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唐以前「樹下人物」圖之發展與各地區分佈範圍

第三章 「樹下人物」圖之淵源與發展

第二節 唐以前「樹下人物」圖之發展與各地區分佈範圍

在中國的歷史中,「樹下人物」就是一種經常被表現的題材。如在春秋戰國 所出土的瓦當上就有「樹下動物」的表現。另外又有諸如高士圖、仕女畫等種類,

也表現為「樹下人物」構圖,到現代為止「樹下人物」的表現,仍是一種相當普 遍的形式。而在中國上古的石刻壁畫及岩畫,就已經出現了繪製人的圖像。

而在有關樹的創作上,反而是以工藝品更為傑出。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三星 堆二號祭祀坑所出土的神樹(圖 3-12)。而這件作品復原後高度約 3.9 米,每層 有三根樹枝,每隻樹枝的花果托上站著一隻鳥。另外在下段部份,上有果實、玉 壁、動物、人像等等,樹旁有附著一隻蜿蜒俯衝的蛇怪。173並且根據學者之推測,

此樹代表的是一種太陽神崇拜,上有一龍十鳥的展現,可以與十日神話及金烏負 日的神話傳說相對照。174並且也有可能代表是一種通天神樹,與傳說的扶桑、若 木及建木有所關聯,是代表了古代蜀人對於世界的一種理解。175而這樣的神樹,

或許就是東漢出現的搖錢樹(圖3-13)的前身。

圖 3-12 三星堆文 化後期(西元前 11-10 世紀)四川 省廣漢市三星堆 出土 神樹 銅 高 384 兯分 台座 直徑 92.4 兯分

圖 3-13 後漢(西 元 2-3 世紀)四川 廣漢市萬福鎮師 象村漢墓出土 搖 錢樹 銅 綠釉陶 器 高 149.1 兯分 台座直徑 26.5 兯 分

173 馮恩學(1998),談三星堆出土神樹的性質,中華文化論壇,第 1 期,頁 92。

174 劉道軍(2006),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5 期,頁 81。

175 黃劍華(2001),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4 期,頁 72-77。

一、漢代「樹下人物」圖像之發展

到了漢朝,雖然藝術創作表現豐富,但可惜今日大多消失殆盡。而唯有墓葬 石刻及壁畫保留到今日,觀察上述作品也可發現當時的「樹下人物」圖像的表現 相當豐富。如畫像石、磚以樹為主題的表現,有各種風格的長青樹、連理樹等題 材,有時會與人物結合形成了「樹下人物」的構圖。其他類型也有蘊含生殖崇拜 的秘戲圖,射鳥圖案等也是表現「樹下人物」的構圖。除上述與樹崇拜有關的題 材外,在漢代的畫像石磚、壁畫的畫像題材裡也有很多樹木裝飾的出現,如歷史 故事(圖3-14)、神話傳說(圖 3-11)及表現日常生活的圖像。這些圖像不僅表 現故事內容以外,往往也刻畫許多不同種類的樹作為裝飾。因此綜合看來在漢代 這些樹的繪畫與製作有可能是配合某些生活故事題材而出現,有的則是可能代表 信仰及習俗,有的僅是一種裝飾空間的裝飾品。

圖 3-14 東漢 山東漢畫 像石孔子見老子、驪姬故 事畫像

圖 3-15 東漢 山東漢畫像石 樹、鳥畫像

圖 3-16 東漢 四川新都東龍鄉 西王母

在這些眾多的種類裡,有一種樹的表現方式是很特殊的,這種樹的刻畫技巧 多為簡單明練,樹幹挺直,樹幹與樹枝有明顯區別,並且多是以幾何的形式呈現,

並且多種植於祭台之上。在學者的研究裡,通常把這類樹稱之為長青樹。176而這 些長青樹基本上可分做為五大類,第一類就是種於祭台之上,直幹且主幹與側枝 多明顯區別,樹頂通常呈現出橢圓形的形狀(圖3-17)。第二類基本類似第一類,

