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唐迄明清,中國的元宵節慶多以賞燈為主軸,但在唐代以前,正月十五日的 民間習俗則大不相同。

(一一一一))))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

最早描述正月十五民俗活動的資料,約略在魏晉南北朝出現。西晉楊泉(約 3 世紀中)《物理論》有這樣的記載:「正月望夜占陰陽」61;東晉陸翽(約 3 世紀中)

《石虎鄴中記》則提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會」(見圖二)。62此類活動性質 多是屬於占卜未來一年旱雨、或和自然接觸的形式,較接近原始的宗教信仰。南 北朝時期,南北兩地活動稍有歧異,南朝人宗懍(約 550-563)所撰《荊楚歲時記》

詳細描述南方時人於正月十五日的相關活動:「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

61 清.秦嘉謨,《月令粹編》,下冊,卷 21,頁 5,〈陰陽占〉條,總頁 815。

62 南朝.宗懍,明.項琳之編、陳臯謨校,(寶顏堂訂正)荊楚歲時記》,收入《叢書集成新編》,

第 91 冊,頁 10,總頁 181。

狂歡不羈花火夜——元宵節慶的轉變 ■ 23

 圖二:踏春風俗。南京地區每年正月十六日是登城踏春之日,頗有登高遺意。(資料來源:

吳友如等繪,《新版清末浮世繪――點石齋畫報精選集》,台北:遠流出版社,2008,頁 38。)

以祠門戶」、63「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并占眾事」。64文中引用了《齊諧記》

及《續齊諧記》的說法,說明正月十五日當天要在左右門上插上楊柳枝,觀察其 方位,再備好酒水、肉乾、豆粥、肉糜,插上筷子來祭祀門戶,用以驅逐鼠患祈 求蠶桑豐收(見圖三),另引用劉敬叔(約 390-470)《異苑》迎紫姑的故事,說明 正月十五當天晚上,世人以稻草紮出人形,在廁所或豬圈欄邊唸咒,迎接紫姑的

63 同上,頁 9,總頁 181。。

64 同上,頁 10,總頁 181。

24 ■ 明清節慶中的女性節俗與性別文化——以元宵節為中心

狂歡不羈花火夜——元宵節慶的轉變 ■ 25

用鄙褻為笑樂,內外共觀,曾不相避。高棚跨路,廣幕陵雲,袨服靚粧,

車馬填噎。肴醑肆陳,絲竹繁會,竭貲破產,競此一時。盡室并孥,無問 貴賤,男女混雜,緇素不分,穢行因此而生,盜賊由斯而起。浸以成俗,

實有由來,因循敝風,曾無先覺,非益於化,實損於民,請頒行天下,並 即禁斷。67

在柳彧的眼中,都城男女跨越了男女之防,貴賤不分、奇形異狀、揮霍無度,衝 破了體制,正月望夜成為穢行滋生的溫床。與柳彧同時且「甚有能名」的長孫平

(約 6 世紀中),在擔任相州刺史時,也曾因為「在州數年,會正月十五日,百姓 大戲,畫衣裳為鍪甲之象,上怒而免之。」68從上述文獻,印證了文帝的儉約性格,

也反證百姓大肆狂歡慶祝的景象,有難以禁斷的窘境。

隋煬帝即位後一反文帝的儉約作風,從大業二年(603)開始,每年正月「萬 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為戲場。百官起棚夾 路,從昏達旦,以縱觀之,至晦而罷。」69大業六年(607),其排場與規模更是盛 況空前:

