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明清元宵慶典中的女性節俗明清元宵慶典中的女性節俗

第一節 迎紫姑

清代才子袁枚(1716-1797)曾寫過一篇關於「紫姑神」的故事:

尤琛者,長沙人,少年韶秀。偶過湘溪,野廟塑紫姑神甚美,愛之,手摩 其面而題壁云:「藐姑仙子落煙沙,玉作闌干冰作車。若畏夜深風露冷,

槿籬茅舍是郎家。」是夜三鼓,聞有扣門者。啟之,曰:「紫姑神也。妾 本上清仙女,偶謫人間,司雲雨之事。蒙郎見愛,故來相就。若不以鬼物 見疑,願薦枕席。」尤狂喜,攜手入室,成伉儷焉。嗣後每夜必至,旁人 不能見也。手一物與尤曰:「此名紫絲囊,吾朝玉帝時織女所賜,佩之能

40 ■ 明清節慶中的女性節俗與性別文化——以元宵節為中心

助人文思。」生自佩後,即入泮,舉于鄉,成進士,選四川成都知縣。女 與同行,助其為政,發奸摘伏,有神明之稱。

忽一日,謂尤曰:「今日置酒與郎為別,妾將行矣。妾雖被謫譴,限滿原 可仍歸仙籍。以私奔故,無顏重上天曹。地府又以妾本上界仙人,不敢收 之鬼籙。自念此身飄蕩,終非了計,雖托足君門,尚無形質,不能為君生 育男女。昨將此情苦求泰山神君,神君許將妾名收置冊上,照例托生。十 五年後,可以重續愛緣,永為夫婦。未知君能勿娶,專相待否?」尤唯唯,

不覺涕下。女亦凄然,大慟而去。

自此,尤作官不能如前時之明,因挂誤革職。人有求婚者,毅然拒之。年 四旬,猶隻身也。如是者十五年,房師某學士愍其鰥居,為議婚,生又堅 拒,并道所以。學士大駭曰:「若果然,則吾堂兄女是矣。吾堂兄女生十 五年,不能言,但能舉筆作字。每聞人議婚,必書『待尤郎』三字,得毋 即汝乎?」拉尤至兄家,請其女出見。女隔簾書:「紫絲囊在否?」尤解 囊呈驗,女點首者三,遂擇日成婚。合巹之夕,女仰天一笑,即便能言。

然從此絕不記前生原委,如尋常夫婦。106

文中所書寫的紫姑形象(見圖十一),充滿著《聊齋志異》般的神怪色彩,與姻緣 之事息息相關。但是追溯紫姑神的起源,應是南朝時期的廁神或蠶神107,當時主要 是卜問來年蠶桑與眾事。紫姑信仰一直盛行到唐代,詩人熊孺登(806-820)有詩 曰:「漢家遺事今宵見,楚郭明燈幾處張。深夜行歌聲絕後,紫姑神下月蒼蒼。」

106 清.袁枚,周欣、鍾明奇校點,《袁枚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第 4 冊,卷 10,

頁 193-194。

107 據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則將紫姑解釋為蠶神:「吳縣張成夜起,忽見一婦人立於宅東南角,

謂成曰:此地是君家蠶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于上以祭我,當令君蠶 桑百倍。言絕而失之。成如言作膏粥,自此後大得蠶。」南朝.宗懍,明.項琳之編、陳臯謨校,

(寶顏堂訂正)荊楚歲時記》,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 91 冊,頁 9-10,總頁 181。

逐隊踏月城門過——明清元宵慶典中的女性節俗 ■ 41

108李商隱則提到「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這些詩句都可以證明迎紫 姑神的民俗並未因燈俗在唐代的興起而消逝。

不過到了宋元時期,紫姑神信仰有了頗大的轉變。北宋沈括(1031-1095)《夢 溪筆談》載:「世傳正月望夜迎廁神,謂之紫姑。亦不必正月,常時皆可召。予少 時見小兒輩等閒則召之以爲嬉笑……近歲迎紫姑仙者極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詩,

有極工者,予屢見之。」109蘇軾(1037-1101)也曾在〈子姑神記〉中描述迎紫姑 的儀式:

108 清.蕭智漢,《新增月日紀古》,收入《歲時習俗資料彙編》,第 20 冊,卷之一下,頁 31,總頁 421。

109 宋.沈括,《夢溪筆談》,收入《中國學術名著<讀書劄記叢刊>》(台北:世界書局,1961),

第 1 集第 1 冊,卷 21,頁 685。

⊳ 圖十一:紫姑神形象。(資料來源:《三教源 流搜神大全》,台北:丹青圖書公司,1983,

頁 163。)

