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四節 教師的專業成長

從這教學課程的實施以來,研究者看到學生更熱衷地學習電腦資訊,也很有信心地 面對和期待未來的課程;在與欣賞他人的作品時,大多也都能保持善意的批評和真誠的 鼓勵,實屬欣慰。研究者雖不斷嘗試要讓教學過程更流暢、教學品質更精緻和教學成效 更顯著,但在整體教學方案的進行中,研究者認為仍有以下幾點須要改進:

壹、教師授課時間應更精簡,學生操作時間可以更充裕

教學方案設計研究者每週授課兩節,而研究者安排第一節課為基本概念教學,第二節 課為學生利用第一節所學進行情境問題解決。但在整體實際教學時,學生喜歡上自行繪 製後,往往花很多時間修改,無形中壓縮了作品完成的時間,造成較少時間仔細思考各 種解決問題的方案與改進。另外,問題導向學習應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和探索 各種可能性,教師的角色可以成為引導學生學習和觀察討論的進行,並不需要花太多時 間講解示範作品,或許會有更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貳、傳統的繪圖作品有其優勢,非數位作品可替代

數位學習載具可以提高學習效能,但不可諱言的,傳統的繪圖作品有其迷人之處,

本行動研究的原意並非要取代傳統的藝術作品,而是希望能以資訊科技方式來輔助學生 學習美的概念。

參、教師教案設計更符合教育理論

研究者在此次行動研究的進行中,從發現教學現場的問題,藉著蒐集和閱讀文獻資 料來研擬解決的方法,設計教學方案,到實際進行教學,反思學生學習回饋資料與觀察 教學所見,進行教學修正與再行動。在這一串有意義的教學活動後,研究者真正感受到 所謂「教學相長」的道理,研究者必須在教學活動進行前先確定此次教學的目標,擬定 情境問題來測試教學成效,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與進行問題導向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 選定合適的教學內容,同時在每一課程進行數位作品的產出,最後於教學活動結束時做 總結性評量(實作作品)。此次的行動研究讓研究者與學生都體悟了「教學相長」的真 諦。

肆、問題導向學習(PBL)像是一把鑰匙

問題導向學習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裡,設計一個符合真實情境的問題為核心,以建 立學習目標,以讓學生經解決問題的歷程而獲得知識(程慧娟,2006)。教師在教學活 動進行中鼓勵小組合作討論,並且經由不斷的試驗後,最終提出解決的方案。而在本次 的行動研究教學課程中,研究者在課程提列一些問題讓學生主動進行解決問題的假設、

資料的探索、實際的驗證和錯誤的再修正,而此時教師的角色為導引學生學習,變成學 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活動。這種師生角色的調換與小組的合作學習讓研究者增添了

教學上的新思維─情境問題較能與生活相關而讓學生理解問題的本質;PBL 像是一把鑰 匙,可以開啟同儕之間潛在的學習效能;進而獲得更佳的學習成果。

伍、觀察學生與收集回饋資料,使教師更了解學生

教育行動研究的教學活動進行時,需要教師不斷地觀察學生學習狀況,並且將上課 特殊的情形記錄起來。研究者在此次研究的教學活動下課後,均會對學生進行質性問卷 調查,讓學生回饋上課情形與內心感受。這些資料的收集有助於教師了解學生心裡的想 法與學習的狀況,讓研究者可以分析教師上課的成效有多少,教學盲點在哪裡,並且適 時在下一次上課的課程進行修正教學,盡力讓學生學習得更好,更能達到教學目標,所 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更多,方能掌握教學的方向與尺度。

三角檢證是指使用多種方法來研究同一現象,是質化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Robson,1993),Denzine 將其分為資料三角檢證、研究者三角檢證、理論三角檢證、

及方法論三角檢證等四種(引自巴頓、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而本研究採第三種方 式:理論三角驗證:對同一份資料進行不同觀點或理論的探討。研究者延請本校在三位 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擔任作品「畫我家鄉」前後測作品評分,做為提高此次研究結果之 信度。根據三位評分者評定的「色彩」、「線條」、「空間」的前後測分數,以 Kendall 和諧 係數列出,均達顯著水準。資料如下表所列:

表 4-4-1 三位評分者在前後測作品分數的 Kendall 和諧係數表

評定項目 「畫我家鄉」前測作品分數 「畫我家鄉」後測作品分數

色彩

線條

空間

經考驗結果,在各分項的 Kendall 和諧係數值介於 0.675~0.889 之間,均達到顯著水 準,表示三位評分教師間的評分具有高度的相關或一致性,也說明此次研究教學方案援 用的理論三角檢證之信度極具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