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兩組學生在永續發展態度量表之分析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結果

第二節 兩組學生在永續發展態度量表之分析

本節從學生的「永續發展概念態度」面向檢視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教學成 效。在實驗教學之前,本研究先以獨立樣本 t 檢定考驗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的前 測分數是否有顯著差異?若有顯著差異(即起點行為不同),則研究者在實驗教 學之後,會以此前測分數為共變數,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藉之降低兩組學生 起點行為對實驗教學結果的影響。本節以態度量表的前後測得分,探討實施討論 教學法的實驗組與一般講述教學的對照組在永續發展態度的學習差異,共分兩個 部分探討,第一部分說明兩組學生在態度量表中前後測分數的結果分析;第二部 分是分析兩組學生在態度量表各題的作答情形。永續發展態度量表共有二十一 題,每題皆有五個選項,分別為「非常同意」、「同意」、「無意見」、「不同 意」、「非常不同意」,其計分方式為「非常同意」算五分,依序遞減至「非常 不同意」得一分。

一、兩組學生的「永續發展態度量表」前後測結果分析

(一)永續發展態度量表前測分析

研究者在實驗教學之前,先以 Levene 檢定方式,檢驗實驗組與控制組,根 據表 4-11 的統計摘要:兩組學生變異數同質性檢定未達顯著(F=3.895,p

>.05),顯示兩組學生前測表現的離散情形並無顯著差異。在此前提下,研究 者接著再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結果發現: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

發現考驗結果未達顯著,表示兩組的學生在永續發展態度的前測分數無明顯差異

(t(60)=0.822,n.s.)。

(二)永續發展態度量表後測分析

根據教學實驗前的前測檢定結果,兩組學生在態度量表的前測分數並無顯著 差異,因此在教學完畢後進行後測,並可將兩組學生的後測成績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試圖瞭解兩組學生在教學介入後,永續發展態度的分數是否有明顯差異。

後測先以 Levene 檢定實驗組與控制組,根據表 4-12 的統計摘要:兩組學生變異

數同質性檢定未達顯著(F=0.007,p>.05),顯示兩組學生後測表現的離散情 形無顯著差異,在假設變異數相等的條件下,兩組繼續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結 果顯示兩組在態度量表的後測得分有顯著差異。根據上述結果,可以證明實施討 論教學法比起一般講述教學對於提升學生永續發展態度學習有較好的效果。

表 4-11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永續發展態度前測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變異數相等的 Levene 檢定 帄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F 檢定 顯著性(p) t 自由度 顯著性(p) 帄均差異 3.895 0.053 0.225 58 0.822 0.567

表 4-12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永續發展態度後測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變異數相等的 Levene 檢定 帄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F 檢定 顯著性(p) t 自由度 顯著性(p) 帄均差異 0.007 0.936 2.099 58 0.04 3.767

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前後測進步情況時,以相依樣本 t 考驗進行統計 分析。由表 4-13 得知,實驗組前測、後測平均數分別為 86.73 與 91.07,相依樣 本 t 檢定的 t(29)值為-3.415,顯著性為 p<.05,考驗結果達顯著,表示實驗組學 生前後測分數有顯著不同。從平均數大小可以看出,後測分數(91.07)較前測 分數(86.73)高,顯示後測分數提升;對照組前後測平均數為 86.17 與 87.3,相 依樣本 t 檢定的結果 t(29)值為-0.428,顯著性為 p>0.05,考驗結果未達顯著,表 示對照組學生前後測分數無顯著差異,但是後測平均(87.3)較前測分數(86.17)

高,顯示學生平均有進步。

由後測統計分析得知,以相依樣本 t 檢定分別來檢驗兩組之前後測結果,發 現實驗組的前測與後測得分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p<.05)而對照組則未達顯 著差異,因此,以討論教學法進行永續概念態度的學習能顯著提升學生在永續發 展概念態度面向的學習成效。

表 4-13 兩組學生在態度量表前後測得分之相依樣本 t 檢定

帄均 標準差 t 值 p 值 實驗組 教學前 86.73 7.196

-3.415 0.002 教學後 91.07 6.659

對照組 教學前 86.17 11.736

-0.428 0.672 教學後 87.30 7.231

二、兩組學生在不同態度面向的作答分析

以獨立樣本 t 考驗來分析不同組別在不同態度面向學習成效的差異。表 4-14 顯示三個態度面向的平均數、標準差和 t 值,資料顯示:實驗組在三個態度面向 的平均皆高於對照組,但是根據檢定結果,在「解決環境問題」態度達顯著差異,

