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前人研究回顧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前人研究回顧

學術研究是一種層累的過程,後輩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遠,在 開始一門課題前,若能回顧研究成果、瞭解研究現況,將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文字研究之始,恐怕得溯及漢代以上,這已經是文字學史的問題了。長久的文 字學發展過程並非本文討論重點,但不可否認的是漢代以來的文字學成就,對今 日認識地下材料仍有巨大影響。將目光拉回近代,甲骨刻辭和銅器銘文的集中研 究,為其後戰國楚簡的識字立下良好基礎,是故包山、郭店、上博等楚簡一出,

學者立即能由文字傳承脈胳認出大量字形。尤其郭店簡、上博簡為具內在理路的 成篇古籍文獻,可藉由上下文的輔助、與傳世文獻的對照,推斷文字的釋讀,獲 得極大研究成果。綜合成果包括字書的編纂、構形演變規律的歸納、簡牘書寫格 式之探討,皆進一步使研究更方便快捷,本論文亦獲益良多。

針對上博簡的研究論著,目前已達數千篇,本書所論簡文分別著錄於《上海 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第四、六、七、八冊,綜合論及此四冊上博簡之大作,自 然在本論文參考書目之列,但為避免模糊焦點,本節只針對直接涉及所論八篇簡 文全篇釋文之論著作文獻回顧。又相關單篇論文為數眾多,除期刊、專書、研討 會所錄單篇論文外,更多論文出於山東大學「簡帛研究」、武漢大學「簡帛」、復 旦大學「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三大學術網站,近五百篇之多,

若一一介紹恐篇幅過長。且各節疏證皆已論及相關篇章,徵引書目亦有所陳列,

故在此以討論專書著作為主,單篇論文則介紹對簡文全篇考釋、與整體文意理解 關係重大者。各篇簡文之原整理者自然居釋讀首功,所論簡文除〈柬大王泊旱〉

和〈君人者何必安哉〉為濮茅左整理外,〈昭王毀室〉、〈昭王與龔之 〉、〈莊王既 成〉、〈申公臣靈王〉、〈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鄭子家喪〉、〈王居〉等 八篇皆為陳佩芬原釋。所謂創業維艱,整理者將釋文從無到有梳理出來,已奠定 良好研究基礎,但畢竟人單力薄,其簡序、考證偶有可商之處,學者皆憑藉其釋 讀進一步研究。

〈昭王毀室〉、〈昭王與龔之 〉、〈柬大王泊旱〉三篇著錄於2004 年出版的《上 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前兩篇同抄於一卷之上,故以〈昭王毀室 昭王 與龔之 〉之名同篇發表。〈昭王毀室〉相關單篇論文近五十篇,學者多從整理者 之大意理解。在個別論題上,孟蓬生〈上博竹書(四)閒詁〉以「 (落)」指「落 成典禮」;1 陳劍〈釋上博竹書《昭王毀室》的「幸」字〉釋出「 」為「幸」字,

       

1 孟蓬生,〈上博竹書(四)閒詁〉,簡帛研究網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mengpengsheng001.htm),2005.02.15。

對文意理解影響較大。2 董珊指出「新建宮室座落於某人父母墓葬處」的故事還見

「幸」字〉,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4),2005.12.16。

3 董珊,〈讀《上博藏戰國楚竹書(四)》雜記〉,簡帛研究網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dongshan001.htm),2005.02.20。

4 袁國華師,〈上博楚竹書(四)〈昭王毀室〉新釋〉,「第三屆簡帛學術討論會」(臺北:中國文化 大學,2005.05.18-2005.05.19)。

5 陳劍,〈上博竹書《昭王與龔之脽》和《柬大王泊旱》讀後記〉,簡帛研究網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chenjian002.htm),2005.02.15。

6 陳劍,〈上博竹書《昭王與龔之脽》和《柬大王泊旱》讀後記〉,簡帛研究網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chenjian002.htm),2005.02.15。董珊,〈讀《上博藏戰國楚竹 書(四)》雜記〉,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dongshan001.htm),2005.02.20。