六年,諸夷大獻方物。……乃於天津街盛陳百戲,自海內凡有奇伎,無不 總萃。崇侈器玩,盛飾衣服,皆用珠翠金銀,錦罽絺繡。其營費鉅億萬。……

金石匏革之聲,聞數十里外。彈弦擫管以上,一萬八千人。大列炬火,光 燭天地,百戲之盛,振古無比。自是每年以為常焉。70

67 唐.魏徵撰,《隋書》,收入《二十五史》,第 5 冊,卷 62,〈柳彧傳〉,頁 178-1,總頁 3426。

68 同上,卷 46,〈長孫平傳〉,頁 150-4,總頁 3398。

69 同上,卷 15,〈音樂志〉,頁 50-1,總頁 3298。

70 同上。

26 ■ 明清節慶中的女性節俗與性別文化——以元宵節為中心

從上述的文獻可知隋代的元宵文化有三項特色:其一,元宵節慶活動在南北朝時 期多屬地域性習俗,隨著國家的統一,北方的「偷」、「戲」特質進一步擴大為全 國盛行的節慶活動,百戲成為正月十五節俗的主角,「狂歡」的特質在此時已逐漸 凸顯出來。其二,民間的節慶習俗,藉由俗民的力量,由下而上地影響朝廷並逐 漸合理化。其三,從煬帝的節慶排場與詩作來看,「張燈舉火」是已是正月十五不 可或缺的應景節物。71

(二二二二))))唐宋時期唐宋時期唐宋時期唐宋時期

唐代,上元賞燈正式成為國家級慶典,大約在唐末宋初始有「元宵」這一名 詞的出現。唐代的元宵節俗不止是名稱上的改變,連節慶的內容、時間長短也有 所不同。唐代的元宵重頭戲為「放夜觀燈」,《舊唐書》記載中宗景龍四年(710),

「丙寅上元夜,帝與皇后微行觀燈,因幸中書令蕭至忠之第。是夜,放宮女數千 人看燈,因此多有亡逸者。丁卯夜,又微行看燈。」72對照劉肅《大唐新語.文章 第十七》描述中宗神龍之際(705-707)的元宵情景,可相互印證:

京城正月望日,盛飾燈影之會。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貴遊戚屬及下隸工 賈,無不夜遊。車馬駢闐,人不得顧。王主之家,馬上作樂,以相誇競。

文士皆賦詩一章,以紀其事。73

中宗在位時解除了宵禁。至睿宗先天二年,元宵節則連續狂歡了三天三夜,前所

71 陳熙遠,〈中國夜未眠――明清時期的元宵、夜禁與狂歡〉,頁 285。

72 後晉.劉昫撰,《舊唐書》,收入《二十五史》,第 5 冊,卷 7,〈中宗睿宗本紀〉,頁 25-3,總頁 149。

73 唐‧劉肅,《大唐新語》(上海:商務書局,1937),第 2 冊,卷 8,頁 91。

狂歡不羈花火夜——元宵節慶的轉變 ■ 27

未有:

宮女千數,衣羅綺,曳錦繡,耀珠翠,施香粉。一花冠、一巾帔,不下萬 錢,裝束一妓女皆至三百貫。妙簡長安萬年少女婦千餘人,衣服、花釵、

媚子稱是,於燈輪下踏歌三日夜,歡樂之極,未始有之。74

玄宗(685-762)朝,明皇亦奢侈地在上陽宮結綵樓、造奇燈:

正月十五夜,移仗上陽宮,大陳影燈,設庭燎,自禁中至殿庭皆設蠟炬,

連屬不絕,洞照宮室,熒煌如畫,時有尚方都匠毛順,心多巧思,結締繒 綵,為燈樓二十間,高一百五十尺,懸以珠玉金銀,微風一至,鏘然成韻,

仍以燈為龍鳳虎豹騰躍之狀,似非人力。75

整個宮廷燈節的佈置呈現「數大便是美」、「裝飾繁複」的趨勢,似乎造得愈嶔崎,

國勢就愈強盛,其實這也是皇帝用來穩定民心,宣傳國泰民安的一種手段。不只 燈節排場布置得十分用心,文人雅士也附庸風雅,激盪出許多應景好詩,如張說

(667-730)〈十五日夜御前口號踏歌詞二首〉、蘇味道(648-705)的〈上元詩〉、

崔液(672-713)的〈上元夜遊詩〉,都一時膾炙人口。比較特別的是李商隱(812-858)

〈正月十五聞京師有燈恨不得觀〉一詩,道出了未能至京師觀燈的懊惱:

月色燈花滿帝都,香車寶輦溢通衢;

