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分析進程:語篇功能與歷史傳釋

在文檔中 第一章 緒論 (頁 43-57)

1.3 語篇分析的進行方式

1.3.2 分析進程:語篇功能與歷史傳釋

(2)范代兊的定義:作為通常稱為話語者之基礎的抽象理論構造物。

(3)貝爾提尼托 (Bertinetto) 的定義:任何言語記號序列,只要我們為它 發現適當之語境,不管彼此看來如何不相關,都可形成一個語篇。

在李幼蒸《語義符號學.話語層的結構分析》中,評論上述語篇 定義,認為以上三種語言學的本文概念中, (1) 強調了整體性,(2) 區 分了語用的話語及理論的篇章,(3) 則強調語用學之情境。

(並非所有問題均有答案,但同樣重要的是:並非每個答案都 有相對應的問題。)

以上引文之意,可以詮釋為:並非所有答案都會針對問題作敘 述,但相對的,許多敘述也並非被人引發而表達。它說明了:在一次 成功的對話中,受訊者對問題的回應、上一輪與下一輪對答之間的承 接,常常是整個問答的重心所在96。在看似零散無體系的問答記錄中,

其實仍可看出參禪對答的語脈網絡;若由系統功能語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的語篇功能之角度切入主軸,對趙州公案言意之間 形成模稜性的關鍵可以有較為客觀的理解;而模稜性在整體禪問答中 的造成的修辭效應,也可以透過功能語法的觀點,獲得較具系統的觀 照。

由於趙州禪師的問答記錄用語十分簡明直接,相較當時許多禪師 常以工巧駢儷的詩語為答,趙州禪師的公案語言更適合以實況對話的 方式來分析。下面即簡介本書主要的研究方式:系統功能語法的語篇 功能。

1. 系統功能語法簡介97

「系統功能語法」包括了「系統語法」和「功能語法」,「系統 語法」的重心在經由基層的語言與意義結合,組織成層層遞進的子系 統,進而形成語言的系統網絡。而「功能語法」則著重於觀察語言系 統在社會的運作中,是為了達成何種功能而產生的。經由系統描寫的 分析,可以對聚合關係(paradigm)的特徵進行有等級的不斷選擇;98

96 參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第八章 會話分析》〈8.4 會話規則〉

中,引拉波夫的觀點,指出會話分析的根本問題,是如何發現前後兩 句話聯繫起來的規則,頁 179。

97 參考韓禮德上引書以及其弟子胡壯麟等編著之《系統功能語法概論.

第一章 概述》(長沙:湖南教育,1989 年)。並參張伯江、方梅合 撰的《漢語功能語法研究.第五章 對話語體的主位形式:易位現象 分析》(南昌:江西教育,1996 年),頁 52-72。

98 據上引《系統功能語法概論》頁 13 介紹韓禮德的系統思想時,述及

「語言系統」的概念,最早由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Saussure, 1915)提 出,他以二分法由上而下區分了外部、內部語言學,內部中分為歷

進而由較宏觀的視野,掌握話語的功能及語篇的價值。近年來,以韓 禮德為代表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因為能將社會與交際的動態因素 納入分析,屢為引用於話語分析的論著中,而成為此一科目之基石。

99

韓禮德認為,實用語言的基本單位,不是詞、句等語法單位,而 是表達完整思想的「語篇」。當說話者將詞、句組合成語篇時,詞句 的功能才得以實現,語言與語境也因此產生聯繫,這就是「語篇功 能」。

2. 語篇功能的基本網絡

韓禮德所創系統語法中的系統網絡,主要由三個功能組合而成:

概念的 (ideational)、人際的 (interpersonal)、語篇的 (textual) 功能,這三大 功能又各自包含一些子系統,而層層涵攝、匯歸於一,也是構成語義 層的三大成分。100 其中,「語篇功能」的基本網絡為:

表 1-4 語篇功能的基本網絡表

主位結構(thematic structure)

信息結構(information)

時、共時語言學,共時中分為言語、語言,語言再二分為聯想(聚 合,paradigm)關係與組合(句法,syntagma)關係。其重心偏向組合 關係,而系統的概念經由倫敦學派的弗思(Firth, 1957)重新界定,分 別將聚合關係、組合關係稱為「系統」和「結構」。韓禮德再綜合哥 本哈根學派的說法,將語言系統解釋為在聚合關係的意義潛勢下,可 進行語義選擇的網絡,而相關系統的選擇層層實現後,便可產生結 構。

99 參上引〈批評話語分析介紹〉,提及系統功能語法的特點,認為它不 僅描述了語篇的語言結構,而且力圖了解為什麼會出現此結構,並從 語篇所完成的社會和交際功能來解釋原因。

