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各出版社主日學教材編輯結構情形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發現

第三節 各出版社主日學教材編輯結構情形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切受造之物傳揚福音(馬可福音十六章 15 節)。」所以,主日學的教材,

多少還是需要保有「宣教」的實行。

第三節 各出版社主日學教材編輯結構情形分析

按照第二章的課程設計理論,要有以下兩方面的考量:水平組織與垂直組 織。水平組織(horizontal organization)使課程設計者著重於課程的範圍(scope)與 統整(integration)的概念。垂直組織(vertical organization)是強調順序性(sequence) 與繼續性(continuity)的概念。而銜接則同時有水平與垂直兩面,平衡是整體全 面的考量(此編輯結構,是根據內容分析表的數據,進行轉換進而得知)。

因此,根據第二章的課程設計理論,研究者將以水平組織課程設計、垂直 組織課程設計、銜接與平衡,四方面,進行理論的分析。但由於研究時間與範 圍限制,研究者將不會列出與他年齡層教材,或是其他時間的教材,其完整的 的銜接與平衡(例如:無法分析採取從幼兒到小學六年級的螺旋課程,其銜接性 質;或者是從 2016 年到 2022 年,完整、整套教材的平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壹.在水平組織課程設計方面

從第二章我們可以得知,主日學教材的內容範圍(scope)應包含:

1. 新舊約聖經經文

2. 聖經人物與教會歷史人物 3. 神的三方面講究與人

4. 聖經的各書卷(比喻與教導、歷史書卷、啟示與預言)

而在統整(integration)的部分,則是強調對於課程的整體回顧。因此,在統 整的部分,強調有統整的課程。

首先,在範圍(scope)的部分可以發現:

A. 「A 套教材」在學生書的部分,沒有「新舊約聖經經文」。同時具備「聖經 人物與教會歷史人物」以及「神的三方面講究與人」。在「聖經各的書 卷」,「智慧文學書」與「啟示錄」皆為 0%。在教師書的部分,則是沒有

「啟示錄」的呈現。

B. 「B 套教材」在學生書的部分,大部分都有數據的呈現,除了「聖經的各 書卷」中,不具有「啟示錄」的呈現。同樣在教師書的部分,除了「聖經 的各書卷」中,不具有「啟示錄」的呈現。其餘皆有數據的呈現。

C. 「C 套教材」在學生書的部分,同時具備了「新舊約聖經經文」,但「教會 歷史人物」的呈現為 0%,另外在「神的三方面講究與人」的方面,也是 0%。而在「聖經的各書卷」中,不具有「啟示錄」的呈現。在教師書的部 分,除了沒有「教會歷史人物」的數據,其餘皆有呈現。

D. 「D 套教材」在學生書的部分,同時具備了「新舊約聖經經文」、「聖經人 物與教會歷史人物」以及「神的三方面講究與人」。但是在「聖經的各書 卷」中,除了「智慧文學書」、「福音書」與「書信」,不具有其他書卷的數 據。在教師書的部分,則具備全部的數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E. 「E 套教材」在學生書的部分,除了沒有「舊約聖經經文」之外,皆有都 有數據的呈現。在教師書的部分,則具有全部的數據。從數據可以發現,

雖然有「新約聖經經文」的呈現,但其數據也是十分的低(僅有 1.92%)。

在統整(integration)的部分,可以發現:

A. 「A 套教材」,只有在教師書當中,具有整套教材的課程綱目,可以一目瞭 然整套教材的主題、經文、基督教價值、探索主題與教學目的。

B. 「B 套教材」,只有在教師書當中,分成每一個單元會有統整的介紹,可以 更加清楚每一個單元的統整。

C. 「C 套教材」,具有統整的課程,每一本書總共 13 課,在最後第 13 課,固 定會有總複習、以及對於整本教材的回顧與統整。同時,在教師書中,具 有整套教材的課程綱目,可以一目瞭然整套教材的課名、品格、經文、目 的。

D. 「D 套教材」在教師書當中,在一開頭就有對於整本教材課程的概覽,逐 課依序介紹,最後還有非常具體的統整、闡明與教導。

E. 「E 套教材」,具有統整的課程,在每套教材均有兩次統整回顧的「親子共 讀」,藉由自製小書的方式,回顧課程內容。

貳.在垂直組織課程設計方面

在順序性(sequence)的概念層面,強調從簡單到複雜、從抽象到具體、從客 觀的知識到主觀的經歷。而在繼續性(continuity)的概念層面,則更進一步指明 關於課程的加深,並進而有具體的操練與實行。因此,在垂直組織課程設計方 面,主要會從以下內容分析表的數據,進行分析:

