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 、其他國家 、 其他國家 其他國家 其他國家

貳 貳

貳、 、 、其他國家 、 其他國家 其他國家 其他國家

一、台灣

依照台灣各高等教育機構在功能取向上的差異,一般可粗分為普通(綜合) 大學、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專科學校及空中大學等四類,簡要說明如下(楊瑩、

鍾宜興,2002):

(一)普通(綜合)大學

此類學校招收高中或具有同等學歷的畢業生,修業年限四年,而課程主要針 對專業領域施教,兼具理論與實務,修完畢業學分後授以學士學位。此類學校規 模通常較大,其中國立大學聲譽較佳,主因在於國立大學主要接受政府經費補 助,相較於私立大學必須依靠學雜費,以及較少的政府經費補助,因此國立大學 財務狀況較佳,學生的學費遠低於私校學生,所以對優秀的學生甚具吸引力。而 欲進入普通大學就讀學生,一般必須通過「大學考試中心」的聯合招生。

(二)科技大學(技術學院)

科技大學主要領域集中在工程、工商管理、科學技術等,招收高職或具同等 學歷的畢業生,修習二或四年的技術專門課程,畢業後授與學士學位。政府為推 動「第二條國道」(技職體系)的升學管道暢通,達成技職教育品質的提升,並擴 大高等教育受教人數,從民國 83 年開始積極推動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升格,拔 擢辦學績優的學校,此類體系學校數量龐大,成為目前高等教育機構的主流,並 且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私立學校,欲進入此類系統學校就讀都必須參加「四技二專 聯招」,不同於一般大學的入學方式。

(三)專科學校

我國高等教育機構類型早期以專科學校為主流,學生數最多,隨後許多學校 紛紛升格,專科學校便日益萎縮。依據〈專科學校法〉第一條規定:專科學校以 敎授應用科學與技術,養成實用人才為宗旨。又專科學校之入學資格一般分為二 類:(1)五年制專科學校—招收國中畢業生入學,修業年限五年;(2)二年制專科 學校—招收相關類科高職畢業生或具工作經驗之高(中)職畢業生,修業二年。但 是目前專科畢業生只有文憑證明,並沒有授予學位,不過在〈技術及職業校院法〉

草案第二十九條中提及:專科畢業生應該授予副學士學位。

(四)空中大學

根據〈空中大學設置條例〉,為使用視聽傳播媒介方式辦理成人進修及繼續 教育,中央及直轄市政府得籌設空中大學。空中大學主要採用多元傳播媒體實施 教學,輔以面授、書面輔導等。空中大學學生來源分為全修生和選修生兩種,全 修生具有學籍,需年滿二十歲,具有高中(職)或同等學歷,經公開招生錄取者使 得入學;而選修生則不限學歷,年滿十八歲得登記選修,不需經過考試。一般由 於空中大學學生大都在職進修,因此修業年限比一般大學來得長,而全修生在修 滿規定學分總數後,得依〈學位授與法〉頒發學士學位。

二、中國

一般而言,中國的普通高等學校包括大學、專門學院、專科學校及短期職業 大學。在行政管理上,大陸高等學校的創辦與管理並非僅由教育部負責,國務院 其他各部、委亦有其所屬的高等院校,以及少數透過其所屬大廠、礦企業辦的大 學;省、市、自治區教育委員會和其他業務部門亦有所屬的大學或高等專科學校。

因此,大陸普通高等學校可分為隸屬於教育部、國務院各部、委及地方管轄三類。

若依性質區分,又可分為綜合、理工、農業、林業、醫藥、師範、語文、財經、

政治、體育、民族及短期職業十二類。

大陸的高校通常分為「本、專科」兩個層級。所謂的「高等學校本科」係指 各大學校院;「高等學校專科」則相似於台灣的專科學校,所以大陸的高等學校 通常都包括本科和專科。另外大陸高校的系(科)多僅是學校內的行政單位,各系 (科)之下再細分為各專業,每一專業有一套具體的教育計畫,學生修完教學計畫 的課程,即可成為該門學問的畢業生,如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下設有:學前教育 專業、教育管理專業等。

普通高等學校招收對象為高中畢業生或具同等學力者,用以培養各類高級專 門人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各「專業」修業年限一般為四年,醫學專業多為八年,

專科修業年限則多為二至三年。

至於研究生教育,大陸因文革而中斷 12 年,於 1978 年才又再度恢復招收 研究生。一般在大學部之上設有研究生院,但須經中共國務院批准有權授予博士 學位和碩士學位的普通高校,才可招收博士生和碩士生。較特殊的是,大陸對於 研究生的培養並不僅限於高等學校,其他如中國科學院、各生產部門、各地方研 究機構,只要符合國務院的條件也可頒授學位(楊思偉、沈姍姍,2000)。

大陸的高等學校大體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少數教學和研究力量都比較充 實的學校,除了培養本科生以外,還要培養碩士生和博士生,逐步形成教育中心 和研究中心,以培養各種高層次人才;二是大部分學校,以本科教育為主,同時 也要圍繞提高教學品質開展研究和學術活動,多進行一些應用科學研究,開展科

