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看見,在為難之間—研究省思與結論建議

第三節 擁抱差異,走出困境

因此,針對前一節分析出的體育班學生學習差異與困境,本節將提出下列建 議,在既有的差異下,試著從理解在教學現場中轉化與實踐,讓差異不再是為難 相間中的「絆腳石」,而是體育班學生可以擁抱的「特色」、體育班任教老師可以 躍躍欲試的「適性」,讓差異成為走出困境的「墊腳石」。

壹、對於高中體育班發展的建議 一、教師教學實踐方面

(一)理解學生差異,構築適性教學

因著體育班學生的學習差異甚大,甚且班內學生各自學習需求亦不同,教師 進場教學前應該先觀察與理解學生的差異,以規劃適用於體育班的學科教學方 案,進而提高學習動機,更可以讓體育班學生不再感受在校園中被邊緣化,也避 免因為不理解而不認同他們、不認同於是不能充分適性教學,產生新的惡性循環。

教學實踐的策略應該因為學生的學習差異而思考如何設計不同的結構組成,或在 既定的框架裡給予相對的彈性,不同學習領域的作法也許各有所異,但任課教師 可以透過課程說明與生涯輔導使學生擁有適當的學習態度,並給予學生適合的課 程內容。

過去任課教師或學校行政容易因為陷溺在對體育班學生的刻板印象中而產生 不理解的誤解,然而這樣的現況反倒更加深了標籤化體育班學生的可能,也直接 或間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意願,使學習差異更加劇。因此,養成體育班學生開放的 學習態度與學習視野,進而採取適性而彈性的教學設計,以因應學生的學習特質、

提高學習動機,雖然困難卻是釜底抽薪之路。而當學習的價值意義得以確認後,

升學進路的規劃與輔導才能跟進,讓體育班學生做出最合宜的選擇,為自己努力。

(二)規劃適性教材評量,共享教學精進

有鑑於體育班學生與普通班學制暨校園作息相差甚大,目前體育班各學科的 教材倘若任課教師沒有因為理解差異而特別規劃,多是與普通班學生使用相同的

教科書或評量試卷,這樣的好處是讓學生在既有的體制下有明確的依循,教材或 相關配套資源也不虞匱乏,但因體育班學生先備能力、參賽訓練作息等甚至在自 己班級內就差異甚大,課堂實施如未考量其差異、進行彈性規劃,容易因此斷裂 或無法充分詮釋教學內容,導致師生在教學實踐的互動上相較無力甚且產生新的 問題困境。

2008 年教育部頒佈的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中的實施通則裡也提到,

「一般基礎課程之教材及教學,應適度融入體育運動的相關議題,以提高學生的 學習興趣及效果」、「各校得因應地區特性、學生特質與需求,選擇、整合或自行 編輯合適的教科用書和教材」(教育部,2008)。因此,無論是符應課綱理念抑或 針對體育班學生現場需求,規劃適用體育班各學科之教材,以及相應的評量暨升 學規準、制度都有其必要性,讓體育班學生到學校不再是「陪客」的角色,而是 可以真切落實「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獲得更好的學習;對任課教師來說,

進到體育班課室不再是愁雲慘霧壓力大,而能透過適性教學達成自我實現,真切 落實「因材施教」的價值。

二、學校行政體制方面

(一)健全組織體制,以長期維護體育班學生的受教品質

有鑑於高中體育班學生在一般校園作息上較有差異,因此在課程或評量實施 上目前僅能依靠教師個人專業理解與診斷來思考設計,然而國家設立體育班的目 的與必要性,除了鍛鍊出菁英選手有朝一日代表國家爭取榮譽,抑或升學進路的 連貫安排外,學校宜配合體育班成立的特色與學生學習需求,依據高中體育班課 程綱要邀請長期可投入的教師團隊組成體育班發展委員會共同研商,結合現行各 項研究與課室現場可蒐羅之體育班現況與困境,建構真正適性的校內體制(如課 程時數、選修跑班、學藝/競賽活動參與等),以規劃更健全的體育班課程與教學,

提升體育班學生的受教品質。

此外,任教體育班的教師團隊還可以透由校方積極的配課規劃組成,並藉由 教師共同備課來討論教學進度的彈性處理與課室現場疑義,建議可仿效國立臺北 藝術大學舞蹈學系七年一貫制的安排,讓教師團隊彼此熟稔且有教學共識,對彼 此的教學規劃與理念也能了解,進而讓學生在縱向進度得以連貫學習、橫向跨域 得以通識成長。