100參韓禮德《功能語法入門》第三章 ‖Clause as message‖ 3.5 Multiple Themes, p. 53: ―The three kinds of meaning that are embodied in human language as a whole, forming the basis of the semantic organization of all natural languages. We shall refer to these as ‗metafunctions‘, and use for them the terms IDEATIOAL, INTERPERSONAL and TEXTUAL.‖ 並參照韓禮德及哈山

《英語中的銜接》,頁 29,語意系統中的功能成分之整體圖示。

語篇功能 照應(reference)

(text 替代(substitution)

function) 銜接系統 省略(ellipsis)

(cohesion) 連接(conjunction)

詞彙銜接(lexical cohesion)

其中的「信息結構」,在韓禮德「語篇功能」的基本網絡中,屬 於語音系統的層次,乃憑藉著會話現場的音調作為已知、未知訊息的 判斷依據。101 而本書的語料「趙州公案語言」屬於會話的書面記錄;

雖然語錄中有語氣詞及身體語言的輔助,但是較不易作精確的量化分 析。因此本書的研究方法,即以主位結構102 與銜接關係103 為主。

(1)主位結構(一稱主述結構)

主位結構由主位+述位構成。若由發話者的立場言,主位是指談 話內容的起點與談論的題目,屬於聽者、說者的交會處;述位則環繞 著主位作說明,呈現內容及信息的核心。主位一般位於句首,其他的 成分均為述位。下面就以《趙州錄》的答語口氣,舉例說明主述位有 別於文法中主謂語之處:104

(甲)慧超,吃粥也未? (乙)吃粥也未,慧超?

主語 謂語 謂語 主語 主位 述位 主位 述位

101 參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第八章 語音系統》,頁 153-166,提 及語言包括語義層、詞匯層、句法層、音系層等層次;而「聲調群」

(tone group,指口語中最大的音韻單位)中,常以重音的分布,區分信 息結構的新信息和已知信息。而楊惠南先生曾論及非語言的信息部 分,容待另文再作分析。

102參上引書 3.1 Theme and Rheme.

103 參胡壯麟等《系統功能語法概論》〈6.3 銜接〉,頁 150-163。

104 參胡壯麟主編:《語言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2002 年),頁 312;所引述捷克功能學派的論點,以句子的出發點(或共同認知)為主 位,而話語的核心(聽者的重要信息)為為述位。

韓禮德 (1985) 又將主位分為簡單主位(simple theme)、多重主位

(multiple theme)和分句主位(clause as theme)。105 其中簡單主位不 能分成更小的功能單位,多重主位則為一個以上的成分組成的主位,

分句主位則指整個分句充當主位。其中,多重主位可包含三類成分:

語篇的、交際的、概念的,在進行分析時,可分別以T- text、T- int、

T- top 表示。以下即以趙州公案為例,分析其主位、述位及多重主位 的成分:

105 三種主位的譯名,各書不一。此按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第四章 語篇與信息》之譯名,頁 74-75。

表 1-5 語篇分析代號一覽表

Q: question,發話(原作 initiation, I)

A: answer ,回應(原作 response, R)

F: follow-up,後續

T:Theme,主位(其中多重主位的語篇功能、交際功能、概念功能

(或主題主位)

分別以 T- text、T- int、T- top 表示,只作重點標示。)

R:Rheme,述位

/:主、述位的切分

|:小句的區隔

║ :句子的區隔(此處的區隔,一般加於複句前後,以為明顯區隔句 子用)

【按】1. 此處的語篇功能分析,只限於八案的對話部分。

2. 對話分析的回應部分若為動作,亦以(A) 示之,但不列入分 析。

【分析實例】

○師問南泉(Q1) :║「心(T1)/不是佛(R1)、智(T2)/不是道 (R2) ,(T)|還有過也無(R)﹖」║泉云(A1) :「有。」師云(Q2) :

「過(T)/在什麼處(R)﹖請(T)/師道(R)。」泉(A2) 遂舉,師便出 去。 (《趙州錄》則 12)

○師上堂云:「兄弟(T)!|莫久立(R),║有事(T)/商量(R),|無事

(T1)向衣缽下坐(R1),(T)|窮理好(R)。║老僧(T)/行腳時 (R),除二時齋粥(T)/是雜用心處(R),餘外(T)/更無別用心處也 (R)。若(T-text)不如此(T-top),(T)|出家大遠在(R)!」 (《趙 州錄》則 23)

上二句的主位結構中,可以藉由前後各句的主位、述位的互動關 係,去掌握語篇的主旨和全文的重心。如第 12 則的「過」是第一句的 述位,又是第二句答語和第三句再問的主位;而 23 則中,「向衣缽下 坐窮理好」的動態敘述,在前二句為述位,最後一句則特別以相關的

