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唐朝壁畫墓考古發現及其墓葬形制與壁畫圖像配置方式

大唐盛世不論是文化或是政治武功都非常強盛,在文化方面從各類詩歌小說 及史書上的記載都看出唐朝文化之藝術活動也非常興盛,不過可惜今日幾乎是確

第三節 唐朝壁畫墓考古發現及其墓葬形制與壁畫圖像配置方式

出土。而到1980 年代更是有三十三座出土,不過到 1990 年代時日趨減緩,關中

1950年代 1970年代 1990年代 不明

當唐朝的宮殿及寺院已成為歷史的黃土,幸運的是唐墓壁畫被保留下來,而

薛元超墓、元帥獎墓、李晦、李氏(為滕王李元嬰第三女)及其夫於隱墓、淮南

而在區域上,這一百三十五座墓葬是以關中陝西分佈數量最多,共計有一百

下女子圖)。從上述分析可得知唐朝的墓葬多數是分佈在關中陝西,其他諸如人 物圖像和樹下人物圖像也都是以關中陝西為最大宗。121

圖表2-3 唐朝含人物圖墓葬區域比例圖

關中陜西 69%

北方 20%

西北 5%

南方 6%

而筆者所要研究的主題,唐代的「樹下人物」圖像目前已收集到的共有二十 五座,分別是李思摩墓、李勣墓、燕妃墓、懿德太子李重潤墓、章懷太子李賢墓、

韋浩墓、節愍太子李重俊墓、金勝村第四號墓、金勝村第五號墓、金勝村第六號 墓、金勝村焦化廠墓、趙澄墓、金勝村337 號墓、梁元珍墓、阿斯塔那 187 號麴 仙妃墓、邯鄲城區唐代墓群、韋慎名墓、薛儆墓、溫神智墓、阿斯塔那188 號墓、

阿斯塔那38 號墓、南里王村韋氏家族墓、楊玄略墓、蘇思勖墓,最後尚有一座 時代不明的阿斯塔那墓葬(樹下男子圖、樹下女子圖)。

而這些含「樹下人物」圖象的墓葬,地理主要分為三大區塊。首先是關中陜 西一代,共有十一座。分別是李思摩墓、李勣墓、燕妃墓、懿德太子李重潤墓、

章懷太子李賢墓、韋浩墓、節愍太子李重俊墓、韋慎名墓、南里王村韋氏家族墓、

蘇思勖墓、楊玄略墓。其次是北方一帶,共有十座。分別是,金勝村第四號墓、

金勝村第五號墓、金勝村第六號墓、金勝村焦化廠墓、趙澄墓、金勝村337 號墓、

薛儆墓、溫神智墓、梁元珍墓、邯鄲城區唐代墓群。最後尚有西北一帶,共四座 墓。分別是阿斯塔那38 號墓、阿斯塔那 187 號麴仙妃墓、阿斯塔那 188 號墓、

阿斯塔那墓葬。122

121 參照圖 2-6。

122 參照圖 2-4。

致上可以說,隋唐喪制度基本上是承襲前朝的基礎而發展出來的,並且在規矩上

其次則是唐朝壁畫墓表現的方式,首先在初唐的關中一帶,壁畫墓所表現的

葬模式,但在整體來說卻是朝向簡約的形式。135到了中晚唐之後,關中一帶的唐

在寧夏固原方面,同樣也很特殊,不過與太原相似的,就是有人物屏風的出 現。140除了這些地方外,另外在阿斯塔那等地的表現也很傑出,墓葬的形制偏向 比較簡單。但是比較特別的是,它們有木骨絹面的屏風出土。其屏風內容題材多 元,其功能有可能代替壁畫裝飾墓室,某種意義下有可以當做壁畫來看待。141最 後是在北京與河南的壁畫墓的特色上,因為它們發現的數量不多,因此能討論的 樣品就比較少。比較有特色的,如在河南的豆盧氏墓。其結構較為簡易,但整體 來說還是跟關中聖堂的壁畫很接近。其次比較特殊的,尚有趙逸公墓。在此墓的 構造上與關中同期的墓葬形制相差較多,而是以壁畫與磚砌仿室內木構建築及設 施相結合的形制來模仿居室場景,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而且在日後有可能是北 宋、遼、金等時代,那種平面成多邊圓形、磚砌仿室內木構建築與壁畫相結合的 墓葬先驅。142

140 在山西太原與寧夏固原等地的唐墓,最特殊的就是樹下人物屏風的出現。而對於樹下老人屏 風的內涵,有不斷被在認識的過程,一開始是最先讓人聯想到墓主生活的再現,但在趙超的研究 下他認為這種屏風是帶有早期漢魏孝子畫像故事的典型情節與圖像,因此推斷這些屏風是孝子畫 像的新變體,武周之後又在太原跟固原等地興盛起來。羅世平、廖暘(2005),古代壁畫墓,頁 130-131。

141 羅世平、廖暘(2005),古代壁畫墓,頁 133。

142 李星明(2005),唐代墓室壁畫研究,頁 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