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設計

國內外有許多與行動學習相關的計畫與研究,有些認為行動學習有助於教學與學 習,有些認為與傳統教學比較並無顯著差異,有些認為行動學習可能面對著另外一種挑 戰與衝擊等。不管如何,行動技術多元的應用已是一個趨勢,在教育的應用上,改變了 人們學習的型態,影響未來的教育方式。

美國的教育學者 Glaser(1965)認為:所有教學的活動雖然千變萬化,但基本上都包含 了教學目標、預估、教學程序、評鑑四部份。Kibler 提出 GMI(General Model of Instruction) 一般教學模式,其中也包括了教學目標、起點行為、教學歷程、教學評量四部份。趙中 建(2002)則認為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教學計畫。在各項研究中有關教學的模式相當多,到

底在教學設計中應該包含那些項目,程序如何進行,Dick & Carey(1985)發展了一套教學 設計系統模式(systems approach model for design instruction),這個模式包含了確定教學目 標、進行教學分析、檢查起點行為、訂定作業目標、擬定測驗題目、提出教學策略、選 定教學內容、形成性評量、總結性評量九個步驟。此外,最常被用來與教學媒體相應用 的模式還有 Heinich,Molenda, Russell,與 Smaldino (1999) 所創的 ASSURE 模式。 (沈中偉,

2004) 。

由以上可知,教學模式其實包含了教學前、中、後應準備的工作,包括最後的評量,

是一個有計畫的行為,有程序的,不一定是線性的,有可能是一個小循環,而且在這當 中還可以適時不斷的修正,以達成教學目標。

張國恩(1999)指出一般老師較常用將資訊融入教學的三種模式:第一是電腦簡報 的展示,其次為電腦輔助教學媒體的應用,之後為網際網路資源的使用。此外,資訊融 入教學可從三個階段來進行(王曉璿,1999),第一階段是將網際網路視為大教具室,擴 展教學資源的來源,第二階段為整合電子郵件形成教學活動的一環,擴展師生互動的機 制,第三階段則將網際網路當作教室的延伸,擴展學習的空間與範圍。

本研究所設計的教案,即以上述學者提及模式及階段做為參考,祈使學童於資訊融 入教學中,提升藝術鑑賞的能力。

壹、採用行動研究法的意義

資訊教育列為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重大議題,雖非屬領域課程,而是以融入各領域 的方式進行學習,但在國小第三到第六學年中,每學年仍建議安排上課節數為 16 節,

且民國 100 年實施的 97 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網更修正為建議每學年上課節數增到 32 至 36 節,至使資訊教育成為有節數而無審訂課本的窘境,上課全賴資訊教師選用未審訂的書 籍或自編教學課程。

行動研究就是要將「行動」與「研究」兩者合而為一(謝銘珈,2008),因此由實際 工作者,也就是教師於工作場域中根據自己實際遭遇的問題進行研究,再研擬解決問題

的策略方法,實際行動修正教學計畫。研究者發現需要有適合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的程 式設計課程,來達到資訊課程中的能力指標「4-3-4 能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並且經由課程的學習來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所以,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的方式解 決這個實際問題,以拉近實際與理論的距離,並且增進研究者的教育專業發展。

貳、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含「電子書包」、「繪圖美工用具」、「電子白板」、「Fiito」 、 「美學概念素 養學習題卷」與「教育部 e 化創新學校暨電子書包實驗教學試辦學校輔導計畫成效評量 電子書包實驗教學試辦學校問卷」六部份:

(一)電子書包:

1. DELL- Latitude 2110、觸控筆。

圖 3-3-1 Latitude 2110(http://www.dell.com.tw/)

2. 網頁瀏覽器(上網及提交資料)。 3. OpenOffice-Impress 簡報軟體。

(二)相關繪圖美工用具。

泛指在國小階段,學童常運用的器具,例:圖畫紙、水彩、彩色筆...等。

(三)電子白板。

圖 3-3-2 電子白板(http://www.jector.com.tw)

(四)Fiito

Fiito 是一個簡單、有趣的塗鴉分享平台,官方網站提供了很多工具,讓網路使用者 隨意塗鴉,還可以製作成趣味動畫。由於 Fiito 可以記載繪圖以及移動圖案的過程,所以 學習者可以很輕鬆的完成一部動畫。

Fiito 最有趣的功能,是可以讓網路使用者引用大家的分享作品,重新拼湊出很棒又 有創意的作品。除此之外,也可以把作品分享到個人的 Blog、Flickr、Plurk 及 Facebook 等平台上,輕輕鬆鬆將生活點滴紀錄成動畫,分享給網路世界的親朋好友,讓我們一起 來 Fiito 吧!

