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者於九十二學年度在所任教的國小擔任六年級自然及生活科技領域 科任教師,一共教三個應屆畢業班級;同時在台中師範學院自然教育學系碩 士班進修。在文獻研讀以及研究小組的促使下進行初探研究,決定以科學寫 作做為未來研究方向。

一、 研究情境

在國小教學現場,所使用的教科書版本是根據教育部民國八十二年九月頒布 之國民小學科程標準編輯的,由康軒出版社出版之自然科教材。在第二學期初即 規劃「第二單元;台灣自然環境的特徵」,分配由學生依各個小主題上台做五分鐘

的口頭報告。只見報告者忘情報告,台下的同學好像忘記學習。眼見學習效果不 彰,隨即在第二節課,每一個小朋友發給一張 A4 大小的影印紙,要他們練習節錄 同學報告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這個方法讓學生透過筆記將同學報告的內 容,經過自己組織後再寫下來,將知識經由自己整合重整的過程而達到學習的目 的,可以讓教師追蹤學生概念的形成及學習狀況,並可以作為師生溝通的管道。

以此動機,研究者於 93 年 04 月 12 日~93 年 05 月 18 日選擇所授課的一個班 級,試行運用科學寫作於國小六年級自然科教學中,探討所遭遇到的困境及評量 上的議題作一初探性研究。

二、 實施過程及反思

研究者所教的班級是六年級應屆畢業生,實施的時間在期中定期成績評量之 後,到畢業成績評量之前。選擇第三單元:家電與用電安全,設計二個融合教材 內容的題目;第四單元:太陽系中的地球,設計一個題目。上課時間一星期有三 節自然課,採三節連排方式排定在星期一上午上課,一週僅見到學生一次。

以下是實施方法以及研究後反思:

(一) 格式設計:

寫作內容設計為事前設計好的格式,有一定的組織流程:

單元名稱→活動名稱→老師丟的科學炸彈→我的破解方法(將自己的想法或自 己所蒐集的資料用簡單、清楚的話寫下來,也可以用畫的)→我所蒐集的方法(黏貼 所蒐集的資料影印本,並用螢光筆標示重點)→分組討論記錄結果→各組報告討論 結果並個別記錄下所認同的、所學到的→寫下自己仍然疑惑的問題。

反思:

1. 這種格式化的寫作設計,包括了先前概念的呈現,蒐集資料的能力、

促成合作學習、尊重他人的意見、以及反思自己的知識是否不足。

2. 一陳不變的格式,若是引導不當,學生”不會”寫出老師所要的,非 但教師不能評量出結果,而且不能促成學習,提升學習動機、反而令

學生視為畏途,只是徒增一項作業。所以應事先了解課程目標及教材 內容,針對教材特性來設計寫作型式。

(二) 寫作時間:

於知識概念教導完畢後,進行下一個概念單元之前,所有寫作都於課堂上完 成,所查資料以影印本帶到教室黏貼。每個小短文寫作時間都壓縮在 5 分鐘之內。

反思:

1. 所有寫作都是在課堂上完成,提高作業內容的真實性,摒除家長介入 引響寫作結果,但家長仍然可以針對資料蒐集的方向及方法給予學生 幫助。

2. 依寫作的內容看,要學生在 5 分鐘內完成,學生對課程的精熟度,以 及作文能力佔有很大的份量,相對的引響到作文能力不佳或是原本自 然成績表現低落學生的評量機會。

3. 在課堂上寫作相對壓縮了課程實施的時間。又本研究強調科學寫作在 實際教學現場的可行性,關於這點的改進方案:必須在事前先經過課 程設計,才不會因為實施寫作而影響教學進度。

(三) 科學炸彈題目設計:

1. 家電與用電安全:鳥站在高壓電線上為何不觸電?

反思: (1) 較不符合學生年齡所及的生活經驗,

(2) 老師要對問題要有正確的解答,

(3) 學生所能觸及的資料來源能查到答案,且學生能理解,

(4) 與教學內容相關(P34)題材有趣新奇,可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5) 但學生只是抄襲查得的資料未能對原理理解,可以經由討論再深入 探討,老師加以解說,連絡課本中的知識,加深印象。

2. 家電與用電安全:在同一個插座上,同時使用數種電器,好不好?為 什麼?

反思: (1)問題是課本問題的延伸(P44),可以檢測出學生電學的概念。

(2) 經過寫作歷程,學生能夠將思考的歷程呈現在紙上。

(3) 是小單元即將結束時的總結性問題,同時可以作為下一個小單元的 引起動機。此時在寫作作業中可以請學生設計一個驗證的方法。

3. 太陽系中的地球:看完地球的美貌,試問其他星球為何無法像地球一 樣適合生物生存?

