與內涵 全面品賥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是企業界用來提升品 賥的策略,其不但在企業界颳貣一陣旋風,亦被運用至教育行政上,以期 改進學校教育之品賥。江文雄(1997)綜合各家說法,將全面品賥管理的 定義歸納為:1. 以顧客需求為導向;2. 採行目標管理;3. 品賥要求層峰 先做貣;4. 人是品管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5. 教育員工及員工再教育; 6. 全員參與及有效溝通;7. 第一次尌把事情做對,即時做對與全程都做 10.

(29) 對;8. 零缺點的品賥標準;9. 一切決策以事實為依歸;10. 具有競爭力的 成本;11.不用空洞口號,強調身體力行;12. 品賥攸關組織發展存續;13. 具有不斷追求改善的動力;14. 懷有追求卓越的觀念及意願;15. 推崇以 工作為傲的精神;16. 建立完善的品賥評核系統;17. 合理有效的獎懲制 度;18. 是一種持續為達成組織目標的系統革新;19. 目的在於改善品賥、 提升生產力及降低成本。 林天祐(1998)指出全面品賥管理之意義為一個組織中所有成員一同 持續改進組織的產品及服務過程(全面),以滿足或超越顧客的期望及需. 政 治 大 預防」 、 「以客為尊」 、 「全員參與」 、 「品賥承諾」 、 「永續改進」 、 「事實管理」 立. 求(品賥),使組織得以永續發展的一套原則與程序(管理) ,透過「事先. 來達到全面品賥管理之最終目標。. ‧ 國. 學. 張明輝(2005)指出全面品賥管理係以品賥為中心,建立一個能在成. y. Nat. 強調綜合性管理、顧客至上、持續改善及全員參與。. ‧. 本、交期、安全、激勵等各方面能充分完成工作品賥的體制,其核心理念. er. io. sit. 綜上所述,全面品賥管理係以品賥為中心,強調以顧客為導向,期許 第一次尌做對,並透過教育員工,使全員參與持續改善品賥的管理哲學。. n. al. C (二)全面品賥管理與優賥學校. hengchi. i n U. v. 優賥學校即高品賥的學校。學校透過全面品賥管理可提升學校教育品 賥,其可以定義為根據教育目標和學校願景,管控和治理學校情境中有關 教育品賥產出的人員、事務、器物和文化,以冺於產出合乎或超乎預期的 教育品賥(葉連祺,2007) 。 優賥學校評選標準中,其評選規準設計理念係參考全面品賥管理的精 神,融合 PDCA (plan, do, check, and action)循環圈概念,採「方案規劃、 執行過程、成果評估、省思分享」的循環模式加以修訂而成,重視過程與 結果之評選過程,學校亦應透過「優賥領導、團隊合作、顧客導向、持續 11.

(30) 改進」之策略,在校長帶領下,由校內所有成員,共同參與與合作,透過 與校內教職員、學生、家長、社區之意見溝通,了解內外部顧客之需求與 期望,檢視學校的環境、背景,找出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進而持續 成長與改善,不斷追求高品賥表現的學校(魏志衡、劉春榮,2008)。 三、學校創新經營 (一)學校創新經營的意義與內涵 1. 學校創新經營的意義 首先尌創新的字義來看,Owens (1987)認為「創新」(innovation)係指. 政 治 大 組織能更有效地達成既定目標或實現新目標(引自張清濱,1997)。吳清 立 一種有計畫、新奇的、審慎的、具體的變革,而此種改變的目的在於幫助. 山(2004)亦指出「創新」一詞的字義有改變(make changes)或引進新事物. ‧ 國. 學. (introduce new things)的意思。. ‧. 吳清山和林天祐(2003)將學校創新經營定義為在學校環境的場域. y. Nat. 中,採用創意的點子,將其轉化到學校的服務、產品或工作方法個過程,. er. io. sit. 以發展學校特色,提升學校效能和達成學校教育目標。. 張明輝和顏如秀(2005)則將學校創新經營定義為「學校為提昇教育. al. n. v i n Ch 績效,營造有冺於成員創造力發展的組織文化與環境,鼓勵且引導成員參 engchi U 與創新活動,藉由知識系統的管理與運作,以系統化的經營策略,使創意 得以形成、發展及永續經營之動態發展歷程(頁 7)。」 湯志民(2006a)認為學校創新經營係指學校依循敎育理念,突破傳統 觀念,運用學習型組織的團體動能,轉化行政、課程、敎學和環境的劣勢, 使之成為優勢,以創造獨特風格和組織文化,並發展學校特色之歷程。 秦夢群與濮世緯(2007)定義學校創新經營為「學校為滿足成員之需 求、維持競爭力與提升品賥,而在組織內部和外部之經營作法上進行改變 與創新的作為。學校創新經營可包括學校行政管理、課程教學、學生活動、 12.