但樹頂多呈現三角形並冠頂成錐狀。而此類樹底並無祭台,但是多數多刻畫線條 或菱形圖案,或樹的左右兩側有接近闕類的建築並且這類樹與建築物下所刻的線 條組成凹字框,有如樹木種植於城垣之上(圖3-18)。第三類刻畫則是樹幹筆直,

樹冠部分輪廓呈菱形,樹旁兩側皆畫有低小建築,顯得樹木極為龐大(圖3-19)。

第四類樹木紋與上述類似,為較特殊之處是會在樹根部上作裝飾,並且有的會與 現實人物並列,如鄭州漢畫像磚所見到的一件作品就是這種風格(圖3-20)。最 後一類的樹則是變形的長青樹,其樹紋多數僅刻畫樹冠部分,整體輪廓成圓錐 狀,主軸兩側各分枝也作對稱排列方式,並在樹下還往往刻畫 X 字形或捲雲狀 祭台(圖3-21)。 177

圖 3-17 東漢 畫像石 長青 樹

圖 3-18 東漢 畫 像石 長青樹

圖 3-19 東漢 畫像石 長青 樹

圖 3-20 東漢 畫像石 長青樹 圖 3-21 東漢 畫 像石 長青樹

176 鄭同修(1997),漢畫像中長青樹類刻畫與漢代社祭,東南文化,第 4 期,頁 56。

177 鄭同修(1997),漢畫像中長青樹類刻畫與漢代社祭,頁 56-58。

在這些眾多的畫像石與畫像磚的刻畫當中,長青樹的表現是很特殊的。這些 長青樹通常是種於祭台之上,而種於祭台之上也似乎表明他與一般的樹是不同 的。根據學者推測,這些長青樹最有可能代表的是當時社祭的社樹,是和宗教比 較相關的題材表現。而所謂社祭就是基於對地神崇拜而出現的,另外據史料上之 記載,中國古代對於土地神崇拜會有封土為壇、立社種樹之說,因此漢代畫像這 一類的表現,應該是在表現中國傳統宗教信仰的表現。178而在這種社樹之下偶會 出現人物圖像,並且朝向樹膜拜,這是代表一種宗教觀念,在圖案上也是一種「樹 下人物」的表現。

圖 3-22 東漢 徵山兩城祠堂東 壁 射鳥圖案

圖 3-23 東漢 山東嘉祥宋山祠堂 後壁

除了長青樹可能具有特殊的宗教意義外,另外也有一種經常出現在漢代石刻 壁畫的畫像,也就是射鳥圖像(圖3-22)。通常這些射鳥圖案會搭配上鳥、樹、

人的形式,組成一幅圖案。而在畫面上這樣的構圖也就是「樹下人物」的一種類 型,但是它同樣可能是具有某種特殊的意涵而存在的。在這些射鳥圖案於學者研 究裡,目前尚有爭論存在。而學者看法大致分成第一類,為後羿射日的觀點。據 山海經之描述,太陽於曉之時,十日並出,乾旱出現,人民飢荒,而後羿挺身而 出射下九日,保住天下安寧。因此有人認為這種圖案代表的就是後羿射日的傳說。

第二種則是認為這類射鳥圖案,代表的是「血食」(為中國古代祭祖方法,

需殺牲放血以便祭拜)。是與墓地祭祖有密切關係的活動。而祭祖需要準備祭品,

因此射鳥圖案代表了要祭祀祖先前在林中射獵,好準備作為祖先祭拜的祭品。第 三類則是有學者認為這種射鳥圖案,代表的是一種象徵性的活動,此說法認為樹 代表的是溝通天地的建木,鳥則是兩世界溝通的動物。因此射鳥僅是儀式的性 質,是代表溝通兩世界的活動。

