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火炬計畫」方案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火炬計畫」方案

行政院長江宜樺在 2014 年 9 月份施政報告中,提及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照 顧弱勢族群這一區塊,說到原住民及新住民在社會上多屬弱勢,而協助新住民部 分,內政部推動「火炬計畫」自 101 年起補助新住民重點學校一千餘校次,辦理 家庭關懷訪視、母語學習及多元文化活動等,迄今已有 112 萬餘人是受益,落實 照顧新住民及其子女(行政院,2014)。

101 學年度正式推展到全國學校實施的「火炬計畫」持續至今已經邁入第三個 年頭,不管是行政院或是內政部,政府機關對於火炬計畫推展的成效皆保有正面 的態度,認為此項計畫辦理許多活動,而這些活動確實對新住民及其子女有幫助,

甚至間接達到社會公平正義,照顧弱勢的意涵。

楊金滿(2012)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設置網路專頁記錄「全國新住民火炬 計畫」在各地的實施績效:101 學年度全國 362 所新住民重點學校,共計辦理 1 萬 2,542 場次活動,家庭關懷訪視 1 萬 6,206 戶,參與或受益人數總計 61 萬 7,947 人 次;102 學年度全國 336 所新住民重點學校,截至 103 年 6 月共計辦理 6,838 場次 活動,家庭關懷訪視 1 萬 9,193 戶,參與或受益人數總計 47 萬 9,549 人次。相關 訊息及感人案例並獲平面、電子及網路媒體刊登報導及電臺專訪約計 337 則,不 論質、量方面均見成效。

然而這些量化的數字,真的能夠表述新住民及子女在「火炬計畫」的執行下 下是否受到照顧嗎?而又真的在活動推動下有助於社會公平正義、照顧弱勢嗎?

可惜的是因為推行時間尚短,目前學術界研究火炬計畫的論文及期刊極少,我們 只能用報章雜誌及零星的期刊論文,探討在報導下火炬計畫在社會大眾的眼中扮 演著什麼角色。

本研究將火炬計畫分為三期介紹,分別為新莊時期、新北時期、全國推動時 期,藉由這三時期的演變敘述關於這項嘉惠許多新住民家庭的計畫內涵。藉由各 時期的計畫精神、計畫對象、計畫內容、計畫經費了解當初在地方上推展計畫到 全國時推展計畫的流變,也藉此說明全國火炬計畫的內容為何。

壹、 火炬計畫流變

一、新莊時期的火炬計畫(2007 年)

當初新北市麗寶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為回饋鄉里,捐款給臺北縣政府,對 臺北縣政府專款補助,冀能提供新莊市內新住民家庭實質的輔導與幫助,建 立社會尊重包容、接納關懷多元文化的觀念,因此「新莊區新住民火炬計畫」

就此誕生。

(一)計畫目標

計畫中提及五項目標:一、整合輔導資源,建構全面照護新住民網 絡。二、積極提供生活扶助,跨越文化適應衝擊。三、形塑教輔體制,

建立教育支持系統。四、推動親職教育,強化家庭教育功能。五、提供 關懷服務,建立協助支援窗口(臺北縣政府,2007)。

火炬計畫雖為學校承辦,但它所服務的對象卻不只有學生,更包含 新住民的家庭。除此之外,計畫中在現況分析,其對象更有五分之四的 篇幅以探討新住民為主,關心著新住民語言溝通的問題、文化適應問題、

社會的負面評價、社會支持的缺乏、教養子女的問題等,更以此為出發 點,設計相關工作要項以協助新住民家庭。

新住民在臺灣發聲機會不多,在教育的場合裡也常是沉默的一群,

然而 Epstein(1995)的重疊領域理論(overlapping spheres theory)指出,

透過家庭與學校合作,家長的參與能促進子女在校的學習、發展、適應 與成功的表現。鄭青青、宋明君(2004)採生態系統觀,認為「學校-家 庭」居間系統的開發,能增強新移民家庭的功能以間接改善新移民子女 的學校適應與表現。在這基礎下,研究者進一步的推測是:火炬計畫的 設立方向是希望透過學校的力量,幫助新住民減少在臺灣社會上的種種 阻力,也藉此建立一種友善的氛圍,加強新住民與學校的聯結,也能間 接改善新移民子女的學校適應甚至影響學習發展的面向。

(二)計劃執行

新住民與學校端互動時,多半是以學生為主體與家長進行討論,談 論的無非是孩子們的課業學習或是生活適應,而此計畫以學校之名進入 家庭,並以新住民為主體所做的計畫。新莊區在此時推動策略分為六個 面向、共 24 個子項下去執行(臺北縣政府,2007):

1.活化組織運作,建立輔導網絡:

(1)成立新住民火炬計畫工作坊。

(2)辦理新莊市國小新住民家長教育需求調查訪問。

2.輔導生活適應,促進文化融合:

(1)辦理母語歌謠暨才藝表演。

(2)辦理多元文化週暨國際日活動。

(3)辦理模範新住民表揚。

(4)辦理新住民尋根學習團。

3.提升教師專業,深化輔導知能:

(1)開辦輔導新住民師資培訓

(2)辦理新住民輔導志工培訓。

(3)彙整(編)新住民學習教材。

(4)辦理新住民子女國內遊學團。

4.推動親職教育,強化家庭功能:

(1)成立新莊市新住民故事媽媽團。

(2)落實新住民親子共讀專案。

(3)辦理親職教育講座。

(4)辦理多元智慧親子夏令營隊。

5.提供關懷服務,建立支援系統:

