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前人研究的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法,層層的比較、構擬、推導,才能系統性的解釋演變過程。根據歷史語言學的 看法,從古漢語到現代閩南語間,基本上會經過三次的分化演變:第一次是從古 漢語中分化出「原始閩語(Proto-Min)」,6第二次是從原始閩語中分化出「古閩 南語(Proto-South-Min)」,第三次則是從古閩南語當中再分化出現代閩南語的「潮 汕小片」、「漳州小片」、「泉州小片」等。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透過現代閩南語的汕頭、漳州、泉州讀音,根據三地音 值構擬出古閩南語的樣貌;再透過古閩南語與古閩東語的對應比較,推導出原始 閩語的音值;進而連繫上原始閩語與古漢語間的演變關係。當我們找出古漢語與 閩南語層次對應的同時,也離析出閩南語不同層次的演變類型。我們藉由閩南不 同層次演變類型的比較,歸結閩南不同層次的演變特點;再從漢語演變史的角 度,來解釋閩南不同層次演變特點的成因。

第二節 前人研究的成果

有許多學者已連繫過古漢語與閩南方言的關係,但隨著切入的視角不同,而 連繫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大致可分成「從古漢語來看閩南方言」及「從閩南方言 來看古漢語」兩類。「從古漢語來看閩南方言」側重於古漢語於各時代的音類分 合、音值演變於閩南方言中的表現;「從閩南方言來看古漢語」側重於閩南方言 內部的音值、音類比較,來判定閩南方言的語音層次來源。

一、「從古漢語來看閩南方言」的相關論著

從「古漢語」的演變情形出發,以古漢語各階段的演變、結構來比較閩南方 言,從中得知閩南方言是否能反應古漢語的情況,及反應出多少現象。目前學者 們大致從四個古漢語的時間點作為觀察窗口,分別是上古漢語、兩漢漢語、六朝 漢語、隋唐漢語。

(一)從上古漢語來看閩南方言

將上古漢語完整的與閩南方言相較,最完整的討論者為:徐芳敏《閩南廈漳 泉次方言白話層韻母系統與上古音韻部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1991),徐氏討

6 「原始閩語」原文為 Proto-Min,由羅杰瑞於 1981 年發表的 The Proto-Min Finals 中所提出,目 Proto-Min 一詞有三種翻譯:第一種譯為「原始閩語」如:王福堂〈原始閩語的構擬〉(1999);

第二種譯為「共同閩語」如:吳瑞文〈論梗攝開口字在共同閩語中的演變與層次〉(2010);第三 種譯為「閩語祖語」如:洪惟仁〈閩南語的方言比較與通變系統〉(2003)以閩語祖語稱呼。本 篇研究統一採用「原始閩語」的稱呼,主因是羅杰瑞於1979 年在《方言》中以英文發表了〈閩 語詞匯的時代層次〉一文,而後由梅祖麟(1994)翻譯,譯文中即將 The Proto-Min 直接翻譯成

「原始閩語」,因此本文從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閩南方言的白話層韻母上,取廈門、漳州、泉州為材料,與 上古音韻部比較,證實有層白話韻母是上古以下,中古以前由古漢語所分支出來 的。徐氏的討論非常精細,將閩南語中所存的上古韻部現象一一指現出來,例如:

上古祭月元韻字於今閩南多讀為-ua、-ua、-ua。徐氏為閩南語與上古韻部的對 應情況作一全面性且系統性地揭示,且提供了古閩南語擬測的一大啓發。另外 如:李熙泰〈廈門方言的熊字〉(1982)、虞萬里〈從古方音看歌支的關係及其演 變〉(1984)、林葉連〈從詩經探討閩南語存古現象〉(2006)等人也分別從上古 漢語的一些特點出發,討論在閩南方言中的情形。