178 鄭同修(1997),漢畫像中長青樹類刻畫與漢代社祭,頁 59-60。

在畫像石磚表現與「樹下人物」相關的,不僅有上述可能蘊含宗教意涵的圖 像外。另外也有與生殖崇拜相關的圖像,例如畫像石當中的秘戲圖。179而秘戲圖 往往會是表現在桑樹之下的場合,是代表承接上古的風俗習慣。因為殷商時期,

商人就以桑為神,在殷社廣種桑樹,並且桑樹在古代是具有極高生產價值。採桑 通常為女性所負責的事物,因此桑林成為男女聚會之所,並且與生殖崇拜結合形 成了今日所見的造型。180而因為桑樹與女性意涵之結合,變成與生殖崇拜相關的 意念,因此在圖案的造型更加繁複與造形化(圖3-23)。漢代不僅有這些石刻壁 畫的表現極為突出,在壁畫上也有極佳的表現。但有趣的是在壁畫墓當中,卻是 較少表現與樹相關的圖案。

壁畫墓主所表現的題材與畫像石、畫像磚墓類似,主要以升天圖象、各類神 怪傳說、吉祥圖案、墓主生活圖像、其他現實生活圖像為主。181但是在畫像石出 現的長青樹、射鳥圖案、秘戲圖等等似乎都不太出現在壁畫墓裡。雖然部份的壁 畫墓裡有農耕圖,但是也不常表現與樹相關的造型,而「樹下人物」的圖像壁畫 墓與畫像磚墓相較,比例也就更少。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集安高句麗的壁畫墓 裡有出現了「樹下人物」圖像,在這種屬於非漢朝中心區域的地帶出現「樹下人 物」的裝飾是比較罕見的,可以算是一種少數的特例。而在四川所出土的東漢搖 錢樹墓葬,雖然沒有壁畫及石刻的存在。但是據部份學者推測搖錢樹與壁畫墓、

石刻墓的升仙壁畫功能是很類似的,是希望藉由各類輔助物,進而達到升天的願 望。182

圖 3-24 東漢 山東 沂南漢墓中室南壁東 側畫像

圖 3-25 東漢 山東漢畫像石 連理樹、以人 飼鳳畫像

179 秘戲圖之定名,目前有三類,包括高禖圖、野合圖以及秘戲圖等三種。楊孝鴻(1996),四川 漢代秘戲圖畫像磚的思考,四川文物,第2 期,頁 86。

180 馮修齊(1995),《桑間野合》畫像磚考釋,四川文物,第 3 期,頁 60。

181 張合榮(1995),漢墓壁畫的佈局、內容及風格,頁 90。

182 邱登成(1994),漢代搖錢樹與漢墓仙化主題,頁 24。

在漢朝所出現與樹、人相關的造型,不僅有上述提到宗教類別的「樹下人物」

並沒有類似其他石棺有那樣複雜的構圖,也沒有自然景物裝飾的存在。185而在其 他石棺,如河南所出土的元謐石棺、升仙石棺、盧芹齋舊藏北魏石圍屏、北魏洛 陽石棺床(圖 3-26、27)、日本和泉市久保物紀念美術館藏石棺床、上海博物館 石棺床、孝子石棺(圖3-28、29),以及寧懋石室等孝子畫像,都是繪於自然景 色之下的故事。186

圖 3-26 北魏 洛陽石棺床 郭巨 孝行

圖 3-27 北魏 洛陽石棺床 丁蘭 孝行

重要的有「元謐石棺」(圖3-28),於西元 1930 年洛陽城西東陡溝村東北李 家凹村出土,今存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美術館(The 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時代為北魏正光五年(西元 524 年),而孝子畫像位於石棺的左右兩幫,

左刻伯奇、董篤父、董永、老萊子、舜及原穀。右幫則刻丁蘭、韓伯余、郭巨,

閔子騫及眉間赤,主要以樹、石、山水等分開故事的場面,不同組的人物之間會

閔子騫及眉間赤,主要以樹、石、山水等分開故事的場面,不同組的人物之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