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分布式領導理論概念與研究構面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內容將針對本研究的三個研究變項,探討其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共分 成四節依序做討論:第一節 分布式領導的理論概念與研究構面,第二節 組織信 任的理論概念與研究構面,第三節 教師工作滿意度的理論概念與研究構面,第 四節 分布式領導、組織信任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依各節分述如下:

第一節 分布式領導理論概念與研究構面

本節將詳細探討分布式領導理論的概念與研究構面,以了解影響校長實施分 布式領導的關鍵因素;再進一步對國內外學者的主張與文獻整理,就其相關研究 發現做一系統性的整理敘述。

領導理論的啟發 壹、

人類社會因群聚生活、互動而成為社會,因為團體生活及團體成員間彼此互 動的需要,自然就會有領導行為產生;有領導行為的產生,自然生成領導者與被 領導者的角色;此時,諸多團體內的事務運作便在這兩種角色之間交互作用下進 行,團體成就高低牽動著成員自我與團體的認同及滿意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就有 領導者、被領導者和領導好與壞的評價產生。在複雜的人類社會結構裡,因地域、

族群、職業、甚且個人嗜好…等不同性質,便衍生出各種不同形態的社會團體;

學校便是其中之一個社會團體的縮影,因此,在學校行政運作上必然也會有上述 的領導議題的產生,學校校長自是扮演著重要領導者的角色。校長的領導一直是 一所學校教與學成敗與否的關鍵角色,有效率的領導作為能促進教師精進教學、

增能成長,帶領學校組織向上發展,並能凝聚組織成員向心、合作的動力,而終 能使學生學習收到最大的助益(Hipp & Huffman,2000)。

領導的概念或在不同領域、或在學者觀點下,自有各自表述的千百種定義與 類型,放諸國內外學者皆然;秦夢群(2009)認為領導者行為的達成為一階段性 歷程,而各階段是循序漸進且連續不斷的;江志軒(2011)提到國外學者 Drucker 指出領導就是帶領組織邁向與現在情境不同,且更加卓越的境界。故依眾家學者 對領導諸多的定義下可歸納:領導的構成要素含括領導者、被領導者與組織目標;

且需是在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團體互動中所產出,在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合作及共同 努力下,達成既定的組織目的。

Stogdill、Katz 之研究、

隱涵領導等。 Blanchard 等權變模式理 論。

後英雄式領導模式(post-heroic model),強調團隊合作、參與、授權與能、冒險與 低控制等領導理念。國外學者如:Spillane(2006)認為分布式領導的構成有三個重 要的因素:(1)領導實踐是中心和關切的支柱;(2)領導實踐是由領導者、追隨者 和情境的交互作用;(3)情境界境領導實踐,也透過領導情境被界定。因此,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領導者、追隨者和情境互動,再隨著時間的推移,前後互動或多或少連接在一起,

形成領導實踐,是分布式領導的核心概念,如下圖 2-1:

圖 2-1 Spillane 分布式領導的概念示意圖

資料來源:引自 Distributed leadership (p. 3), by Spillane, J. P., 2006, SanFrancisco: Jossey-Bass.

分布式領導理論的興起 一、

賴志峰(2008)分布式領導是現今新興領導模式,其界定領導的方式與目前的 領導模式有所不同。張曉峰(2011a)分布式領導是近年來興起的一個概念,將學 校領導定義為學校所有人的責任,是組織思考的根本改變。分布式領導強調組織 並非由單一領導者負責,領導的責任係分布於各個具有專門知識的組織成員,而 領導的實踐則是透過領導者、追隨者和情境三者的互動;其中,領導者和追隨者 的角色是可以互換的。組織中的領導者採以責任的歸屬與共同承擔責任的方式,

來建立彼此信任的組織,以及對組織內教師工作滿意度的關係。關於分布式領導 的興起有幾項可能的因素,歸納整理如下:

1. Gronn(2000)認為在過去二十幾年,富有理想色彩的魅力領導、轉型領導是有 缺陷的。

2. Lucia(2004)認為高度的績效責任與學校改進的強烈意圖,將分布式領導帶入 最前線。

3. Spillane(2006)認為英雄式領導有以下的問題:

(1) 學校領導等同於校長及其個人的英勇行為,其他領導者只能扮演次要、支 持的角色。

(2) 大部分的論述較少關注於領導的實踐,而是集中在人、結構、功能、慣例 與角色,只注意領導者做什麼,而不是如何做。

領導者

情景 時間

領導實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 領導實踐未受全方位監控,只陳述一位或多位領導者的偉大,集中於個人 行動無法捕捉交互作用的重要性。

(4) 領導主要以其結果界定,但有時候,領導可以在沒有結果證據時發生。

綜合以上國內外學者的論述與分析,分布式領導的產生可說是針對英雄式領 導缺失的改進而來的,尤其是在現今民主社會的均權、平等的制度設計,更是帶 動分布式領導的盛行;以下研究者就分布式領導的緣起、理論沿革及研究構面,

探討校長分布式領導的基本概念。

分布式領導的緣起 二、

1951 年 Gibb 撰寫《參與式團體的動態》(Dynamics of participative groups)