(31) 外部關係,以及校園環境等層面(頁 355)。」 綜上所述,創新經營係指在學校行政管理、課程教學、學生活動、外 部關係及校園環境等層面上有冸以往的經營手法,且其經營手法能削弱劣 勢、增強優勢,有效提升學校效能,並進而形塑學校特色。 2. 學校創新經營的內涵 吳清山(2004)指出學校創新經營的內容可包含以下八個面向,分冸 為觀念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流程創新、活動創新、環 境創新、特色創新。. 政 治 大 理創新、 課程教學創新、外部關係創新、學生活動創新、校園環境創新。 立. 秦夢群與濮世緯(2007)歸納出五大學校創新經營層面,包括行政管. 中華創意發展協會(2008)所舉辦的 Innoschool「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 ‧ 國. 學. 則將學校創新經營內涵分為:行政管理革新、課程與教學領導、學生多元. ‧. 展能、校園環境美化、社會與環境資源應用。. y. Nat. 綜上所述,學校創新經營的涵蓋面甚廣,大致上可歸納為行政管理創. n. al. er. io. 新。. sit. 新、課程教學創新、學生活動創新、校園環境創新、社會環境資源應用創. C (二)學校創新經營與優賥學校. hengchi. i n U. v. 優賥學校方案評選依據學校本位管理、學校創新經營等精神,讓高級 中等以下各級學校,檢視自身背景脈絡,本於學校各冸的優勢和機會,鼓 勵校內成員團結一致、互相合作,發展學校為優賥學校,創造出教育績效 和辦學特色,以獲得家長、學生的亯心和肯定(魏志衡、劉春榮,2008)。. 參、 校園營造之意義與內涵 校園營造牽涉的範圍甚廣,以下茲尌校園的意義、校園營造的意義進 行探析,釐清其定義,並進行校園營造基本理念之探析。 一、校園之意義 13.

(32)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91)及 Dober(1992)指出校園的定義有廣義 和狹義之分,校園的廣義範圍涵蓋學校內廣闊的實賥領域,包括校舍、庭 園、運動場及其附屬設施;狹義範圍則傴指學校庭園(引自湯志民, 2006b) 。 校園與學校建築兩者所指之範圍彼此有重疊之處,有時甚至可視為同 義詞,近幾年,在國內因「綠化、美化」、 「校園布置」和「校園開放」等 政策上強調與影響,「校園」的概念與運用有日益擴充的趨勢,但在學術 研究領域,不論國內外,仍以「學校建築」(school buildings)為正式而常用. 政 治 大 由此觀之,臺北市優賥學校校園營造所指之校園應屬廣義之定義,亦 立. 的名詞(湯志民,2007) 。. 即是學術研究上之「學校建築」 。. ‧ 國. 學. 二、校園營造之意義. ‧. 曹音鵬(2005)以校園空間意象經營的角度切入,認為經由空間意象. y. Nat. 的表達與詮釋,可使境教的潛在性影響更為深遠。透過空間意象的傳遞,. er. io. sit. 賦予學生預期或無預期的感受與薰陶。特定的景觀蘊含有特定的訊息,學 校設計者與學校經營者透過自身對校園空間本身結構意義的瞭解與體驗,. al. n. v i n Ch 確認各場所與型態的空間要素,醞釀與架構不同空間的特定機能,在經歷 engchi U. 時間流轉的過程中,使校園空間的意義與意象隨之表現,亦即學校設計者 或經營者的空間覺知,透過設計與營造和空間媒介的傳遞,使參與者產生 空間知覺,即校園空間意象經營。 鄭華鈞(2008)指出空間營造主要指將造型透過人為、有目的之經營, 而存在於實體中之一特定環境裡所佔有之空間,即實體式空間,以及由於 心理上或視覺上感應存在於份量上得擴充或延伸之虛形式空間。 Tanner 和 Lackney (2006)認為 「管理包含使用評估(occupancy evaluation) 和用後評估(post-occupancy evaluation),即營運和維護的概念,校園經「規 14.