(二)從兩漢漢語來看閩南方言

將兩漢漢語與閩南方言連繫起的篇章不多,但丁邦新(1983)所提出的見解 卻非常強而有力的證明了兩漢漢語與閩南方言的關係,也得到學界的普遍認同。

丁邦新

Derivation time of colloquial Min from Archaic Chinese

(1983)此篇文章是以 英文書寫,為首篇清楚連繫古漢語與閩南方言的研究文章。丁邦新認為今閩南方 言「騎徛寄蟻」讀-ia是來源於西漢歌部字,提出的證據有二:第一、閩南歌部字 讀-ia與李方桂擬的歌部字*-jar相當接近;第二、閩南讀-ia的「騎徛寄蟻」這類 字在西漢時期仍屬歌部字,至東漢時期則轉入支部字,但閩南的支部字中卻沒有 讀-ia韻者,顯示閩南的-ia韻不見歌支合流的情形,則閩南讀-ia的「騎徛寄蟻」

這類字應是來源於東漢歌支部合流之前。

(三)從六朝漢語來看閩南方言

六朝時期有大量的漢人入閩,必然為閩方言帶來漢語的層次,也有些學者已 連繫過六朝漢語與閩南方言的關係。如:梅祖麟〈現代吳語與「支脂魚虞,共為 不韻」〉(2001)梅祖麟以《切韻序》當中的「支脂魚虞,共為不韻」為線索,觀 察支、脂、魚、虞韻字於現代吳語、現代閩語中的表現情形,從中發現吳語及閩 語中都還保存著「共為不韻」的痕跡。梅氏還利用羅杰瑞對原始閩語的構擬,構 擬出原始吳語、原始江東方言;另一方面,也以詞彙「苧」為證據,確定「苧」

的層次是來源於南朝浙江。再如:楊秀芳〈從方言比較論吳閩同源詞「摭」〉(2003)

楊氏此篇主要是在考察吳閩地區表示「撿拾意」的「之石切」字,本字應書寫為 昔韻的「摭」,並分別從語義、用法、音讀對應來論證「摭」表「撿拾意」的合 理性。在談及音讀對應時,即觸及到層次來源的問題,楊氏根據漢語音韻史來判 斷,在不同的階段,陽入相配的結構關係會有不同。西漢以前入聲鐸部會與陽聲 陽部相配,因此閩南承繼自西漢以前鐸陽相配格局的層次,鐸部昔韻字的主要元 音需有與陽部字相同的表現;南北朝以後鐸部昔韻字與錫部麥昔韻字合流,因此 源自南北朝以後的層次需有鐸部昔韻與錫部麥昔韻同讀的表現。而閩南地區鐸部 昔韻字的「摭」與錫部昔韻的「跡脊」同讀-io,因此吳閩地區「摭」讀kio7 是來自於南北朝以後的層次。除此之外,王建設〈從世說新語的語言現象看閩語 與吳語的關係〉(2000)林倫倫〈粵東閩語與魏晉南北朝時語的關係〉(2001)也 討論過六朝漢語與閩語的關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四)從唐宋漢語來看閩南方言

從唐宋漢語來看閩南方言的討論非常眾多,學界已有共識認為:閩南文讀層 即來自唐宋時期的漢語。例如:黃典誠〈晉唐古語在泉州〉(1983),劉曉南更陸 續考察了宋代漢語與宋代閩人用韻的特色及關係〈宋代福建詩人用韻所反映的十 到十三世紀的閩方言若干特點〉(1998)、〈宋代文士用韻與宋代通語及方言〉

