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為而後難—任教進場後的差異與累積

第二節 我們是「體育班」耶

接續著前一節的「體育班」標籤經驗,回到課堂很真實的學習樣態還有他們 對於評量測驗的反應。

過往任教過音樂班的經驗,又或者擔任教務行政工作時的協助,我知道部分 老師會考量這些同時肩負學科與術科學習壓力的特殊班學生一則往往無法全力面 對考試評量,二來升學體制下的簡章設計也有所偏廢(如申請入學時採計科目較 少),於是老師們為了鼓勵學生「還是可以讀點書」、「在考試時努力靠自己得到好 成績」的前提下,就出現了考前發「必勝卷」的方式,顧名思義其實就像是考試 題庫,定期考查前的課堂發下讓學生自行練習找答案,考試時有的從這中間直接 挑題目出題,有的則是約略改變題目的寫法或選項設計,或者給學生題目與最後 答案,但考試時需要寫出計算過程等。

這樣的評量方式我也曾在「留職停薪後母班」畢業班裡遇過,我懂得任課教 師的為難,但真正輪到我上場時,起初我也有些猶豫不決,不過站在我希望體育

26 上述對話均來自於第一學期第一次期中考(2017.10.12-2017.10.13)前的課堂觀察紀錄,因為散 落於不同的時間裡,而且滿常出現類似的對話,所以我沒有特別記下日期。

班的課堂「回到一個『人』」的學習本質,兼顧考量到考試與升學制度的公平性27, 在第一學期第一次期中考前等到所有學生都從賽程返回教室上課後,我告訴學生 我的作法:

首先,因為開學以來遇到賽程較多的關係,我們在課內進度走得很慢,考量 到我並不希望僅是培養學生成為記憶背誦的機器,所以我會在附有課文原文的情 況下,以填空式問答和有字數限制的小型申論題,請同學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用 自己的方式寫下來。

其次,賽程期間教授、討論《有種,請坐第一排》的閱讀篇章,本質也不是 為了訓練知識技能而設計,我的初衷是希望同學能從文章中提示的故事經驗延伸 發想,抑或針對其中的議題進行思辨,並且擴大自己生活的視野、不僅侷限於體 育專業上,所以這部分採用的考試題型就會以小型申論題和短文寫作為主。

最後,為了化解同學對成績的擔心,並且希望培養同學在考場中遇到沒有讀 過的文章但能夠有相對的閱讀理解能力,我另採以「非選擇題的加分題」讓同學 可以從文字的脈絡去思考可能的答案,化用你既有的能力,從「已知」去類推「未 知」。

原本自信滿滿、覺得合情合理地解釋完評量方式後,應該會獲得學生認同支 持的我,考試前得到的卻是大量的反彈:

「為什麼沒有『必勝卷』?別的老師都有,我們是體育班耶」

「吼!老師我們田徑隊都沒有上到課耶!你都出非選我們連猜都不行」

27 體育班的學生在高三如欲使用「繁星推薦」的方式參加大學甄選,校內推薦學生的代表權僅在 體育班內部做比較,而畢業成績的計算與頒獎等也不會影響到學校的其他班級,成績的計算只要 合乎學生學習評量辦法的基本規準即可,因此老師相對可以設計的彈性較大。湯子葳(2014)在 研究中也提及訪談老師時,老師表示「(體育班)教師有很強的教學自主權,可自行決定課程教 材及考試內容,主要是希望學生可以透過較淺顯易懂的文章,從中學習到國文課應學到的基本能 力」。

「蛤!還要手寫很煩ㄋㄟ!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們是體育班還要一直要我們寫 東西」

「吼!為什麼要出這麼難,你不知道我們是體育班嗎?」(課記-106100628

雖然我在體育班的課堂已經「浸潤」了一段時間才決定採用這樣的評量設計,而 且我以為過往「放開體育班標籤」的往返對話應該有些作用才是,沒有想到在關 鍵時刻裡,這樣的「體育班標籤」仍舊像是閱讀時標記重點的便利貼般到處被畫 上記號。而考試當下除了如前述不斷地被詢問作答的情況是否合宜、正確、符合 老師所想要之外,考試後的批閱也各有不同樣貌。

圖 2-1. 第一學期第一次期中考課內試題舉隅

28 這樣的抱怨聲浪,不僅發生在記錄的這一天裡,只是因為這一天特別跟學生再次確認考試進度 與作答提醒,因而印象較為深刻。

以第一學期第一次期中考為例,因應課內進度配合賽程而耽誤緩慢,在評量 設計上落在課內的配分比例相對較少,考試題型也希望學生能從國中已經學過的 知識裡,或者從課文詩句中(附有原文)理解作答,但整體答題的狀況並不佳,

