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為難的頓挫—學習差異的檢視與教學實踐的思考

第一節 分流差異下的自我與他者詮釋

 體育班學科教學現場中師生的教學實踐透顯出「為」「難」兩個向度,彼此作 用的情況下,產生了什麼樣的互動與轉化?甚至凸顯出什麼現實或體制上的 矛盾?

 歷來研究與學生訪談最緊密扣合的問題—學、術科學習不平衡—進而呈 現在國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的進路上發生了什麼樣的問題?是否有機會克 服或調整?

從身份差異到學習差異,從學習差異到教學實踐差異,進而分析升學進路的差異,

這將是這一章節裡分析的脈絡路徑。

第一節 分流差異下的自我與他者詮釋

什麼是差異?

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被法律平等對待,不就已經足夠了嗎?

為什麼我們還要特別關注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從關心當代正義的觀點來看,意義重大的差異,不是個人間個性的差異,

而是每個人屬於不同社會群集(social group)的差異。

—陳嘉銘〈不馴服的正義〉42

42 本段文字節錄自 I. M. Young 著、陳雅馨譯《正義與差異政治》(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的推薦序。

林佳瑩、劉美慧(2013)針對高中體育班的潛在課程研究曾經提到,「分流制 度的本意應在於依據學生的個別差異提供適性教育,但是在體育班學生眼中卻變 成『區隔』。」凸顯學生身份上的差異本是希望透過保障體育班學生學習的權益,

但因為這張身份標籤差異所帶來的影響,致使在校園參與與學習上也產生了不 同,被對待的、被感知的無論正面或者負面都造就了學生學習與教學實踐的影響,

為了提高比較的效益,以下首先透過表格的方式彙整訪談資料以及諍友們的建 議,陳列身處同樣山陽高中這個校園,普通班學生與體育班學生可能被認為或者 實質上的差異與相同處為何。

表 4-1

普通班常態與體育班觀察比較

普通班/校園常態 比較向度 體育班/任教與觀察

 經過國中會考,採(優先)

免試入學或特色招生考試 分發入學。

入學方式  毋須國中會考,經體育班術 科測驗(獨招)放榜錄取即 可就讀。

(續下頁)

普通班/校園常態 比較向度 體育班/任教與觀察 育班的學生其實抗壓性是高的,不要看他們平常好像沒有很積極的樣子。」(諍談-1070621-T4)

這也間接呼應了 S22 課堂回饋中提到的「另類版的聰明……體育班學生課業不一定很厲害,可 是其他的事可能很會」(課饋-1070622- S22)。

44 T5 老師在對談裡分享了她的想法,體育班學生的失序或者不積極,究竟是「不能也」還是「不 為也」?抑或兩者並列?前者「不能」是先備能力奠定的問題,後者「不為」則牽涉到能力以外 還有屬於體育班群體的脈絡與文化,如果沒有稍作辨識,也很有可能讓教學設計判準失靈。(諍 談-1070621-T5)

普通班/校園常態 比較向度 體育班/任教與觀察

普通班/校園常態 比較向度 體育班/任教與觀察

普通班/校園常態 比較向度 體育班/任教與觀察

普通班/校園常態 比較向度 體育班/任教與觀察

 課堂上專心或失焦者均有。

 對智慧型手機的管理較為 寬鬆,有時得看上課教師的 要求或者趕課無暇處理。

 普遍在意升學體制與成績 表現,相對有生涯進路的依 循。

上課情況  平日操練累、上課容易沒精 神,課堂秩序常常不專注容 易失焦。

 智慧型手機晨操時即由各 隊統一管理。

 非常在意教師看法、評價。

 非常在意術科成績表現,學 科表現看似無所謂,但因為 升學規劃或面對的要求其 實也會在意。

 學習動機多數不強。

 多數時候可以完成課堂任 務卻展現出沒有自信或者 以打岔的方式武裝防衛著。

(續下頁)

普通班/校園常態 比較向度 體育班/任教與觀察

域及自我喪失信心的表徵,在缺乏專長以外的成就感的情況下,導致自我應驗預 -1070615-S20)、(課饋-1070620-S20)、(學訪-1070621-S20)。的確,若對照其他特殊班級(如音 樂班、美術班、舞蹈班)而言,在參加高中藝術才能班術科測驗聯招時,各校依據招生特色需求,

除術科門檻外,通常分別訂立 1-5 科學科門檻(通常為會考成績基礎級);只是,這樣的門檻是 否足以讓學生就裝備了足夠的實力來面對高中相對學術傾向的課程與評量,甚至大學入學考試採 計科目的多元組合條件,仍有不少值得討論觀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