反思: (1)課程內容為太陽系各行星的物理環境比較,學生要能綜合行星資料

,以及回憶以前所學習有關生物生存所需的環境,才能寫出內容。

(2) 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寫作內容偏向零碎的資料集合,未來宜指導學生 先將資料統整後再表達,才能讓讀者容易明白,也就是寫作作品的 組織結構面向,是未來研究的方向。

(3) 對於提出仍然未明白的問題,則需要加以引導,讓學生能將心中的 疑問寫下來,這也是與人溝通的技巧之一。

(四) 評量方面:面對龐大份量,多是給一個整體性的分數。對於分數的標準,

除非兩件作業內容相差懸殊,容易給予評定之外,其他寫作作品常常不知 道如何給予分數。而給予文字上的回饋又會花費不少時間,好像在批改語 文科作文作品,但是學生寫出來的作品又不像語言科作文一樣長篇大論。

三、 下一個行動循環的開始:

下一個學年度研究者將迎接一個新的班級,在實施科學寫作之前,必先由提 高寫作興趣為前提,其次為了讓學生明白評量的方法及內容,在學習引導上可以 訓練學生經由閱讀教材或是聽講後作摘要,然後教師呈現寫作典範及評分規則,

讓學生確實明白這是多元評量的一環,並且知道該寫些什麼、老師會如何打分數 等細節。經過練習之後,才能確認學生能在寫作作品中呈現出教師所要評量的,

以及呈現出學生所知道的。

(一) 科學寫作設計:

研究中的實作評量不限於實驗操作的評量,而著重在評量學生由問題的情境

中,為解決問題而展現的各項能力及這些能力的精熟程度。包括模擬日常生活的 情境,或者是實際操作的真實情境。其用意可以讓教師瞭解學生在多元化的資訊 之中,是否具備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其學 習動機,減輕學習焦慮。其中應盡可能強調高階思考能力、合作省思能力與創造 力的展現。學生可以根據問題的情境,透過正確的推理過程,設想自己認為有道 理的答案,並以數學語言或科學化的論證方式(依觀察所得的現象或實驗的資料

)將結果表達出來。讓學生由評量作業中,學生可以自行建構答案也可以經由評 量的過程建構學科知識。因此,出什麼題目來讓學生表達學習結果是重要的。

依據融入式教室基礎的評量,科學教學時心中有目標(教學目標),一 邊觀察結果(評量),一邊往前(教學),時時不忘教學目標,隨時注意各 項目標進展的實況,做為下一步教學決定的依據。科學寫作可以作為教學的 前測、後側及形成性評量。安排在上課時間,前 5 分鐘或後 5 分鐘寫作,設 計以對應教學目標、營造真實生活環境的問題解決取向的問題情境的問題,

期使學生能以實作評量的紙筆測驗表現,表現出他的學習成果。

(二) 客觀、省時科學寫作評量設計:

實施科學寫作於教學中,除了設計題目是「額外」的負擔之外,學生所 產出的作品則是另一項龐大的工作。如何能夠將主觀的影響降至最低,並且 快速的評定科學寫作的等級,將是研究者注意的重點。面對大量的寫作作品

,如何在閱讀學生的作品時,同時可以分析學生的概念分類,藉以調整教學 進度及策略;若是在分析學生的概念分類時就能一同將學生的作品等級評定 出來,將是一個省時的方法。由良好的評分方法,所構成完善的評量,其實就等 於一套好的教學。對於如何制定良好的評分標準選擇適當的評分規則,讓科學寫 作的作文式評分能更客觀、更有效率,才能讓更多的教師願意使用科學寫作於自 然科教學之中,將是研究者努力探討的方向。

第肆章 科學寫作評量方法的試探

研究者經過文獻探討以及試探性研究發現:若能有效地將科學寫作融入於 教學中,將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的有效工具,教師也能經由學生的寫作內容了解 學生的學習狀態,時時修正自己的教學進度及策略。只是面對數量龐大的文字 作品,讓研究者必須花費不少時間來閱讀及評分,並且對於評分的準則常常不 知如何拿捏,才能在面對主觀性高的紙筆作品評量中,以客觀的標準達成評量 的目的。研究者透過對科學寫作評量方法的調整試探,希望能找到一個有效又 省時的方法,幫助研究者有效的評量科學寫作,並藉以了解學生學習狀況。

在這個研究過程中,對於評量的方法,雖然在研究的開始會有一些預設的 想法,例如:評量評分的效率效果?評分方法對研究者有什麼意義?對學生又 代表什麼?這些都是研究者反思、注意的重點。當然也會發生一些研究者在行 動前不曾想過的問題,當然跟研究者的想法有所出入,但是在教學評量的實際

在這個研究過程中,對於評量的方法,雖然在研究的開始會有一些預設的 想法,例如:評量評分的效率效果?評分方法對研究者有什麼意義?對學生又 代表什麼?這些都是研究者反思、注意的重點。當然也會發生一些研究者在行 動前不曾想過的問題,當然跟研究者的想法有所出入,但是在教學評量的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