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趙州問答組織的模稜特質

在文檔中 第一章 緒論 (頁 121-125)

第三章 趙州禪問答的模稜謀篇與修辭

3.1 趙州問答組織的模稜特質

從西方理性主義的觀點來看,也許類似「趙州無」公案的禪問 答,比基督教神學的悖論更不合邏輯;而約翰.麥奎利《神學的語言 和邏輯》則提供了另一種省思──在所有「不合邏輯」的談論方式 中,或許有基本上的共同點:此一「折射表達法」,是深入人際交往 範圍中,表達某種體驗的客觀語言之折射方式。這些謎語般的言談,

或許提供了擴展一般語言的途徑,使它能闡明某些特別經驗,而不是 以感官呈現現實客體的領域。186

以上所說謎語般的言談,若由修辭功能的角度去觀察,並綜合實 際語言溝通及言語交際行為所需具備的條件和所涵蓋的範圍,掌握動 態的語言環境與實際的言語行為,或許可以掌握看似非理性溝通中的 解讀秘碼。例如,文學修辭中常見的隱喻、聯想、反諷、誇飾、象 徵、倒反敘述等現象,在禪語錄中也隨處可見。

由於趙州禪師祖述「洪州禪」中遊戲三昧的傳統,又光大了南泉 普願「平常心是道」的禪觀,相對而言,其語言的遊戲性及語意的模 稜性也更突出。187 在《碧巖集》中,佛果圓悟禪師評唱五十七則〈趙 州田厙〉、五十九則〈趙州無難〉二公案時,曾分別有如下的評論:

爭奈這老漢是作家,向動不得處動、向轉不得處轉。若透得,

一切惡毒語句,乃至世間戲論,皆是醍醐上味;若如此著實,

186 參該書(成都:四川人民,1992 年),頁 21-22,鍾慶譯本。

187 參周裕鍇《禪宗語言.下編.第四章 打諢通禪:禪語的遊戲性》,

指出「遊戲三昧」(指進入超脫自在的定境)是南宗六祖以降,尤其 是洪州禪的重要傳統。如南泉「扣大寂(馬祖道一)之室,頓然忘 筌,得遊戲三昧」,提倡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聖 的「平常心」。

方知趙州老漢赤心片片。 (《碧巖集》五十丂則)

趙州換卻這僧眼睛,不犯風煙、不著孜排,自然恰好。喚作有 句也不得,喚作無句也不得,喚作不有不無句亦不得。「離四 句絕百非」,何故?若論此事,如擊石火、似閃電光相似。急 著眼看,也方見;若忽擬議躊躇,不免喪身失命。 (《碧巖 集》五十九則)

在圓悟禪師精到的評唱中,可見趙州提唱禪門宗要的教學策略。

以下即承此二則評唱,綜述趙州語言的戲謔性與應答的迂迴策略。

3.1.1 基本原則:出語盡雙〃二道相因

禪門主要的教學設施,如前所論,可依《六祖壇經》通行本及敦 煌本中「不失本宗」的說法要旨,作一宏觀之理解:

汝等不同餘人,吾滅度後,各為一方師,吾今教汝說法,不失 本宗。先須舉三科法門,動用三十六對,出沒即離兩邊,說一 切法,莫離自性。忽有人問汝法,出語盡雙,皆取對法,來去 相因;究竟二法盡除,更無去處。……師言此對法,若解用,

即道貫一切經法,出入即離兩邊。自性動用,共人言語,外於 相離相,內於空離空。

此一正反並陳的教學方式,在南禪的主要經典論據《金剛經》

中,可以如下的句式標識:「X,即非 X,是名 X」。188 在《古尊宿 語錄卷一.百丈懷海大智禪師》中也引百丈三句(即三關)之說:

188 此文引自圓覺之友季刊第十期(台北:圓覺文教基金會,1994 年),

頁 5。在梁乃崇〈金剛經主要句型與黑格爾辯證法異同〉一文中,將之 與黑格爾的正反合辯證法相較,認為黑格爾辯證法中的「正反合」全 在被知的範疇裡,而《金剛經》裡面的“是 X,即非 X,是名 X”,

其中的「是名 X」則打通了被知的範疇與知覺者的整體關係,屬於中 觀的狀況-其一是“亦空亦有”,有被知者及知覺者;其二則為“非 空非有”,既不屬被知,也不屬有知。

夫教語皆三句相連:初,中,後善。初須教渠發善心,中破善 心,後始名好善,菩薩即非菩薩,是名菩薩法,非法非非法,

總與麼也。……鑑覺自己是佛,是初善;不孚住如今鑑覺,是 中善;亦不作不孚住知解,是後善。 (附錄二:趙州問答句 式的傳承線索 4(5) )

