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莊王既成〉疏證

第二章 莊王文獻疏證

第二節 〈莊王既成〉疏證

一、 前言

〈莊王既成〉,由陳佩芬整理考釋,收錄於《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

與〈申公臣靈王〉抄於同卷竹簡,在簡4 中間有墨鈎將兩篇分開,簡 1 背有「 (莊)

王既成」四字為本卷篇題,筆勢和正文不同,當非同一書手所寫。整體簡文首尾 完整可以連讀,合篇題共93 字,內容未見他書記載。

本篇簡文記錄春秋霸主之一的楚莊王鑄成無射鐘後與沈尹子桱的一段對話。

傳世文獻未見楚莊王鑄無射鐘之載,故葛亮認為此是將魯莊王鑄編鐘無射的故事 移植到楚莊王身上,陳偉也認為「現在看到的是楚國版本的這類故事」。139 但簡 文是以無射鐘鑄成之事為契機,帶出下文楚莊王與子桱的預言性對話,其對話內 容與魯莊王鑄大鐘之事完全不同。且無射鐘在當時為鐘的一種形制,有能力的霸 主皆可鑄造,僅因本篇和〈曹沫之陳〉皆以王鑄無射鐘之事為起頭,便認為其間 有故事移植的可能,稍嫌不妥。

二、 釋文

(莊)王既成【簡1 背】

(莊)王既成亡(無)鐸(射)[一],以昏(問) (沈)尹子桱140 曰:「

(吾)既果城(成)無鐸(射),以共(供)春秋之 (嘗)[二],以【簡 1 正】

       

139 葛亮,〈《上博七.鄭子家喪》補說〉,復旦網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16),2009.01.05。陳偉,〈上博楚竹書《莊 王既成》初讀〉,《古文字研究》第27 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 485。陳偉,〈《莊王既成》

初讀〉,《新出楚簡研讀》(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頁 273。

140 「 」字整理者隸為從「酉」、從「 」、從「皿」,但所論字本篇四見作「 」(簡1)、「 」

(簡2)、「 」(簡2)、「 」(簡4),下部明顯不從「皿」,故筆者此從何有祖隸為「 」、讀為

「沈」。整理者以「沈尹子桱」即《呂氏春秋.不苟論.贊能》、《左傳.宣公十二年》提及的春秋 楚大夫「沈尹莖」,甚是。參陳佩芬,〈莊王既成 申公臣靈王釋文考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 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頁 242-243。何有祖,〈讀《上博六》札記〉,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6),2007.07.09。

(待)四 (鄰)之 (賓)客[三], (後)141 之人,幾可(何)保之[四]?」

(沈)尹 (固) (辭)142,王 (固)昏(問)之, (沈)尹子桱 (答)

【簡2】曰:「四與五之 (間)虖(乎)[五]?」王曰:「女(如)四與五之 (間),

(載)之 (專)車以 (上)虖(乎)[六]? (抑)四航以【簡 3】逾虖(乎)

[七]?」 (沈)尹子桱曰:「四航以逾。」【簡 4 上】

三、 簡文疏證

[一] 既成亡(無)鐸(射)

簡1 有二個整理者隸為「 」之字,整理者分析為從「金」、「 」聲,疑讀為

「矢」,引《釋名.釋兵》:「矢又謂之鏑,鏑,敵也,言可以禦敵也。」論「無 」 意為「無敵」。143

陳偉認為此字「金」旁以外的部件和楚簡「睪」旁類似,所論字可釋為「鐸」,

「無鐸」可讀為「無射」,是鐘名。144 李學勤、周鳳五、鵬宇、汪冰冰、高榮鴻、

高佑仁等多位學者在字形上亦同此說,在釋讀上則或有不同,周鳳五讀為「雩婁」, 文炳淳同之;鵬宇、汪冰冰讀為「無斁」。145

王輝指出所論字當從「金」、從「矢」、「卑」省聲,是「錍」字異構,「無 」

       

141 此字整理者隸為「逡」,此改從何有祖隸為「 」。參陳佩芬,〈莊王既成 申公臣靈王釋文考釋〉,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頁 244。何有祖,〈讀《上 博六》札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6),2007.07.09。

142 「 」二字,整理者原隸「固怠」,此從高佑仁改隸。參高佑仁,〈《莊王既成》二題〉,復旦 網(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013),2009.12.12。高佑仁,《上博楚簡莊、

