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內容與意涵

在文檔中 唐代「樹下人物」圖像研究 (頁 164-182)

第四章 唐朝「樹下人物」圖像之分析

第三節 內容與意涵

唐朝「樹下人物」圖像種類依性質,可分為「樹下高士」、「樹下美人」、「樹 下孝子」、「樹下聖者」、「樹下供養人」以及「樹下人物」等六大類。在張彥遠《歷 代名畫記》裡〈敘畫之源流〉將繪畫定位為一種具有成教化助人倫的功能,因此 在張彥遠的觀念裡,繪畫是必須呈現一種實質的功用存在。那麼對照這些壁畫當 中的各種「樹下人物」當有可能蘊含某些特殊意義及功能而存在。首先「樹下高 士」圖主要的分佈區域為關中陜西及北方區域,目前考古出土最早發現為韋浩墓 的壁畫,在此墓「樹下高士」裝飾在墓葬的前室東、西壁及後室西壁。而其他飾 有「樹下高士」的墓多分佈在北方太原的中下層官員及平民百姓的墓葬,其中邯 鄲城區唐代墓群出土「竹林七賢」鏡較為特殊的。

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發 於天然,非繇述作。古聖先王受命應籙,則有龜字效靈、龍圖呈寶。自巢 燧以來,皆有此瑞,跡映乎瑤牒,事傳乎金冊。庖犧氏發於榮河中,典籍、

圖畫萌矣;軒轅氏得於溫洛中,史皇、蒼頡狀焉。奎有芒角,下主辭章;

頡有四目,仰觀垂象。因儷烏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

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 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天地聖人之意 也……306

一、「樹下高士」

所謂的「高士」往往是與賢者、能人意義相通,而「高士」在中國所指對象 通常是以文人為主。而中國文化藝術中「高士圖」之表現內容,是以古代品行高 尚之士的生活故事爲主題,加上了中國古人對於高士的仰慕之情,及中國文人理 想化的觀念,通過「高士圖」表現出來。而「高士圖」通常會以歷史、傳說故事 爲題材,通過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高士來做各種想像的描繪,來表達藝術家對於 中國古代隱士的情操、思想的尊崇,在藝術處理上通過氣氛的暈染、眼神姿態的 表現,生動地表現出高士理想型態。並且透過自然山水的描繪,襯托出文人高士 的理想精神生活。307

306 張彥遠著、王雲五主編(1965),歷代名畫記(津逮本),台北:臺灣商務,頁 7-8。

307 朱輝球(2006),「高士圖」的藝術特色,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第7 期,頁 55。

儻有華陰上士,服食還以。術既妙而猶學,道已寂而未傳。守丹而不顧,

煉金鼎而方堅。駕鶴上漢,驂鸞騰天。暫遊萬裏,少別千年。惟世間兮重 別,謝主人兮依然。308

在動盪的魏晉南北朝,反而激發了各種思想的出現。魏晉之避禍隱居、高士 隱逸及崇尚自然山水、回歸田野的風氣極盛,又當時人們相信求仙修道應在山 裡,據江淹〈別賦〉就有提到道士修練丹藥是在山林之中。使得藝術受到影響,

在創作上經常繪製出人們位於自然山水當中,例如〈孝子石棺〉就是一個最好的 證據。如元謐石棺的丁蘭侍木母,將人物故事放在山林之中。而魏晉人們對於隱 逸風氣之愛好,可從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等文章看出此時隱逸風氣的一些端倪。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 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 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 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 病終。後遂無問津者。309

那麼受到魏晉隱逸思想的影響下,其代表可說「竹林七賢」為主,而與他們 相關的〈竹林七賢〉圖,就是中國日後高逸人物畫的發端。310而高士圖類型在〈歷 代名畫記〉裡,就有記載顧愷之就畫有不少歷史或是當時現實的高士,如〈古賢 榮啟期夫子〉、〈名士圖〉、〈謝安像〉等等。311那麼〈竹林七賢〉即為魏晉清流高 士的代表,但是這種稱呼並非他們所自擬的,在《世說新語》就有記載,當時稱 呼他們這些文人雅士的團體為「竹林之遊」。

王濬沖(王戎)為尚書令,著兯服,乘車軺,經黃兯酒壚下過,顧謂後 車客:「吾昔與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飲於此壚。竹林之遊,亦預其末。

自嵇生夭、阮兯亡以來,便爲時所羈絏。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312

308 錢伯成(1996),古文觀止,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頁 464。

309 錢伯成(1996),頁 406。

310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2003),林泉高士,上海市:上海書畫出版社,頁 1。

311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2003),頁 1。

312 余嘉錫(1989),世說新語箋疏,台北:華正書局,頁 637。

因此魏晉出現「竹林七賢」的高士集體後迅速傳播開來,成為魏晉南北朝的

那麼這些「樹下高士」圖的涵義到今日的學界仍沒有共識,目前最主流的看

「樹下高士」圖是配置在墓葬前室東西壁、後室西壁上,而此墓所表現「樹下高

圖 4-214 唐 太原金勝村第四號 墓 西壁北端 樹下男子圖

圖 4-215 唐 太原金勝村第四 號墓 北壁中部偏西 樹下男 子圖

圖 4-216 唐 太原金勝村 金 勝村焦化廠墓 樹下人物

圖 4-217 唐 太原金勝村 焦化 廠墓 樹下人物

圖 4-218 唐 太原金勝村 焦 化廠墓 樹下人物

圖 4-219 唐 蘇思勖墓 墓室 西壁 樹下男子圖

圖 4-220 唐 太原金勝村 焦化廠墓 樹 下人物

圖 4-221 唐 太原金勝村 焦化廠墓 樹下 人物

上面幾類的「樹下高士」,從形象看當是來自於北齊崔芬墓的傳統。這些「樹 下人物」基本上所呈現的為高士形象,而這些有特殊手勢及姿態的「樹下高士」

所具有的意義,似乎缺乏可直接證明的史料來證明其意義。但是中國歷史記載山 西及山東一帶為道教興盛的區域,因此這些圖像所表現應該是受到道教影響而產 生特殊的構圖,有可能是借用高士形象表現道教人物,也有具有其他含意,因此 這一部分可能需要更多資料研究才能釐清問題。