42 ■ 明清節慶中的女性節俗與性別文化——以元宵節為中心

衣草木爲婦人,而寘箸手中,二小童子扶焉,以箸畫字曰:「妾壽陽人也,

姓何氏,名媚,字麗卿。自幼知讀書屬文,爲伶人婦。唐垂拱中,壽陽刺 史害妾夫,納妾爲侍妾,而其妻妒悍甚,見殺於廁。妾雖死,不敢訴也,

而天使見之,爲直其冤,且使有所職於人間。蓋世所謂子姑神者,其類甚 衆,然未有如妾之卓然者也。公少留而爲賦詩,且舞以娛公。」詩數十篇,

敏捷立成,皆有妙思,雜以嘲笑。問神仙鬼佛變化之理,其答皆出於人意 外。110

南宋范成大(1126-1193)《石湖集》〈上元紀吳中節物俳諧體三十二韻〉有「帚卜 拖裙驗,箕詩落筆驚」的詩句,並稱:「即古紫姑,今謂之大仙,俗名筲箕姑。」、

「俗謂正月百草靈,故帚、葦、針、箕之屬皆卜焉,多婢子輩爲之。」111同時代的 張世南(1195-1264)在《游宦記聞》記載:「世南少小時,嘗見親朋間,有請紫 姑仙。以筯插筲箕,布灰桌上畫之。有能作詩詞者……亦有能作時賦、時論、記 跋之類者,往往敏而工。言禍福,卻多不驗。」112紫姑在此時成爲成人、小兒嬉笑 戲謔之對象,喪失了原有的神聖性;祭祀的地點則從原本隱蔽的廁間或豬圈,轉 移到亦屬隱晦的家內場域。部分文人亦曾反對這樣的習俗,宋人方岳(1199-1262)

〈元夕四首其四〉中就提到:「老去歡悰久已無,病來瘦骨不勝扶,山居幸有依青 士,身老何曾問紫姑。」113不過此時的婦女還是熱衷以此道來占卜孕事與姻緣。元 人楊維楨(1296-1370)〈香奩八詠――金錢卜歡〉就如此寫道:

110 宋.蘇軾,《東坡全集》(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下冊,頁 378。後人甚至以蘇軾之文 所描述,將迎紫姑解釋為「扶乩」的起源。

111 宋.范成大,《范石湖集》(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4),頁 326。

112 宋.張世南,《游宦紀聞》,收入《筆記小說大觀》(台北:新興書局,1979),第 28 編,卷 3,

頁 1,總頁 1074。

113 清.蕭智漢,《新增月日紀古》,收入《歲時習俗資料彙編》,第 20 冊,卷之一下,頁 37,總 433。

逐隊踏月城門過——明清元宵慶典中的女性節俗 ■ 43

紫姑壇上祝方兄,忽聽呼盧擲地聲。星斗未分牛女會,陰陽先判雨雲生。

青蚨孕子寧無兆,玉蝶化身元有情。寶鏡重圓三五夜,重磨半月問虧盈。114

宋末元初文人宋子虛〈無題效李商隱〉也提及:

妝淺顰深憑綺疏,小郎新拜執金吾。絃中言語分明怨,裀上腰肢準擬扶。

翠履鴛寒慵鬥草,紅牙馬暖罷樗蒲。無人商略心頭事,潛向花間卜紫姑。115

婦女平日不敢啟口的心頭事,透過了迎紫姑得到了解答,無形中也得到了情緒的 紓解。

明清時期,迎紫姑又從成人或「婢子輩為之」的活動逐漸轉型為女性特有的 元宵節慶文化。明《帝京景物略》中描述:「望夜前後,婦女束草人,紙粉面,首 帕衫裙,號稱姑娘,兩童女掖之,祀以馬糞,打鼓,歌馬糞薌歌,三祝,神則躍 躍,拜不已者,休,倒不起,乃咎也。」116文中所提及的參與者皆是女性,過程中 以馬糞117祭祀迎神,神祇降臨後,若人形草人跳躍不已,屬吉兆;若草人倒地不起,

則屬凶兆。清道光文人李琪〈崇川竹枝詞一百首〉中提到此類女性節俗,其最主 要的目的其實是為了祈子:

紫姑賽罷賽針姑,百子堂前曳繡襦;只願生兒如阿父,玉壺不惜醉屠蘇。118

114 清.顧嗣立編,《元詩選》,收入《四庫全書薈要.集部》(台北:世界書局,1988),第 141 冊,

初集,辛集,卷 55,〈楊維貞.鐵崖集〉,頁 42,總 488-85。

115 清.顧嗣立編,《元詩選》,收入《四庫全書薈要.集部》,第 140 冊,初集,戊集,卷 36,〈宋 無.翠寒集〉,頁 38,總頁 487-267。

116 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頁 101。

117 代表著生產、再生的意涵

118 王利器、王愼之、王子今輯,《歷代竹枝詞》(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第 3 冊,頁 2081。

44 ■ 明清節慶中的女性節俗與性別文化——以元宵節為中心

逐隊踏月城門過——明清元宵慶典中的女性節俗 ■ 45

46 ■ 明清節慶中的女性節俗與性別文化——以元宵節為中心

總而言之,紫姑神從原本象徵豐收的蠶神、廁神,在宋代一度成為成人、小兒 嬉戲的占卜神祇;原本是眾人不定時可進行的占卜活動,到了元明清時期,又逐 漸成為婦女祈求姻緣、子嗣、或占卜為樂(見圖十三)的節慶文化。明清的婦女 此時可以藉口卜紫姑而聚首,在「男賓止步」的時空裡,自由地討論婚姻及各種 生活瑣事,並透過儀式而得到神靈的預測與解釋。由於紫姑神並非宗教信仰中的 正神或大神,而是地域性的女性小神,加上其性質偏向原始巫術的延續,所以婦 女所得到的「神諭」,往往被視為猜測或娛樂消遣,最後總是以「鬨堂大笑為樂」

做結束。

圖十三:紫姑為祟。圖中描述婦女小兒元夕迎紫姑為樂,結果紫姑作祟,欲招年未弱冠的少 年為夫婿,導致少年中邪,鄰人聽聞趕緊拿漁網來驅趕之。(資料來源:《點石齋畫報》第三輯,

第 14 冊,絲集,頁 8-9。)

逐隊踏月城門過——明清元宵慶典中的女性節俗 ■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