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漢及魏晉南北朝墓葬形制及其圖象配置方式

大唐盛世不論是文化或是政治武功都非常強盛,在文化方面從各類詩歌小說 及史書上的記載都看出唐朝文化之藝術活動也非常興盛,不過可惜今日幾乎是確

第二節 漢及魏晉南北朝墓葬形制及其圖象配置方式

墳墓為人們死後最後葬身之處。在新石器時代以前,人們就已經懂得替死者 安葬。在中國,墓葬也發展出自己獨有的文化特色。在中國直到戰國中晚期以前,

都還是採用直接往下挖掘的豎穴土坑來埋葬死者,而這種方式也被考古學者稱之 為「豎穴土坑墓」(圖2-25)。71但到了戰國中、晚期以後,中原與關中一帶出現 了新的墓葬型制,其特色就是在原本的直接往下挖掘豎穴土坑的側面,又橫向繼 續挖掘出一個土洞當作墓穴,呈現出一個L 字形的墓葬,而這也被人稱作為「洞 室墓」(圖2-26)。72

圖 2-25 豎穴土坑墓 圖 2-26 洞室墓

一、漢代墓葬形制及其圖象配置方式

而漢朝就是承接上述的基礎之下繼續發展,並且更具體來說,在整個中國古 代各種複雜的埋葬設施,是以「槨墓」和「室墓」為最有代表性的墓葬制度。所 謂的「槨墓」就是從地面往下挖掘到一定深度後,在地下建造出一個埋葬空間後,

加上蓋子後把埋葬空間封閉起來,這也被稱為「豎穴土坑墓」。而「室墓」也被 稱為「洞室墓」的特點,同樣也是在地下建立出一個立體形的埋葬空間,不過另 外通過設造玄門、羨道等設施,來建立墓葬的橫向走道。以其側面來看,呈現的 就是L 字形的挖掘走向。而且「室墓」更加重視地下各個墓葬空間的相互連通,

並且會按其墓葬橫向的入口方向,加上羨道及玄門將墓葬內部封鎖起來。73 整體說來由於重孝及厚葬的觀念下,漢朝是相當重視墓葬,不僅皇帝接位以 後便興建陵墓,大臣們也相當流行在死前預作壽塚。在《後漢書.藝文志》裡有

71 霍巍(1998),大禮安魂 中國古代墓葬制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頁 36-37。

72 霍巍(1998),大禮安魂 中國古代墓葬制度,頁 40。

73 黃曉芬(2003),漢墓的考古學研究,長沙:嶽麓書社,頁 70。

《堪輿金匱》十四卷,就是專門在講避兇選地的事情,可惜這卷書並未保留到現

他中、小型墓葬,則同樣也是由槨墓的形式逐漸往變成單玄室的室墓,最後也與 大型墓葬相似,也朝向了有中軸線配置的室墓方向演變。81在這些大型墓與中、

小型墓發展的過程,其確立形制的時間各不相同。在西漢大型墓經過了三階段的 演變才完成了室墓的演變。那在中、小型墓,則是約西漢中期以後,才朝向室墓 轉變。到了東漢初期,由於造墓的建材更加的多元化,不過因為同時「室墓」於 漢帝國各地區推廣普及,造墓的材料趨於收斂和統一。而東漢中期,各地方的玄 室構造都偏向小磚或是石材來造墳。同時東漢原先社會階級嚴謹的墓葬制度鬆 綁,墓葬則變成象徵墓主人勢力或是財富的一種象徵。並且隨著「室墓」的成熟 與定型,在「玄室」的祭祀前堂也更進一步的發展與完備。因此整體來說,東漢

「室墓」推廣普及過程中,簡單來說就是徹底完善了地下墓葬、地上祠堂的祭祀 空間。到了東漢中、晚期,「室墓」在形制特徵及建築方式都顯示出某些共同的 特色,可以反映漢代墓葬制度及祭祀方式在各地有所聯貫與落實。82