主位「若不『如此』」(以替代「向衣缽下坐.窮理」)去加以強 調,顯示出「禪坐窮理」的工夫進程在趙州心目中的重要性。

韓禮德在倡導系統功能語法研究時,十分重視由主位結構去分析 語篇的方式,他認為透過小句與小句的繫聯與內在張力的分析,可以 較周延地掌握作者的意圖,並涵攝全篇的要旨:

主述結構中的主位位居主導之地位,經甫語篇中一個個小句的 主位結構的分析,吾人可以領略其中文理,並得知作者最關切 的意念所在。106

(2) 銜接系統

在禪師與弟子的交談之間,答非所問的表象下,是否存有似斷實 連的語意銜接與照應?由於本書的分析素材:趙州公案的問答部分,

多為簡化、省略完整句的主述銜接關係;而在禪師演說體式的「示 眾」及較長段落的參學問答中,則可明顯的看出整體篇章中,詞彙銜 接的外在線索。而透過相關禪師的上堂開示及問答比較,進行銜接系 統的分析,可以更清晰的掌握、理解趙州公案模稜的特質與用心。以 下,即介紹語篇功能中的銜接與連貫。107

銜接關係是語篇功能內部的次系統,它是運用照應、替代、省 略、連接和詞彙銜接的方式,把語篇中結構互不相關,但語義相連的

106 參韓禮德上引書第三章‖Clause as message‖ 3.9 Thematic interpretation of a text,p. 67。並參胡壯麟等編著之《系統功能語法概論》〈6. 1. 4 研究 主位結構的意義〉,頁 142:「研究主位結構的意義,主要在於了解和 掌握有關中心內容的信息在語篇中的分布情況。」

107 答非所問的邏輯語用及語意分析,參朱作俊〈淺析「答非所問」與

「巧妙回答」〉,引自中國邏輯學會編《邏輯語用學與語義學》,上 海:新華書店,1994 年)。此外,在胡壯麟《語篇的啣接與連貫.10.

3 鄰近配對》(上海:外語教育,1994 年)一節中,提及舍格夫和塞 克斯 (Schegloff & Sacks, 1973) 合作研究的鄰近配對理論 (adjacency pair) 表明人際互動的輪次(如問答,授受等)的有機結合;而頁 221 的注 1 則補充王宗炎的論述,認為舍氏應考慮「答其所問、答非所問、問而 不答、以不答為答、以行動為答」五種不同的語境現象。

成分聯成一體之潛能。在韓禮德及哈山《英語中的銜接》一書中,將 英語語篇中成分關係「銜接」之語意基礎圖示如下:108

語意的 詞彙語法的

(典型的)

連接 附加的,轉折的,

原因的和時間的關係;

外部和內部的

話語修飾成分:and, or 狀語詞組: at first 前置詞(介詞)詞組: for

照應 辨識性:

由 言 語 角 色 、 由 鄰 近 性、由特定性(only)

參照點

人稱的(I, you,)

指示詞(his, theirs)

定冠詞(the)

比較的(such, else)

詞彙銜接 搭 配 ( 詞 彙 環 境 的 相 似 性)

重複性(詞彙所指關係的 辨識)

相同或相關的詞項 相同的詞項

同義詞;上座標詞;

普通詞 替代109 潛在所指關係的辨識(詞

類意義)、 在語境中,

真實的(即時的)所指關

動詞的,名詞的或子句的 替代(do, ones, so, not)

動詞的,名詞的或子句的

108 並參韓禮德及哈山 (1976) pp. 322-324。而張德祿、劉汝山:《語篇連 貫與銜接理論的發展與應用》(上海:上海外語教育,2003 年),頁 201 則補充了語篇銜接的後續動向:在韓禮德與哈桑新著的《語言、語 境、語篇》(1985: 82) 中,哈桑擴大了銜接概念的涵蓋範圍,把銜接分 為結構銜接和非結構銜接。結構銜接包括平行對稱結構、主位述位結 構、已知信息-新信息結構;非結構銜接則包括成分關係銜接和有機 關係銜接。以下所列即屬於成分關係的銜接,而有機關係又包括連接 關係、相鄰對及延續關係等,大致及以銜接關係總括了本書語篇分析 的各主要範疇。

109 韓禮德及哈山《英語中的銜接》,頁 88 中,以語義的、語法的(字詞 關係)語言層次,區隔照應與替代: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ubstitution and reference is that substitution is a relation in the wording rather than in the meaning.‖

語 言 系 統 中 的 表 現 銜 接 關 係 的 類 別

在文檔中 第一章 緒論 (頁 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