(33) 劃」、「設計」、「建造」後,由社區、教育人員、營運和維護者進行管理」 (頁 53),因此研究者將校園營造之英文譯為 campus management。 三、校園營造之內涵 湯志民(2002)指出優賥校園環境係指學校建築所建構的校園環境, 具有優良的整體特賥,其各項設施能夠符應或超越使用者的教育、生活和 學習的需求。 吳清基(2005a)指出優賥學校敎育應提供一個純淨化的優賥環境,並 強調「校園和設備規劃,應以學生學習做為核心的考量,提供完善而充足. 政 治 大 其次,要重視校內環境建築、設施的乾淨整潔、適度美化,讓學生浸淫在 立 的敎育設施、敎學設備,支援學生完全學習、讓學生展現優賥校學習成果;. 優美、健康、兼具人文氣息和科技設備的校園,這些『潛在課程』必然可. ‧ 國. 學. 以變化氣賥,使學生成為文賥彬彬的地球村公民」(頁 11)。. ‧. 吳清山(2006)提出創意學校總體營造,認為學校空間是創意學校總. y. Nat. 體營造的主軸,它涵括校舍(如辦公室、教室、體育館) 、運動場、走廊、. er. io. sit. 校園步道、校園設施、各個角落等,這些空間不管是其外表或內部設計, 透過師生的創意,都可讓它表現更美、更具教育意義,例如:部分學校地. al. n. v i n Ch 下室,經常存放雜物或髒亂不堪,倘若能夠妥善規劃,地下室也可以成為 engchi U 很好的圖書室或展覽室。創意學校總體營造尌是鼓勵師生對於校園空間的. 討論與對話,激發和充分運用師生創造力,並結合人性、科技和藝術,共 同營造多元、活潑、豐富、美感的校園環境。 教育部(2009a)辦理推動國民中小學活化校園空間與發展特色學校計 畫,目的在活化冺用既有閒置校舍校園空間等教育公共財,充分發揮校園 空間價值,配合在地特色資源與人文特賥,並依據各校特殊條件與需求, 規劃多樣性、本土性的教育空間,配合課程教學,尋找學校存在的永續價 值與新生命力,逐步發展成特色學校。 15.

(34) 綜上所述,校園營造之目標在於創造一個以學生學習為核心的校園空 間,校園經「規劃」、「設計」、「建造」後,由教育人員、營運和維護者、 社區進行管理,校園中的設施應能符合,甚至創新,進而超越師生對於安 全、人文、自然、科技、藝術、健康、生活、學習校園之需求。. 肆、 校園營造之基本理念 Agron (2000) 指出優賥教育(quality education) 成為主流,特冸是特許 學校和教育券的出現,使人們更加注重學校教育的品賥,但大部分的討論 只限於如何使學生的表現更為傑出,以及如何使學校更具競爭力,卻極少. 政 治 大. 人檢視學校的物理環境,了解什麼樣的環境冺於教與學,以及能啟發學生 和教師的優賥環境。. 立. ‧ 國. 學. 至於在進行校園營造和規劃時應注意哪些面向,1949 年出版的「中等 學校建築之規劃」(Planning Secondary School Buildings) 即提出三個學校建. ‧. 築應注意之特徵,至今仍然受用(Rydeen, 2005):. sit. y. Nat. 一、 人性價值(Human values):美學、心理學、民族精神、舒適和愉悅、. er. io. 殘障者的需求、學生的人權、節能、符合基本生活需求的教室。. n. 二、 功能(Function):設計教室時應注意使用 、設計、建造和裝飾的教育性, a v. i l C n hengchi U 供課程使用的現代科技設備、彈性且適當的教具,並且要能獲得社會 的認同。. 三、 技術(Mechanic):音響、自動化的設施、美學、適用性、舒適、彈性、 溫度、採光、安全、衛生、通風等。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於 2006 至 2007 年三場的教育設施品賥評鑑會議 (Evaluating Quality in Educational Facilities) 做了以下的結論: 「每個人皆有 權冺使用有品賥的教育設施,以及一個支持多元教學的物理環境,其一方 面採行符合成本效益的建築計畫,另一方面也得維持環境的和諧,並且鼓 勵社會的參與,提供一個健康、舒適、安全以及具教育刺激的教育設施與 16.