另外兩個態度向度則未達顯著差異。

比較兩組學生在三個態度面向的分數差異後,本研究進一步檢視兩組學生在 三個態度面向的各題表現差異。本研究以相依樣本 t 檢定方式,比對兩組學生在 各題的前後測差異。

表 4-14 兩組學生在態度量表不同態度面向後測的得分差異

實驗組 控制組

態度面向 帄均數 標準差 帄均數 標準差 t 值 p 值 人與自然關係 40.40 3.654 39.43 3.919 0.988 0.327 看待經濟發展 20.67 2.187 20.20 2.670 0.741 0.462 解決環境問題 30.00 2.228 27.67 3.407 3.139 0.003

(一)「人與自然關係」態度面向各子題分析

研究者以相依樣本 t 檢定比對兩組學生在「人與自然關係」各子題的前後測 分數,結果如表 4-15、4-16 所示:

表 4-15 實驗組學生在「人與自然關係」態度面向各子題前後測分析

題項

前測 n=31 後測 n=31

差距 t 值

顯著性 帄均數 標準差 帄均數 標準差 (p)

1 4.77 .430 4.70 .596 -0.07 .528 .601 2 3.90 1.269 4.10 .607 0.20 -.862 .396 3 4.50 .572 4.53 .571 0.03 -.297 .769 4 4.17 1.085 4.23 1.104 0.07 -.235 .816 5 3.47 1.525 4.23 .679 0.77 -2.677 .012 6 4.13 1.167 4.23 .898 0.10 -.406 .687 8 2.83 1.744 3.70 .702 0.87 -2.765 .010 12 3.63 .999 3.47 1.106 -0.17 .645 .524 13 3.10 .995 3.23 1.073 0.13 -.597 .555 14 3.40 1.303 3.97 .890 0.57 -2.169 .038

表 4-16 對照組學生在「人與自然關係」態度面向各子題前後測分析

題項

前測 n=31 後測 n=31

差距 t 值

顯著性 帄均數 標準差 帄均數 標準差 (p)

1 4.37 1.129 4.60 .675 0.23 -1.126 .269 2 3.97 1.326 4.03 1.189 0.07 -.220 .827 3 4.47 .819 4.63 .490 0.17 -.961 .344 4 4.27 1.143 4.30 1.236 0.03 -.118 .907 5 3.87 1.479 4.00 .910 0.13 -.597 .555 6 4.23 .971 4.13 1.008 -0.10 .361 .721 8 2.23 1.524 3.27 1.112 1.03 -2.920 .007

12 3.67 1.295 3.67 1.241 0.00 .000 1.000 13 3.10 1.348 3.00 1.083 -0.10 .337 .739 14 3.53 1.332 3.80 1.064 0.27 -.969 .340

由表 4-15 呈現的訊息顯示,實驗組在「人與自然關係」各子題的後測得分 除了第 1 題「動植物與人類有相同生存的權利」、12 題「人類雖然具有高度智 慧,仍然要受自然法則的支配」這兩題後測平均較前測低,其他題目的後測平均 皆有提升;第 1、12 題平均雖然下降,但是不論前後測,平均都高於 3,顯示不 論前後測均傾向正向態度;第 5、8、11 題前後測達顯著差異(p<.05),其中 以第 8 題上升幅度較大(t(29)=-2.765)。

由表 4-16 呈現的訊息顯示,對照組在「人與自然關係」各子題的後測得分 除了第 6 題「大自然能夠承受人類發展造成的環境變遷」、第 13 題「只要人類 知道如何開發資源,還是可以大量使用地球的資源」後測平均較前測低,其他題 目的後測平均皆有提升;第 6、13 題平均雖然下降,但是不論前後測,平均都高 於 3,顯示不論前後測均傾向正向態度;第 8 題前後測達顯著差異(t(29)=-2.920)

根據檢定結果,本研究進而發現:兩組學生在「人與自然關係」態度面向的 10 題測驗中,實驗組有 3 題達顯著差異,對照組僅 1 題達顯著差異;進一步探 究,兩組各題的前測平均大多高於 3,顯示兩組學生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皆傾 向正向態度,但是經過教學後,對於提升情況仍然有限,顯示在教學前後,兩種 教學法對學生的學習成效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兩組在第 8 題「人類有權改變自 然環境來順應他們的需求」前測平均都低於 3,但是在教學後,兩組平均皆提升,

