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永續發展概念融入地理課程實施討論教學法的學習成 效。綜合研究成果,提出永續發展概念融入地理課程教學設計的參考內容,以及 未來教學研究的方向。

第一節 結論

本節依據第四章分析結果,回應研究目的中所欲探討的研究問題問題,歸納 出以下幾項結論:

一、實施討論教學法與一般講述教學法均能顯著提升永續發展知識學習成效。

經由量表前後測結果得知,不論實施講述教學法或是討論教學法,都能提升 兩組學生知識概念的學習效果。

多數教師對於學生課堂討論的教學模式,往往質疑其是否能夠配合教學進 度。本研究教學實驗結果顯示,學生透過討論方式能夠應用先備知識理解課程概 念,而教師在課堂所擔任的角色是引導學生發展概念,運用問題討論方式,讓學 生熟悉課程概念並且釐清容易混淆的知識。

二、討論教學法能夠顯著提升學生永續發展態度概念學習成效。

由永續發展態度量表前測結果顯示,不論是實驗組或對照組學生,前測平均 在永續發展態度均傾向正向態度。後測結果發現,實施討論教學法的實驗組學生 的永續發展態度在課程結束後有明顯提升,可以說明討論教學法透過教師與學生 或是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對學生在永續發展態度的表現具有較佳的引導效果。

討論教學法設計討論題目透過師生討論與小組討論,使學生更深刻了解永續 發展態度的學習內容。相較於講述教學過程是由教師說明永續發展對改善環境問 題的影響,討論教學法透過人際互動在有主題的討論過程激盪並建構關於永續發 展的概念,教學成效優於一般講述教學。

三、運用師生共同討論或小組討論有助於學生建構永續發展概念

本研究設計討論教學法的討論形式包括師生共同討論以及小組討論,結果發 現學生透過熟悉教材與收集資料能夠在小組討論形式中,合理地建構永續發展知 識概念;透過師生共同討論,由教師引導學生去檢視個人的環境態度,對於學生 永續發展態度的學習成效較佳。

四、實施討論教學法的實驗組學生普遍對於課堂學習過程具有正向學習態度 透過學生的學習意見表調查結果發現,實驗組學生提出有關討論教學法的優 點包括:促進課程概念理解、提升學習專注力、熟悉人際互動技巧。在學習感受 上,有 53%學生認為自己能夠主動提出意見,而積極投入小組討論;有 83%認 為自己的意見能被組員重視,在課堂能夠與組員產生良性互動。上述結果說明實 驗組學生實施討論教學法後,多數學生對學習概念過程或人際互動表現出正面看 法。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節就研究結果歸納相關研究建議,內容包括:教材內容、教學活動、後續 研究。

一、教學內容

(一)從島嶼特性引導學生認識資源有限的概念

七年級地理課程主題為認識台灣的環境,包括自然與人文環境。永續發展核 心概念為需要與限制,七年級地理課程探討台灣自然、社會與經濟相關概念可以 結合永續發展概念,引導學生認識島嶼資源的有限,教導學生了解資源有限利用 能夠促進永續發展的觀念。

(二)設計學生不熟悉的環境議題內容

環境議題內容複雜,本研究配合地理課程學習包括海洋污染、土石流、河川

污染、海岸侵蝕的知識概念,研究發現實驗組學生對海岸侵蝕的環境問題比較缺 乏認知,未來設計永續發展概念教材,可以先行瞭解學生對環境議題的認知程 度,並針對特定議題設計探討永續發展概念的教學內容。

(三)引導學生從環境問題認識自然環境特性以及人與環境互動的模式

地理課程概念主要學習自然環境特性以及人類生活與環境之間互動的模 式。環境問題成因與人類發展活動高度相關,透過分析環境問題,可以讓學生認 識自然環境特性以及人與環境互動的模式,並學習改善人與環境互動模式以促進 永續發展。

(四)引導學生認識儉樸生活與永續發展的關連性

儉樸生活長久以來被視為一種道德態度的修養呈現,表現在對物質的需求較 低,因此能夠降低個人物欲。永續發展的核心概念為限制與需要,教師引導學生 認識儉樸生活時,教學內容可以著重在認識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進而建立學生 關心未來世代需要的道德責任感。

(五)探討社會組織對永續發展正面影響的案例

永續發展包括經濟、社會與環境的永續發展,地理課程著重在環境知識與態 度的學習,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落實永續發展的態度,並建立促進永續發 展的行動,例如收集社會組織所倡導的相關活動,例如「夏日關燈」,運用實際 案例去激發個人促進永續發展的生活習慣。

二、教學活動

(一)配合教學內容設計永續發展態度概念的討論題目

面臨學校課程進度壓力以及維護課堂秩序的兩難情況,建議教師可以篩選課 程概念可以連結永續發展態度概念的學習內容,視班級經營狀況以全班討論或者 是小組討論方式進行,可以活絡學習氣氛,也能達成比一般講述教學更好的教學 成效。

(二)教師提供多元的學習管道

本研究配合地理課程,許多問題答案在課本教材可以取得資料外,有些學生 在網路收集資訊,但是會出現資訊錯誤或斷章取義的狀況。教師可以教導學生篩 選正確資訊來源,或是利用多方管道確認資訊的正確性,如此可以訓練學生求證 概念的態度與技巧。由於本研究課程面臨課堂時間限制,因此學生錯誤資訊,大 部分由研究者立即給與正確解答,未來可設計相關教學活動。

三、後續研究建議

(一)以小組為單位研究學生落實永續發展行為的學習成效

本研究主要探討學生在永續發展的知識與態度學習成效,並未對學生在學習 永續發展行動設計相關課程,並加以探究學習成效。本研究結果發現學生透過討 論方式可以激發學生思考促進永續發展的生活習慣,未來可以針對特定環境議題 以小組討論形式,設計課程讓學生以小組共同討論方式,學習並落實促進永續發 展的行動,

(二)設計連貫且長期的永續發展概念學習活動

本研究課程設計配合地理課程概念,教學時間受到教學進度限制,總共四節 課,學生在課程結束後的學習延宕效果無法加以探究。未來進行相關教學研究,

可以設計一學期的課程內容,後續可透過長期觀察以利深入分析學生在促進永續 發展態度與改善日常生活習慣的學習成效。

(三)配合地理課程設計各年級學生能夠學習的永續發展概念

地理課程編排在七年級以台灣地區為主;八年級以中國地區為主;九年級則 以世界其他地區為主。課程討論不同地區環境問題時,設計永續發展概念融入地 理課程教學內容,使學生明白環境問題是整個人類文明發展面臨的困境,並非特 定地區的環境事件,進而培養關心其他地區的環境問題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