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明清元宵慶典中的女性節俗明清元宵慶典中的女性節俗

第三節 其他小眾女性節俗

迎紫姑、走橋是明清民間較普遍的婦女元宵節俗,但部分地區因人文、地理 環境的影響,又形成其他特殊的小眾女性節俗,以下將這些節俗粗分成「北部地 方」與「南部地方」兩個區域163加以介紹。盛行在北部地方的有燃艾炙石、謁文廟 官署、摸釘、結羊腸、歸寧、著白綾、哭亡等節俗:

(一一一一))))燃艾炙石燃艾炙石燃艾炙石燃艾炙石

艾炙石獅能卻病,狻猊箇箇不曾饒。

——清.張令儀〈燕臺竹枝詞〉164 在河南、山西、陜西等地區,婦女於元宵當天出遊之餘,會燃艾草灸石或柏 樹來除百病。例如河南偃師婦女「執五色彩線,用艾炙獨柏,曰炙百病」;165河南

162 新華社,〈正月十五鬧紅火――三晉大地元宵習俗集錦〉《新華網山西頻道》,2008 年 2 月 5 日,

取自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s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2/05/content_

12412458.htm。

163 本文中的「北部地方」大致上包含黃河流域沿岸及其以北的省份,「南部地方」大致上以長江流 域沿岸及其以南的省份為主。

164 王利器、王愼之、王子今輯,《歷代竹枝詞》,第 1 冊,頁 545。

165 清.湯毓倬修,孫星衍纂,《偃師縣志》,收入《中國地方志叢書.華北地方.河南省》第 442 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據乾隆 53 年刊本影印),卷 5,頁 4,總頁 290。

逐隊踏月城門過——明清元宵慶典中的女性節俗 ■ 55

56 ■ 明清節慶中的女性節俗與性別文化——以元宵節為中心

甘肅西和縣婦女亦常「執香燭,謁寺廟」。173部分地區的婦女會藉由這次遊玩的機 會,進出一些平常不易進出或「女賓止步」的場域,如山東平陰縣元宵「齊赴文 廟,婦女亦至,謂之走百病。」174河北良鄉縣亦以「遊文廟,走泮橋」175作為元宵

北:成文出版社,1976,據乾隆 27 年刊本影印),卷 4,頁 42,總頁 467。

173 清.邱大英修,任尚蕙等纂,《西和縣志》,收入《中國地方志叢書.塞北地方.甘肅省》第 331 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據乾隆 39 年抄本影印),卷 2,頁 43,總頁 213。

174 清.喻春林修,朱續孜纂,《平陰縣志》,收入《中國地方志叢書.華北地方.山東省》第 370 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據清嘉慶 13 年刊本影印),卷 3,總頁 133。

175 民國.周志中修,呂植等纂,《良鄉縣志》,收入《中國地方志叢書.華北地方.河北省》第 128 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據民國 13 年鉛印本影印),卷 1,頁 9,總頁 47。

 圖十五:踏青受窘。圖中提到正月婦女出外謁寺廟,惡少尾隨其後騷擾的窘事。(資料來源:

《點石齋畫報》,第六輯,第 29 冊,酉集,頁 31。)

逐隊踏月城門過——明清元宵慶典中的女性節俗 ■ 57

58 ■ 明清節慶中的女性節俗與性別文化——以元宵節為中心

百病:正月十六夜……暗中舉手摸城門釘一,摸中者,以為吉兆。是夜弛禁夜,

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俱不閉,任民往來。」182清人.李孚青(1664-1719)〈都 門竹枝詞〉則明白地點出摸釘是為了求子:

女伴金箍燕尾肥,手提長袖走橋遲;

前門釘子爭來摸,今年宜男定是誰。183

清人勞之辨(1639-1714)〈上元雜詠〉亦有詩描述:

舊有宜男讖,城門踏月過;相邀諸女伴,夜半手摩挲。184

夜晚婦女過城門時「爭來摸」、「手摩挲」的行為,頗有初民社會陽具崇拜的遺意,

都是為了能夠「一舉得男」。《帝京景物略》記載:「手暗觸釘,謂男子祥,曰摸釘 兒。」185《北京歲華記》則提到:「正月十六日夜,婦女俱出門走橋不過橋者云不 得長壽,手攜錢賄門軍,摸門鏁(鎖),云即生男。」186《帝京歲時紀勝》有云:「競 往正陽門中洞摸門釘,讖宜男也。」187可見明清京師婦女對生男的重視程度,以致 婦女多集玄武門抹金鋪。俚俗以爲抹則卻病産子。彭季篯試禮闈時,與客亦在遊中。客曰:『此景 象何所似?』彭曰:『放的是銀花合,抹的是金銅釘。』乃蘇味道『火樹銀花合』、崔融詠張昌宗