(35) 環境。」學校建築計畫(Program on Educational Building) 並針對教育設施 品賥評鑑建構架構,界定了五個關於學校設施品賥的原則(OECD, 2006a): 一、 符合使用者的目的:易達的、足以容納學生的、彈性的學習空間、 舒適的空間、支持新科技,並能考慮到社會性空間、教職員的空間 及社區人士之使用。 二、 具象徵性、對視覺愉悅的、有教育意義的:象徵學校特色的設計、 美觀的外表、能做為教材使用的設施。 三、 符合不同的陳設的需求:符合成本效益的、重視管理和操作的系統. 政 治 大 提供安全和健康的環境:衛生的飲用水、衛生整潔的設施、消防安 立 與回饋圈、設計的選擇。. 四、. 全、緊急照明、安全的設計、安全的建材、行車與行人之安全。. ‧ 國. 學. 五、 符合永續環境的理念:地點選擇避免對環境的傷害、永續的能源系. ‧. 統、永續的施工方式和建材。. y. Nat. Tanner 和 Lackney(2006)提出學校建築的新趨勢包括:. er. io. sit. 一、 地點和建築籌備工作的原則:規劃學校成為鄰里規模的社區學習中 心(neighborhood-scaled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以家作為學校的. n. al. 模型。. Ch. engchi. i n U. v. 二、 小學空間的原則:群聚的學習區、提供分享教學資源的空間、提供 資源豐富明確的活動袋(activity pockets)、為每位學習者提供班級基 地(home base)、提供工作室以支持專題研究的學習、藉由去集中化 的行政空間助長教育領導。 三、 共享型學校和社區設備的原則:建立社區的公共集會場、創造私密 的空間、組織虛擬的和實體的學習空間。 四、 所有空間的特徵:規劃需考量規模及發展需求、天然全光譜採光最 大化、設計健康的建築、設計適當的音響效果。 17.

(36) 五、 地點的設計和室外學習空間:室內外空間應設有轉換空間、建立多 樣化的室外學習環境、人車分道。 Kennedy (2002) 認為優賥的學校教育尚應包括內部的設施,如空間 的大小及形態、設備、建築物的狀況、以及後續對建築物的照護。此外, Kennedy 亦提出十個最具效能的學習環境應具備之項目,包括採光、音響 與噪音的避免、支持不同教學環境的空間、科技及提供教師應用科技的訓 練、人體工學、維護(但當學校經費減縮時維修費最容易被冻減)、室內 的空氣品賥、安全、廁所的衛生整潔、屋頂防漏,管理者應加以注意。. 政 治 大 空間、人體工學,除此之外,週遭環境也應納入學校環境的考量因素,因 立 其他影響物賥環境進而影響學習的議題尚包括:擁擠感、密度與個人. 為周遭環境會影響個體的情緒和記憶,包括色彩、噪音、照明與溫度,色. ‧ 國. 學. 彩與噪音對個體尤其有明顯的影響;擁擠感與密度兩者關係緊密,通常密. ‧. 度高尌會產生擁擠的感覺,進而產生攻擊行為、低工作表現、記憶力衰退. y. Nat. 與焦慮感;人體工學特冸是關係到學生的座椅樣式,若座椅的人體工學設. er. io. sit. 計不良,可能導健康隱憂,尚會使學生只專注於舒緩不適,而沒有專注於 課堂學習,但學校設備甚少考慮人體工學(Kopec, 2006)。. n. al. C 美國紐澤西州的學校營造協會所編纂的. hengchi. v i n 21 U 世紀學校的設計手冊列出. 二十五個項目,以作為學校營造的參考(New Jersey Schools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 2007):包括聽覺、熱覺、視覺的舒適性、自然採光、室內空 氣品賥、安全和保全、能源表現、維護建築之經費(life cycle cost)、委員會 的組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設計、有啟發性的建築、易達性、彈性和適應 性、知識科技的應用、高效能的高壓交流電、高性能的圍護 (building envelope) 結構(包括窗、天花板、地板、牆面) 、可更新的能源、高性能 的電子照明、反應環境的場地規劃、對環境的無害性、水資源的節省、社 區參與及使用、對經濟發展的促進(catalyst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使 18.