1. 教育目標中,「理解應用」、「感受與經歷」與「操練實行」所佔的百分 比。此項數據可以看出每一課的設計層面,是否有將課程中,對於客觀 的神學知識,有次序的、加深、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教學方法中的「啟發教學法」所佔的百分比。此項數據可以分析出每一 課程當中,是否有啟發幼兒的思維,從抽象到具體、從客觀之是到主觀 認知(例如:從知道撒母耳順從父母,到願意在生活中順從父母)。

3. 教學評量中的「生活操練」所佔的百分比。此項數據可以看出每一課程 當中的最後,是否對課程的加深、理解、應用,進而有具體的襙練實行 (例如:知道但以理一日三次向耶路撒冷禱告,操練在生活當中,每天 有禱告的實行)。

因此,我們在垂直組織(vertical organization)的課程設計層面,其中順序性 (sequence)與繼續性(continuity)的部分,可以發現:

A. 「A 套教材」中,學生書的教育目標中,「理解應用」所佔比例高達 76.44%,而「感受與經歷」則是 55.74%,最後在「操練實行」僅占了 16.9%;在教學方法的「啟發教學法」所佔比例高達75.19%;而在教學評 量中的「生活操練」則是佔了 100%,亦即每一課,皆有具體生活操練項 目。在教師書中,教育目標的「理解應用」所佔比例是 63.52%,而「感受 與經歷」則是佔了 49.58%,最後在「操練實行」則是高達 74.96%;在教學 方法的「啟發教學法」所佔比例則是 55.98%;而在教學評量中的「生活操 練」則只有 20.37%。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發現,教師書在目標方面,補 足了學生書的缺陷。但是在從客觀到主觀的思維,只佔了 55.98%。最後的

「生活操練」,僅占了 20%,這顯示出將近有五分之四的課程,沒有列出最 後生活中的實行操練。

B. 「B 套教材」中,學生書的教育目標中,「理解應用」與「感受與經歷」所 占比例皆只有 1.93%,而在「操練實行」僅占了 0.96%;在教學方法的「啟 發教學法」所佔比例高達 81.43%;而在教學評量中的「生活操練」則是 37.69%。在教師書中,在教育目標中的「理解應用」所佔比例是 58.07%,

而「感受與經歷」則是佔了 29.83%,而在「操練實行」則是 21.57%;在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方法的「啟發教學法」所佔比例高達 89.6%;而在教學評量中的「生活 操練」則是僅占了 9.11%,這是該加強的。

C. 「C 套教材」中,學生書不具有教育目標的數據;在教學方法的「啟發教 學法」僅佔 19.23%;而在教學評量中的「生活操練」僅占 3.85%。在教師 書中,在教育目標中的「理解應用」所佔比例高達 82.7%,代表課程在進 行時,有進一步帶領幼兒思考與理解。而「感受與經歷」則是佔了

42.31%,最後在「操練實行」則是 51.92%;在教學方法的「啟發教學法」

所佔為 38.46%;而在教學評量中的「生活操練」所佔比例高達 78.85%。課 程中的啟發思考偏低,其餘的數據相對明顯。在理解的層面,更是高達 82.7%。另外,在具體的「生活操練」當中,也有 78.85%的呈現。

D. 「D 套教材」中,學生書不具有教育目標的數據;在教學方法的「啟發教 學法」所佔比例為 64.15%;而在教學評量中的「生活操練」。在教師書 中,在教育目標中的「理解應用」所佔比例高達 98.14%,而「感受與經 歷」則是高達 71.84%,最後在「操練實行」僅佔了 18.82%;在教學方法的

