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六節 研究倫理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方式執行在實際的教學現場中,研究對象為實際學習之 學生,並非完全為研究者所控制之真空實驗情境,加以研究者本身的教師角色,

對於教學之學生仍應具備且遵守之教學倫理不因研究的實行而違背。研究者欲 實施的全球教育議題批判思考教學方案在不影響學生的受教權益之下,進行融 入現有之高三課程中,實施過程將涉及研究參與者的相關權利與學習經驗,因 此以下分述本研究之研究倫理相關內容。

壹、強調師生的互惠性

由於研究者身兼教師、課程設計者與執行者、觀察者等多重角色,在教學 方案執行過程中仍應重視與維護學生之學習權益,因此強調教師與學生間的互 惠性,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適時的鼓勵與回饋。研究者所設計全球教育批判 思考教學方案希望有別於過去的教學方式,提供不同的教學設計以刺激學生的 思考與批判能力,藉由教學方案的執行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並開拓學生在全球 議題的深度與廣度。另一方面,研究者本身的教師角色即具有評量之目的,因 而在學習單與回饋表之內容並不直接影響其學習成績,且本研究之評量工具採 用多元評量方式,非以考試作答為主,主要在了解學生們的批判思考呈現與全 球議題的意識型態概念。然而,研究之執行仍在一般教學課程之中,學生的參 與和學習表現將會列入日常評量之範圍以作參考。

貳、維護研究參與者的知情權

行動研究在實務教學現場中實施,除了研究者外,尚有研究參與者、協同 研究者、學校教學行政單位等相關人員,其涉及層面廣泛且人員眾多,因此研 究者為確保相關人員的知情權,在研究實施之初將告知學校行政人員、研究參

與者與協同研究者等相關內容,並在授課前親自說明研究執行之經過與需要配 合和協助之事項,在告知的同時接受相關人員的詢問,尤其是學生對研究實行 的問題,以確保能獲得充分之資訊與內容。

参、尊重個人參與研究之意願

研究者向研究參與之相關人員說明該研究時,必須尊重所有參與人員之自 願性,研究參與者有權利決定其是否參與該研究,以及對於研究過程時,是否 願意提供資料作為研究分析之用。本研究除了研究參與者外尚有協同研究者之 參與,因此研究者也須親自邀請協同研究者進行研究,並合於其意願提供觀課 紀錄內容作為研究使用,不論學生或其他在校之教師,都必須徵得其同意後方 能進行實際教學活動。

肆、保障研究參與者之隱私權

研究過程中,研究者為後續分析之用,將以多元方式進行研究資料之蒐集,

如教學實施錄影、攝影、錄音與訪談記錄、錄音等,而為了確保所有研究參與 者之隱私權,研究者將在研究進行前說明本研究之目的,並且向所有研究參與 者及協同研究者保證,所有之研究資料將以匿名方式處理、編碼與管理,確實 做到隱私權之保證,資料不外流之保密原則,使所有研究參與者可以在確保隱 私的狀態下進行學習活動與研究安排。

第四章 全球議題批判思考教學設計與實施

本章即以下各分節內容說明全球議題批判思考教學設計之方案內容,第一 節說明兩個全球議題批判思考教學方案的設計發想與歷程;第二節與第三節則 分別針對全球議題批判思考教學設計(一)「烏克蘭危機總動員」與全球議題批 判思考教學設計(二)「你是全球大買家?」,說明在研究場域實施中修正與調 整實作的過程。

第一節 全球議題批判思考教學課程設計

本節內容首先說明,全球議題批判思考教學設的的理念與發想歷程,並解 釋本研究設計之教學方案,即「烏克蘭危機總動員」與「你是全球大買家?」

兩個教材主題與內容的選擇理由。後續說明實務上研究對象的選取、研究場域 的硬體設施,以及教學準備的素材等相關內容。

壹、教學方案設計歷程 一、教學方案的發想

全球教育一直是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相當充滿興趣的領域,加上研究者的 教學經驗,深感培養學生成為全球公民的重要性,本研究的教學方案乃因運而 生。在本研究的文獻回顧中發現,全球化的世界,不僅僅只是要知道世界發生 了什麼事而已,更重要的是應該用何種角度來看這個世界。然而,過去研究者 多著重在世界觀知識層面的傳遞,尤其指導教授建議研究者修習社會學相關課 程之後,反思過去自己對於世界觀點的理解有許多模糊之處,社會學的視野讓 研究者對於全球化的發展也有了不同的體認。如全球化的放任自由主義思潮與