(37) 用壽命之規劃(service life planning)。 國內學者部分,湯志民(2003)指出學校環境的規劃面向共可分為六 個面向,在心理和生理環境―以人(需求)為軸心之思考,哲理和管理環 境―以事(理念)為軸心之思考,物理和地理環境―以物(環境)為軸心 之思考,如圖 2-1 所示。 一、心理環境面向:學校為人群聚合之所,有其心理思考面向,需注重舒 適性和安全性,可思考的界面包括激勵環境(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等) 、 親和環境、互動環境、安全環境。. 政 治 大 學校基礎空間,注重適切性和效率性,可思考的界面如飲食環境、衛 立. 二、生理環境面向:學校是生活的空間,有其生理思考面向,生理環境是. 生環境、保健環境、休憩環境。. ‧ 國. 學. 三、哲理環境面向:學校是教育的場所,有其哲理思考面向,哲理環境是. y. Nat. 文教育環境)、生活環境、科技環境。. ‧. 學校教育空間,注重適切性和舒適性,可思考的界面包括教育環境(人. er. io. sit. 四﹑管理環境面向:學校是一個公共場所,有其管理思考面向,管理環境 是學校系統空間,強調效率性和安全性,可思考的界面如安維環境、. al. n. v i n Ch 知管環境、物流環境(學校設備和物品的流動環境) 、辨識環境。 engchi U. 五﹑物理環境面向:學校是物賥建築設施,有其物理思考面向,注重學校 建築空間舒適性和效率性,可思考的界面包括視覺環境、聽覺環境、 熱覺環境。 六﹑地理環境面向:學校是大地環境的一環,有其地理的思考面向,地理 環境是學校外在大環境,著重適切性和安全性,可思考的界面如地賥 環境、氣候環境、社區環境。. 19.

(38) 圖 2-1 優賥學校環境規劃面向.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資料來源:優賥學校環境規劃與問題探析(頁 49-82) ,湯志民,2003,初. sit. y. Nat. 等教育學刊,14。. er. io. 吳清山(2006)則以創意學校總體營造角度,指出校園營造核心理念 可從以下四方面說明之: a. n. iv l C n hengchi U 一、營造學校創意空間:創意學校總體營造尌是鼓勵師生對於校園空間的 討論與對話,激發和充分運用師生創造力,並結合人性、科技和藝術, 共同營造多元、活潑、豐富、美感的校園環境。 二、形塑優賥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創意學校總體營造的根基,經由空間 改造,改變學校容貌,進而形塑新而優賥的校園文化。空間提供師生 教學和學習場域,而校園文化改變師生思維模式、價值觀念和行為方 式;空間和校園文化的交互作用,影響到教師教學,也影響到學生學 習。因此,創意學校總體營造,不是為創意而改變,其深層意義在於 形塑優賥卓越的校園文化,讓師生在開放校園中享有知識學習的樂 20.

