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論古漢語韻母在閩南語白讀中的表現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論古漢語韻母在閩南語白讀中的表現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6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九十九學年度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竺家寧. 立. 先生. 政 治 大. ‧ 國. 學 ‧. 論古漢語韻母在閩南語白讀中的表現.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研究生:蔡穎慧. i n U. 撰. 中華民國一百年七月. v.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二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1 前人研究的成果....................................................................................6 研究方法與步驟..................................................................................10 研究材料的來源..................................................................................15. 閩南語韻母的文白讀判斷 ........................................................19.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陰聲韻部的白讀分析 .........................................................................19 陽聲韻部的白讀分析 .........................................................................62 入聲韻部的白讀分析 .......................................................................105. 第二節. 閩南表現西漢魚/侯的合流 ..............................................................153. 治 政 第三章 西漢韻母現象在閩南語白讀中的表現 大.................................141 立 第一節 閩南表現西漢之職蒸/幽覺冬的合流與對立 ..................................141 ‧ 國. 學. 六朝江東韻母現象在閩南語白讀中的表現 .........................185. y. sit. 閩南表現六朝江東方言耕/陽部的合流 ..........................................185 閩南表現六朝江東方言銜/元韻的合流 ..........................................193 閩南表現六朝江東方言魚/虞的對立 ..............................................200 閩南表現六朝江東方言幽/宵的合流 ..............................................212. io. al. n. 第五章. Nat.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er. 第四章. ‧. 第三節 閩南表現西漢歌/支的對立 ..............................................................162 第四節 閩南表現西漢脂質真/微物文的合流 ..............................................170. Ch. en chi. i n U. v. g 結論............................................................................................219.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現代閩南語在介音洪細上分別反映西漢與六朝音 .......................219 現代閩南語在主元音演變動機上分別反映西漢與六朝音 ...........226 現代閩南語在韻尾弱化程度上分別反映西漢與六朝音 ...............230. 參考書目 ....................................................................................................239 附錄一 上古陰聲韻部在閩南白讀的對應及中古分布 ...........................................245 附錄二 上古陽聲韻部在閩南白讀的對應及中古分布 ...........................................251 附錄三 上古入聲韻部在閩南白讀的對應及中古分布 ...........................................257.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5)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確立研究動機與目的,在了解目的後;進一步整理前人的說法,瞭 解目前研究者的觀點,從中,找尋我們的研究視角,希冀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 做更擴大的研究;由於我們的研究概念是利用歷史語言學的角度來進行比較,因 此在已經確定好我們的研究目的與研究視角後,接下來再談論到理論基礎與研究 步驟;最後,則說明本研究所使用的語料,由於歷史語言學注意語料的選擇及來 源,因此我們對於語料也會有所說明交待。.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政 治 大. 從許多的古漢語現象保留在閩南語中,即可發現古漢語與閩南方言的關係是 十分密切的。在語音的保存上,如:同諧聲偏旁的「工、江」,於上古時代應屬. 立. ‧. ‧ 國. 學. 同音的,但在現代國語中並不同音,可是在閩南語中卻可同讀為 ka1。在詞彙 的使用上,如: 「鼎」的使用, 《詩經.周頌.絲衣》 「鼐『鼎』及鼒」中的「鼎」 指烹煮的器具,現代國語多言「鍋子」 ,閩南方言則仍以「鼎仔」表烹煮的器具。 在語法的保存上,古漢語會將「不」放在句末當作語氣詞,如《史記.張儀列傳》 「子去寡人之楚,也思寡人不?」 、 《世說新語.方正》 「尊君在不?」 ,現代國語 多言「嗎」 ,閩南方言則仍言「汝要食餅不?」 。更進一步的說,當現今其它漢語. y. Nat. sit. n. al. er. io. 方言已不復見古漢語特點時,現代閩南語卻仍可發現:非敷奉母讀p-、p-,知徹 澄母讀t-、t-(袁家驊 1983:240;董同龢 1974:356;詹伯慧 1981:185)等漢 語上古音的特徵,在現代閩南語中皆保存了下來。. Ch. engchi. i n U. v. 此外,閩南方言還有豐富文白系統的對立,袁家驊在《漢語方言概要》 (1983: 254)中說: 每一個方言都有文白讀音的分歧,但是在這方面沒有一個方言趕得上閩南 話的。閩南話讀書音和白話音幾乎各自形成了一個語音系統。 造成閩南內部文、白讀音各成系統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張琨(1984:416)曾清 楚地為文白讀的成因做過一番解釋,他說: 漢語(包括種種不同的方言)從秦漢經過隋唐一直到現在,從不同地域, 經過不同途徑不斷的輸入閩方言區,每次大規模的移民都會對閩方言發生 不同的影響,再加上土著及鄰居的因素,就造成了閩語方言內部文白異讀 的複雜現象。 張氏即意指,閩南方言中有豐富的文白異讀,即是有豐富的不同系統,即是有豐 1.