而其背後的枯樹,則可能與唐朝出現許多有關描繪枯樹的詩歌影響下,藝術 方面也隨之出現相似的裝飾手法更能摽獻出高士艱困不移的心志。那麼唐朝以前 並未出現如此眾多的枯樹裝飾風格,而此時代之所以會出現,可能是因為唐朝文 人的提倡下藝術表現也隨之跟進。早先魏晉南北朝時庾信的〈枯樹賦〉就相當有 名,到了唐朝以後有更多的詩人投入枯樹詩的創作,因此枯樹的裝飾或許就是這 種原因下而出現的。

庾信的〈枯樹賦〉

殷仲文風流儒雅,海內知名。世異時移,出為東陽太守。常忽忽不樂,顧 庭槐而歎曰:「此樹婆娑,生意盡矣!」至如白鹿貞松〃青牛文梓,根柢 盤魄,山崖表裡。桂何事而銷亡,桐何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 根。開花建始之殿,落實睢陽之園……325

又如韓愈〈枯樹〉

老樹無枝葉,風霜不復侵。腹穿人可過,皮剝蟻還尋。寄託惟朝菌,依投 絕暮禽。猶堪持改火,未肯但空心。326

而高士圖內還有一種表現為歷史傳說故事的圖像,太原金勝村 337 墓、太原 金勝村第6 號墓的一幅樹下人物圖有表現一位高士似在跟一隻蛇對話,此蛇口中 含珠疑為隋侯珠的故事。其故事出自於《淮南子„覽冥訓》:「譬如隋侯之珠,和 氏之壁,得之者富,失之者貧。」而高祐做註介紹其內容與蛇報恩有關。在這裡 的「樹下高士」就具有雙重性質,一為「樹下高士」圖(圖4-222),二則也為歷 史傳說故事的「樹下人物」圖(圖4-223)。

325 庾信(1968),庾子山集 卷之一,台北:臺灣商務,頁 30-36。

326 清聖祖御製(1977),全唐詩,台北市:宏業,頁 3858-3859。

隋侯,漢東之國,姬姓諸侯也,隋侯見大蛇傷斷,以藥傅之,後蛇于江中 銜大珠以報之。因曰隋侯之珠,蓋明月珠也。327

又如《搜神記》

隋縣溠水側,有斷蛇邱。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 以藥封之,蛇乃能走,因號其處斷蛇邱。歲餘,蛇銜明珠以報之。珠皉徑 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隋侯珠,」亦曰

「靈蛇珠,」又曰「明月珠。」邱南有隋季良大夫池。328

圖 4-222 唐 太原 金勝村 337 墓 墓室東壁北側 樹下人物 圖 4-223 唐 太原金勝村 第 6 號墓 北壁 樹下人物

因此這些「樹下高士」圖在形式上或許有些不同,部分是以屏風方式表現;

部分則是以描繪自然當中的高士為主,但是這些圖像都位在墓室居多,而中國墓 葬一直以來都存強烈的宗教思想,因此這些壁畫必然代表當時某種葬俗,有可能 是延續南北朝死後的宗教觀,可能是對墓主升天有幫助的道具。形式上則有多類 的表現方式,但基本可見人物的服裝、造型都是一種典型高士圖像,面貌又有一 定的相似性,可見這類圖像在當時應該已經是一種固定形式的構圖,又配合墓葬 的某些宗教觀,因而形成今日所見墓葬裡的「樹下高士」圖。

327 高誘著、楊家駱主編(1962),淮南子注,台北:世界書局,頁 91。

328 干寶撰(1965),搜神記(學津討原版)卷二十,台北縣:藝文,頁 971-972。

二、「樹下美人」

而在「樹下美人」圖的部份則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穿著褒衣博帶服飾的女 性,第二類則是穿著唐朝衣裝的女子。而第一類的包括了李勣墓,第二類則是包 括節愍太子墓、韋慎名墓、韋氏家族墓、新疆阿斯塔那187 號墓、阿斯塔那的樹 下女子圖。首先是第一類的褒衣博帶女子圖,其造型風格上都可以聯想到司馬金 龍墓的漆畫屏風(圖4-223、圖 4-224)以及洛神賦圖的風格。那麼這樣的屏風壁 畫與當時唐朝人物風格有極大差異,那麼這就有可能代表它們非一般人物畫,而 有可能是列女傳故事的人物。329而這種列女或是孝女故事在魏晉南北朝的墓葬裡

而在「樹下美人」圖的部份則有兩種類型,第一類是穿著褒衣博帶服飾的女 性,第二類則是穿著唐朝衣裝的女子。而第一類的包括了李勣墓,第二類則是包 括節愍太子墓、韋慎名墓、韋氏家族墓、新疆阿斯塔那187 號墓、阿斯塔那的樹 下女子圖。首先是第一類的褒衣博帶女子圖,其造型風格上都可以聯想到司馬金 龍墓的漆畫屏風(圖4-223、圖 4-224)以及洛神賦圖的風格。那麼這樣的屏風壁 畫與當時唐朝人物風格有極大差異,那麼這就有可能代表它們非一般人物畫,而 有可能是列女傳故事的人物。329而這種列女或是孝女故事在魏晉南北朝的墓葬裡

在文檔中 唐代「樹下人物」圖像研究 (頁 16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