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優雅時尚、溫婉獨立的小松老師

本節陳述三項主軸,第壹項探究小松老師的性別意識形塑歷程,包含家庭成 長歷程、學校教育歷程、情感與婚姻歷程;第貳項探究小松老師行政工作實踐現 況,包含職前歷程、職場工作現象、困境因應的方式;第叁項是性別意識形塑與 行政工作實踐交互影響。

壹、小松老師的性別意識形塑歷程

小松外表溫婉秀氣,打扮優雅時尚,在鄉下長大,幼年時父親擔任工友,母 親是流動菜販,小松是大姐,家中還有2位弟弟。

留著中長髮,髮尾卷燙,穿黑底紅色花樣娃娃裝式背心,內著黑色合身衣,並 搭配黑色合身長褲及短馬靴,穿著打扮優雅時尚(札A3-1021206)。

一、家庭成長歷程

(一)父母親認為女生要負責家事

小松的原生家庭家事都由女性負責,其母親是職業婦女生活非常忙碌,實在 難以兼顧家務。小松表示因為自己是長女,所以母親在分身乏術及傳統性別觀念 影響下,自然順理成章的訓練她學習家務且要她到市場協助賣菜,建構她獨立自 主、任勞任怨的生活態度,也由分擔母親工作中,形塑出女性為家庭付出及服從 權威的性別意識,並養成獨立自主的人格特性。

對女生的要求比較多,要協助做家事。對弟弟就没有這方面要求,所以我從很 小就要分擔家裡的工作,尤其我又是老大(A1-a1-04)。

媽去推菜車到處賣,不是定點,一大早四點多就被媽媽叫起來到市場去幫忙,

水果箱那麼重,我小時候都要自己提上去……我外表看起來很柔,其實個性是 很獨立的(A2-c2-08)。

因為看媽媽一直在做這些事,所以就會覺得是自己的責任。傳統的鄉下觀念就 是這樣吧!自己就覺得很理所當然……我家又是比較權威式的家庭,所以爸爸 媽媽說什麼,我們都是要聽從(A3-a1-1)。

(二)母親嚴格要求兒女的功課

僅管小松的原生家庭對兒女的態度仍有男女差異性,但父母親對孩子的教育 觀念,卻未完全受傳統社會重男輕女的思維影響,尤其母親負責大部分的育兒工 作,更是較父親嚴格要求孩子們的學業成績,一刻也不敢鬆懈,但仍會秉持公平 對待原則,在督促之餘還是會注意到子女個別能力差異及學習興趣,儘量讓其適 性發展,並不會給予太多的功課壓力。

在教育這方面,父母親對男生女生沒有什麼差異,都一樣(A1-a1-11)。 還是會看能不能念,像大弟的學習情形不是很好,爸媽對他的要求相對就不會 那麼高,但還是會一再的督促,所以大弟就念到高工而已。但小弟就比較會念 書,就念到研究所(A1-a1-10)。

(三)大男人主義的父親與堅強獨立的母親

小松的父親是么兒,深受其家人的疼愛,從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也無須分 擔家務,並受傳統父權觀念影響,養成大男人主義的性格,凡事以自我為中心,

不會顧及家人的感受。因此,成家後除負責家中水電維修工作外,幾乎不會參與 家事及照顧小孩的工作,且因工作薪水微薄,所得主要供應自己開銷,不大會分 擔家計。

我爸爸因為小時候奶奶比較疼,又是老么,比較没有吃苦,所以不會幫忙分擔 家務,甚至經濟的部分也是比較少分擔(A3-a1-3)。

爸爸比較大男人主義,家裡的事情幾乎不太會去做(A1-a1-16)。 家中的水電工作爸爸會去做(A1-a1-22)。

小松的母親為了一家溫飽,每天天未亮就開始批購各類蔬菜,之後獨自推著 菜車,穿梭於大街小巷中賣菜,其所得是家中主要的經濟來源,卻還要擔負起養 兒育女的工作及操持家務的責任,承受的家庭及經濟壓力,遠遠超越一般家庭主 婦。然而她卻未因掌握家中經濟大權及堅強獨立有主見的人格特質,而提升在家 中的地位,反受傳統性別角色及刻板印象影響,一切還是以丈夫的意見為優先,

也不計較先生是否共同分擔家計,夫妻間維持著男尊女卑的相處模式。

小松對於父親未完全盡到人夫人父的責任,頗有微詞,但因深受母親任勞任 怨的性格影響,仍選擇體諒與接受,也形塑小松女性體貼善解人意的性別意識。

一大早四點多就……到市場……(A1-c2-07)。

因為要做生意,所以個性上比較獨立,不是小女人那一種(A1-a1-27)。 有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但母親不是逆來順受,還是有自己的想法(A1-a1-24)。 爸爸大男人主義,媽媽倒也還尊重他,雖然媽媽是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可是 媽媽也不會特別計較(A1-a1-26)。