此一禪門心傳、問答接引的原則,趙州在示眾時,曾有十分清晰 的應答步驟說明和舉例:

師示眾云:「我教你道,若有問時,但向伊道趙州來。忽問:

『趙州說什麼法﹖』但向伊道:『寒即言寒,熱即言熱。』若 更問道:『不問者箇事。』但云:『問什麼事﹖』若再問:

『趙州說什麼法﹖』便向伊道:『和尚來時,不教傳語上座;

若要知趙州事,但自去問取。』」 (《趙州錄》則 91)

承上語篇功能分析的主述位循環推移的分析,此一宛轉回環、三 句相連的教唱特質,可以從詞語的矛盾對立、句型的循環迂迴中觀測 而得,由此以觀趙州語言的模稜特質,其形式和內容是環環相應的。

3.1.2 語篇銜接度低者

在詞彙模稜上,就實詞的同反義及否定詞的比較而言,經由代表 性詞彙的切面,可以概覽趙州公案語言的詞彙模稜特質。189 在趙州公 案語言中,常以不答而答,自問自答的否定、不置可否的方式來迴避 問題;也常以疑問句式如「還……也無」、「是…是…」等詞語構成 的選擇問句,觀測這些代表性詞彙的分布與運用,是理解《趙州錄》

參學與應答特質的重要環節。

189依據郝慰光《唐朝禪宗語錄語法分析》統計分析,唐代禪宗語錄為研 究當時口語的關鍵資料;由其中可見唐朝口語的複音詞之豐富,語詞 結構也日趨複雜;而選擇問句則以「還……也無」句型使用最廣。

3.1.3 語篇銜接度高者

在張美蘭《禪宗語言概論》一書中,對禪宗慣用句型的分析,可 以作為本節問答循環的參照:190

禪宗語言表示為句式的交錯回環,多交錯句,常常三句蟬聯,

多用否定句,且肯定句、否定句在上下文中並列使用。……哲 學上不沾於一端,不住於一邊所表的語義常是模糊的,故其語 義也是模糊的。

以下趙州一連串的提問,即可看出趙州解粘去縛的作略和提問模 式:

○師因參次,191 云(Q1) :「明又未明,道昏欲曉(T),|你在阿 哪頭(R)﹖」僧云(A1) :「不在兩頭(R)。」師云(Q2) :「與麼(T)

/即在中間也(R)。」云(A2) :「若在中間,(T)|即在兩頭 (R)。」師云(Q3) :「這僧多少時(T1),在老僧者裡作與麼語話 (R1),(T)|不出得三句裡(R)。║然直饒出得(T),也在三句裡。

192(R) |你(T)作麼生﹖(R)」僧云(A3) :「某甬(T)/使得三句 (R)。」 (《趙州錄》則 114)

以上引文包括三輪次的師徒對答,分析如下:

表 3-1 趙州三輪次問答的模稜策略

190 參該書〈第一章 禪宗語言概論〉(台北:五南,1998 年),頁 10。

191 據《禪林象器箋》引《敕修清規》云:「凡集眾開示,皆謂之參」;

又引《祖庭事苑》:「禪門詰旦升堂謂之早參,日哺念誦謂之晚參,

非時說法謂之小參。」引自佛光大藏經.禪藏.雜集部《禪林象器箋 二》(高雄:佛光,1994 年),頁 810。

192 「三句」,據巴壺天《藝海微瀾.禪宗三關與莊子》所析,即「空有 中」三關。作者以為肇始於《六祖壇經.付囑品》所言之問答中有、

無生中道(或出語盡雙、來去相因以至二法盡除);又引《從容錄》

萬松行秀言「三句(即三關)之作,始於百丈大智,宗於金剛般 若。……夫教語皆三句相連,初中後善。初須教渠發善心,中破善 心,後始名善。…法、非法,非非法,總恁麼也。」

T R

(第一輪)不明不曉/你在阿那頭 T R (我)/不在兩頭 T

(第二輪) 與麼 /即在中間也 T R 若在中間 /即在兩頭

T R

(第三輪)這僧……不出得三句裡。然直饒出得,也在三句裡。

/你作麼生﹖

T R 某甬 /使得三句

上述的代號表示第一輪的答句上承問句的述位,整句「我不在兩 頭」成為了第二輪的主位指稱的對象(與麼)。第二輪問句的述位

「在中間」又成了答句的主位;第三輪問句的選擇式主位「(不出得

/出得)也在三句裡」,則直接推移至答句的述位「使得三句」。其 間的循環交錯、否定肯定並行的形式,充分顯示了上引「禪宗慣用句 型」中禪宗語言模稜的特質。

在文檔中 第一章 緒論 (頁 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