(2001)、〈朱熹與閩方言〉(2001)等。

二、「從閩南方言來看古漢語」的相關論著

從「閩南方言」的內部比較出發,觀察比較出來的結果,才進而與古漢語相 比較,以確定歷史層次。這方面的研究非常眾多,層次的析分情形也有所不同,

但大致而言皆普遍肯定閩南方言至少具有文讀與白讀兩個時間層次,除此之外,

閩南方言還有其它讀音情形可分析為其它層次。

(一)閩南方言至少具有文讀、白讀兩個時間層次

閩南方言大量的文白讀現象,促使學者很早就注意到閩南方言內部具有不止 一層的層次,而真正比較閩南方言內部,又與古漢語連繫者則如:張琨〈論比較 閩方言〉(1984)、張琨〈再論比較閩方言〉(1989)張氏的文章一開始就提到閩 語的最大特色就是文白異讀現象,故在做方言比較時要同時考慮到文白異讀的層 次,不同的層次會有不同的對應。〈論比較閩方言〉中討論的方言點有廈門、潮 陽、福州,其中廈門與潮陽都屬閩南方言,福州屬閩東方言,因此可說是閩南與 閩東方言的比較;〈再論比較閩方言〉則增加了閩北方言的材料,使內部層次間 的對當關係更加清楚。張氏考慮到閩語的構成是層次的疊積,當傳入的方言不 同、路徑不同、時間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層次,張氏的這種思考使得閩語的異 讀現象能突破《切韻》的限制,與其它方言有所連繫;另外,由於張氏具有層次 的觀念,而每一層次又代表著不同來源、路徑、時代,故分析每一層次的對應,

實也是說明現代閩語逐步形成的歷史。

又如:董同龢《四個閩南方言》(1959)董氏在書中〈比較音韻的材料〉、〈四 個方言音系的比較〉、〈四個方言的音系和中古音系的比較〉三篇中,比較了四個 閩南方言:廈門、龍溪(漳州)、晉江(泉州)、揭陽(潮州);也比較了國語和 中古音;比較的項目包括聲母、韻尾、韻母、聲調。董氏經過這些材料的比較,

主要發現兩點:

中古的韻母許多都和閩南的兩個韻母相當,這也就是通常所謂一字兩音現 象的原因,……,我們似乎只好假定閩南語的字在歷史上至少有兩個不同 的來源:一個比較接近中古音;另一個比較不像中古音。

有些切韻裡的韻,在其它方言難找到分別的痕跡的,在閩南語中倒可以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出一些,如:魚-虞,咍-泰,支-脂之。又如我們就韻書『重紐』發現 的支、脂、真(諄)……的唇牙喉音的兩類分別所在,我們的材料裡也有 些線索。」(1959:1041)

董氏已暗示閩南語的字是具有至少兩個歷史上的不同來源,而且閩南語還存有不 少《切韻》分韻的特徵,這些特徵在其它方言中卻已消失了。董氏的研究讓方言 共時的比較向歷時的分析接軌,隱然揭示閩南語是個立體的結構的雛型。

(二)閩南方言具有兩個以上的層次

能將閩南方言白讀層再作細分者,則首先需以羅杰瑞為代表,羅氏在〈閩語 詞彙的時代層次〉(1994)指出廈門話(閩南)「天」白讀ti1、文讀tien1,福州 話(閩東)只讀tie1,將樂話(閩西)文讀tie1、白讀tai1,將樂文讀tie1 是羅氏之前所擬構的原始閩語*tian1 的規則反映,與廈門白讀ti1、福州tie1 共同保存-i-介音,故為同一層次;相對的,將樂白讀tai1 應較文讀層次早,故 利用「天」字,可將閩語分成三個層次:

能將閩南方言白讀層再作細分者,則首先需以羅杰瑞為代表,羅氏在〈閩語 詞彙的時代層次〉(1994)指出廈門話(閩南)「天」白讀ti1、文讀tien1,福州 話(閩東)只讀tie1,將樂話(閩西)文讀tie1、白讀tai1,將樂文讀tie1 是羅氏之前所擬構的原始閩語*tian1 的規則反映,與廈門白讀ti1、福州tie1 共同保存-i-介音,故為同一層次;相對的,將樂白讀tai1 應較文讀層次早,故 利用「天」字,可將閩語分成三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