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兩岸關係

在文檔中 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 (頁 22-29)

第三章 大陸投資環境評析:促進兩岸經貿有序發展

第一節 兩岸關係

大陸投資環境評析:促進兩岸經貿有序發展

第一節  兩岸關係

壹、現狀分析

2008年5月20日政黨再次輪替 迄今已超過兩年,兩岸關係在 雙方領導人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已 經開展了和平發展的新局。馬英九在 2008年5月20日總統就職演說時,即 宣示期待「海峽兩岸能抓住當前難得 的歷史機遇,從今天開始,共同開啟 和平共榮的歷史新頁」。同時也具體 指出「兩岸走向雙贏的起點,是經貿 往來與文化交流的全面正常化」。過 去兩年多來,雖然台灣面臨全球金融 海嘯衝擊及反對黨對兩岸開放政策的 質疑,但誠如馬總統在就職演說時強 調:「我深信,以世界之大、中華民 族智慧之高,台灣與大陸一定可以找 到和平共榮之道」。所以說,過去兩 年多來,馬政府在維持台海政治和平 穩定、兩岸經貿上互利互惠、社會文 化擴大交流等兩岸政策的推動,獲得 兩岸乃至於國際社會高度的認同。

雖然多數台灣民眾對於兩岸協商 所取得的成績,大都表示支持。但也 不乏有民眾對於當前的政府開放政策 表達疑慮或擔憂,然而,隨著今年8月 17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 審查通過,兩岸之間的往來勢必更為

密切,在可預見的未來,兩岸經貿將 更為熱絡,兩岸關係亦將更為穩定。

相較於馬政府抓住歷史機遇積極 開展兩岸關係的新局,大陸方面,不 論是中央到地方,亦是積極致力於兩 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就新時期的北京 對台政策而言,最具歷史性的關鍵意 義,無疑是大陸最高領導人胡錦濤總 書記於2008年12月31日在紀念《告台 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所發 表的「胡六點」。在中共對台政策的 位階上,「胡六點」已被界定是作為 兩岸建構「和平發展」的「思想」。

自從「胡六點」提出後,大陸在 兩 岸 關 係 與 對 台 政 策 上 就 緊 緊 抓 住

「和平發展」的主軸與基調,雖然在 兩岸的互動中,也曾經歷經若干的波 折(如2009年八八風災的救援、達賴 喇嘛的訪台、熱比婭紀錄片的放映等 等事件),但大陸方面對台政策的和 平發展方針並未有任何的改變。誠如 200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台辦、國務 院台辦主任王毅在北京所舉辦「學習 貫徹胡錦濤重要講話座談會」上的發 言就強調:「一年來,我們按照中央 的要求,把深入學習、積極宣傳和全 面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

作為對台工作的首要任務。一年來的 全部工作,都緊緊圍繞著不折不扣地

20

兩岸關係

第 一 節

第 三 章   大 陸 投 資 環 境 評 析 : 促 進 兩 岸 經 貿 有 序 發 展

21

第三章

大陸投資環境評析:促進兩岸經貿有序發展

第一節  兩岸關係 貫徹落實講話精神這個中心,按照推

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六點意見謀篇 佈局」。「胡六點」的提出,不僅是 中國大陸總結過去30年的對台政策,

也為今後一段時期的對台政策提出了 綱領性的方針與具體的作為。因此可 以說,大陸在面對兩岸關係之新形勢 下,確立的「和平發展」思想,成為 對台政策的主要思維,並以此開展兩 岸關係。

在兩岸都強調和平穩定的同時,

兩岸務實的恢復協商,即為兩岸共同 企盼及共同利益之所在。

從2008年6月到2010年6月,兩岸 海基、海協兩會共舉行了5次的協商會 談,總共簽署了14項協議與達成1項共 識,包括包機、旅遊、空運、海運、

郵 政 、 司 法 、 食 品 安 全 、 農 產 品 檢 疫檢驗、標準計量檢驗、漁船勞務合 作、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等等攸 關兩岸民眾切身權益的事項的簽署之 外,更重要的是兩岸經濟架構協議的 簽訂。這些協議的落實,不僅將標誌 著兩岸關係從以往「單向」走向「雙 向」,由「間接」走向「直接」,由

「局部」逐步邁向「全面」新的歷史 性 里 程 碑 ; 也 將 促 成 兩 岸 人 流 、 物 流、金流的正常雙向交流。新形勢下 的兩岸關係不僅讓台海的緊繃對抗關 係趨向和緩,也讓台海的和平穩定備 受國際社會肯定。

在此過程中,兩岸經濟合作架構 協議(E C F A)的簽訂與通過,也正式開

啟了兩岸歷史性里程碑。然而,一般 認為,甫在今年8月通過立法院審查的 E C F A,只是兩岸經濟合作的開啟,未 來兩岸經貿關係的落實,仍取決於兩 岸的政治互信與經貿互惠而定。面對 兩岸E C F A的後續協商與日後兩岸經貿 的互動,兩岸如何一方面維繫穩定和 諧的氛圍,另一方面加大兩岸經貿互 利互惠的開展,藉由兩岸政治和平與 經貿互惠的辯證式發展,進一步推動 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是未來兩岸必 須共同面對的嚴肅課題。