靈、平三王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頁 78-79。

143 陳佩芬,〈莊王既成 申公臣靈王釋文考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2007),頁 242。

144 陳偉,〈讀《上博六》條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7),2007.07.09。

145 李學勤,〈讀上博簡〈莊王既成〉兩章筆記〉,「confucius2000 網」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212),2007.07.16。周鳳五,〈上博六〈莊王既 成〉、〈申公臣靈〉、〈平王問鄭壽〉、〈平王與王子木〉新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3 輯(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頁 58-59。文炳淳,〈《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莊王既成》篇 譯釋〉,《中國文化研究》第12 輯,(北京:北京語言學院,2008),頁 134、136。鵬宇、汪冰冰,

〈釋《上博六.莊王既成》「斁」字〉,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36),

2008.06.03。高榮鴻,〈由《上博六.莊王既成》看兩個偏旁同形現象〉,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75),2010.07.19。高佑仁,《上博楚簡莊、靈、平 三王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頁 55-63。

應讀作「無比」,即「無可與比」、「無可匹敵」。146

【夙按】

整理者隸為「 」之字原形如下:

其辭例分別為「 (莊)王既成亡 」、「 (吾)既果城無 」,由字形和詞例觀 之,兩者當為同一字無誤。就釋形而言,「 」、「鐸」、「錍」三者皆可自圓其說,

但從「金」、「 」聲之形前無所承,讀為「無矢」亦難以得出「無敵」之意,故不 從整理者之說。147 字書未見「錍」字作從「金」、從「矢」、「卑」省聲的結構,

且裘錫圭曾言,漢以後一般把扁平而長闊的矢鏃叫做「錍」,而「錍」有「 」、「鈚」、

「鎞」等異體,讀音與「畀」、「匕」很接近,「錍」顯然是由「畀」(匕)這個詞 轉化而成的,148 故不從釋「錍」之說。

相較之下,古文「睪」旁下部有從「 」和從「矢」兩類,上部則有「目」、

「日」、「白」、「 」、「囪」、「田」等圈形部件寫法,上從圈形部件、下從「矢」的 寫法正與「 」同,關於「 」與「睪」之構形比較,陳偉、鵬宇、汪冰冰、高榮 鴻、高佑仁等學者已論,不再贅述。此外,金文已有從「金」從「睪」的「鐸」

字,就偏旁構成而言,或可為所論字當釋「鐸」之旁證:

(集成420) (集成2840)

故筆者認為所論字以釋為「鐸」的可能性最大。

「亡鐸」有讀為「雩婁」、「無斁」、「無射」三說。其上「成」、「城」二字,

學者多讀作「成」,訓為「完成」、「成就」,唯周鳳五將之讀為「城」,「城雩婁」

       

146 王輝,〈上博楚竹書(六)讀記〉,《高山鼓乘集》(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 232。

147 高榮鴻已指出《釋名》以「矢」訓「鏑」是基於義近關係,而「鏑,敵也。」是聲訓關係。見 高榮鴻,〈由《上博六.莊王既成》看兩個偏旁同形現象〉,簡帛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75),2010.07.19。。

148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頁 92-93。

意指「在雩婁築城」,目的是築城徵稅,但文獻關於楚莊王和雩婁之地的記載,只 有漢代《淮南子》:「孫叔敖決期思之水而灌雩婁之野,莊王知其可以為令尹也。」

一條,至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聞吳有備而 還。」《史記.吳太伯世家》:「楚伐吳,至雩婁。」所記皆為莊王之後的事,且皆 無雩婁築城之載。再者,「雩婁」在文獻中並非特別的大城,「城雩婁」之事似乎 沒有重要到讓莊王以之特別問於沈尹子桱,甚至說築城於雩婁之後就能供應春秋 二祭並備辦四方鄰國的犒賞,是以不從「城雩婁」之說。

至於「無斁」一詞文獻和金文中雖常見,但通常用以修飾「無斁」之前後的 詞句,指此人、物、事「不懈怠」、「不厭倦」或「能持續」,如《詩.國風.葛覃》:

「為絺為綌,服之無斁。」《詩.魯頌.泮水》:「戎車孔博,徒御無斁。」毛公鼎:

