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編聯略論

第三章 靈王、平王文獻疏證

第二節 〈平王問鄭壽〉疏證

二、 編聯略論

沈培首先提出〈平王問鄭壽〉簡7 之字體、內容皆與前六簡無關,不屬本篇;

又將簡6 末字從何有祖釋「弗」,下接〈平王與王子木〉簡 1「智」字,連讀為「臣 弗智(知)」,則〈平王問鄭壽〉和〈平王與王子木〉兩篇為連續抄寫。66 對此兩 點結論多數學者皆表贊同,福田哲之和高佑仁更從竹簡形制和字體風格加以論

       

62 陳佩芬,〈平王問鄭壽釋文考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頁 255。

63 董珊,〈讀《上博六》雜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3),2007.07.10。

高佑仁,《上博楚簡莊、靈、平三王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頁455-456。

64 周鳳五,〈上博六〈莊王既成〉、〈申公臣靈王〉、〈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新訂釋文注解 語譯〉,「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07」(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07.11.10-2007.11.11),頁 10。

65 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6),

2007.07.09。何有祖,〈上博六所見四篇楚王故事考〉,「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 2007」(臺北:臺灣 大學中國文學系,2007.11.10-2007.11.11),頁 2-3。大西克也,〈上博六《平王》兩篇故事中的幾 個問題〉,「2009 華語文與華文化教育國際研討會」(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9.12.11)。

大西克也,〈上博六《平王》兩篇故事中的幾個問題〉,復旦網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133),2010.04.21。高佑仁,《上博楚簡莊、

靈、平三王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頁 491-497。

66 沈培,〈《上博(六)》中《平王問鄭壽》和《平王與王子木》應是連續抄寫的兩篇〉,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11),2007.07.12。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二)〉, 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1),2007.07.09。

證,67 可從。

唯學者對簡 7 之歸屬有不同看法,陳劍、高佑仁皆認為在已發表之上博簡中 未見能與〈平王問鄭壽〉簡7 連繫者。何有祖則將簡 7 接於〈平王與王子木〉簡 4 後,連讀為「王子不知麻,王子不得君楚邦,又不得【木4】喪。溫恭淑惠,民是 當望。【壽 7】」,福田哲之從之。68 對此陳劍指出簡 7「喪」、「望」似有韻,體例 與〈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不同,高佑仁亦提出四點反駁,其一:此說 在文句上並不順暢;其二:〈平王與王子木〉內容見於阜陽漢簡《春秋事語》、《說 苑.辨物》,其中找不到對應的文句;其三:所論簡長33.2 公分,與〈平王問鄭壽〉、

〈平王與王子木〉共 11 簡的 33 公分有別;其四:所論簡與〈平王問鄭壽〉、〈平 王與王子木〉字跡不同。反駁合理可從。

雖說文句順暢與否有時見仁見智,何有祖就認為「『溫恭淑惠,民是當望』可 以看作是書寫者透過城公的口吻對楚王品質提出的要求」,福田哲之亦以為可能是 用「溫恭淑惠,民是當望」的教益性字句來結束故事。但觀〈平王與王子木〉全 篇內容與「溫恭淑惠」全無關係,且城公以「王子木不知麻」為出發點,論王子 木與莊王之不同,並以此預言其不得君楚,知王子木之失在於不知民生,此恐非

「溫恭淑惠」所能解決的。字體的差異是更為有力的證據,福田哲之雖提出〈平 王問鄭壽〉簡 7 為他人補寫,且此人還寫了〈莊王既成〉簡 1 背之篇題,但此說 缺乏證據,不但補寫原因不明,且所論簡和〈莊王既成〉篇題並無相同字例可供 對照,就其僅有的共同偏旁「口」觀之,所論簡和〈莊王既成〉篇題「口」旁所 在字如下:

〈平王問鄭壽〉7「瞻」 〈莊王既成〉1 背「 」

       

67 陳劍,〈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43),

2007.07.20。福田哲之,〈別筆和篇題——《上博(六)》所收楚王故事四章的編成〉,《國際學術 研討會-東亞文化的發生、變遷、交流-預稿集》(臺南:致遠管理學院,2008.10.25)。福田哲 之,〈別筆和篇題——《上博(六)》所收楚王故事四章的編成〉,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96),2008.11.15。高佑仁,《上博楚簡莊、靈、平 三王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頁 29-39、408-409。

68 何有祖,〈《平王問鄭壽》末簡歸屬問題探論〉,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20),2007.07.13。福田哲之,〈別筆和篇題——《上 博(六)》所收楚王故事四章的編成〉,《國際學術研討會-東亞文化的發生、變遷、交流-預稿 集》(臺南:致遠管理學院,2008.10.25)。

其「口」旁筆勢有異,要說兩者為同一書手恐有疑慮。 興衰〉,簡帛研究網(http://www.bamboosilk.org/Wssf/Liling1-01.htm),2000.08.30。李零,〈「三 閭大夫考」──兼論楚國公族的興衰〉,《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2),

頁256。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6),

2007.07.09。大西克也,〈上博六《平王》兩篇故事中的幾個問題〉,「2009 華語文與華文化教育 國際研討會」(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9.12.11)。

72 「訊」字從郭永秉釋。參郭永秉,〈讀《平王問鄭壽》篇小記二則〉,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709),2007.08.30。郭永秉,〈釋上博楚簡《平王問 鄭壽》的「訊」字〉,《古文字研究》第27 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 489-491。郭永秉,

《古文字與古文獻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頁 174-180。

73 「因踵」從凡國棟讀,「因」訓為「接連」,「踵」從高佑仁訓「至」。參凡國棟,〈《上博六》楚 平王逸篇初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8),2007.07.09。高佑仁,