圖 2-27 西漢 卜千秋墓壁畫 夫妻升 天圖

圖 2-28 東漢 偃師杏園村東漢墓壁畫 車馬出行圖

而在裝飾方面,比較有特殊的是當時壁畫墓和畫像石墓的表現也相當傑出。

在壁畫墓方面,是指西漢流行的空心磚墓和東漢流行的卷頂磚室墓,並帶有彩繪 的墓葬。這種壁畫墓在北京、河北、山東、遼寧、河南、山西等地都有考古發現。

83到了東漢時,發現的數量更多,規模也較西漢大許多。除了在墓葬規模外,壁 畫題材也有改變,除了歷史故事題材繼續流行,西漢所流行的「死後升天圖」(圖 2-27)逐漸被表現死者生前生活場面(圖 2-28)所取代。其類型是以表現死者身 分的僚屬圖為主,另一種則以出行馬車行列為主,其他附有衙署、宅園及屬吏等

81 間切型槨墓和題湊型槨墓除了題湊壁有無外、規模大小不同外,基本上在埋葬空間基本相近,

都是處在槨轉向室的階段。黃曉芬(2003),漢墓的考古學研究,頁 124。

82 黃曉芬(2003),漢墓的考古學研究,頁 153-156。

83 在考古發現上,最早的是西元 1918 年前後,於遼寧遼陽太子河迎水寺壁畫墓跟河南洛陽八裏 台壁畫墓的發現,都可以算是漢代壁畫墓的開頭。董新林(2004),中國古代墓葬裝飾,成都市:

四川人民出版社,頁14。

壁畫內容。84但在墓室頂部的壁畫,則是保留了西漢時期的仙人神獸圖樣。而在

「畫像石墓」方面,主要是以石材為結構的墓室,或者是磚室混作的材料上雕刻 畫像。據目前考古資料,「畫像石墓」出現於西漢晚期,而盛行於東漢。主要分 佈在山東、江蘇、河南、安徽、湖北、陜西、山西等地。尤以山東、蘇北一帶最 多,其原因最有可能是因為這些區域為盛產石頭的地方,人們就地取材,大量使 用石頭,形成了這些石刻墓葬。85而且在漢朝,於西漢初,由孫叔通建言惠帝,

為高祖立原廟,是首開歷史上在墳前見祠堂的先例。此例一開,後人競相模仿,

到西漢中期已相當普及。

圖 2-29 東漢 山東長清孝堂山 孝堂山石柌 圖 2-30 東漢 山東省嘉 祥縣南武宅山 武氏祠西 闕

而東漢風氣更加興盛,規模更大,特別是會運用石料建築祠堂(圖2-29),

因此今日仍可見到,不少華麗的石刻祠堂,著名的有武氏祠(圖2-30)、郭氏祠 等等。86因此整體來說,漢朝墓葬不僅地下設施繁多,在地上建築部份也相當複 雜。87因此探討漢代壁畫作品,地上及地下的資料都必須觀察。並且從這些壁畫 當中,推測出漢代厚葬的文化及其精神概況。88而漢代墓葬的裝飾也是多元豐富

84 如望都漢墓,在望都一號墓,壁畫是畫在前室四壁及前室與中室之間的甬道牆壁上。畫面均 被分做兩欄,上欄是屬吏圖像,下欄是祥瑞圖。而在內蒙和林格爾壁畫墓更有特色,前、中、後 室均有壁畫,前室畫表現墓主身分,上欄均畫與官位相符的車馬行列,下欄則是畫與仕途經歷相 關的城池、府舍、倉庫、屬吏等。中室則畫祥瑞圖及人物圖,如孔子見老子及烈女象等。後室則 是畫死者私人的莊園、包括農耕、桑園、手工業產業等。張捷夫(1995),中國喪葬史,頁 85-87。

85 西元 1933 年,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所發掘的山東騰縣大型畫像石墓,是第一座經過科學考古發 掘的漢代畫像石墓。董新林(2004),中國古代墓葬裝飾,頁 29。

