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 文獻探討

2.4 具體教具與虛擬教具的探討

本節分別就具體教具(physical manipulatives)與虛擬教具(virtual manipulatives)兩個部份來探討。

2.4.1 具體教具(physical manipulatives)

具體教具是能讓使用者拿起、旋轉或重新排列的真實物體,並藉以了解 數學的抽象概念,例如:七巧板、幾何版、十格版……等(Suh, 2005)。在 目前的教學現場中,具體教具的取得很方便,學生所使用的教科書出版商會 於開學初提供教師當學期可使用的教具,教師亦可自行設計、製作並於課堂 上使用來輔助教學活動。

根據瑞士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的認知發 展論(con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兒童的思考模式不同於大人,必須 經過不同的階段才接近成人的想法(張春興,1994)。

1. 感覺動作期(出生至兩歲)

靠感覺獲取經驗。感覺動作期的末期發展出物體恆存的概念,逐漸 從純反射性行為進步到有目的的行為。

2. 前運思期(二歲至七歲)

有使用符號來代表事物的能力,思考仍然是自我中心而且只注意到 事物的某一面,無法同時考慮多個向度。

3. 具體運思期(七歲至十一歲)

具備邏輯推理能力,能根據具體經驗的思維來解決問題;具有可逆 性及新的思考運作能力;思考不再限於單一向度,解決問題較少受 到自我中心的限制;但還無法抽象思考。

4. 形式運思期(十一歲以上)

能夠做抽象和純符號思考;能使用有系統的實驗來解決問題。

認知是一個複雜的歷程,而符合認知的學習才能獲得成效。在此我們可 以發現,不同的發展階段是需要不同的的教學方法,而具體操作與多重表徵 是有助於學習者的類化與統整。以折紙來說明正方形與畢氏定理、用圖形說 明分配律展開

ab

2a22abb2,這些具體操作的方式不但簡單還可了解 幾何與代數間的關連(楊淑芬,1992)

以等號為例,在許多關於代數文字表徵的文獻中都表現,在算術思維及 代數思維中等號代表的意義不同,在算術思維中,等號代表的是一種操作、

一個運算的結果,而在代數思維中等號則代表關係上的等價。在算術思維過 渡至代數思維時,學習者常受早期認知的影響,若一味的使用傳統的文字表 徵教學,會發現代數學習困難重重。而使用多重表徵的一般化代數活動,可 以處理文字表徵在等號學習造成的困難。Hands-On Equations 是一個代數學 習上著名的教具,常用在學習初級代數(Borenson, 1997),近來亦應用於中 學代數的學習,以天平兩端的不同物件代表已知數及未知數,以平衡的關係 表示等號。若對應 Kuchemann 關於文字符號的分類,可以發現物件的概念 是較高層次的認知解釋。具體操作的動作表徵及視覺表徵,也讓學習者在學 習的過程中更容易注意到彼此的的結構與關係,跳脫等號就是運算結果的先 備經驗(Suh & Moyer, 2007)。

然而國中階段的學生正處於具體運思期與形式運思期當中,皮亞傑也提 到這四個階段會因為不同的個體而有很大的個別差異,有人發展得快,也有 人發展得慢,但各階段的前後順序是不變的。而具體教具能幫助學生建立、

增強與連接不同的數學表徵。學生透過實際動手操作實體物件,可以更強化 學生的理解。另外,在數學課中有使用教具來輔助學生學習比未使用的學生 表現好(Raphael & Wahlstorm, 1989;Sowell, 1989)。因此,使用教具是可以 促進數學抽象概念的理解(Terry, 1995)。Suydam 與 Higgins 也於 1977 年發 表他們針對幼稚園至八年級的學生使用具體教具的研究結果,他們發現有使 用教具的學生有較好的學習成就,且他們也發現要使具體教具產生正面的結 果關鍵在於教具是否有好好的運用。根據以往的研究結果顯示,教師使用教 具的經驗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就(Raphael & Wahlstrom, 1989;Sowell, 1989)。

教具的效用也會受到教師使用教具的目的及方式而有所影響。曾經有研 究者針對十位中學教師使用教具來教授數學概念長達一年的研究,發現教師 在課堂當中使用教具並非總是了解使用教具的目的,以及他們所選擇的教具

並不能充分表達教師所要傳達的數學概念,而沒有使教具發揮應有的效用

(Moyer, 2001)。因此,教師對教具的了解以及使用方法,也是會影響教學 的效果。

2.4.2 虛擬教具(virtual manipulatives)

