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臺灣省教育會之整頓工作

第一節 出版教育書刊

壹、編印教育書籍

教育並非自外於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而存在,無論是制度、課程,抑或教 科書編輯,均展現時代的背景與意義。二戰結束之後,政府為落實接管計畫的執 行,在臺推動中國化政策,將教科書發行的重點置於國語、史地等科目,對於其 他各科則是相當缺乏,各級學校教材在內容及供應方面可說是參差不齊,無法因 應實際的需求。單就國語課本而論,當時就出現許多國定本、審定本、教育團體 及民間編輯的代用課本、省教育處(廳)編印之暫用本。例如,臺灣省行政長官 公署教育處《國民學校暫用國語課本》、新生教育會《國民學校用:初等國文》、

國立編譯館《初級小學國語課本》(詳參附錄二)。77

縱然政府已於1945年底成立臺灣省中等國民學校教材編輯委員會,進行學校 教材的重新編整,隔年成立臺灣省編譯館,將權責轉移給省編譯館,由其專責編

77 國家圖書館(2003),〈臺灣光復初期(1945-1949)出版品書目〈初稿〉〉,2012 年 4 月 17 日,

http://www.org.ncl.edu.tw/bbs/920609.htm。

48

輯臺灣各級學校和學術用書,隨後又於 1946年(三十五學年度)正式公布部頒 課程標準,統一教科書,試圖盡快解決眼前的難題,但依舊是供應不及,並未能 解決嚴重的缺書問題。顯見,接收後整個教育的準備與恢復是倉促且欠缺完善規 劃。

省教育會考量到教材嚴重的不足,不符所需,因此配合政府的教育政策,展 開教科書的編輯與出版工作,78 一方面以另外自行編訂用書,採陸續印製、供 給的方式,供應國民學校適用之各科教材,另一方面則將國定本及審定本教科書,

全部加注國音,藉此加強國語運動的推行,利於學生學習。該會所編印的書籍包 含4類:教科書、教學用書、掛圖與參考書籍,同時配合該會內部各小組業務的 進行,編輯小學的教學補充課本,諸如初級小學和高小的算術課本、初級小學音 樂課本。79

直到1947年臺灣省政府成立,確立教科書選用、印製、配銷及供應的統一政 策後,所有的業務方才移轉給中小學教科書供應委員會。此後改成採用教科書免 費供應和配發的方式,供給各國民學校的學生使用。80 既然政府已著手正視問 題,該會當然自無再繼續編印的必要性,惟僅編印尚未被列入配發範圍的藝能科 教科書(音樂、唱遊、美術)、教學用書、掛圖及參考書籍等。81

在教學用書與教學掛圖方面,係為解決戰後初期因語言轉換所導致的教學困 難。隨著該會教學研究委員會的成立,陸續邀集專家學者針對教學方法與缺失進 行討論、改進,甚至以機關刊物的方式,刊載學科教學法與相關的教學研究,編 纂適宜的教材或教具,作為教師輔助教學之用。一來增加教學的豐富性,二來可

78 歐素瑛,〈戰後初期臺灣職業學校的調適—以課程變革與教材編印為中心( 1945∼1949)〉,

頁 190。

79 臺灣省教育會編,《十年來的臺灣省教育會》,頁 22-23;臺灣省教育會,〈本會編輯教材出版 消息〉,《台灣教育》1:3(1948 年 3 月),頁 34;〈省教育會展工作,業編印書本數種〉,《民 報》, 1947 年 1 月 8 日 ,3 版。

80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編,《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頁 136-137。

81 臺灣省教育會編,《十年來的臺灣省教育會》,頁 23。

49

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觀察省教育會所出版的書籍可發現(如表 3-1 和表 3-2),出版年份大多在 1947 年和 1948 年,顯然該會在成立後隔年即投入教材編印的工作,發行的種類 雖然稀少,但仍然呈現出這些暫用課本有其過渡性,偏重在國語常識、算術等比 較具實用性的科目。1948 年改成出版藝能科教科書和補充教材,此時該會已成 立教學研究委員會,亦順應實際教學與研究之需,調整出版的書籍,重視歷史、

地理和自然科的教材研究集。

表 3-1 各教科書出版一覽表

題名 著者 版次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初級小學國語常識 課本》

臺灣省教育會 初版 臺北市 教育部教科用書編 輯委員會

1946 高級小學算術 臺灣省教育會 初版 臺北市 東方出版社 1946 初級小學算術 臺灣省教育會 初版 臺北市 臺灣省教育會 1947 勞作教材 臺灣省教育會 初版 臺北市 臺灣省教育會 1947 國民學校算術課本 臺灣省教育會 初版 臺北市 東方出版社 1948 現代國文選 臺灣省教育會 初版 臺北市 東方出版社 1948 圖畫範本 臺灣省教育會 初版 臺北市 臺灣省教育會 1948 高級女生用勞作教材 臺灣省教育會 初版 臺北市 臺灣省教育會 1948 小學音樂課本 臺灣省教育會 初版 臺北市 臺灣省教育會 1948 毛筆用寫字範本 臺灣省教育會 初版 臺北市 臺灣省教育會 1949 硬筆用寫字範本 臺灣省教育會 初版 臺北市 臺灣省教育會 1949 描紅用寫字範本 臺灣省教育會 初版 臺北市 臺灣省教育會 1949 資料來源:臺灣省教育會編,《十年來的臺灣省教育會》,頁 22-23。國家圖書館

編(2003),〈臺灣光復初期(1945-1949)出版品書目〉,2012 年 4 月 17 日,http://www.org.ncl.edu.tw/bbs/920609.htm。