86 張捷夫(1995),中國喪葬史,頁 89-92。

87 參照圖 2-7。

88 但是並非所以人都贊成厚葬,因為厚葬是相當耗費金錢,另外也相當嚴重毒化當時的社會道 德風氣,因為人應該是重視父母生前的孝道,但在厚葬風氣的影響下,出現了「約生待終」的不

的,如「槨墓」之裝飾,包括墓棺及槨的外表以及隨葬的衣裝箱及盛物箱等,都 會在其外表施加彩繪。另在槨壁同樣也會有有大量裝飾。另外尚有覆蓋棺蓋及槨 壁上的帛畫(圖2-31),也會有裝飾花紋。「室墓」的裝飾主要是運用雕刻、繪畫 的方式,在磚石所造的玄室的內壁、天井、玄門等部位裝飾圖案紋飾。而這些墓 葬通常被稱為「畫像石墓」、「畫像磚墓」及「壁畫墓」等。89而這些畫像磚、石 室墓所出土的繪畫雕刻,大致上可以分為五種類型。

圖 2-31 西漢 馬王堆一號墓漢 帛畫 設色 T 字型

圖 2-32 西漢 卜千秋墓壁畫 月

首先是天象圖,主要在要是分佈在玄室的頂部,包含了日(圖2-32)、月、

星辰以及玉兔、銀河及四神(圖2-33)等,是表現天體的場景。其次,是祥瑞圖,

通常裝飾在玄室下側邊緣部、門扉、側壁、角柱上的裝飾圖案,主要有龜、魚、

鶴、鹿、羊等,也包括了雲氣、忍冬紋及其他動植物花紋。第三,則是升天成仙 圖,是在玄室頂部或側壁的上方畫雙龍穿牆、異獸、西王母、人物乘龍禦虎、過

道德現象。使父母在世時要縮衣節食,以求死後厚葬的不正確作法。在當時便有便有許多士人官 吏反對厚葬,在史料上的記載相當多。但可惜的是大致上漢代還是崇尚厚葬的風氣,是到三國後 才有所轉變。張捷夫(1995),中國喪葬史,頁 103-110。

89 目前所謂的墓室畫像,其實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凡墓室內所發現的一切圖像都可包含在內。

既有墓葬建築本身裝飾(如壁畫、畫像磚、畫像石),也有葬具(如棺床、棺槨、墓誌)和其他 特殊設施(如漆木屏風),由於這些圖像所處部位及所用材質及製作技法大不相同,因此在學術 界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名。有學者試圖以壁畫來包含各種形式的壁面裝飾(畫像磚、石、摹印拼 鑲磚等),甚至也將石棺槨、棺床也納入壁畫的概念,但按一般理解,壁畫應該是指專指墓室壁 畫的畫像,而石棺、槨、棺床應該當作另一建築,所以說壁畫應該不包含葬具畫像。但是為了筆 者研究的樹下人物圖像,如果說樹下人物出現在其他媒材上,筆者也會納入討論之,以求很清楚 瞭解樹下人物圖的發展脈絡。李梅田(2005),北朝墓室畫像的區域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第 3 期,頁 75。

天門,主要是表現升天成仙之構圖(圖2-34)。第四,則為生前圖,是在玄室側 壁描繪生活情景,例如官吏的晉升、宅第庭園、宴會享樂等等之類的圖案。而在 故事圖的部分,是畫一些歷史上的故事,例如聖賢、孝子、烈女等等為主。90在 這些室墓有一個特點就是很注重圖片內容要跟地下的特定空間有所對應。如天象 圖通常是畫在前堂、後室的頂部,而天門圖則通常是放在剛剛所提到的天象圖的 下側邊緣,可以和生前圖上下連接,象徵天界跟地界的關係。91

圖 2-33 西漢 卜千秋墓壁畫 朱雀 圖 2-34 西漢 卜千秋墓壁畫 夫妻升天圖

圖 2-33 西漢 卜千秋墓壁畫 朱雀 圖 2-34 西漢 卜千秋墓壁畫 夫妻升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