台商在「兩岸關係」方面最關切的議題

一、兩岸關係是否和平穩定 長期以來,台商在兩岸關係議題 上,最為關切與困擾的是兩岸經貿關 係的互動與發展經常受到兩岸政治因 素的制約。雖然自馬政府提出新的兩 岸 政 策 暨 胡 錦 濤 總 書 記 提 出 「 胡 六 點」之後,兩岸關係已經逐步穩健邁 向和平發展的新局,但在兩岸邁向和 平發展的互動中,如何不因政治的紛 歧從而影響到兩岸經貿的發展,可以 說是大多數台商最為關注的議題。甚 至進一步來說,或是正因為兩岸政治 現仍存在若干紛歧,因此,多數台商 認為更需要藉由更緊密的經貿關係,

來紓緩兩岸現有的政治紛歧。

二、兩岸兩會協議是否落實 事實上,兩岸兩會的協商與相關 協議的簽署,不僅要求快更要求好,

21

22

第三章

大陸投資環境評析:促進兩岸經貿有序發展

第一節  兩岸關係

還要能夠落實。2010年年初大陸舉行

「 對 台 工 作 會 議 」 、 「 海 協 會 理 事 會」等兩項涉台會議,會議中不但提 及要在今年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 議(E C F A)的簽訂,並都強調要進一步 把 對 台 工 作 做 實 、 做 深 、 做 細 、 做 穩。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在海協會理 事會指出,做好今年的對台工作,對 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勢頭,構建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框架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義。他並表示,應真正使台灣 基 層 民 眾 享 受 到 兩 岸 交 流 合 作 的 成 果 、 感 受 到 大 陸 方 面 持 續 釋 放 的 善 意。王毅主任的談話,可說是對當前 台商暨台灣民眾面對兩岸關係發展,

最為深刻的觀察與精確的解讀。

我們雖然高度肯定兩岸所簽署14 項協議與1項共識的成果,但本著精益 求精的精神,我們認為在協議的落實 上仍有若干空間。以空運直航為例,

雖然兩岸的海空運已經直航大大的縮 短了直接的距離,但經常往返兩岸民 眾者都知道,目前雖然兩岸每週新增 370個航班,但冷門航點門可羅雀,經 常停班停飛。但熱門航點如北京、上 海兩地班次仍然高度受限,而且一票 難求,縱使能買到直航票,也因為機 票價格昂貴致使民眾抱怨(以桃園到 香港為例,哩程較到上海短,但票價 卻貴了將近1倍)。兩岸熱門航點票價 居高不下,主要是受到航班受限與直 航兩岸的定期班機無法在機腹倉裝載 中轉貨所致,此兩項因素都促使台商

無法享受客運票價降低與貨物中轉便 宜、方便的雙重利益。

再以陸客來台觀光為例,雖然在 全球金融海嘯衝擊下,台灣擴大陸客 來台,讓台灣在亞太觀光旅遊市場中 可以逆勢成長,各界多予以肯定,對 台灣總體經濟也有所助益。但由於目 前陸客來台觀光係採取團進團出,因 此除了少數的旅行社、旅遊景點、旅 行社、遊覽車公司、商品店直接受益 外,並未有強大的外溢與擴大效果,

致使一般台灣旅遊界與老百姓並未具 體 或 直 接 感 受 到 陸 客 來 台 觀 光 旅 遊 的明顯實惠。雖然兩岸雙方相關單位 對於組團人數不斷往下降,但恐怕成 效與效益有限,因為每一個團不論人 數多少,領隊、導遊、司機等基本費 用一個都少不了。雖然,兩岸關係發 展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應不斷總結經 驗,持續以開放政策穩定現有兩岸情 勢。

在 兩 岸 共 同 聯 手 打 擊 犯 罪 協 議 上,自從協議簽署後,兩岸對於刑事 罪犯的打擊與遣返已經取得顯著的成 效,對於台灣民眾日常生活最常遭遇 到的隔海電話詐騙案已產生相當的嚇 阻。但對台灣經濟受害甚大的台灣重 大經濟罪犯,目前仍尚未進行遣返,

未來隨著兩岸進一步的擴大交流,亦 可能有大陸經濟罪犯到台灣,這是需 要兩岸共同合作與打擊。由於經濟罪 犯較一般刑事罪犯對於雙方社會危害 更大,因此雙方仍應對此共同努力,

22

23

第三章

大陸投資環境評析:促進兩岸經貿有序發展

第一節  兩岸關係 方能爭取兩岸老百姓的民心。

三、後E C F A時代如何能共創兩岸 雙贏

E C F A於今年6月29日簽訂,並於8 月17日通過立法院審議。E C F A的早收 清單,包括製造業、農業及服務業。

其中大陸同意對台灣降稅之早期收穫 產品清單共計539項,包括農產品18 項、石化產品88項、機械產品107項、

紡織產品136項、運輸工具50項、其他 產品140項,以2009年大陸自台灣進口 金額計算,計138.38億美元,占大陸 自台灣進口金額16.14%,台灣同意對 大陸降稅的267項,包括石化產品42 項、機械產品69項、紡織產品22項、

運輸工具17項、其他產品117項等,降 稅金額為28.58億美元,預定分2年3期 降為零關稅,其中立即降稅項目達108 項。

由於E C F A只是一個架構性(或框 架性)協議,不可能對兩岸的經貿立 即產生重大效益。因此,在早收清單 之後,如何透過進一步加快協商取得 共識,並共創兩岸利益,才是關鍵所

由於E C F A只是一個架構性(或框 架性)協議,不可能對兩岸的經貿立 即產生重大效益。因此,在早收清單 之後,如何透過進一步加快協商取得 共識,並共創兩岸利益,才是關鍵所

在文檔中 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 (頁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