陳斯鵬,〈《柬大王泊旱》編聯補議〉,簡帛研究網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chensipeng002.htm),2005.03.09。張繼凌,《《上海博物館藏 戰國楚竹書(四).昭王毀室 昭王與龔之 柬大王泊旱》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 士論文,2006),頁 230-401。周鳳五,〈上博四《柬大王泊旱》重探〉,《簡帛》第 1 輯(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頁 120-121。張桂光,〈《柬大王泊旱》編聯與釋讀略說〉,《古文字研 究》第26 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頁 266-267。陳偉,〈《簡大王泊旱》新研〉,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66),2006.11.12。陳偉,〈《簡大王泊旱》新研〉,《新 出楚簡研讀》(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頁 192-203。

文文本性質及與「雩祭」之關係皆有所論。7 來國龍〈《柬大王泊旱》的敍事結構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頁 137-152。

8 來國龍,〈《柬大王泊旱》的敍事結構與宗教背景──兼釋「殺祭」〉,「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 2007」

(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07.11.10-2007.11.11)。

9 王準,〈上博四《柬大王泊旱》中的祈雨巫術及相關問題〉,《江淮論壇》2008.05,頁 105-107。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11),2007.07.12。

又提出簡3「四與五之間」指楚平王和楚昭王之間;16 蘇建洲師〈初讀《上博(六)》〉

16 陳偉,〈讀《上博六》條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7),2007.07.09。

17 蘇建洲師,〈初讀《上博(六)》〉,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36),

2007.07.19。蘇建洲師,〈《莊王既成》簡 2「賓」字〉,《《上博楚竹書》文字及相關問題研究》(臺 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

18 葛亮,〈《上博七.鄭子家喪》補說〉,復旦網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16),2009.01.05。陳偉,〈上博楚竹書《莊 王既成》初讀〉,《古文字研究》第27 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 485。陳偉,〈《莊王既成》

初讀〉,《新出楚簡研讀》(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頁 273。

19 陳偉,〈讀《上博六》條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7),2007.07.09。

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6),

2007.07.09。凡國棟,〈讀《上博楚竹書六》記〉,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9),2007.07.09。

20 海老根量介,〈上博簡《申公臣靈王》簡論——通過與《左傳》比較〉,復旦網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893),2012.07.01。

21 沈培,〈《上博(六)》中《平王問鄭壽》和《平王與王子木》應是連續抄寫的兩篇〉,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11),2007.07.12。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二)〉, 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1),2007.07.09。

22 凡國棟,〈《上博六》楚平王逸篇初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8),

1 之後,在〈《上博(六)》和《上博(八)》竹簡相互編聯之一例〉又將〈志書乃

2007.07.09。陳偉,〈讀《上博六》條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7),

2007.07.09。陳劍,〈釋上博竹書和春秋金文的「羹」字異體〉,「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 2007」(臺 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07.11.10-2007.11.11)。陳劍,〈釋上博竹書和春秋金文的「羹」字 異體〉,復旦網(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95),2008.01.06。

23 沈培,〈《上博(六)》和《上博(八)》竹簡相互編聯之一例〉,復旦網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90),2011.07.17。

24 陳劍,〈釋上博竹書和春秋金文的「羹」字異體〉,「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 2007」(臺北:臺灣大 學中國文學系,2007.11.10-2007.11.11)。

25 陳偉,〈讀《上博六》條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7),2007.07.09。

陳偉,〈〈王子木蹠城父〉初讀〉,《新出楚簡研讀》(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頁 283。凡 國棟,〈《上博六》楚平王逸篇初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8),

2007.07.09。

26 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二)〉,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1),

2007.07.09。

27 單育辰,〈佔畢隨錄〉,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70),2007.07.27。單 育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研究二題〉,《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4,