我看了父母親互動的模式,會覺得很不公平、會氣他。但是還是自己的爸爸,

也不會去說什麼。所以家裡能幫忙分擔處理的,自己有能力就儘量處理幫忙

(A3-a1-3)。

(四)父母讓小孩依照自我能力與興趣發展

為了家庭,小松的母親每日辛勞的工作,深深地體會到社會基層人士受限學 歷的不足,必須辛苦地以勞力換取金錢的心酸。因此,雖然鄰居間常會出現兩性 刻板印象的言語,但從未改變母親重視教育的態度。但隨著孩子長大,能力日漸 精進,父母親的教養態度慢慢轉變,逐漸讓孩子朝向自我能力及興趣發展,對功 課也不再嚴格要求,且因母親生活忙碌不堪,也無暇兼顧太多雜事,父親又是大 男人主義,因此,親人間少有促膝長談的機會,大家習於心照不宣的相處模式,

各自朝向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前進。

鄰居說:女生以後反正要嫁人……女生不要到處亂跑,但鄰居的言語,對我不

會有影響(A1-a1-32)。

到我們念到高中,他們就都放手,就個自去發展了(A1-a1-15)。

父母讓我們有獨自發展空間,其實我們家裡的人都比較不會說貼心話,就心照 不宣,大家都知道了(A1-a1-29)。

(五)為了減輕家中經濟負擔,父母鼓勵兒女從事教職

小松家中經濟來源依靠母親辛苦賣菜所得,生活並不寬裕,為了孩子的前途 及減輕家中經濟負擔著想,父母親都非常贊成兒女就讀公費的師範校院,從未考 量女性適合擔任國小教師的刻板印象。因此,雖然小松未規畫教職生涯但當考取 師範學院後,自然朝教職生涯發展。

很鼓勵,是因為家裡環境的關係,可以節省家裡的開銷,因為那時候是公費

(A1-a1-13)

二、學校教育歷程

(一)制式化的服儀規定,強化兩性外貌刻板印象

高中時期,小松就讀學風保守的女校,學生質樸服從性高,對學校服儀的規 定從無異議,尤其小松成長於權威式的傳統家庭,已形塑服從的性格,更是自然 配合學校政策。但女校中難免有學生頭髮過短或男性化裝扮,在保守的教育環境 下,教官一定嚴加禁止或規勸,也強化小松對女性外在形象的刻板印象,但性別 平等觀念已經由教育過程,逐漸改變大家的觀念,故小松對於外在行為男性化與 性別取向特異同學,還是秉持尊重的態度。

其實女中是滿保守的學校,没遇到挑戰過權威的事情(A1-a2-06)。 我也會配合學校要求……個性比較服從性(A1-a2-08)。

教官還滿要求的(A1-a2-07)。

至於那些比較特異的學生,我也不會覺得他們有什麼不對,就尊重他們,不會 排斥他們(A1-a2-09)。

(二)女老師關心生活細節、男老師重視課業傳承

小松回顧求學過程,統整出男女老師教學態度的差異性,發現女老師就如同 母親般,除要求成績表現外,還會關心學生各項瑣碎的小細節,隨時叮嚀、處處 提醒;而男老師則著重課業的傳承,班級經營方式較開放自由,重視的是學生大 方向的發展。

女老師會說生活上瑣碎的事情,感覺比較像媽媽,會比較關心;男老師不會介 入生活小細節,就上完課講完課這樣(A1-a2-02)。

(三)單一性別的教學環境,缺乏兩性相處經驗

在國小高年級及國中教育階段,小松的學校採行男女分班制度,國中時期學 校甚至界定男女學生活動範圍,高中則考取女校,亦即小松人生中身心發展快速 的重要階段,幾乎在單一性別的環境成長,缺乏與兩性自然相處的經驗,這種區 隔兩性的教育環璄,也使得小松喪失扭轉男性刻板印象的機會。

國小五年級就分班了;國中也是男女分班,而且學校有界定區域,女生在這邊,

男生在那邊;高中就讀女校(A1-a2-01)。

其實我從國小高年級就男女分班,所以比較没有這方面的感覺(A1-a2-03)。 進入大學校後,小松仍習慣與男同學保持距離,較難自在的相處。因此,不 管是聊心事、運動的對象,都尋找女同學。而校園中常出現的籃球、足球、棒球 等運動,因為參與者大部分是男同學,且運動形式皆以競爭、控制、攻擊、力量、

技巧為主,較具有霸權式男性氣概,也自然被較具女性特質的小松內化為男性運 動。或許因為如此,小松減少接觸機會而生疏該類運動技能,並進而自認對技能 性的運動缺乏天分,日後非肢體性接觸且無須技巧規則的健行運動,成為小松運 動最主要的選項。

女同學,因為是住校的關係,還是會以室友當為談心的對象,其實跟男同學的 互動並没有很多,所以不會找男同學說心事(A1-a2-10)。

運動找女同伴(A1-a2-11)。

籃球適合男生,就是比較有撞擊動作或耗體力的就較適合男生,所以足球就適 合男生(A3-a2-2)。」

真的有去學,但是學了很長的時間,還是没有辦法學到一定的水準,我是覺得 自己這方面的能力比較差(A3-a2-1)」

最喜愛的運動是爬山,其實只要是技巧性,我都比較差,因為學不來(A1-a2-13)。

(四)學校的性別課程幫助有限

小松求學期間,臺灣的社會風氣對於兩性話題仍屬保守,性別教育課程主要 在認識兩性生理結構的差異性及強調女性對自我的保護。她回顧學校進行的性別

小松求學期間,臺灣的社會風氣對於兩性話題仍屬保守,性別教育課程主要 在認識兩性生理結構的差異性及強調女性對自我的保護。她回顧學校進行的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