隨著科技的進步,教具的形式也有了改變,在電腦上模擬出具體教具的 形體,並進而透過滑鼠來操作與互動,稱之為虛擬教具。經由這樣的技術所 產生的數位化影像,能幫助學生對於數學抽象概念的理解。許多具體教具需 要較大的空間來讓學生實際操作,虛擬教具模擬了具體教具的形狀,讓學生 透過電腦的模擬來操作物件,甚至可提供即時性的回饋。Moyer, Bolyard 與 Spikell(2002)認為虛擬教具是具有互動性的,且以網路為基礎並可建構數 學知識的動態物件。虛擬教具能夠達到具體教具所要表現的概念,且能夠補 足具體教具無法呈現的概念(王智弘,2006)。

相關研究發現虛擬教具優於具體教具有以下五點(Char, 1991): 1. 可降低教室管理的困難度。

2. 由於教學系統可以提供指引、回饋以及提示,因此可以減少對學生 作業的組織、監控及批改的困難。

3. 幫助學生在數學的概念表徵中建立概念上的連結。

4. 透過視覺科技來提供更清楚的數學概念模型,例如:動態模擬。

5. 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以及使學生的作業可以快速的再次展現及查 看。

在教學過程中具體教具的價錢以及管理限制了學生使用的機會。然而,

虛擬教具的發展提供給所有的學生使用卻沒有額外的花費。而且虛擬教具的 設計通常是以現今數學課程中已包含的具體教具為模型,利用虛擬教具促進 學生理解代數中以具體教具呈現的相同概念。此外,學生的注意力會集中在 螢幕以及新穎的課程當中,而專注於手邊的作業。虛擬教具的指引、回饋及 提示可以提供學生一個問題解決的環境去發展數學的概念理解。換句話說虛 擬教具可以是一個充滿簡單、方便,甚至立體教具的虛擬環境。除此之外,

虛擬教具除了以上所提到優於具體教具的論點,Izydorczak(2003)也曾經 整理出虛擬教具的八大優點如下:

1. 虛擬教具可以監控學生學習活動。

2. 虛擬教具比具體教具更具有擴張性。

Reimer

& Moyer

(2005) Brooks &

Lyon

表 2-4-1(續 1)

體教具是有一些優點存在,而能否取代傳統的具體教具是需要更多的研究來 檢核及修改,因此這是值得去探究的領域。

代數磚(Algebra Tile)是一種利用幾何圖形幫助學生了解代數思維及代數 概念的數學教具,由多種卡片製作而成,而不同色塊的卡片代表不同的面 積,用於教學上,它可以非常巧妙的處理代數學習上的困難(Picciotto, 1993)。若分析該教具在多項式展開與因式分解教學中,所代表的數學意涵 可得:

1. 代數的相乘可視為兩個代數項的二項式展開:二項式為矩形的長與 寬,矩形面積則形成二項式展開的乘積。

2. 其中長、寬未知數與已知數的混同,即代表代數的加法。

3. 而全長本身為未知數與已知數的集合,即代表括號:括號分處矩形 的長、寬,可由空間上判別括號的異同。

4. 同類項可以邊長和矩形形狀的圖形分類表示。

5. 分配律以分割出的小矩形代表:矩形的總面積與分開各個小矩形求 得的面積總合,在幾何意義上相等。

6. 代數表徵與圖形表徵相連結:許多初學代數者在算術思維可以解決 問題的情境下認為代數的學習是不必要的(Ainley, 2005),而代數表 徵對初學者亦是無意義的符號,然幾何表徵對學習者而言,是熟悉 且有意義的,連結代數表徵與圖形表徵,可讓學習者賦予代數學習 上的意義。

這種代數與基礎幾何的連結,以具體可操作的教具代替講述,可促進學 習成就的進步,Goins(2001)以 32 個班為對象利用 Algebra Tile 作為教材,

比較一般、視覺化呈現及教具操作三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在多項式乘法單元 中,學生學習成就的表現,發現教具對於學生學習有正面的影響,尤其是技 巧和理解的部分,學習者更能掌握、解釋運算過程的意涵。而 Sharp(1995)

以 5 個班級為對象,比較使用 Algebra Tile 為教具與未使用教具在代數學習 成就上的差異,亦得到透過教具操作的學生,更能增進代數中概念的了解,

雖在一般的紙筆測驗中,可能無法在短期間展現效果,卻可以引發多項式展 開和其他概念的連結,尤其是低學習成就者。讓學生擺脫單純記憶,體會面 積與分配律的關連性(方鳳娟,2002)。因為低學習成就者可能代表原有的 表徵方式無法促進學習,而需要不同的表徵促進學習。這代表學習者可比單 純的練習、運算獲得更深入的理解(江佳蕙,2001;Picciotto,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