身閑不賭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76

74 宋.陳元靚,《歲時廣記》,收入《叢書集成初編》,第 36 冊,卷 10,〈作燈輪〉條,頁 97-98。

75 同上,〈結綵樓〉條,頁 98。

76 唐.李商隱,《李義山詩集》(台北:商務印書館,1965),卷 6,頁 62。

28 ■ 明清節慶中的女性節俗與性別文化——以元宵節為中心

這當中透露一個重要的訊息,燈會慶典似已凌駕魏晉以來正月望日的占卜民俗,

成為人民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元宵慶典活動。

至於節慶時間的長短,是隨著王室的喜好而有所增減。根據玄宗時人韋述

(?-757)於《西京新記》的記載:「京師街衢,有金吾曉暝傳呼,以禁夜行,唯 正月十五日夜,金吾弛禁,前後各一日,以看燈。」77《唐會要》記載玄宗「天寶 三載十一月勅,每載依舊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開坊市燃燈,永為常式。」78玄 宗應是第一個明確地公佈元宵開坊市燃燈日期的皇帝。不過,談遷(1593-1657)

《北游錄》一書則將連續張燈三夜的時間推前至睿宗:「初唐史上元張燈。睿宗景 雲二年始連三夜。」79不管是從睿宗朝或玄宗朝才開始「放夜三日」,可以確定的 是,在「中唐」以後,元宵不再是單日的節慶形式,而是日以繼夜的連續假期,

而節慶中聚集性、規模化、連續性的狂歡特質也逐步地展現。

宋朝則因循著唐朝的燈節文化再加以「發揚光大」。宋太祖(927-976)即位 後,馬上於建隆二年(961)元宵舉行觀燈,80後來更追加十七、十八兩日,遂有

「五夜燈」81的盛況。北宋晚期沿用舊習,徽宗政和三年(1113)仍詔「放燈五日」。

82到了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又將十三日定為「預放元宵」,整個元宵節慶延

77 原內容指《西京記》記載,經考證後應為韋述的《西京新記》。宋.陳元靚,《歲時廣記》,收入

《叢書集成初編》,第 36 冊,卷 10,〈弛夜禁〉條,頁 97。

78 宋.王溥,《唐會要》,上冊,卷 49,頁 862。

79 清.談遷,《北游錄》(北京:中華書局,1960),頁 48。

80 宋.李燾撰,《續資治通鑑長編》載太祖.建隆二年正月「己酉,上御明德門觀燈,宴從臣,江 南吳越使皆與焉。樓前設燈山火樹,露臺張樂陳百戲。外國客各獻本國歌舞,遂賜以酒食。」(台 北:世界書局,1961),第 1 冊,卷 2,頁 1。

81 宋.高承,《事物紀原》載:「乾德五年,詔朝廷無事,區宇咸寧況年榖屢豐,宜士民之縱樂,

上元可更增十七、十八兩夜。」卷 8,〈歲時風俗部〉,頁 18,總頁 576。

82 元.脫脫等撰,《宋史》,收入《二十五史》,第 7 冊,卷 113,〈禮志〉,頁 368-4,總頁 5540。

狂歡不羈花火夜——元宵節慶的轉變 ■ 29

長為六夜。83關於宋朝元宵假期長短的制定,是每年由禮部於前一年的十二月提 出,再經皇帝審視當年狀況才做出決定,所以有延長也有罷燈。例如:仁宗皇祐 二年(1051)因饑荒之故罷上元觀燈;84真宗「咸平元年(998)正月上元節以諒 陰罷張燈,二年亦然,三年正月上元節京城罷張燈,時車駕北巡駐大名故也。」85 神宗熙寧三年(1070)則因楚國公主喪,詔罷上元觀燈;86徽宗政和二年(1112),

亦因大長公主喪歿而有徙張燈之日的倡議。87所以宋朝的元宵假期與上元觀燈活動 並非是固定的,或因為國內的饑荒,或因為對外戰事的吃緊,以及皇親國戚的喪 亡而有罷燈之舉。但基本上皇帝是不會輕易地取消張燈活動,因為這是昭示「為 民祈福」、「與民同樂」的聖君形象的最佳時機。哲宗元祐七年(1092),皇上與大 臣們就曾公開討論張燈之事:

丁酉,幸疑祥池、中太一宮、上清儲祥宮、大相國寺,還御宣德門,召從 臣觀燈。他日,三省、樞密院奏事邇英,呂大防言:「元夕晴霽,遊人甚

丁酉,幸疑祥池、中太一宮、上清儲祥宮、大相國寺,還御宣德門,召從 臣觀燈。他日,三省、樞密院奏事邇英,呂大防言:「元夕晴霽,遊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