一書中的第四章〈分享與領導〉首度提出「分布式領導」一詞,並界定四種領導 的環境:獨裁式(autocratic)、家長式(paternalistic)、個人式 (individualistic)與參 與式(participative),前三種氛圍是由領導者決定,參與式則是由群體所決定。

針對「分布式領導」一詞,國內名學者則有諸多不同的翻譯,如:分佈式領導、

分享式領導、分散式領導及參與式領導…等,其概念則以各種形式存在於領導理 論中;在參與式領導中具有許多優點,包含動機的領導、透過責任促進個人成長 與發展、現實與有效的決定、改進人際關係,同時也產生增加參與、領導必需性 的減少(Lucia,2004),由此可見,參與式領導強調組織有別於傳統單一領導、英 雄式領導,而是分布、分散的。然而,此理論一直到 20 世紀初才被英、美、澳 等國的學者重視。

第一篇以分布式領導為主題之論文則是 Barry(1991)的〈管理沒有首長的團 隊:分布式領導的課題〉(Managing the bossless team: Lessons in distributed leadership),主要在探討自我管理團隊(self-managed teams, SMTs)的領導;而 Clift 和 Thurston(1995)所編著《分布式領導:透過合作改進學校》(Distributed leadership:

School improvement through collaboration)一書,則是最早以分布式領導為題之專 書,只是內容仍偏向於傳統的論述,處在理念發展的階段。在這時期,分布式領 導的理念尚在啟蒙階段,較完整與明確的理論主張尚未具體形成。

分布式領導理論的沿革 三、

分布式領導理論的蓬勃發展,有許多的背景因素,Gibb(1954)指出分布式領 導是由多人擔任領導角色的領導模式,是一種集體領導模式。Gronn(2000)認為 在過去二十幾年以來,富有理想色彩的魅力領導、轉型領導是有缺陷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Lucia(2004)認為高度的績效責任與學校改進的強烈意圖,而使得分布式領導受到 廣泛的重視。

Spillane(2006)指出:(1)過去的領導集中在個人英雄式的領導,現在的分布 式領導則是共同參與分擔領導角色。(2)過去著重於領導的結構與功能、領導者 的個人影響力及領導者本身做了什麼,至於影響組織因素與導致某些滿意度方面 的提升或降低,並未做探討。因此,Spillance 強調分布式領導把組織解開上下關 係的既定模式,而非透過科層制度的考驗,才能達到組織的關係與領導者、下屬 和情境三者之間的互助與合作與共同獲得協同領導與共同承擔責任的模式;組織 成員共同承擔責任與形塑信任氛圍,來達到組織更高效能及品質,與相對影響教 師的工作滿意度。

從這些理論的觀點可以看出分布式領導能夠克服諸多傳統領導方式的矛盾。

Spillane 認為過去的領導理論主要是集中於個人對組織的影響力,而非透過整個 組織的合作模式分擔責任以發揮更高的效能。分布式領導將可使組織與領導者彼 此之間互補,亦指產生交互作用以提升組織的有利因素與影響教師的工作滿意 度。

在國內學者對於分布式領導的研究,以賴志峰教授的研究論文量較多;他認 為 Spillane(2006)所著《分布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一書,描繪分布式觀 點領導實踐之圖像,將分布式領導理論架構予以具體化、清晰化,是目前探討分 布式領導理論較完整的專書;其他學者如:吳清山、 蔡培村等人的研究論文,

也有相關的論述。

即使如此,分布式領導仍持續在發展之中,尤其針對不同的背景脈絡,可能 發展出具有當地特性的分布式領導理論,以適合國內教育情境使用,充分反映國 內學校領導的運作現況,改進學校領導的效能與效率(賴志峰,2004)。

李潔芳(2008)把分布式領導定義為根據任務特點和組織成員能力,由多個組 織成員共同承擔和動態更替領導角色的集體領導模式。

依據以上學者所提的,分布式領導融合了幾個要點:

(一) 要由多個組織成員共同承擔領導角色;

(二) 要依據是任務特點和成員能力來分配領導角色;

(三) 要是可更替輪動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因此,當組織中的領導者採以責任的歸屬與共同承擔責任,來建立彼此信任 的組織,對組織內教師工作滿意度的關係上,將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性。這提供了 目前小學校長在領導方面,有清淅與組織架構來禪釋,也就是說經過長時間的醞 釀以後,分布式領導已逐漸發展,並受到廣泛的重視-分布式領導的時代已經來 臨。

當然,分布式領導並不意味著廢除正式的組織領導結構(Degrosky,2010),

也不是建議校長不再設定學校的策略方向(Harris,2011),傳統領導結構仍然扮演 重要角色,Degrosky(2010)認為正式領導角色有責任提供非正式領導者在適當時 機領導的機會,並在必要時給予支持,Harris(2011)則主張校長的角色在於指揮

也不是建議校長不再設定學校的策略方向(Harris,2011),傳統領導結構仍然扮演 重要角色,Degrosky(2010)認為正式領導角色有責任提供非正式領導者在適當時 機領導的機會,並在必要時給予支持,Harris(2011)則主張校長的角色在於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