(6) 蔡穎慧:論古漢語韻母在閩南白讀中的表現(口試本). 富的不同層次,這些豐富的層次經由移民所帶來的。因此,閩南方言至少可粗分 為兩個不同的層次,其一是文讀層次,其二是白讀層次。一般認為閩南文讀音最 能體現中古《切韻》音系韻讀的真實面貌(黃典誠 1990) ,但閩南話中還有些韻 讀是超越《切韻》系統的(董同龢 1960:1016) ,這個超越《切韻》系統的便是 閩南話中的白讀音,徐芳敏(1990:3)是這麼說的: 閩南方言是閩方言的一個方言片,因此閩南方言的白讀層韻母系統也在上 古以下,中古以前由漢語分支出來的。 我們可以這樣解釋:閩南方言的白話層韻母在上古以下,中古以前形成,在這段 期間,每次的大規模移民都為閩南方言帶來新的影響,於是,閩南方言白讀內部 又有數個層次,所以張琨(1984:416)說: 「其實閩方言中有很多時代不同、地 域不同的系統並存著,其中有些系統殘缺不全。」因此,我們研究目的主要有三:. 治 政 一、辨析閩南語白讀韻母中的不同層次 大 立 閩南語白讀內部就有不同的層次系統,例如,同樣是「天」字,廈門話(閩 ‧. ‧ 國. 學. 南) 「天」白讀ti1、文讀tien1,福州話(閩東)只讀tie1,將樂話(閩西)文 讀tie1、白讀tai1。羅杰瑞(1994)認為,這是不同歷史層次所造成的,羅杰 瑞認為將樂文讀tie1 是羅氏(1981)所擬構的原始閩語*tian1 的規則反映,與 廈門白讀ti1、福州tie1 共同保存-i-介音,故為同一層次;相對的,將樂白讀tai1 應較文讀層次早,故利用「天」字,可將閩語分成三個層次:. n. Ch. 廈門. tai1. --. e n g c h i ti$U1. 第二層次(次早) tie1. 福州. er. io. al. 第一層次(最早). 將樂. sit. y. Nat. 天. v ni. --. tieŋ1. 第三層次(最晚) tie1 tien1 tieŋ1 「天」字的文讀(第三層次)是一個層次,「天」字的白讀(第一、二層次)又 可再分為兩個層次。因此閩南語除了有文白讀兩個層次外,閩南語的白讀內部也 能再分成數個層次。 移民一波波進入閩方言區,就為閩方言帶來一層層新的語音。新進的層次與 原有的層次會互相「疊置」,也會互相「取代」。 所謂層次與層次之間的「疊置」是指,異方言音類隨著詞語進入方言內部以 後,成為方言音系中的組成部份,但不是唯一的組成部份,因為方言中還存在著 原音類,新進入的異音類和相對應的原音類在方言中同時存在(王福堂 2005: 41) 。例如: 「石」字,在泉州當「石頭」時讀作tsio,當「石榴」時讀作sia。 2.

(7) 第一章 緒論. 「石榴」為西漢以後才傳入中國的,據晉代張華《博物志》的記載:「漢張騫出 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因此「石榴」傳入閩南的時間 應較四處可見的「石頭」來得晚,今日「石」字於閩南地區有兩種白讀,便是舊 層次與新層次疊置的結果。. 層次與層次之間的「取代」是指,方言內部由於規範的需要,因此不同層次 會處在競爭之中,當一個層次的音類使用較普遍,另一個層次音類的使用就會日 漸減少,甚至可能在最後消失(王福堂 2005:43) ,於是某些層次系統會有殘缺 的情形。例如: 「星」字就是個很好的例字,同樣是閩南方言,對泉州而言「星」 字有三個層次分別讀作si、san、tsi,但對汕頭而言則只具有一個層次 tse。既然泉州、汕頭皆屬閩南方言,則理論上兩者應具有同樣數量的層次疊 置,可是「星」字的不同層次讀音,在汕頭發生了競爭、取代,今汕頭地區只見 一個層次的讀音,另外兩個層次的讀音已經消失。.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閩南方言除了有新舊層次的問題外,每一個層次在數千年歷史的發展下,也 會發生變化,可能是:單一音類的音值改變,單一音類發生條件分化形成兩種音 值,兩個不同的音類發生合併……等等。例如:漳州地區的央元音已經消失,往. ‧. 兩邊的-i-、-u-元音發展,但泉州地區還具有央元音的讀音,漳州讀「子tsu、次tsu、 賜su、事su、史su」 ,泉州讀「子ts、次ts、賜s、事s、史s」 (洪惟仁 2001: 244)即是漳州方言內部的音值發生改變。又如: 「稟品今」與「林侵心」皆為中. Nat. y. sit. n. al. er. io. 古雙唇韻尾-m的深攝字,但在今閩南的文讀層中,漳州、泉州地區將雙唇聲母 的「稟品今」讀為舌尖韻尾的-in,將非雙唇聲母的「林侵心」讀為雙唇韻尾-im, 可見文讀層中的深攝字因聲母條件的不同而發生了條件分化。再如:汕頭地區的. i n U. v. 語言系統中,舌尖韻尾-n、-t已與舌根韻尾-、-k合併,汕頭「崩 pa、斑 pa」 同音,泉州「崩 pa、斑 pan」有別;汕頭「木bak、密bak」同音,泉州「木 bak、密bat」有別,顯示汕頭地區的舌尖韻尾與舌根韻尾發生合流,泉州仍 保持對立。. Ch. engchi. 閩南語對外有其它方言層次的不斷疊置、取代,閩南語對內也不斷地發展演 變、分化、合流,使得閩南語的層次分析變得複雜。因此,我們必需取同源的閩 南次方言點讀音進行對應比較,在比較過後,至少可能會出現四種情形: 甲地 乙地 A 規則對應 A 甲 A 乙 B 甲-1 B 條件分化 B乙 B 甲-2 C 競爭替代. C甲. D 異層同讀. D甲. 丙地 A丙 B丙. B丙 C丙 D 乙 D 丙(=A 丙) C乙. 3.

