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兒童審美心理發展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兒童審美心理發展理論

審美的心理歷程十分複雜,涉及知覺、推想、判斷與感情等心理活動。古云:「如 人飲水,冷暖自知。」每個人對於外在事物的審美觀可說是天壤之別、大異其趣,然而 對於兒童的審美觀而言,仍是有跡可尋;對於審美心理的研究,大致上有實徵調查與哲 學思辯兩種方法。在實徵調查研究中,又以美感知覺與美感判斷為多(張繼文、陳朝平、

黃壬來,1996)。茲列舉美國心理學家高德納(H. Gardner)與帕森斯(M. J. Parsons)兩 人的審美發展研究如下:

壹、高德納(H.Gardner)的審美研究

1970年,高德納(H. Gardner)於美國哈佛大學進行一項「零計畫(ProjectZero)」之長期 性發展心理學研究以四至十六歲的兒童與青少年為對象進行與藝術相關的開放性晤談。

高德納(H. Gardner)於其「Children's Perception ofworks of Art: a Develompment Portrait」一文 中,將結果歸納,以兒童的美感知覺發展與年齡配合,分為下列五個階段(林玉山,1983):

一、嬰兒知覺階段(0-2 歲)

此階段相當於皮亞傑認知發展論中的「感覺動作期」,其認知發展依靠感覺器官和運 動神經的協調。此時期兒童逐漸對人和客觀環境有所認識,對於人類表情與態度的意義 有所了解。尤其到後期能夠分辨顏色、大小、質感等特性,對其日後美感知覺的發展影 響很大。

二、符號認知階段(2-7 歲)

此階段相當於皮亞傑認知發展論中的「運思前期」。此時期兒童對外界的認知僅憑主 觀直覺,是「自我中心」的。兒童會運用心象與圖像來代表實際的事物,這些都成為美 感知覺的要素。

三、寫實主義的高峰階段(7-9 歲)

此階段相當於皮亞傑認知發展論中的「具體運思」的前半期。此階段的兒童開始脫 離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思考較合理,能根據實際存在的事物,選擇適當的用語來 描述 其觀察。此期兒童的認知結構是「服膺規則導向」,認為繪畫是真實世界的模仿,判斷作 品的好壞是以寫實與否為規準。

四、打破寫實主義與美感的萌生階段(9-13 歲)

此時期兒童不再強調作品與真實世界之間的關係,能注意圖畫、文學、音樂作品中 的「風格因素」與獨特的藝術特徵。他能擺脫極端寫實主義束縛,欣賞不同風格的作品,

對藝術媒材有較深入的認識,並且能出現自己的特殊品味。

五、美感投入的轉機階段(13-20 歲)

此階段的青少年發展出較成熟的美感判斷,其特徵如下:

1.具有批判性的選擇能力。

2.要求深入的瞭解藝術。

3.建立形式的分析能力。

4.建立相對的判斷規準。

貳、帕森斯(M. J. Parsons)的審美發展研究

帕森斯 (M. J. Parsons) 是採認知心理學觀點,探究美感經驗與藝術鑑賞的認知過 程。他以學齡前幼兒至成人為研究對象,運用晤談的方式測試觀者對八幅名畫複製品的 意見研究,結果建立「四向五階的美術鑑賞能力發展理論模式」,「四向」為研究的四個 主題—題材、表現、媒材、形式風格、判斷。「五階」即是其美術鑑賞能力發展的五個階 段,分別為偏愛期、美與寫實期、表現期、媒材形式風格期、自律期。

以下將 Parsons 四向五階的美術鑑賞能力理論模式之各階段的發展特徵與心理學、美 學等之對照觀點,及評價作品觀點,分述說明(王秀雄,1998):

一、主觀偏好階段(favoritism)

此時期生物性影響大於社會性,通常尚未知覺到他人,無法區別自己和他人的看法

的不同。學齡前幼兒的反應特徵多屬於此時期。

(1)主要特徵

․對所有的繪畫均為直覺性的喜愛。

․對色彩有強烈的喜好。

․無法辨別作品的好壞,欣賞的只是有趣的東西。

(2)心理學觀點

․自我中心;凡是依自己的經驗判斷,很少考慮到別人的觀點。

․缺乏比較與辨別的能力。

(3)美學的觀點

․繪畫是一種激發快感的經驗

․不在乎作品是否表現或描述什麼。

․對於化作很少作負面的評斷。

(4)作品評斷

․對作品的評斷是憑主觀的個人喜好,而無客觀判斷的標準。

二、美與寫實主義(beauty & realism)

此階段的兒童其鑑賞的重點在於主題與寫實上。認為繪畫的目的,即是再現事物。

國小階段的兒童多以此種審美觀點來觀賞與判斷作品。

(1)主要特徵

․認為繪畫的主要目的是將某些事物再現出來。

․繪畫主題吸引人,表現方式又寫實,即認為是好畫。

(2)心理學觀點

․因為已隱含認知他人的觀念,所以較階段一進步。

․能區分「與繪畫相關的美感經驗」及「與繪畫無關的美感經驗」,故能以客觀觀察 替代主觀偏好。

(3)美學的觀點

․能區分與美感經驗相關或無關的事物。

․能辨識畫面上何為相關必要的並就事實而非個人偏好作判斷。

(4)作品評斷

評斷作品的客觀標準為美(beauty)、寫實(realism)和技巧(skill)。

小學階段的兒童對寫實形式的繪畫特別愛好,並對其鑑賞有長足的進步。鑑賞的重 點,是自外觀形象的寫實,進入內在情感的表現。

三、表現性階段(expressiveness)

