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其他相關文獻

Hlawatsch and Ostrowski (2010)由於 Basel II 及 IFRSs 在處理信用事件及相關風險覆 蓋的架構上差異,嘗試發展出新的放款損失準備模式以評估經濟合理性的預期損失。模

Morone and Cornaglia (2010)在 Basel II 的規範架構下,描述景氣低迷時放款違約損 失率(LGD)的理論方法,以義大利的資料加入總體經濟變數(國內生產毛額、不動產價格 指數、歐元同業拆款利率)後,採用向量迴歸方法計算住宅違約率,同時以 Bayesian approach 估算不動產價格對回收率(recovery rate)的影響,研究結果的損失比率與規範中 景氣低迷期間違約損失率公式計算結果一致性高達 99.9%,也發現違約機率(default rates) 和違約損失率都與總體經濟變數相關,在房貸中不動產價格是最普遍的因素。

魏妙娟(2011)除闡述減損評估方法、流程外,並提出以下三點建議:1.落實與風險 對稱的放款訂價政策;2.加速擔保品處分,縮短存續期間;3.調整承作放款資產群組以 有效控管授信資產品質;4.賡續強化內部授信徵審作業流程降低減損損失。

Cho et al. (2012)基於大離差理論的研究方法,將信用風險(預期損失)最小化。採用 地域差異將房貸的投資組合最佳化,演示了英國的房貸中的風險特徵。實證結果顯示,

採用大離差理論取代基準的投資組合,以區域增值權重以及平均權重計算,可降低信用 風險。更重要的是,在房市看淡的時期,這些投資組合間預期損失的差異更加擴大。在 極端的情況下,英國房貸的貸與人可能因為房貸違約的影響導致一年 2%的損失,相當 於在英國一年損失約 200 億英鎊。即使這些極端的情況並不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仍 然代表了房貸貸與人與投資人巨大的潛在損失。

Leow and Mues (2012)採用英國某主要銀行1983年到2001年間貸放約120,000筆房 貸資料進行研究,結合資產回收概率模式(Probability of Repossession Model)以及回收損 失率模式(Haircut Model,指實際回收金額與逾期時抵押品估價的差額比率)兩種模式,

以取得預期損失比率。研究發現資產回收概率模式不僅包含常見的LTV變數,而且LGD 的估計也因為採用回收損失率模式而獲益。此外,對照僅一階段模式,二階段模式較佳,

並建議未來的研究將總體經濟因素(如失業率、通貨膨脹率、利率等)納入變數,並嘗試 存活分析等研究方法。

張哲銘等人(2014)實證結果證實支持放款品質與銀行經營績效的正向關聯性;而維 護授信品質的銀行,其資訊不對稱程度亦相對越低。此外,放款品質良好且資訊不對稱 程度較低之銀行,市場報酬相對較佳。

Kelly and O'Malley (2016)為與採用評分模式(scoring model)計算預期損失的財政量 測計畫(Financial Measure Program)比較,採用相同資料並以轉移模型(migration model) 計算損失的概率以進行穩健的檢核。以愛爾蘭規模最大的三家銀行提供 450,000 筆房貸 資料,並依欠款期間分為履約中(performing,欠款 90 天以下)、減損(impaired,欠款 90~360 天)以及違約(default,欠款 360 天以上)三種。研究結果違約曲線呈現峰狀,高峰落在 2002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年至 2006 年間,最高的三年違約概率介於 4.5%至 7.75%。此一模型隨後擴展以決定借 款人類型、利率種類、抵押品座落區域等的違約機率。

經由文獻回顧發現相關研究結果中顯著之違約因素,俾利節省後續研究對象放款資 料的取捨以及處理時間,惟多為商業銀行或房利美(Fannie Mae)聯邦全國抵押貸款協會 及房地美(Freddie Mac)聯邦住宅抵押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之研究成果,惜未找到壽險業 保戶房貸相關研究,故本研究嘗試以前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研究成果之房貸違約顯著 因素,驗證壽險業保戶房貸是否有差異。此外,本研究目的放款備抵呆帳提列的計算,

尚須符合相關法令以及主管機關行政規則的要求,將於下章進行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