『今同丁令威』句也。」金鋪別名金魯,是指城門的鋪首,多獸面造型。收入《筆記小說大觀》,

第 35 編,第 4 冊,頁 32。

182 明.沈榜,《宛署雜記》,收入《筆記小說大觀》,第 35 編,第 4 冊,卷 17,頁 190。

183 王利器、王愼之、王子今輯,《歷代竹枝詞》,第 1 冊,頁 672。

184 轉引自呂廷文,〈轉九曲與燎百病的文化內涵〉,頁 14。

185 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頁 101。

186 清.項維貞,《燕臺筆錄》,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 91 冊,頁 7,總頁 220。

187 清.張江裁,《北平歲時志》,收入《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台北:東方書局,1970),

第 86 冊,卷 1,頁 20。

逐隊踏月城門過——明清元宵慶典中的女性節俗 ■ 59

於不厭其煩地透過賄賂門軍來摸門鎖,甚至專摸正陽門的門釘來達到祈子的目 的。為何正陽門的門釘特別具有吸引力?首先正陽門的命名具有陽剛之氣,其次 在門釘的安排上為九行九列的設計,陰陽五行中九為數字中最大的陽數,只有天 子居所得以匹配這樣的安排,女性於元宵夜暗摸正陽門,頗有陰陽交合之暗示。

此節俗實為上古生育巫術的延續,不過這摸釘的習俗約略到了清末庚子之亂後,

隨著正陽門的摧毀便逐漸地消逝。188

(四四四四))))結羊腸結羊腸結羊腸結羊腸

十六初過上元節,家家女兒結羊腸。含情暗卜心自語,何時得似雙鴛鴦。

結成羊腸腸反斷,惆悵春閨坐長歎。強持薄怒嬌且羞,折花倒插金釵頭。

——元.趙雍〈結羊腸詩〉189 上述的詩句道盡女兒元宵節慶時結羊腸的心思,更把不小心折斷後,只好折 紙花當頭飾的惆悵描寫得十分靈動。結羊腸本是元朝京城士女在元宵節特有的節 俗,元詩人揭傒斯(1274-1344)就曾寫有〈結羊腸詞〉,描繪結羊腸的過程,以 及少女們想占卜情事卻又害怕凶兆的矛盾心情:

正月十六好風光,京城女兒結羊腸。焚香再拜禮神畢,翦紙九道尺許長。

撚成對綰雙雙結,心有所祈口難說。為輪為鐙恆苦多,忽作羊腸心自別。

鄰家女兒聞總至,未辨吉凶憂且畏。須臾結罷起送神,滿座歡欣雜顦顇。

但願年年逢此日,兒結羊腸神降吉。190

188 同上,卷 1,頁 3。

189 清.顧嗣立編,《元詩選》,收入《四庫全書薈要.集部》,第 139 冊,初集,丙集,卷 18,〈松 雪齋集附趙雍、趙奕〉,頁 53,總頁 486-406。〈結羊腸〉詩是趙孟頫之子趙雍所寫,許多坊間風 俗大全書籍誤植作者為趙孟頫,特此戡誤。

190 清.顧嗣立編,《元詩選》,收入《四庫全書薈要.集部》,第 140 冊,初集,丁集,卷 30,〈揭

60 ■ 明清節慶中的女性節俗與性別文化——以元宵節為中心

逐隊踏月城門過——明清元宵慶典中的女性節俗 ■ 61

62 ■ 明清節慶中的女性節俗與性別文化——以元宵節為中心

迎新嫁女歸省,謂之避燈。」201為何陝西新嫁娘會在元宵節「躲燈」?推測這應是 娘家渴望新嫁娘回家團圓的一個藉口,從陝西雒南縣「家家請婿并女,謂之吃十 五」202的歸寧盛況看來,陝西婦女於正月十五歸省是頗為普遍的習俗,尤其是新嫁 娘,娘家體諒其未能馬上適應夫家因此「令歸寧」,而正月十五又逢燈節,因此延 伸出「躲燈」、「避燈」等詞,應非娘家不願意新嫁女旋即添丁之意。