資本結合的力量,除了影響全球市場外更改變了國家的角色;但這股勢力也並 非絕對,反全球化與批判理論,乃至文化觀點的反思都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全 球化的路徑。因此,研究者結合批判思考教學策略,來重新檢視全球化下的世 界與自己的關聯,其中研究者從文獻回顧中,歸納下列幾點作為教學方案的核 心概念:如國際互動的權力關係、世界和平的結構性問題、經濟自由化與意識 型態、文化工業與消費行為等概念。希望藉此帶給學生除了世界知識的建構外,

更可以從批判思考的角度來認識世界。

二、教學方案主題選擇與課程單元配合

從上述教學方案的發想中,研究者對全球教育議題結合批判思考教學,選 定對全球化的檢視與反思相關主題。全球議題涵蓋範圍甚廣,但就主題選擇上,

這相對來說,這是研究者選擇上的困境,也就是全球議題可以從不同面向進行 批判思考,如第一冊多元文化與全球化、第二冊我國的國際互動、第三冊人權 與憲法與第四冊永續發展的課題等,都是可以選擇的主題範圍。但受限於研究 者教學年段為高三,加以實施時間為高三下學期,故僅能以高三選修下冊公民 課程單元配合進行選擇。

普通高中公民與社會選修下冊之課程單元包含:民意媒體與政治、國際關 係與和平安全、世界主要政治意識型態、中國政治與經濟、台海兩岸之經貿、

貨幣與銀行、認識股票與股票市場、物價與失業等八個主題。研究者最後選擇 主題二「國際關係與和平安全」和主題三「世界主要政治意識型態」,作為正式 課程結合的理由分述如下:首先是教學方案核心概念的結合,由於研究者希望 從全球化帶來的自由主義論述和國際權力互動進行批判思考,故該兩個主題內 容探討與之契合;再來則是教學內容方面,研究者所設計之教學方案採用批判 思考教學,批判思考必須以知識作為基礎,而非一般技能性即可轉移的能力。

就知識層面與累積上,主題二的內容與必修課程第二冊主題七部分重疊,並且 在地理課程有相關概念介紹。主題三則是在歷史課程亦有基本概念,不若主題 四等其他內容需要較多的時間進行知識教授。最後則是外在條件的限制,此包 含了課程安排與考試進度時間,因為高三下學期開學後一個月即面臨第一次段 考,段考完後一周接著第一次模擬考。經由學科會議討論後,教學課程進行調 整,將需要比較多講授內容的單元主題安排在第一次段考前,也就是主題四至 主題八;主題一至主題三則安排在第一次模擬考至第二次模擬考之間。

在確定教學課程的單元配合後,研究者依據單元內容選定方案主題。主題 二國際關係與和平安全部分,須結合研究者的核心概念為權力觀點的國際互動 與和平建構問題,研究者從相關國際議題中進行篩選,其中研究者先選定了三 個主要議題,分別為烏克蘭事件、伊斯蘭國的擴張與南海爭端。選擇此三個議 題的原因在於其中的國際衝突關係與時事性,然而,最後選定為烏克蘭事件的 主要理由如下:在相關知識內容蒐集上,研究者在教學設計上希望能夠讓學生 自己建構相關知識,所以該議題應發展了一段時間並且累積不少相關評論和資 訊,尤其是在中文部分。在此條件下,伊斯蘭國的擴張在國際議題發展上,仍 有許多資訊須仰賴外文;另外,南海爭端則因適逢中國召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 銀行的目的,而快速在國際議題中降溫,因而不利資料蒐集。故烏克蘭事件相 較於其他兩者,較能符合研究者在選定議題上的需求。

主題三世界主要政治意識型態部分的主題選擇,由於研究者在結合該課程 單元時,即希望透過對於全球化下自由主義的反思進行批判,尤其是放任自由 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意識型態。再者,研究者在教學策略上運用議題中心教學方 式,須以爭議性議題為討論中心,因此,研究者找尋符合該條件之公共政策議 題,而選擇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為主題內容。最後確定以烏克蘭事件與自經區 政策為主題的重要原則,在於前述文獻所提到臺灣全球教育的去脈絡化的問題。

研究者希望學生可以從烏克蘭事件對照我國在國際地位上的關係,以作為借鏡;

而自經區政策則是我國正在推動的公共政策,為何要推動與支持的反思,則必 須理解我國政策上意識型態的建立。

三、批判思考教學目標之設定

從文獻探討到教學方案設計上的轉化,其中最為重要應是教學設計的核心 理念與教學目標,尤其在全球議題批判思考教學的設計中,批判意識是研究者

從文獻探討到教學方案設計上的轉化,其中最為重要應是教學設計的核心 理念與教學目標,尤其在全球議題批判思考教學的設計中,批判意識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