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光明國小推動火炬計畫之理念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光明國小推動火炬計畫之理念

計畫要推動,首先要有大方向的理念,以及隨之具體配合的小目標,當確立 目標後,便需要執行人員能夠理解並執行。在光明國小實施火炬計畫的歷程中,

領導者如何形塑計畫的遠景,執行人員是如何感知並推動相關理念,將在本小節 討論。

壹、 申請計畫緣由

一、校內學生新住民之子比率高

回溯光明國小推動火炬計畫起源的時間點,是在 101 學年度,當初火炬 計畫是第一年推行到全國實施,以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轄內小學新移民子女 人數超過 100 名或超過十分之一比例者計 1,974 所為重點學校,進行補助。而 光明國小正是重點學校的其中一所,若細分學生身分別,發現弱勢家庭及新 住 民 子 女 佔 全 校 九 成 的 學 生 , 尤 其 新 住 民 子 女 佔 全 校 40% ( 計 畫 書

-DE-11/20120801),就在此條件下,光明國小因緣際會下獲得申請計畫的邀 請。

我們一開始也不知道火炬計畫是什麼,是剛好有內政部移民署和教 育部結合尌是那個火炬計畫,一個每個縣市要申請,她是說我們新 住民的學生偏高的學校,剛開始是用分配的,他叫我們辦我們尌辦,

那她有分二十萬、四十萬、六十萬。結果教育處承辦人尌說我們學 校的比例很高,尌給我們六十萬。(訪談-P-2/20150117)。

計畫的申請其實原本是由教育處發公文到各校,經由學校參考特性選擇 性參與,但當縣內無學校承辦時,往往就會主動找尋願意承辦的學校。當時 光明國小因與社區合作發表,訪視評審之一─黃主委在與校長交談中提及此計 畫,當下校長聽完覺得適合學校特性,便請主任草擬計畫送出申請。

二、提升辦學績效

主任在了解計畫精神後,也認同校長的想法,認為此計畫適合學校特性,

而認為申請此計畫可以提升辦學績效也是重點之一。在光明國小所在區域因 受到少子化的衝擊,學校間在業務上雖可互助合作,但在招收新生上卻是互 相競爭的,主任在辦學績效上特別著墨,也成為申辦的背景條件。

她(校長)聽完覺得很棒,回來尌請我去把計畫擬定,可以提升學生的 學習成效,申請這個目的要把辦學績效再提升,然後也有多元學習 的方式,也有扶助弱勢的意味。(訪談-D-1/20150117)。

火炬計畫申辦當時並未經過全體同仁的討論便申請了,而其實一般來說 在光明國小中申請計畫,大部分也是跟收公文的承辦人員有很大的關係,若 承辦人員腦中有想法才會產生申請的契機,因此,學校的走向大多是跟著行 政人員走,導師方面往往就是配合。

三、協助新住民與其家庭

在光明國小學區的新住民也與新住民學生一樣,在村落中占的比例相當 的大。而他們在家庭裡扮演的角色往往不只是單純的「媽媽」而已,在社區 的眼裡,他們是「外籍媽媽」。對於老師們而言藉由家訪或是平時親師聯絡 時,都可以察覺到新住民家庭中尚有需要協助的地方,也一直尋求可以協助 的部分。研究者藉由訪談內容整理為以下幾部份:

(一))國人對新住民有負面的刻板印象

藉由訪談可以察覺在光明國小社區中,雖已透過婚姻成為一家人,

然而家中成員對於新住民的態度卻不見得都給與尊重與包容。

因為這邊一般的想法很單純,你來這邊尌是做事和傳宗接代,

沒有當成一家人,對阿。他們聊天時發現他們的想法是這樣,

你可以去問十個裡頭有沒有一個的家,他們家有給(新住民)財 產,沒有,像他們來這邊,甚至於他們的先生也不喜歡她,來 這裡尌是種田生小孩,當然有一兩個會認同(現況),在這久了會 改變想法 ,但是幾 乎沒有幾 個會 受到 對等的尊 重。 (訪 談 -P-12/20150117)。

這樣的狀況並非主觀意識的觀察,在訪談家長時,提及社區人對新 住民的態度,大多也都遭遇過不好的感受。

我自己覺得有些人命運不同,有人嫁得比較好,我自己覺得來 這裡看我們的眼光都得不到公道而且我親耳聽到,而且我親耳 聽到,我們老闆,我們去拔蘿蔔,她跟鄰居聊天,說像一些外 籍新娘都是來這邊黑錢(台語),很冤枉。(訪談-M5-9/20150205)。 社區對新住民有很不好的印象,他講我們來污錢,我尌覺得不 太舒服,不太公道,如果她加上有些還好,她講全部,我現在

人不愛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認真工作好好規劃有什麼不對。

(訪談-M5-10/20150205)。

這邊的小孩對媽媽其實都不太尊重,也許是家庭,家庭的長輩 們,他們對越南媽媽的方式,很不尊重,甚至有些歧視。(訪 談-T1-11/20150117)。

這村落有很多阿公阿婆沒讀書,不喜歡小孩學越南語,不過你 想出國多一種語言不是很方便,這裡只有阿修(化名)、(錢德)會 喜歡,有一些比較不喜歡。(訪談-M1-7/20150205)。