技服務;三是各類專科學校,以教學為主,除了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外,

還要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三種類型的學校在分工上有所不同,培養人才 重點亦有所區隔,但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樣重要。總之,高等教育必須按社會需 求,以合理的比例進行各類層次人才的培育,每個學校都應當按自己所負擔的任 務,發揮各自的優點,不斷提高培養素質,辦岀特色,成為各類型的高水準學校 (吳文侃、楊漢清,1992)。

三、日本

一般而言,日本的高等教育系統包括:四年制大學、兩年制短期大學與高等 專門學校三類。其中,四年制大學又依設立主體之不同,分為國立、公立與私立 三種。此外,依據其辦學目標的不同,四年制大學主要以拓展學生的知識廣度和 深入專門化的教學與研究為主,包含大學與研究所等層級;兩年制短期大學以發 展專業領域的生活實用與就業技能為訴求;高等專門學校則以特定領域的職業技 能為主(MEXT,2003)。其各異的功能如下(沈姍姍,2000;楊思偉、王如哲,

2004):

(一)第一級結構是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學校和專門學校

1.短期大學:相當於我國的二專或三專,以教授與研究深奧的專門學藝,培 養職業或實際生活所需的能力為目標,招收高中畢業生,修業年限為二年或三 年,就讀短大的學生中,女生占 90%左右是其特色,因此另有「新娘學校」的 雅稱。

2.高等專門學校:相當我國的五專,大多為國立的性質,以講授深奧的專門 學藝,培養職業所需的能力為目標,以因應產業界需求中級工業技術人才的要 求。修業年限為五年,招收中學校畢業生,學習科目包括工業、機械工業、電器

工學、工業化學、土木工程、建築學、電波通訊,以及其他與工業有關的學科。

3.專門學校:以培養職業或實際生活所需的能力,或者提高教養水平為目 標,修業年限為 1-3 年,學習科目是在高中的基礎上,開設與專門學校相適應 的高深專門教學科目。

(二)第二級結構是四年制大學,其中包括綜合大學、多科大學和單科大學 1.綜合大學設有法、經、商、文、教、理、工、醫、農等眾多學部,學科齊 全,是日本高等教育的中堅。

2.多科大學是指設數個不同學部的大學,其中許多是因地理條件或歷史原 因,在教育改革時由幾所舊制高等教育機構合併而成,多科大學的學部大都具有 自己的特長。

3.單科大學是只設一個學部或幾個相近的學科的大學,單科大學由於專業特 長突出,往往成為相應學科領域專業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包括外國語大學、工 業大學、醫科大學等。

(三)第三級結構是研究所(大學院)

日本研究所的教育目標在講授與研究學術理論及其應用,修業年限碩士課程 兩年,博士課程三年或者博士課程五年(又分為博士前期兩年,後期三年,前期 相當於碩士課程)。畢業條件在碩士課程必須在校學習兩年以上,修得 30 學分 以上,並完成學位論文者,方可授予碩士學位。博士課程必須在校學習三年以上,

修得 20 學分以上,並在創造性研究基礎上提出學位論文,通過最後考試者方可 授予博士學位。

四、英國

英國的高等教育機構自 1992 年擴充與高等教育法案頒佈後,已成為單軌卻

包含多元類型的教育體系,沒有公私立大學之分,主要依據建校歷史分為下列數 種類型:古典大學(ancient universities)、紅磚或較老的地方大學(redbrick or order civic universities)、白磚或較新的地方大學(white tile or newer civic universities) 、 原 有 的 高 等 技 術 學 院 (the former colleges of advanced technology)、1992 年後的新大學或高等教育機構(the post-1992 universities 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馬湘萍,2000;楊思偉、王如哲,2004)。

(一)大學 1.傳統大學

主要是指牛津、劍橋大學,這是兩所世界聞名的最古老的大學,被視為英國 大學金字塔的最頂端。採取單獨的入學考試,所招收的學生都是學習最優秀者,

這兩所大學是培養英國行政階層及偉大科學家的場所,有人稱牛津大學是政治家 的搖籃,劍橋大學是科學家的搖籃。這兩所大學的本科學制為三年,實行學院制 及導師制。

2.近代大學

19 世紀建立起的傳統大學,如倫敦大學,是英國規模最大的大學,設置有 校外學位,全國各地或大英國協國家的青年即使未在倫敦大學註冊,只要學過與 倫敦大學相關的課程,並通過倫敦大學的考試,即可獲得倫敦大學校外學位。

3.新大學

60 年代由國家創辦有權授予學位的大學共有 10 所,另外,1992 年有 35 所多元技術學院被改制為新大學。創建新大學首先是為 60 年代激增的中學畢業 生提供更多進入大學的機會,其次是為革新大學教育。新大學除培養目標、招生

60 年代由國家創辦有權授予學位的大學共有 10 所,另外,1992 年有 35 所多元技術學院被改制為新大學。創建新大學首先是為 60 年代激增的中學畢業 生提供更多進入大學的機會,其次是為革新大學教育。新大學除培養目標、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