縱使有些並沒有完全標準的答案,不少學生是看到題目、翻了一下後頭的原文就 直接空白放棄,也不太像一般想像中遇到考試不會的時候會想盡辦法猜寫出答案 來。

圖 2-2. 第一學期第一次國文科期中考課外閱讀篇章試題舉隅

至於賽程期間教授、討論《有種,請坐第一排》的閱讀篇章搭配小型申論題 或者短文寫作的考試方式,或許跟我當時設定閱讀文本要能切合學生生活情境的 初衷有關,因此在命題時我也盡可能請學生回返自身思考自己的經驗或相關反 省,在答題上雖然屢見錯字,不過多數同學在這些部分能夠表現得比起課內題目 願意嘗試或完整。

但更令我驚艷的反而是最後的加分題,不同於過去可能印象中的加分題只是 將評量難度提高的課內延伸,我更希望透過加分題在不依賴選擇題選項的情況 下,嘗試利用自己的已知邏輯,推想、判讀未知的語境,藉以訓練學生能閱讀理 解文本中情境脈絡。於是,我改寫了一小段文字,請學生試著推估裡頭的情況:

圖 2-3. 第一學期第一次國文科期中考加分題試題

答題的情況除了因為「有糖(加分)可吃」的踴躍外,更出現了豐富而有想法的 答案。這一篇文字節錄並改寫自於大陸作家蔡崇達《皮囊‧重症病房裡的聖誕節》

一文,因為文章標題已經暴露我的題目情境,因此考試當下我僅提供了出處的書 名,而學生的答題除了直接提到「醫院」、「病房」等合於原著文意的答案外,另 外則有諸如「孤兒院」、「監獄」等說法,配合上學生回應的詮釋也都很能說明答 案的選擇,但更驚艷的在於還有學生回答到「自己的內心」、「靈魂」等相對抽象 而不容易辯證的想法,並且在後頭的說明也能有所表達,這讓我不禁思考到,體 育班學生的「為與不為」有時並非是眼前解釋一切的唯一,在教學的伸縮彈性裡,

如何經營其實還有很困難且很藝術的拿捏空間。

職是之故,接續的第二次期中考,我也如法炮製了自以為的成功經驗,利用 賽程之間進行的生命教育融入課堂活動,請學生在活動後更進一步思考自己的選 擇為何:

圖 2-4. 第一學期第二次國文科期中考課堂活動試題舉隅

這一次的考試評改與第一次期中考大致上差不多,課內仿照學測指考的選擇題或 一般錯別字改正的題目答題情形多不理想,但在課堂活動的結合或者其餘閱讀篇 章的非選擇題則略比課內答題情況佳,甚至因為課堂活動試題的答案而進一步與 兩位學生私下談了些話,協助當時對於校園生活的迷惘。正當我對這樣的教學與 評量方式覺得可以執行下去時,在某次課後和學生的談話裡,S33 告訴我,班上其 實有好幾位同學非常擔心自己的未來,特別是我用這樣的方式上課,課內進度很 慢、考試不以課內進度為主,「老師你到底知不知道我們雖然是體育班但是也要考 學測?而且我們又不一定繼續讀體育系,國文是主科、讓我們讀那麼少、考不好 這樣我們以後是跟誰比?」(課饋-1061215-S33)

這樣的回饋讓我震驚許久,一直以為我已經比較習慣也理解體育班學生的學 習樣態時,竟然有這樣的當頭棒喝,打醒了我的自以為是,而且這樣的回饋後續 也還出現在我調整評量方式中:

「老師雖然你的課程真的很好很棒,但現實生活面我們還是必須面對學測,

所以希望你可以少上一些課外的東西多上課內關於學測的,其實說穿了普通 班和體育班學測考一樣,但在這種情況一些大學沒要練或是體育成績不足以 導致沒大學的這些人或許老師的課外對他面對未來的人生會有幫助,但現實 就是學測,所以建議老師多上課內學測會考,進度不要落後太多,其實在國 中體育班考卷、上課內容、進度和普通班一模一樣,比賽沒上到自己補,國 中都能做到,那高中為什麼做不到」(課饋-1070518-匿名紙條 1)

「每個孩子都思考模式都不同,有些從國中就已是體育班,很習慣了這種體 制,但那些國中是普通班的則不然。老師出非選題故明思義就是不要我們作 弊然後也動動腦仔細思考。但對我來說,選擇題是比較好拿分的!因為國中 這三年來都是這樣過來的,當然要對不同學生出同樣考卷,一定有些人會不 習慣,要每個人都能接受是很困難的,但畢竟未來的大考,還是得考選擇,

希望老師能在以後的考試,出一些選擇、一些手寫這樣比較平均。」(課饋 -1070518-匿名紙條 2)

會有這些紙條的源由主要是第二學期以來,我將課內進度在賽程之間追得比較 快,卻又不希望只是讓學生純粹背誦死讀書,因此在考試時在一樣附有課內原文 的前提下,第二次期中考我再度採以全部非選擇題的方式測驗學生(除了加分題

會有這些紙條的源由主要是第二學期以來,我將課內進度在賽程之間追得比較 快,卻又不希望只是讓學生純粹背誦死讀書,因此在考試時在一樣附有課內原文 的前提下,第二次期中考我再度採以全部非選擇題的方式測驗學生(除了加分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