(二)辦理招生說明,以清楚說明體育班學生的學習路徑

高中體育班學校在招生時,除於教育行政機關公版簡章上清楚載明招生細項 外,建議可在招考前針對國中端親師生舉辦招生說明會或相關說帖,針對有意願 報考的學生及其家長、或國中體育教師/專長教練等,說明該校體育班專長訓練 的規劃與師資、學科課程與評量的進行方式,以及未來升學方向的輔導,避免體 育班只是淪為國中課業不佳的學生做出的不得已選擇,或者僅是透過同儕相互邀 約或專訓人際圈內的經驗傳承而做出選擇。

學生應從學習動機與需求,切入思考自己是否適合就讀體育班,而高中體育 班的設立也應該有其更正向的價值意義,一如其他的特殊班級(如:資優班、實 驗班等)都是希望能讓學生在充足的校園環境中得以適性發展天賦潛能,因此親 師生如可藉由招生說明更清楚校方的規劃、進行更完備的溝通討論,將可引導學 生依據自己的潛能,選擇最適宜的道路,如此才能真正符應適性多元入學的精神。

三、新課綱與大學入學方案方面

(一)定義學習目標與方向,以架構新課綱、落實適性理念

如果說,身為體育班教師希望學生從學習動機(Why)著手去思考如何掌握 自己的體力與心力平衡、升學與職場之間需要具備的能力為何?體育與非體育相 關路線的實力裝備不同,但是否能有異中求同的能力與素養,以致於生涯規劃進 路的機制應充分被理解與檢視,再以終為始地回頭確認學習從何發生?那麼,教 師與教育行政機關面對教與學本質的大哉問—「教什麼」、「學什麼」、「怎麼教」、

「怎麼學」這四項更應該在 108 年新課綱上路前檢視並有所共識,體育班學生在

學習上究竟應該擁有什麼樣的態度、知能與技術,以因應多元競爭的新時代?

以致於,這樣的基本價值是否能夠透過課程時數、校園作息等重新檢視與規 劃而呈現、實踐?即將上路的 108 年新課綱,在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框架下,

教育工作者應思考高中體育班學習的必然與實然,學習的意義若能被凸顯,學生 才能更清楚地瞭解自己身處的教育價值,進而利用學習資源,進行更豐富的學習;

而當清楚知道自己的學習取徑後,升學進路的規劃與輔導才能落實,讓學生從選 擇高中體育班,到大學升學選擇校系時,不再只靠經驗傳遞、口耳相傳而已。

(二)編審適性取向的教科書,以符應課綱與學生需求

2008 年教育部頒佈的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中的實施通則其實已經對 於體育班學生使用的教科書和教材有很大的彈性開放,但受限行之有年的大學入 學測驗(諸如學測、指考)仍多與普通班學生一起進行,考試的內容沒有因為身 份、學習的差異而有別,教科書廠商與多數學校自然也沒有為體育班學生額外編 製相關用書,以致於這樣無法適性的教學循環日日上演。

目前正是 108 新課綱風起雲湧之際,教科書仍是多數教師教學實踐上重要的 知識媒材,縱能透過教師的教學演繹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但畢竟現實中仍有許 多侷促支絀(如因賽程而無法完整教學),因此包括課程的範圍、教學主題編訂與 示例的編纂在在都是可以從既有的經驗中跳出井坑來重新掌握研擬的,也透過這 樣的適性應對,讓學生不再覺得學科學習距離自己很遙遠,也不再受限於考試領 導教學,而被歷來考試內容綁架了學習權益。

(三)擬制合宜的升學考試體制,以實踐適性入學

承上述關於教科書的取材,由於大學入學考試內容並未與普通班有所區隔,

致使考試領導教學的前提下讓學校、教師與教科書廠商無法全然放手既有的規 劃,然而因為身份差異導致的學習差異,從教學進度到學生需求都迥異於普通學 生的現況下,建議教育行政機關藉由 108 新課綱即將上路的契機,重新檢視有關 體育班學生大學入學方案的實施配套,從測驗文本到題型編製、採計科目與升學

取徑,是否能考量學生在術科學習相對比例較重的現況下,在制度與內容上針對 差異與未來人才需求做新的因應,以實踐更完整的適性入學,並讓學生在能夠有 足夠的時空環境與教學資源來正視學習不偏廢。

貳、對於未來研究的建議

本次研究較為著重於山陽高中高一體育班整體學習情況的描述,以此作為研 究基準與普通班學生作為對比分析,以透過身份差異進而討論其學習差異,較無 個別深刻探索不同入學背景的學生(國中普通班/社團或代表校隊/體育班)對 於高中體育班的脈絡看法為何?又抱著什麼樣的期待入學?其次,不同社經背景

本次研究較為著重於山陽高中高一體育班整體學習情況的描述,以此作為研 究基準與普通班學生作為對比分析,以透過身份差異進而討論其學習差異,較無 個別深刻探索不同入學背景的學生(國中普通班/社團或代表校隊/體育班)對 於高中體育班的脈絡看法為何?又抱著什麼樣的期待入學?其次,不同社經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