(七七七七))))送亡送亡送亡送亡

清代山西地區的正月十六日有一種婦女「送亡」、「送祖宗」的儀式在夜晚進 行,如山西大同地區「是夜,設祭送先祖,婦女多哭泣者。」203並將「除夕所供之 亡疏,盛以木盤,燒於門外,名為送祖宗。」204山西左雲縣則在「十六日,焚疏楮 於門外,謂之送亡。」205《廣靈縣志》更詳細的記載一年之中的「哭節」:

正月初五、十六、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冬至等日,定更後,合邑婦女皆 出大門外燒楮,哭聲震天,更餘乃止,名曰哭節。206

這樣的習俗,似乎只在山西省地方志中見到,其他地區的元夕幾無記載,反而在 清明節出現的頻率比較高。推測這節俗的出現應是為了表達對祖先的追思而衍生

201 《澄城縣志》,據清咸豐元年刻本,收入丁世良、趙放主編,《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西北 卷》(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89),頁 53。

202 《雒南縣志》,據清乾隆 52 年增刻本,同上,頁 72。

203 《大同府志》,據清乾隆 47 年刻本,收入丁世良、趙放主編,《中國地方志資料匯編.華北卷》,

頁 545。

204 《大同縣志》,據清道光 10 年刻本,同上,頁 548。

205 《左雲縣志稿》,據清光緒 6 年修傳抄本,同上,頁 559。

206 清.郭磊纂修,《廣靈縣志》,收入《中國地方志叢書.華北地方.山西省》第 411 號(台北:

成文出版社,1976,據乾隆 19 年刊本影印),卷 4,頁 2,總頁 99。

逐隊踏月城門過——明清元宵慶典中的女性節俗 ■ 63

64 ■ 明清節慶中的女性節俗與性別文化——以元宵節為中心

有婦女「艱嗣續者」,會在元夕夜特定竊取「萵苣」並「食之」,這是因為萵苣在 廣東被稱為「生菜」,意味著「生子(生崽)」214(見圖十六)。芥菜與萵苣也具有 同樣功用,甚至還多了一項常保青春的功能:「最愛蔬中冬芥好,年年生子及青春。」

215廣東的歌謠裡亦道出市井小婦「偷青」的招財想望:

天青青,月明明,玉兔有路去偷青;

偷了青蔥人聰明,摘了生菜招財靈。216

在閩台地區,元夕偷青則轉變為「竊花」。217乾隆年間巡台御史范咸便曾著詩

〈竊花〉來描述偷青的景況:「女郎元夜踏蒼苔,攀折青枝笑落梅。底事含羞佯不 采,月明犬吠有人來。」218在其所修纂的《重修台灣府志》亦提及:「上元節,未 字之女偷折人家花枝竹葉,為人詬詈,謂異日必得佳婿。」219可知竊花的目的也是 為了覓得良緣。220閩台地區的竹枝詞便生動地描述婦女此種心態,如板橋林景

213 《高州府志》:「或以求子、取蔥以食小兒曰聰明。」參閱清.楊霽修,陳蘭彬等纂,《高州 府志》,收入《中國地方志叢書.廣東省》第 68 號(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據清光緒 15 年 刊本影印),卷 6,頁 12,總頁 83。

214 清.徐珂,《清稗類鈔》(台北:台灣商務書局,1966),第 34 冊,〈迷信類〉,頁 5。

215 同上。

216 喬繼堂、朱瑞平主編,《中國歲時節令辭典》,頁 169。

217 「臺灣元夕,女子偷折人家花枝,謂將來可得佳壻,曰竊花。」參閱清.徐珂,《清稗類鈔》 第 34 冊,頁 3。

218 清.范咸,《重修台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1961),卷 25,頁 790。

219 同上,卷 13,頁 402。

220 《澎湖廳志》也有類似的說法:「是夜男女出遊,以竊得物件為吉兆。未字之女,必偷他人的蔥 菜,諺云:『偷得蔥,嫁好公;偷得菜,嫁好婿』。未配之男,竊取他家牆頭老古石。諺云:『偷老

220 《澎湖廳志》也有類似的說法:「是夜男女出遊,以竊得物件為吉兆。未字之女,必偷他人的蔥 菜,諺云:『偷得蔥,嫁好公;偷得菜,嫁好婿』。未配之男,竊取他家牆頭老古石。諺云:『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