圖 3-3-3 Fiito 的網頁

圖 3-3-4 Fiito 的繪圖界面

(五)美學概念素養學習題卷(附錄一)

本問卷主要檢視學生對於美學概念素養的起點行為,並依結果規劃相關學習教案,

再委請學校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共同審核其可行性(三角交叉檢驗) ,在實施教學告一段 落之後,提列相關教學作品及學生學習成效作為後測依據。

(六)使用電子書包實驗教學問卷(附錄四)

由教育部辦理的「教育部 e 化創新學校暨電子書包實驗教學試辦學校輔導計畫」,本 校亦為其中一參與學校,其試辦宗旨如下:

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知識流為單向傳輸的模式,即教師→學生,降低學生的學習成 效與意願。然而,面對競爭激烈的多元社會,學生必須具備更多、更成熟的 技能,教師 的教學勢必得有所轉變,因此教學的知識流逐漸演變成雙向傳輸模式,亦即教師除了要 準備更為充分的內容傳授給學生,也能因學生在課堂中的問答,取得回饋,達到互利,

教學的受益者不再侷限於學生身上,確實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

近年來,國內數間學校受惠於業界、學界的合作,進行了所謂融合主題探索課程、

學校特色與社區資源的新式教學,成效卓越,也讓更多的學校願意投入此一行列,希望 能為學校、教師及學生帶來良性的化學效應。本網站所呈現目前已引進新式教學模式的 學校,及其採取的方式和科目。

圖 3-3-5 教育部 e 化創新學校暨電子書包實驗教學試辦學校網站

由於這些成功的導入案例多集中在部分區域,為了將此類經驗成功複製、推廣,本

研究計畫將針對二十三所遍布國內的「E 化創新學校」,提供專業的輔導與協助,結合學 校發展主軸和當地的特色資源,發展該校特有的教學課程,引進新式的教學模式,讓學 生得以學習更多元的知識與技能。很多推薦的學校都是在弱勢偏鄉地區,例如:宜蘭縣、

苗栗縣、花蓮縣等。所有參與計畫之各實驗學校遍布國內北、中、南、東部地區各縣市,

故本計畫推動應能符合此一政策,縮小資訊科技及學習資源的分配不均,降低數位落差 的現象。

另外,有鑑於科技融入教學的趨勢儼然成為潮流,加上國內相關資訊產業的技術成 熟,「電子書包」議題重新被重視,為了建立成功的電子書包導入模式,確定此學習輔具 能有效的融入教學之中,此研究計畫也將協助五所「電子書包實驗教學試辦學校」,協助 導入電子書包教學,並規劃可行的學習環境與模式,讓這些學校能夠順利的應用電子書 包於教學上,並獲得具體的成效。此計畫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協助「E 化創新學校」進行課程開發與實施,融合學校特校與社區資源,鼓勵 以主題探索課程延伸教學。

二、協助「電子書包實驗教學試辦學校」導入電子書包教學應用,提供學習環境與 教學模式之規劃建議,循序漸進落實電子書包學習。

三、評估各項輔導工作成效,建立成功模式,作為後續推廣的依據。

表 3-3-1 電子書包實驗教學試辦學校輔導計畫成效評量問卷面向

對象 主要的面向內容

行政人員 (1)成效評估 (2)自評檢核表 (3)成本效益評估表 (4)視力檢查表 (5)書 包重量紀錄表

教學教師 教師的(1)教學意願、(2)教學成效、(3)資訊素養等面向。

教師對學生學習的(1)學習意願、(2)學習成效、(3)資訊素養等面向。

實驗班級 的學生

學生自我學習的(1)學習意願、(2)學習成效、(3)資訊素養等面向。

實驗班級學生 的家長

家長對於學生學習(1)學習意願、(2)學習成效、(3)資訊素養等面向。

參、教學方案的整理 objectives )

學習目標應以「學生中心」、以學習者的收穫為 ( Select instructional

methods, media, and materials )

通常媒體的屬性、教學的地點、型態 (大團體、

網際 web2.0-FIITO 電子郵件

專題合作學習系統 U:使用媒體與教材( Utilize

media and materials )

事前觀看、安排教學環境、準備好觀賞者、操作

( 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 )

教師應讓學習者有機會練習新學得的知能,並給

網際 web2.0-FIITO 檔案寄給教學者 積分累積排行榜

E:評鑑與修正( Evaluate and revise )

圖 3-3-6 三角交叉驗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