《上博楚簡莊、靈、平三王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頁 428。

74 「為」字陳佩芬釋「取」,此從沈培改釋「為」;「 」字陳佩芬讀「恕」,此從陳偉、何有祖改 讀「怒」。參陳佩芬,〈平王問鄭壽釋文考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2007),頁 257。沈培,〈由上博簡證「如」可訓為「不如」〉,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24),2007.07.15。沈培,〈由上博簡證「如」可訓 為「不如」〉,《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2 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頁 152-159。

陳偉,〈讀《上博六》條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7),2007.07.09。

陳偉,〈《平王問鄭壽》試讀〉,《新出楚簡研讀》(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頁 278。何有 祖,〈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6),2007.07.09。

75 陳佩芬原讀「 」為「思」,何有祖改讀為「使」,此從何說。參陳佩芬,〈平王問鄭壽釋文考釋〉,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頁 258。何有祖,〈讀《上 博六》札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6),2007.07.09。

76 陳佩芬原讀「吾可改而何?」此從陳偉改讀「吾何改而可?」並將「吾」前之頓號改為句號。

參陳佩芬,〈平王問鄭壽釋文考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鄭)壽 (辭)不敢 (答),77 王 (固) (訊)之,78 (答):「女(如)

2007),頁 257-258。陳偉,〈讀《上博六》條記〉,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7),2007.07.09。

77 「 」之隸定從高佑仁。參高佑仁,《上博楚簡莊、靈、平三王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24),2007.07.15。

80 陳佩芬原以「新都」指新建的都城,胡瓊謂其為地名,此從胡瓊之說。「槭陵」,陳佩芬原釋「栽

陳偉,〈讀《上博六》條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7),2007.07.09。

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6),

2007.07.09。凡國棟,〈《上博六》楚平王逸篇初讀〉,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8),2007.07.09。

82 陳佩芬原釋「吏」讀「事」,此從高佑仁直釋為「事」。參陳佩芬,〈平王問鄭壽釋文考釋〉,《上 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頁260。高佑仁,《上博楚簡莊、

靈、平三王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頁 442。

83 「 歲」陳佩芬原讀「陳歲」,此從何有祖改讀「明歲」,程燕已指出此「田」形乃「囧」之訛。

參陳佩芬,〈平王問鄭壽釋文考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頁 260。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6),2007.07.09。程燕,〈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63),2007.07.24。

84 凡國棟在疏證簡 1「就」字時論及此「見」字與之呼應,兩者皆應訓為「召見」,筆者認為就上 下文觀之,以訓為單純的「會見」較佳。凡國棟,〈《上博六》楚平王逸篇初讀〉,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8),2007.07.09。

85 「居路以須」,整理者解為「守在路上等待」,不誤,但「居」本有「處於」之義,不必轉讀為

「據」。參陳佩芬,〈平王問鄭壽釋文考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7),頁 260。

86 「介備名」即「徒列其名」,從陳偉之說,此為鄭壽自謙的說法。參陳偉,〈讀《上博六》條記〉,

(處)[五],辱【簡 5】於孝(老)夫[六],87 君王所改多,君王保邦[七]。」王

(笑):「女(如)我 (得) (免), (後)之人可(何)若?」 (答)

曰:「臣弗【簡6】智(知)。」【王子木簡 1】

, (溫) (恭) (淑)惠,88 民是 (瞻) (望)。89【簡7】

四、 簡文疏證

[一] (尸) (廟)

「 廟」一詞目前三見,皆出於《上博(六)》,一例見於本篇,辭例為「景平 王就鄭壽,訊之於 (廟)」,另兩例見於〈天子建州〉甲、乙本,辭例為「禮之 於 (廟)也,不精為精,不美為美。儀反之,精為不精,美為不美。」

〈平王問鄭壽〉整理者陳佩芬認為從「尸」與從「 」可通,如「居」之古文 作「 」,但又說「『 』,讀為『宗』」,將「 」讀為「宗廟」,即祭祀先人之宮 室。90 〈天子建州〉整理者曹錦炎則以「 」為「尸」之繁構,將「 」讀為

「尸廟」,訓「尸」為「陳列」。91

其後對「 」一詞有說法的學者,多贊同曹錦炎之釋,從「 」和「尸」的 關係延伸討論。何有祖直接採用曹錦炎的意見。92 范常喜雖贊同「 」釋作「尸」,

但認為「尸廟」的「尸」字當訓為「神主」或「神主牌位」,「尸廟」即擺放先祖

       

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7),2007.07.09。

87 整理者在「辱於老夫」後標句號,此改為逗號。參陳佩芬,〈平王問鄭壽釋文考釋〉,《上海博物 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頁 262。

88 整理者隸讀為「 (謙) (恭) (淑) (德)」,此從何有祖改為「 (溫) (恭) (淑)

惠」。參陳佩芬,〈平王問鄭壽釋文考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7),頁 263。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6),2007.07.09。

89 整理者隸讀為「民是 (觀) (望)」,第三字從陳劍改隸讀為「 (瞻)」,第四字從高佑仁 改隸「 」。參陳佩芬,〈平王問鄭壽釋文考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7),頁 263。陳劍,〈讀《上博(六)》短札五則〉,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43),2007.07.20。高佑仁,《上博楚簡莊、靈、平 三王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頁 474。

90 陳佩芬,〈平王問鄭壽釋文考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頁 257。

91 曹錦炎,〈天子建州(甲本、乙本)釋文考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2007),頁 314。

92 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6),2007.07.09。

牌位的屋舍,與「宗廟」意近。93 王輝亦訓「尸」為「神主」,謂「尸廟」即「神

牌位的屋舍,與「宗廟」意近。93 王輝亦訓「尸」為「神主」,謂「尸廟」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