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 、 、培育菁英的傳統大學 、 培育菁英的傳統大學 培育菁英的傳統大學 培育菁英的傳統大學

壹 壹

壹、 、 、培育菁英的傳統大學 、 培育菁英的傳統大學 培育菁英的傳統大學 培育菁英的傳統大學

是歷史最老的大學,由以「傳統」大學見稱的牛津及劍橋為代表,牛津及劍 橋二校分別於十三及十四世紀設立,其延續中世紀大學的傳統,以培育神職人員 為其主要功能,十六世紀以後逐漸開放給貴族子弟入學而逐漸發展為培育社會菁 英的高等教育機構,以優良的研究環境及著名的導師制(tutorial system of individual instruction)為其特色,學風獨立自主,以招收全英最好的學生為號 召,主要功能為菁英教育及學術研究。

貳 貳 貳

貳、 、 、培植 、 培植 培植中產階級的倫敦大學 培植 中產階級的倫敦大學 中產階級的倫敦大學 中產階級的倫敦大學

由於牛津與劍橋強調菁英培育而僅開放給貴族子弟,且其濃厚的宗教色彩已 難因應社會之需,1825 年,Thomas Campbell 提出設立「大倫敦大學」(Great London University)的構想,以低廉的學費、配合現代科學學科之教學、採宗教 中立不受教派控制的方式,提供中產階級子弟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此一計畫提 出後即獲多數學者及鷹黨(Whig)的支持,遂於 1827 年組成一個經營團體(The Proprietors of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並設置由十五人組成之委員會,於 1827 年正式於高爾街(Gower street)設校招生。倫敦大學並於 1836 年獲「皇 家憲章」(Royal Charter)的承認,該大學初由「大學學院」及「倫敦大學」二 個學院所組成,發展到後來成為英國最大、師生最多及科目最多樣化的大學,包 含二十三所院校,五所附設研究機構,提供全英國民範疇最廣的高等教育機會,

並提供九百多種學士課程與各種完善的先進研究設備。倫敦大學的最大特色為其 本身即是頒授學位的考試機構(examining body),不具任何教學功能(王家通,

1987:31)。

參 參

參 參、 、 、地方性的大學 、 地方性的大學 地方性的大學— 地方性的大學 — — —舊市民大學與新市民大學 舊市民大學與新市民大學 舊市民大學與新市民大學 舊市民大學與新市民大學

十九世紀時為了因應工業革命的市場需求,許多大都市或工業區紛紛設立地 方性的大學(Provincial or Civic University),如: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1880 年)、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1904 年)、布里斯托 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1090 年)、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1900 年)等校屬之。其組織與牛津、劍橋及倫敦大學均不相同,不屬於多數學院 的集合體,亦不是多種教育機構的聯合,而是單一組織的大學。其設立往往是為 因應地方之工商業需要,有些大學之建築常以紅磚為基,與傳統大學建築所用之 巨石不同,故亦常被稱為「紅磚大學」(redbrick university),或是稱為「舊市 民大學」(old civic university)。此外,與舊市民大學性質大致相同但成立時間

較晚的「新市民大學」(young civic university)或稱「白瓷磚大學」(white tile university),其大多設立於二次大戰後(王家通,1987:31)。這些學校多具有 地方色彩,後期亦發展出國際色彩,性質與國際間之「綜合大學」相類似(蘇錦 麗,1997)。

肆 肆 肆

肆、 、 、代表六十年代技術發展的新型大學 、 代表六十年代技術發展的新型大學 代表六十年代技術發展的新型大學( 代表六十年代技術發展的新型大學 (( (玻璃板大學 玻璃板大學 玻璃板大學) 玻璃板大學 )) )

1960 年以後,為因應二次戰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需求,在大學教育的革新 下所設立的新型大學,又稱「玻璃板大學」(plate glass university),包括薩塞 克斯(Sussex,1961 年)、東盎格魯(East Anglia,1963 年)、約克(York,1963 年)、蘭開斯特(Lancaster,1964 年)、肯特(Kant,1965 年)、沃維克(Warwick,

1965 年)等大學,因為這些大學都設立於城郊地區,故又稱「綠野大學」(green fields universities)。其中沃維克大學在設立之初,即擬定兩個發展方向:「追求 研究的卓越」與「促進大學和工商的關聯性」,大學和經濟產生關聯的作法,在 當時保守且傳統的英國社會並不被接受,然而沃維克大學卻能善用策略,積極和 工商界合作,一方面為工商界培育人才及提供所需技術以外,另一方面亦為大學 本身帶來豐富的經濟報酬,而能全力投入追求學術卓越的理想,其成功的作法受 到普遍的肯定,更被評選為歐洲進步大學的典範(戴曉霞,2000:357-360)。

伍 伍 伍

伍、 、 、由 、 由 由高等技術學院升格的工科大學 由 高等技術學院升格的工科大學 高等技術學院升格的工科大學 高等技術學院升格的工科大學

早期以學院居多,課程上以技能教授為主,過去頒發類似學士學位的「技術 文憑」(diploma in technology)(蘇錦麗,1997:107)。1963 年的「羅賓斯報 告書」(Robbins Report)對高等教育的未來提出多項重要的改革建議,針對技 術學院方面則主張將高級技術學院(CATs)升格為單科工科大學,英國政府採納 其建議,並於 1966 年將十所高級技術學院中的八所升格為大學,其餘兩所分別 併入倫敦大學及威爾斯大學(Dent,1977:137)。升格後的高級技術學院,雖然

增加了社會及人文相關的課程,但仍以理工課程為發展重心。與 1960 年代初期 成立的新型大學相較之下,其主要功能為培養理工方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