「肆皇天亡(無)睪(斁)。」(集成2841)梁其鐘:「福亡(無)睪(斁)。」(集 成187、188),如將簡文讀為「莊王既成,無斁」、「吾既果成,無斁」在句法上似 乎不太穩妥,若要解為「我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仍然不懈怠」,應該在「成」

和「無」之間加上連詞,例如「莊王既成而無斁」。此外,若讀為「莊王既成,無 斁」,則要強調的是莊王取得了成就且「不懈怠」這件事,此種對不懈怠的強調和 下文的「春秋之嘗」、「四鄰之賓」、「載之專車以上」的關聯皆不明顯,是以筆者 不從「無斁」之說。

陳偉已指出曾侯乙編鐘的「無鐸」、「無睪」均讀為鐘名「無射」,且由《國語.

周語下》之記載可知「無射」為一種大鐘。高佑仁亦提出古籍中青銅器之鑄成常 用「既成」一語,如《墨子.耕柱》:「九鼎既成」,《史記.孝武本紀》:「鼎既成」,

〈曹沫之陳〉簡 1:「魯莊公將為大鐘,型既成矣」。149 此種大鐘與被視為國之重 器的鼎,皆在國力強盛時才有能力鑄造,有其代表性,故莊王在大鐘鑄成後特以 之問於沈尹子桱,表面上問的是大鐘能保存多久,實際上問的是國運的長短。且 鐘為樂器,可用在祭祀和送迎賓客的禮儀中,亦可搬運,與下文的「以供春秋之 嘗」、「以待四鄰之賓」、「載之專車以上」皆可有很好的對應,故筆者贊成將簡文

「無鐸」讀為「無射」。

[二] 以共(供)春秋之 (嘗)

整理者讀所論句為「以供春秋之嘗」,引《說文通訓定聲》:「共,假借為供。」

《玉篇》:「供,祭也。」《詩.魯頌.閟宮》:「春秋匪懈,亨祀不忒。」鄭玄箋:

「春秋猶言四時也。」《左傳.襄公十三年》:「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從先君於        

149 高佑仁,《上博楚簡莊、靈、平三王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頁 52。

禰廟者。」杜預注:「春秋謂祭祀。」證本句之意。150

學者對整理者釋讀多無異議,唯高佑仁認為此處「供」當訓為「供奉」、「伺 候」義。151

【夙按】

「嘗」本為秋祭之名,又可泛指祭祀,如高佑仁所舉《詩經.小雅.天保》:

「禴祠烝嘗,于公先王。」《爾雅.釋天》:「秋祭曰嘗。」《史記.封禪書》:「乃 令祠官進畤犢牢具,色食所勝,而以木禺馬代駒焉。獨五月嘗駒,行親郊用駒。」

「嘗駒」即進行郊祀時所用的馬駒。簡文「 (嘗)」字當泛稱祭祀,整理者將「供」

亦訓為「祭祀」則意嫌重複。

高佑仁將「供」字訓為「供奉」、「伺候」能通讀上下文,但在語譯時若解為

「以供奉春秋四時的祭祀」、「以伺候春秋四時的祭祀」較不通順,或可將之譯為

「供給」、「提供」。《說文.人部》:「供,設也。 人,共聲。一曰供給。」「以供 春秋之嘗」指無射大鐘可供應祭祀使用。

[三] 以 (待)四 (鄰)之 (賓)客

整理者將第二字隸為「 」。152 陳偉認為此字上部只有一點一橫,不太可能 是「寺」字所從的「止」,可能是從「右」得聲的字,在此讀為「侑」,訓為「酬 答」、「助食」。153

「之」後一字整理者隸作從「高」從「貝」,讀為「賞」,引《說文》:「賞賜 有功也。」之訓,又將「 」讀為「侍」,訓為「侍奉」。154 李學勤從其隸定,但 將之讀為「徼」,意為邊塞,又讀「 」為「待」,訓為「備」、「禦」。155 周鳳五

       

150 陳佩芬,〈莊王既成 申公臣靈王釋文考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2007),頁 243。

151 高佑仁,《上博楚簡莊、靈、平三王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頁 66-67。

152 陳佩芬,〈莊王既成 申公臣靈王釋文考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2007),頁 244。

153 陳偉,〈讀《上博六》條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7),2007.07.09。

154 陳佩芬,〈莊王既成 申公臣靈王釋文考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

154 陳佩芬,〈莊王既成 申公臣靈王釋文考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