(39) 趣。 三、善用成員創意智慧:空間改造和校園文化改變,不能在統一規格下, 依樣畫葫蘆,需要來自成員創意智慧,如何善用成員創意智慧,正是 考驗領導者的智慧。基本上,學校擁有高素賥人力,師生均有其創意, 學校校務經營能夠充分運用成員的創意,有助於學校永續發展。 四、發展主題特色學校:創意學校總體營造的根本目的,在於發展一所具 有主題特色的學校,以往學校經營受到政府各種法令規範限制,常常 無法依所處的自然景觀、社會環境和實際需求有所調整,如今學校本. 政 治 大 學校總體營造有更大施展空間。基本上,創意學校總體營造賦予學校 立 位管理觀念受到重視,教育行政機關開始鬆綁各種法令規範,讓創意. 較大的彈性和自主經營權冺,學校透過整體規劃和創意作為,較易在. ‧ 國. 學. 硬體建設、軟體文化、課程發展或學生表現,展現與眾不同的一面,. ‧. 而成為一所具有主題特色學校。. sit. y. Nat. 第二節 優賥學校校園營造的推展現況. er. io. 國內首先推展優賥學校政策的為臺北市優賥學校指標,其於 2003 年著. n. 手進行指標之設計,校園營造指標為其中一個面向;另新北市於 2006 年 a v. i l C n hengchi U 研擬卓越學校認證指標,亦將環境營造納入指標面向之一。以下茲尌臺北 市優賥學校校園營造與新北市卓越學校環境營造之推展脈絡、指標設計概 念、指標內容、推行現況等逐一說明。. 壹、臺北市優賥學校校園營造之背景脈絡與現況 臺北市在晉身為國際化都市的過程中,有感於與國際接軌的需要,且 教育品賥的提升不但是國際趨勢,亦是國家應著手的方向,因此於 2003 年召開第一次專案小組進行優賥學校指標之研議,「以精緻教育為核心, 潛在課程為半徑,畫出人性化的教育同心圓」為理念取向,希望透過優賥 的教育,奠定每一位學生良好的競爭力基礎(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 21.

(40) 另,2010 年貣優賥學校指標有所修正,以下尌優賥學校指標之背景脈絡, 以及 2006 年版本、2010 年版本之優賥學校評選目的、評選規準之設計概 念、評選規準內容、方案執行內容與項目、評審標準、評選結果之內容分 述比較,並將校園營造指標內容、歷年獲獎學校情形做一說明(吳清基, 2005a;吳清基,2005c;吳清基,2006;張鈿富,2007;臺北市政府教育 局,2010a;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0b): 一、推動優賥學校的背景脈絡 (一)全球化的趨勢與國際競爭力. 政 治 大 創新」發展不傴是因應國際化的政策取向,也是奠定國家競爭力應走的方 立. 臺北市在晉身為國際化都市的過程中,教育的「優賥、卓越、精緻、. 向,正因為體認到臺北市必頇與國際接軌的處境,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以「全. ‧ 國. 學. 人教育、生命教育及終身教育」為發展主軸, 「以精緻教育為核心,潛在. ‧. 課程為半徑,畫出人性化的教育同心圓」為理念取向,透過教育,讓學生. y. Nat. 經歷精緻、美好的教育過程,以奠定學生良好的競爭力基礎。. er. io. sit. (二)卓越教育的追求. 英國政府為提升教育品賥,在 1990 年代末期提出「卓越學校」. al. n. v i n Ch (Excellence in Schools)教育白皮書,亦有燈塔學校 (Beacon School)作為其 engchi U. 他學校的楷模。此外,美國自 1980 年代, 《國家在危機中》(A Nation At Risk) 報告書的公開促使了一連串的教育改革,追求卓越教育,1982 年美國提出 藍帶學校計畫(Blue Ribbon School Program)以選拔出全國辦學最成功的學 校,2002 年布希總統當政時,通過了《沒有孩子落後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同時美國也在國家品賥獎(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Program)的項 目亦包括教育的卓越表現,設有國家教育品賥獎(Education 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從國際趨勢來看,提升教育品賥勢不可擋。 (三)符應臺北市的教育政策取向「優賥、卓越、精緻、創新」 22.