新住民在社區中,用碰運氣的方式來說自己的婚姻。有些家庭抱持 著開放的姿態歡迎新住民成為一家人,也有的新住民生活從十幾年前直 至今日仍是個外來者,更有的新住民在社區中時時遭受國人不平等的對 待,只因她們的身分是「外籍新娘」。夏曉鵑(2001)說明之所以有汙 名化的情形,除了媒體渲染之外,也導因於國人長久以來將異文化等同 於經濟力,於是有東南亞落後、西方文明之文化偏見。學區內大多新住 民皆來自於越南,在國際觀裡我們一向將越南當作是邊陲國家,而這樣 的觀念使得國人並未真正了解新住民的文化,便以最簡便的方式將文化 與經濟等同後歸類,因而錯失養成開放國際觀的機會。

這樣根深柢固的觀念烙印在國人的腦海中,連帶的我們對新住民往 往會有一種優越感,這使得國人無法將對方文化放在同等地位去尊重,

光明國小的新住民在臺灣也類似於此狀況。而社區人士對於多元文化了 解不足,並非是單一案例,因此學校積極介入推展多元文化便是十分重 要的事。

(二)新住民背負經濟壓力

對新住民的歧視往往與經濟脫離不了關係,總覺得他們嫁來台灣,

就是要將夫家的錢撈到娘家中,因此在金錢控管十分嚴格,而在光明國 小的社區中以農業為主,一般說家庭收入就是務農,其他的就業機會則 不易尋找,大部分就是打零工。因此容易形成新住民在家庭中,除了生

兒育女之外,還有一個潛在的工作就是務農,然而付出勞力與心力所帶 來的報酬往往取決與夫家,有些人覺得這付出是必然,有些長輩則是會 珍惜媳婦的付出。然而,生活局限於務農、家庭,新住民在經濟上是只 有單一的來源,長輩利用經濟的緊扣框限制新住民。

新住民在這有時會過得很不愉快,像家暴的,公婆看他們工作 也不會給錢,所以會不想在這邊待,生活中沒有其他經濟來源 只有工作。(訪談-P-13/20150117)。

我問那你這樣在家幫忙他們到底有沒有給零用錢,她尌說有 啦!尌跟一般的工人一樣算錢,工人,你看他們也是沒把他當 家人,她公公固定給他幾塊錢,去買菜,小孩子的東西,像她 現在下田,除了下田,其他時間尌去別的地方賺錢。(訪談 -T1-13/20150117)。

另一種情況則是相反的,家庭中經濟來源是新住民,女性無形中揹 負著夫家與娘家的負擔,巨大的經濟壓力讓她們在生活中只剩工作,不 停的付出。

因為我們看了這麼多越南媽媽,覺得她們嫁來台灣真的是很多 都是家庭的經濟負擔者,是家裡完全要靠他們扛起來,所以我 都覺得他們超忙的。而且我覺得他們還這邊真的對家庭做好多 事,而且很多媽媽都是一肩挑起這個重擔,老的老、小的小、

病的病,跑的跑,媽媽尌這樣子,可是家庭又沒有給他,也沒 有為她的付出給予肯定,也沒有說娶到你是我們家庭的福氣,

幫我們很多。(訪談-T1-20/20150117)。

我自己尌跟老公生活,和(同為新住民媽媽)朋友相處,還 ok 啦!

像小敏(化名)爸爸尌沒有幫小敏(化名)媽媽工作,他爸爸自己賺 錢自己花,她尌比較辛苦,你有空再跟小敏(化名)媽媽聊一聊,

每個家庭都有她的困難之處,當然也不是所有新住民家庭都有這樣 的負擔,也是有些新住民媽媽,在光明社區是過著很滿意的生活。但正 如 M1 所言,十個裡大概只有兩三個好而已(訪談-M1-8/20150205)。

(三)新住民華語能力不足

親子關係上也會因為指導功課上有些衝突。有些家長會採取不做直 接指導的方式,轉請託老師或是丈夫的協助。這樣的情形使得小孩對於 母親的指導功課的能力的依賴度降低。

我們小秀(化名)很明顯,他主要照顧者尌是媽媽,但她對媽媽是 很不尊重的,她對媽媽和爸爸是很不一樣,她尌只聽爸爸的話,

她會嫌她媽媽不會看國字不會什麼東西,所以有時候也會欺負 她媽媽看不懂,每次功課怎樣尌跟媽媽亂講,媽媽也看不懂。

(訪談-T1-12/20150117)。

教數學還好,國語尌比較不一樣,我自己也跟她說我發不標準,

有時候我教她,她會說我跟老師不是這樣教,我尌叫她問爸爸 或老師。(訪談-M3-3/20150205)。

夏曉鵑(1997)提出新住民女性因為無法運用原先具有的讀寫能力,

且在社會中從事各項活動時因華語能力將造成生活上的不便,更造成教 育第二代的困擾(引自釋自淳、夏曉鵑:2003)。然而學生並未能理解 母親是因地域轉移造成的「功能性文盲」,在課業上的依賴趨低,新住 民在教子女課業上也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四)新住民與公婆相處不佳

光明國小由於是六班小校,在加上每學期會固定家訪一次,老師熟 知家庭氣氛,有時也會因教同一家的兄弟姊妹而互相討論其家庭狀況,

光明國小由於是六班小校,在加上每學期會固定家訪一次,老師熟 知家庭氣氛,有時也會因教同一家的兄弟姊妹而互相討論其家庭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