並達顯著差異,顯示不論兩種教學,學生對於人類對自然的依附關係,在教學後 由不認同轉變為認同的傾向,推論在經過課程提及自然生態的破壞後,使學生比 課程教學前更了解維護自然環境對人類發展的重要,因此認同環境提供人類生存 的條件,必須更加謹慎看待人類開發環境的行為。

(二)「看待經濟發展」態度面向各子題分析

相依樣本 t 檢定比對兩組學生在「看待經濟發展」態度面向各子題的前後測

分數結果如表 4-17、4-18 所示:

表 4-17 實驗組學生在「看待經濟發展」態度面向各子題前後測分析

題項

前測 n=31 後測 n=31

差距 t 值

顯著性 帄均數 標準差 帄均數 標準差 (p)

10 4.07 1.015 4.37 .928 0.30 -1.608 .119 11 3.60 .932 3.40 1.133 -0.20 .812 .423 15 4.23 .858 4.33 .758 0.10 -.769 .448 17 4.00 1.050 4.20 .925 0.20 -.691 .495 19 4.37 .928 4.37 .669 0.00 .000 1.000

表 4-18 對照組學生在「看待經濟發展」態度面向各子題前後測分析

題項

前測 n=31 後測 n=31

差距 t 值

顯著性 帄均數 標準差 帄均數 標準差 (p)

10 4.40 .675 3.83 1.053 -0.57 2.538 .017 11 3.43 1.406 3.47 1.074 0.03 -.114 .910 15 4.23 .971 4.23 .817 0.00 .000 1.000 17 4.23 1.073 4.37 .809 0.13 -.701 .489 19 4.37 .964 4.30 .952 -0.07 .268 .791

由表 4-17 資料顯示,實驗組在「看待經濟發展」各子題的後測得分除了第 11 題「追求一個地區的經濟成長有利於改善自然環境」後測平均較前測低,其 他題目的後測平均皆有提升;第 11 題後測平均雖然下降,但是不論前後測,平 均都高於 3,顯示不論前後測兩組學生均傾向正向態度;在「看待經濟發展」態 度面向中,實驗組前後測各題均未達顯著差異(p>.05)。

由表 4-18 呈現的訊息顯示,對照組在「看待經濟發展」各子題的後測得分

除了第 10 題「我認為維護自然環境應該比追求經濟成長更加重要」、第 19 題「維 護自然環境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有幫助」後測平均較前測低,其他題目的後測平均 皆有提升;而第 10 題後測平均下降,並且與前測形成顯著差異,但是前後測平 均皆高於 3,分析學生經過教學後,可能出現兩種態度,一種是傾向認同追求經 濟發展比保育更重要;另一種是學生尚未在課程中深刻瞭解到自然資源的缺乏對 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也就是環境永續發展對人類維持經濟的重要性。

根據檢定結果,兩組學生對「看待經濟發展」的態度面向,教學前後並沒有 顯著差異。探討永續發展的益處,必須以長遠的眼光衡量,而經濟發展有利於基 本民生需求,是短時間人們可以感受的正面效果;課程中關於環境問題的認識,

主要是探討到台灣其他地區的環境問題,學生即使能明白永續發展的重要,但是 對於捨棄經濟發展轉而以長遠眼光或是具有憂患意識來看待自然環境,學生則表 現遲疑、保留的態度。

(三)「解決環境問題」態度面向各子題分析

相依樣本 t 檢定比對兩組學生在「解決環境問題」態度面向各子題的前後測 分數結果如表 4-19、4-20 所示:

表 4-19 實驗組學生在「解決環境問題」態度面向各子題前後測分析

題項

前測 n=31 後測 n=31

差距 t 值 顯著性 帄均數 標準差 帄均數 標準差

7 3.30 1.489 3.87 .973 0.57 -1.660 .108 9 3.33 1.322 3.87 .730 0.53 -2.443 .021 16 4.07 1.143 4.47 .571 0.40 -1.588 .123 18 4.30 .563 4.70 .898 -0.17 .796 .433 20 4.47 .860 4.60 .498 0.13 -.750 .459 21 4.53 .571 4.47 .571 -0.07 .494 .625 22 4.27 .640 4.30 .596 0.03 -.197 .845

表 4-20 對照組學生在「解決環境問題」態度面向各子題前後測分析

題項

題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