頁12-13。

28 張崇禮,〈讀《平王與王子木》札記〉,簡帛研究網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7/zhangchongli007.htm),2007.08.09。

29 徐少華,〈上博簡《申公臣靈王》及《平王與王子木》兩篇疏正〉,《古文字研究》第 27 輯(北 京:中華書局,2008)。周鳳五,〈上博六〈莊王既成〉、〈申公臣靈〉、〈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 子木〉新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3 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何有祖,〈上博六 所見四篇楚王故事考〉,「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7」(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2007.11.10-2007.11.11)。

30 李佳興,《《上海博物館藏國楚竹書(六)》校釋》(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2010)。

公臣靈王〉兩篇,31 以文字考證為主,充分引用前人之說,若干部分近於集釋,

33 陳偉,〈《鄭子家喪》初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19),2008.12.31。

34 凡國棟,〈《上博七.鄭子家喪》校讀劄記兩則〉,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20),2008.12.31。

35 高佑仁,〈釋《鄭子家喪》的「滅嚴」〉,復旦網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57),2009.01.14。高佑仁,《上博楚簡莊、

靈、平三王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頁 239-244。

36 郝士宏,〈讀《鄭子家喪》小記〉,復旦網(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02),

2009.01.03。

37 李松儒,〈《鄭子家喪》甲乙本字跡研究〉,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62),2009.06.02。

38 一蟲,〈由《鄭子家喪》看《左傳》的一處注文〉,復旦網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09),2009.01.03。

39 葛亮,〈《上博七.鄭子家喪》補說〉,復旦網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16),2009.01.05。葛亮,〈《上博七.鄭子家 喪》補說〉,《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3 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李天虹,〈竹書

《鄭子家喪》所涉歷史事件綜析〉,《出土文獻》第1 輯(上海:中西書局,2010)。

簡文內容當有所本。40 筆者認為兩造說法皆有其理,但在兩方皆有一定可能性的 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12),頁 346-354。

41 復旦讀書會,〈《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校讀〉,復旦網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80),2008.12.31,註 4、5、11。。

42 劉信芳,〈竹書《君人者何必安哉》試說(之一)〉,復旦網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17),2009.01.05。

43 董珊,〈讀《上博七》雜記(一)〉,復旦網(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85), 2008.12.31。

44 趙玉芬,《《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鄭子家喪〉、〈君人者何必安哉〉研究》(臺北:臺 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12)。

45 黃蓓,《《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七)文字集釋評述》(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 文,2010)。

46 高佑仁,《上博楚簡莊、靈、平三王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

〈昭王與龔之 〉,47 其《中國出土文獻研究-上博楚簡與銀雀山漢簡》對〈莊 王既成〉、〈平王與王子木〉、〈平王問鄭壽〉、〈君人者何必安哉〉亦有所論,

48 主要探究楚王篇章之著作意圖及個別文化思想,頗有新意,在字詞考釋部分多 引用學者之說。

本論文所指〈王居〉牽涉〈王居〉、〈志書乃言〉、〈命〉三篇,皆著錄於 2011 年發表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因發表時間較晚,相關論著相較於 前九篇來得少,單篇論文約十餘篇。影響較大的說法有復旦吉大讀書會〈上博八

《王居》、《志書乃言》校讀〉將〈志書乃言〉簡7 後接〈王居〉簡 5,讀出「社稷」

一詞;釋出「強 (梁)」、「父兄甥舅」;讀「 」為「讒」;將「 」、「 」皆讀 為「一」;改釋「順」為「須」。49 單育辰將〈命〉簡 5 置於〈志書乃言〉簡 5 之 前;讀出「遠目耳」。50 陳劍將〈命〉簡 4 置於〈王居〉簡 3 之後。51 目前未見〈王 居〉相關專書。

在本論文通過初審口試後,得見曹方向之博士論文《上博簡所見楚國故事類

在本論文通過初審口試後,得見曹方向之博士論文《上博簡所見楚國故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