「啟發教學法」所佔比例高達 98.08%;而在教學評量中的「生活操練」則 是沒有數據呈現。

E. 「E 套教材」中,學生書不具有教育目標的數據;在教學方法的

「啟發教學法」所佔比例為 69.23%;而在教學評量中的「生活操練」僅占 了 1.92%。在教師書中,在教育目標中的「理解應用」所佔比例高達 71.15%,而「感受與經歷」僅佔了 13.46%,最後在「操練實行」僅占了 5.77%;在教學方法的「啟發教學法」所佔比例高達90.39%;而在教學評 量中的「生活操練」僅占了 1.92%。

參.在銜接方面

在銜接的部分,強調「課與課」彼此之間,相關、連結性質。同時也包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課本彼此間的共同性質。因此,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1. 教師書與學生書彼此的關聯性 2. 教師書課程(本)的彼此銜接性質 3. 完整 1 年全部教材套彼此的銜接性質

根據內容分析研究,所以的五套教材,在學生書與教師書彼此的銜接性 質,完全呈現 100%。由此可得知,學生書與教師書彼此之間的銜接,是非常明 確的。接下來,研究者將從整本教師書、以及從整套教材來分析彼此的銜接。

A. 「A 套教材」根據編輯的理念,以完整 6 套教材,做完整本聖經的教學。

第一套為舊約上帝的創造與新約耶穌的誕生、第二套為舊約時代的歷史人 物(從挪亞、亞伯拉罕…到撒母耳、大衛)、第三套為耶穌的一生(從小時候 的故事,直到復活)、第四套為跟隨耶穌的人(就是在耶穌時期跟隨的門徒們 以及接受救恩的人們)、第五套為耶穌的比喻與教導、最後一套則是舊約的 歷史偉人(從但以裡到以斯帖)與初期教會(使徒行傳)。

以上看來,A 套教材的編輯方式同時包含了時間軸的順序,也顧及到從簡 單到複雜(從創造到救恩)、具體到抽象的概念(從耶穌的事蹟到耶穌的比 喻)。從基礎,慢慢增加,直到最後初期教會的介紹。

B. 「B 套教材」根據編輯的理念,強調回歸聖經,總共四套教材,總共兩年 的時間,採取深入淺出的方式,完整呈現整套聖經。第一套為耶穌與我的 關係、教會、以及舊約中約瑟的故事;在第二套當中,則是舊約聖經人物 故事與耶穌的降生(聖誕節),包含撒母耳、大衛、以利亞、但以理與約拿;

第三套開始於上帝的創造、接續是挪亞、亞伯拉罕,然後中間穿插耶穌釘 死與復活,然後接著是摩西與十誡,結束在以斯帖的故事;最後在第四套 中,開始於耶穌的事蹟、接續為初代教會宣傳福音、最後結束於耶穌的降 生(包含感恩節與聖誕節)

B 套教材總共有 4 套,用兩年時間走完聖經課程。意即一年會走完兩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按照順序看來,B 套教材不是按照聖經時間軸的順序方式進行。但可以發 現他的主要順序為:第一年開始耶穌、接續舊約(最後耶穌的降生,剛好搭 配 12 月聖誕節);在第二年的開始,接續之前舊約的故事,中間穿插耶穌 的釘死(剛好四月,搭配復活節的議題),然後回歸耶穌的故事、新約初期教 會故事,最後再一次耶穌的降生(配合 12 月聖誕節)。因此,單看教材時,

會覺得聖經時間軸沒有連貫性的感覺。但這套教材主要是配合各個月份,

基督教節慶的設計。

C. 「C 套教材」根據編輯的情形主要採取 6 年循環的方式呈現。在一年當 中,依序呈現為舊約、新約、人物(新舊約選讀)與主題。由於是採取 6 年

C. 「C 套教材」根據編輯的情形主要採取 6 年循環的方式呈現。在一年當 中,依序呈現為舊約、新約、人物(新舊約選讀)與主題。由於是採取 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