(1)辦理新住民職(業)能訓練。

(2)設置新住民諮詢服務窗口。

(3)建置新莊市新住民服務網站。

6.成效宣廣、感恩與回饋:

(1)辦理「臺北縣政府新住民網站有獎徵答」活動。

(2)辦理「臺北縣新住民代言人徵選」活動。

(3)建置「臺北縣政府新住民網站雙語化」環境。

(4)推廣「新住民優良教案宣導」拍攝計畫。

(5)辦理新住民記者會。

(6)辦理感恩成果發表會。

此時期新聞室、教育局的業務是針對整個新北市(原臺北縣)的執 行督導,計畫的活動推手是當時新北市各國民中小學,各校以團隊負責 一個小子項,此校團隊可專心深入計畫核心執行。新北市(原臺北縣)

在設計整套新住民的扶助,首先進行現況分析以了解新住民們需求,培 訓一群有專業知能的教師進行扶助,並希望透過共讀、夏令營等方式加 強親子關係,對於想就業的新住民也有管道諮詢,並藉由宣導,讓更多 新住民或是臺灣人知道這裡的新住民也有許多優秀的地方。僅就計畫中 共二十四項推動項目裡,有十三項項活動需要新住民的直接參與,六項 活動為新住民與其子女共同參與,五項是推動工作時所需的項目。若就 此分類可以推知此時期的火炬計畫的協助主角應該是新住民,擴及與家 庭有關的子女身上。

二、新匇市政府(原臺匇縣)時期的火炬計畫(2008 年~2009 年)

為落實關懷照顧新住民及其子女,促進多元文化融合瞭解,建立溫馨關 懷的社會,新北市政府(原臺北縣)特別編列 785 萬元(97 年度追加預算及 98 年度編列預算),繼續推動延伸火炬計畫。麗寶文化藝術基金會在 97 年度 也持續捐贈經費 200 萬元,提供新莊區及臺北縣他校繼續辦理新住民及其子 女關懷系列活動,將這份關懷社會,回饋鄉里(臺北縣政府,2008)。

(一)計畫目標

由計畫目標看來雖然與新莊時期面向全然不同,但內容卻是大同小 異,皆屬於整合資源、培養多元意識、關懷弱勢、增加親職教育、提升

社會適應知能的面向。計畫目標分別為:1.整合社會資源,建構支援系統 網絡。2.營造學習情境,促進文化融合瞭解。3.建構學習網絡,提升社會 適應知能。4.推動體驗參訪,培養多元文化意識。5.透過親子活動,增進 親職教育功能。6.藉由行動宣導,培養關懷弱勢情懷。

而此時計畫內的推行工作要項主要是為了解決以下 8 項新住民所面 臨之問題:1.新住民中文教育程度而無法教育及溝通的問題;2.經濟條件 較差引發的相關問題;3.語言溝通的問題造成教養問題 4.文化價值的衝突 5.社會適應的困難 6.社會負面的評價;7.社會支持的缺乏;8.教養能力的 提升

(二)計畫執行

推行到新北市時策略分為:1.成立組織運作,推動相關工作: (1)

成立新住民火炬計畫工作坊。(2)辦理國小新住民家長教育需求調查。

(3)設立火炬計畫專案助理。2.辦理多元活動,促進文化融合:(1)辦 理母語歌謠暨才藝表演活動。(2)舉辦多元文化暨國際日活動。(3)

辦理新住民親善大使暨幸福家庭選拔。(4)舉辦新住民尋根學習團活動。

3.建構學習網絡,提升適應知能:(1)開辦新住民母語師資培訓。(2)

試用檢討新住民學習教材。(3)舉辦新住民子女國內遊學團活動。(4)

辦理新住民子女母語教學實驗班。(5)辦理新住民國家參訪學習團活動。

4.推動親職活動,強化家庭功能:(1)辦理新住民親子共讀活動。(2)

辦理新住民親職教育活動。(3)舉辦新住民親子夏令營。(4)舉辦新 住民家族關懷音樂會。5.建立支援系統,提供關懷服務:(1)辦理新住 民家庭關懷訪問工作。(2)成立「新住民急難救助基金專戶」。(3)

成立「區域火把」聯盟。6.宣導火炬活動,擴大計畫影響:(1)辦理「臺 北縣新住民火炬計畫」記者會。(2)推廣「新住民火炬計畫」宣導活動。

(3)辦理感恩成果發表會(含成果專輯)。

新住民及其子女相關的有七項,推動火炬計畫的項目有七項,與前一年 之項目相較發現,較明顯的差異是大幅刪減十二項以新住民為主題的項 目。分工方面,依舊維持各校一項的情形,不過在此時期計畫,各區學 校有推派其中一所學校當代表,成為該區的領頭羊,這或許是未來全國 推動時有區域小組的原型,這樣的機制使得該區的承辦學校能形成策略 聯盟,互通有無而更能形成互相學習的聯絡網。

此時期火炬計畫使用經費加入新北市(原臺北縣)政府的款項,且 高於原本麗寶建設的經費足達 585 萬元,此時火炬計畫不再是因麗寶建 設的資金投注而形成的區域性、臨時性教育計畫,而是新北市政府有意

此時期火炬計畫使用經費加入新北市(原臺北縣)政府的款項,且 高於原本麗寶建設的經費足達 585 萬元,此時火炬計畫不再是因麗寶建 設的資金投注而形成的區域性、臨時性教育計畫,而是新北市政府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