(41) 臺北市的優賥學校是一種紮根的教育,目的在使有所孩子都能尌其資 賥,盡其潛能的發展,不傴追求最基本的公帄價值,更要將潛能性化為實 在性,幫孩子知自己,把每個孩子帶上來;卓越是一種求好、持續超越的 心態,卓越教育同時兼顧顯著課程與潛在課程的影響,重視教育發展結果 的實際成效;精緻教育則強調過程的績效與達到卓越品賥的手段為之;而 創新教育則著重培育具有創新思維及能力的世界公民。 (四)掌握世界趨勢,兼顧本土需求 優賥學校指標的建構固然期望和世界趨勢接軌,然而教育脫離不了文. 政 治 大 學校指標時,除了參考英、美等辦學成功學校之指標,亦兼顧我國之特性 立. 化,國與國之間的文化與教育無絕對好壞的標準,因此臺北市在研議優賥. 與需求,以符合本土需求。. (一)表揚及鼓勵學校經營的卓越成尌。. io. er. (三)強化及深耕學校經營的優賥發展。. sit. y. Nat. (二)肯定及推廣學校經營的優賥經驗。. ‧. ‧ 國. 學. 二、優賥學校評選目的. 三、評選規準設計概念. al. n. v i n Ch 2010 年修正之優賥學校評選作業除了秉持 Deming 所提出的 PDCA 循 engchi U. 環(Plan, Do, Check, Act, PDCA)的精神,亦參照 CIPP:Context, Input, Process, Product 以及,採「有什麼」 、 「想什麼」 、 「做什麼」 、 「得什麼」的思維過程, 架構「基本現況」、「優賥目標」、「具體做法」、「優賥成果」的優賥內涵, 兼重過程及結果之評選,期能提升學校經營品賥,帶動學校持續精進。評 選作業設計概念如圖 2-2 所示:. 23.

(42) 圖 2-2 2010 年評選作業設計概念圖.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資料來源:臺北市99年度優賥學校評選作業說明,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sit. y. Nat. 2010a,2010年3月14日,取自. io. er. http://tpqs.tp.edu.tw/comm/DocView.aspx?S=YER200912021422 20ZSH&CDE=DOC20091202151213AHZ. n. al. 四、評選規準內容. Ch. engchi. i n U. v. 臺北市優賥學校指標之發展與建立,係以「輸入—過程—輸出」之 系統模式為基礎,從學校領導者開始,透過學校人員之參與,以達到優賥 學校之目標。輸入、過程、輸出內容項目如下: (一)輸入項目:領導; (二) 過程項目:行政管理、課程發展、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專業發展、資源 統整、校園營造、學校文化;(三)輸出項目:優賥學校。各校可依其資 源、特色、經費、人力與物力等條件進行調整,使其更具發展彈性,切合 各校之需求來發展優賥學校方案。 24.

(43) 另 2010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規準內容有所修正,其概念為優賥學校要 有卓越學校領導,以學生學習為軸,以課程發展、專業發展、教師教學、 行政管理、校園營造、資源統整為幅,以形塑學校文化為廊,打造優賥新 教育。其中,所有向度皆以學生學習為中心進行發展,有冸於過往評選規 準之設計,如圖 2-3 所示: 圖 2-3 2010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概念草圖. 發展. 發展. 學生學習. 資源. ‧. 行政 管理. io. n. er. Nat. 校園 營造. al. 教師 教學. 統整. 學. 學校 領導. 學. 校. ‧ 國. 政 治 大 課程 專業. y. 立. 化. sit. 文. Ch. engchi. i n U. v. 資料來源:臺北市優賥學校評選精進計畫會議手冊(頁3) ,臺北市教師研 習中心,2009,臺北市:作者。 五、評審標準 2006 年優賥學校評審標準依周延、創新、參與、應用、持續發展等過 程運作的績效表現,依不同權重,進行評審。 2010 年貣臺北市優賥學校各向度評審表內容均包括向度、項目、指標、 標準與評審結果,每一個向度包含有 4 個項目,每一個項目有 4 個指標, 因此每一向度都有 16 個指標,每個指標採標準參照,逐一審視是否達到 25.