所表現出來的經驗品質愈強烈、愈有趣,則此作品愈好。而這些感情的表現和思想 通常需要經由個人內在的體會。

(1)主要特徵

․認為作品的表現性重於題材的美。

․認同能深刻表達感情才是重要的,寫實和技巧本身並不是目的。

․比較欣賞有創造性(creativity)、獨特性(originality)、和情感深度(depth of feeling)的作 品。

(2)心理學觀點

․比上階段進步—對別人的內在經驗有新的認知。

․具有捕捉特殊思想和情感的新能力。

․對於某些內在且獨特的事物,具有個人的自我經驗相協調的能力。

(3)美學的觀點

․除了認知主體的美,風格的寫實,藝術家技巧的層面之外,尚能體會作品的表現 品質。

․開拓對作品更寬廣的探討領域。

(4)作品評斷

․以主觀的情感來欣賞藝術,對客觀的評斷抱持懷疑的態度。

四、風格與形式階段(style & form)

在欣賞藝術時,能體認作品中的社會性甚於個人成就,亦即是將藝術視為文化的產 物,而非個人成就。所以將會藉由歷史脈絡來衡量作品的價值。

(1)主要特徵

․減低主觀的情感成分,重視作品本身的媒材、形式和風格。

․透過歷史傳統來瞭解作品的社會,文化層面,分析風格之間的關係。

․由形式和風格的分析,闡釋繪畫的意義。

(2)心理學觀點

․能站在整體傳統與歷史的觀點來看作品。

․就認知而言,不僅能領會作品的意義,亦能洞察其一定位。

(3)美學的觀點

․能體察媒材、形式風格的意義,並能區別主題和情感的訴求,與作品本身所達到 的成就。

․發現繪畫風格與歷史關係的重要性,擴展表達的意義。

(4)作品評斷

․從理性和客觀的角度進行美感判斷。

五、自律階段(autonomy)

個人必須以傳統所建構的藝術作品意義來判斷觀念和價值,這些價值在歷史轉變 中,並且必須不斷的重新調整,以適應當代的環境。此判斷能力兼具個人和社會的,但 最後還是以自我經驗為依歸。

(1)主要特徵

․能機警瞭解自己經驗的特質,並質疑自己是否真正認清自己所想到和所看到的。

․以個人的價值觀來作判斷,此價值觀經過傳統修練的並未受其制約。

․同時具備個人和社會的判斷能力,最後仍以個人的自我經驗為依歸,因而稱為 「自 律」。

(2)心理學觀點

․美感判斷超越文化的觀點。

․此美感判斷能力的獲得,端賴對傳統產生質疑;具備文化的透視關。

(3)美學的觀點

․能對作品作精妙的反應,並知覺到全賴傳統的預期可能為誤導。

․瞭解藝術的創作和鑑賞的學習,必須在一般的情境下不斷的重新試驗和自我調適

,在不斷變化的歷史環境中作價值的探測。

(4)作品評斷

․評斷作品是一種理性論證的能力,同時也依賴個人的慧見。

藝術的感受是主觀的,而藝術判斷卻應是客觀的;這個行為或活動是心與藝術互動 的結果(Parsons,1988)。此階段的發展性與良好的鑑賞教育機制有著密切重要的關聯。

由上得知,美感判斷發展的階段,並非代表感情成份的多寡,而是理性判斷層次的 高低。整體而言,觀賞者的美感反應將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對特定概念的成熟而變化。此 外,社會環境與教育養成等皆會成為比年齡更具影響力的因素,是以良好的視覺環境和 適切的教育方式,對提升藝術鑑賞能力而言是同等的重要。

因此能了解兒童各階段的審美的表現,才能針對藝術鑑賞教學分析,進一步規畫適 合兒童藝術鑑賞的課程。

參、皮亞傑和艾斯納的造形與繪畫理論

本研究對象提交畫我家鄉作品時,對照相關學者提出的認知及發展階段論述時,發 現學童對應於藝術與人文相關能力指標有著明顯的落差。在高年級的學童是具體運思期 (concrete operation period)邁入形式操作期(formal operation period)的階段,因此研究者臚列 皮亞傑和艾斯納的造形與繪畫理論供以參照。

表2-2-1 皮亞傑和艾斯納的造形與繪畫理論 1.自我中心(egocentrism)。

2.單向思考-不可逆性 (irreversibility)。

3.具體、集中。

4.直接推理。

5.缺乏質量.重量.容量的保 留概念(conservation)。

樣式化前階段(四至七歲)(約國小一年級):圖畫記述階段

空間的表現:第一個明確的空間概念-基底線發現自己是環境的一部

空間的表現:三度空間表現的衝動,遠距離物體體積的縮小,水平線。

色彩的表現:自然色彩的化(視覺型),對色彩的感反應(非視覺型) 設計:首次有意識的將處理方式風格化。

刺激的題材:環境裡戲劇化的動作。從想像和擺姿勢得來的動作。強 調內容而得來的比例。應材料性質來設計、塑造。

技巧:水彩、黏土、硬毛畫筆、軟毛畫筆、廣告顏料、紙漿、油布剪 貼織物、木材金屬。

4.能以操作之操作做科科的 推論亦即能同時考慮兩種 以之變項以解決問題。

5.抽象推理並不限於科學問 題。

6.在情緒方面亦朝向抽象理 想,對自由、自私等抽象 事物表現好惡。

決定階段(十三至十七歲)-青春期的危機(約國中、高中)

兒童愈接近青春期,就愈喪失對記號世界的強烈主觀關係,有極

兒童愈接近青春期,就愈喪失對記號世界的強烈主觀關係,有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