50

2012 年 4 月 17 日,http://www.org.ncl.edu.tw/bbs/920609.htm;臺灣省 教育會編,《十年來的臺灣省教育會》,頁 24。 Kravchenko 的著作《我選擇了自由》,當作一般讀物之用。

51

圖 3-1 兒童話劇及歌謠徵稿啟事

資料來源:臺灣省教育會,〈徵求兒童話劇及歌謠啟事〉,1:5(1948 年 5 月),

頁 14。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教科書的供應可由省教育廳自編或請專家編輯教科書,

使得省教育會與政府單位一同合作編製教科書;另外,該會所出版的一般讀物中 也與東方出版社有合作關係。

東方出版社係於 1945 年由省教育會理事長游彌堅與林呈祿、范壽康、吳克 剛等人共同籌辦的兒童讀物出版社,於 1948 年正式成立臺灣東方出版社股份有 限公司,出版社的目標在於兒童教育的紮根工作,成立後由林呈祿管理並擔任社 長,曾接下教育廳中小學教科書的出版工作,爾後才開始出版兒童書籍與雜誌。

83 東方出版社與省教育會分屬教育組織與出版社,兩者從事的工作都與教育相 關,這樣的合作關係,不單顯現在出版書籍方面,連機關刊物都能見到東方出版 社的參與,更反映出那個時代的人民團體不是各自獨立的運作模式,以及表現出 臺灣知識分子如何回應文化重整的問題。

貳、教育刊物之發行及其內容

機關刊物的發行往往與時局變化息息相關,配合種種環境的轉變,紀錄當時 的社會脈動。1948 年 1 月,省教育會創辦了機關刊物《台灣教育》月刊。戰後

83 李玉姬,〈臺灣兒童雜誌《東方少年》(1954~1961)〉,頁 29-33。

52

初期討論教育議題之刊物甚少,故以研討教育問題為主而發行刊物,爾後因內部 經費狀況不佳而停刊,僅維持短短一年。隨著省教育會的發展,該會至 1951 年 再度發行刊物,名為《本會會務通訊》,以會員間之聯繫與傳達任務為主,歷經 改版後,於 1953 年更名為《台灣教育》,此時的刊物重點除報導各種教學研究結 果及社會教育活動外,亦將教師進修、教學方法及各國教育概況等新知刊載於月 刊中,提供給教師們作為教學參考與研究之用。該刊物自 1951 年發行至今,已 發行 673 期。

因本研究範圍為 1946 至 1949 年,故擬對該會首次發行之《台灣教育》月刊 做一介紹,包括文章主題與作者等。該刊物至 1949 年為止,一共發行了 2 卷 12 期,本研究所參考之資料來自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然而目前該刊物僅有館 藏 5 期,分別是 1 卷 3 至 6 期與 2 卷 8 期,能掌握的資料相當有限,底下將以此 為討論範圍,試圖了解該刊物之特點及關懷的教育議題。

一、內容探討

《台灣教育》所刊載的文章分為教育專論、教學研究、教師通訊、文藝及會 務報告等五大類,依據目前的參考資料,共收錄 40 篇文章,主要關注於教育心 理學,內容範疇包含師生關係、兒童心理、學生管教、輔導與教學方法等議題。

由國內的教育學者撰寫專論,如著名的幼兒教育家張雪門,在《台灣教育》中連 載了〈中國幼稚園課程研究〉一文;當中也不乏國外的教育譯著,如 L.H.Gulick

〈Play and Education〉與 S.C.Parker《Method of Teaching in High School》84 等人。

84 第一篇文章出自於美國學者 L.H.Gulick(1865~1918)《A Philosophy of Play》一書。Gulick 致 力於研究體育教育與衛生教育,是 1900 年代重要的休閒運動提倡者。該書於 1920 年出版,

是 Gulick 最後一本著作。他認為遊戲是研究人類最好的方式,它有塑造人類個性和本性的力 量。第二位同樣是來自美國的 S.C.Parker(1880~1924),月刊登載的內容是《Method of Teaching in High School》一書第 16 章,該書出版於 1915 年,這是本講述中學教學法的教科書,內容 章節有班級經營、多元的教學方式、教導學生如何進行反思、表達訓練、溝通技巧、發問技 巧、有效學習和評量教學效果等。The Play and Playground News Center,“Luther

Gulick,”http://www.pgpedia.com/g/luther-gulick (access April 20, 201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53

另外,還結合國語教學與遊戲活動,編寫合適的教案範例,並宣揚國語政策,

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再來是數學與藝能科(含音樂及美術)的教材補充,由現 職教師與專家所撰寫,除了補充教學知識外,當然也希望可以協助解決因師資良 莠不齊,所帶來的教學困境。

《台灣教育》亦開闢供教師交流的園地,讓教師可表達其心聲或意見,反映 工作的境況。例如有現場教師分享教學經驗、學校生活記事,其中曾有教師投稿,

主要是針對女教師的穿著問題提出建議,認為女教師的裝扮過於華麗時髦,易帶 給學生不好的示範。

至於設立的文藝專欄,刊載過國外童話〈灰姑娘〉(刊物中名為〈打雜的女 孩〉)以及科普人物的故事,包含美國知名小說家 N. Hawthorne 的童話作品--〈點 金術〉;還有國內投稿的獨幕劇、小品文等作品,文章種類相當多樣化,希望能

至於設立的文藝專欄,刊載過國外童話〈灰姑娘〉(刊物中名為〈打雜的女 孩〉)以及科普人物的故事,包含美國知名小說家 N. Hawthorne 的童話作品--〈點 金術〉;還有國內投稿的獨幕劇、小品文等作品,文章種類相當多樣化,希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