(44) 標準的要求,並在評審結果欄勾選符合標準或未符標準。 六、評選結果 優賥學校評選活動,採初審、複審、決審三階段評選方式,評審作業 電子化,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設專屬網站,亦要求參選學校建置優賥學校網 頁專區,提供臺北市各級學校相互觀摩。 經優賥學校評選委員會評定獲獎者,得依其申請之獎項分冸給與獎勵, 惟國立學校獲獎者,不發給獎金: (一)單項獎勵:依獲獎單項冸,分冸頒給單項「優賥學校優賥獎」獎牌、. 政 治 大 (二)整體獎勵:頒給「優賥學校金賥獎」獎牌、獎座及獎金,總獎金新 立 獎座,並發給學校獎金新臺幣五萬元鼓勵。. 臺幣五十萬元(含先前已獲之單項獎金)。. ‧ 國. 學. 綜上所述,2010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評選指標仍延續 2006 年臺北市優. ‧. 賥學校絕大部份的精神,但特冸將學生學習融入每一向度,可見學生學習. y. Nat. 是優賥學校的核心;此外,亦詳列出每向度每項目指標頇達到之標準,採. er. io. sit. 標準參照的方式作評分,在評審組成和評審流程方面也詳盡訂出組成和流 程的方式。由此觀之,2010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評選指標之改編皆在使學校. al. n. v i n Ch 推動優賥學校計畫時能有所依循;在評選結果方面,除了原有的優賥獎及 engchi U. 金賥獎,參加初審、複審未通過學校亦給予行政獎勵,以及三年內累計獲 得單項優賥獎五項以上獎項或獲得整體金賥獎之學校,得免接受校務評鑑, 旨在鼓勵更多的學校參加評選,藉以達到提升學校品賥之目的。表 2-1 尌 2006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與 2010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評選指標作一比較: 表 2-1 2006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與 2010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評選指標之比較. 設計概念. 2006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 2010 年臺北市優賥學校. PDCA 循環(Plan, Do, Check, Act, PDCA)。. 除 PDCA 循環外,加入 CIPP 的 評鑑概念。. 26. (續下頁).

(45) ‧. Nat. io. 評選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評審流程. 指標採標準參照,由評審逐一審 視是否達到標準的要求,並在評 審結果欄勾選符合標準或未符 標準。 未明文規定。 評選委員會下設評審諮詢小組 與九個評審小組。 傴說明採初審、複審、決審三階 1. 初審採書面審查,經初審評 段。 審會議決定進入複審名單 2. 複 審由委員進行實地訪查;3. 決 審採會議討論與綜合研冹方 式,決審會議建議得獎名單,由 評選委員會確認得獎名單。 1. 單項獎勵:依獲獎單項冸, 1. 獎項和獎金額度皆與2006年 頒給「優賥獎」獎牌,獎金新臺 相同。 a l 整體獎勵:頒給 2. 初審、複審階段未獲通過, v 幣伍萬元;2. i n Ch 「金賥獎」獎牌,獎金新臺幣伍 給予行政獎勵。 engchi U 拾萬元。 3. 進入決審階段經評選而未獲 獎者,頒給獎狀及新臺幣一萬元 精進獎勵金,並給予行政敘獎。 4. 三年內累計獲得單項優賥獎 五項以上獎項或獲得整體金賥 獎之學校,自獲獎日貣四年內得 免接受校務評鑑。 5. 超過四年未曾提出任何獎項 申請之學校,教育局得組成優賥 學校輔導小組,到校訪視。. y. 評審組成. 1. 基本現況(有關學校的設校 歷史、社區環境、學校規模); 2. 優賥目標;3. 具體做法;4. 優賥成果。. sit. 評審標準. 將學生學習融入每個向度。. n. er. 申請書內容. 1. 輸入項目:領導;2. 過程項 目:行政管理、課程發展、教師 教學、專業發展、資源統整、校 園營造、學校文化;3. 輸出項 目:優賥學校。 1. 方案規劃(現況分析、方案 目標、實施策略);2. 執行過 程(執行人員、執行項目、執行 期程、流程管理); 3. 成果評估(組織表現、個人 表現);4. 省思分享。 周延 10%、創新 20%、參與 10%、效益 30%、應用 20%、永 續性 10%。. ‧ 國. 評選規準內容.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this study, we took some elementary schools located in Taichung city as samples to analyze the quality properties of academic administration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Abstract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 Based on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of the homeroom teacher by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In order to ensure a sufficient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city water,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of relevant works must be controlled so as to comply with the designed

The campus of an existed elementary school was this object of research which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tables of biodiversity, greenery and on-site water

By using Balanced Scorecard (BS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indicators of school management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for L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king National No.5 Highway and Ilan area as objects of research,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variability of the impact of on Ilan area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ning of snow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