(8) 蔡穎慧:論古漢語韻母在閩南白讀中的表現(口試本). 有時各方言點的讀音對應情形非常整齊,即為「A 規則對應」;有時某個方言點 會發生條件分化而讀成不同讀韻,在語音對應上就有 A 方言點的兩種音讀對應 B 方言點的一種音讀的現象,即為「B 條件分化」 ;有時某方言點有兩個層次疊置、 競爭,即為「C 競爭替代」;有時甚至有不同層次卻同一讀音的情形,即為「D 異層同讀」 。因此我們需要取閩南語內部各方言點的讀音進行對應比較,再作進 一步的層次辨析。. 二、觀察古漢語現象與閩南語白讀韻母層次的對應 張琨(1984:416)曾經說過: 「每次大規模的移民都會對閩方言發生不同的 影響。」翻開閩語區的發展歷史, 1可發現秦漢至宋代之間,有一波波講著古漢 語的移民南遷至閩語區。. 政 治 大. 早在二十萬年前,閩語區就有百越族活動,一直到秦漢以前,江南地區都是 百越族的居住地,然而他們所使用的古越語和古漢語相差很大,彼此不能通話(周 振鶴、游汝杰 1988:9)。這個歷史事實,形成閩南的「百越語『底層』 2」。. 立. ‧ 國. 學. ‧. 閩語的「語音『層次』」3一直到秦代以後才開始形成。漢人開始與閩語區有 所接觸,最早是溯及秦始皇於閩語區設立閩中郡,不過,秦王只是在名義上設立 一郡,並沒有做實質的統治, 4但當時已有五十萬民兵北來,這批秦代移民與當 地閩越人混居,羅杰瑞(1994)認為這批民兵為閩語區帶來了秦漢時的漢語讀音, 成為閩語當中的「秦漢層次」。西漢初期,朝廷讓閩越人自治,但勢力不斷龐大 且不受朝廷所掌控,漢武帝認為「東越狹多阻,閩越悍,數反覆。詔軍吏皆將其 民徙處江淮間,東越地遂虛」,於是將閩越國之民全數遷往長江淮河一帶內地安 置,閩越國亡。閩地暫時渺無人煙,原來說上古漢語的秦之軍民,被北移至江淮。 閩地於西漢末才再次受朝廷經略,而設東治縣。此時的閩地被開發為江南與廣東 航路之間的中繼站,並且已有移民經海路而由北南來。這批於西漢末、東漢初南 下的北人,便帶來了西漢末的漢語語音,因此丁邦新(1983:14)認為閩南語的 白話音「極可能是在西漢末年、東漢初年從古漢語方言而出的」。.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 i n U. v. 閩語區是方言學的概念,其地理位置約包含了今日的福建全境、廣東省東部、海南省、浙江省 南部,及海外的台灣、新加坡等地。這些散布範圍那麼廣大的閩人,主要來源於福建境內,而在 歷史發展中,一波波的向外移民。因此,我們這裡談到的閩語區,主要是以福建境內的歷史發展 為主。 2 根據王福堂(2005:48)的解釋: 「 『底層』是層次的一種,它原指歷史上已經被替換的某個語 言在現存語言中遺留的成分,大多表現為特殊的語音。這種層次比較古老,在語言系統中處於深 層,因此借用地理學名詞『底層』來稱呼。」 3 根據王福堂(2005:48)的解釋: 「 『層次』一般指進入方言的外來成分。語音層次,即同一古 音來源的不同語音形式。」 4 《史記‧東越列傳》 : 「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搖者,其先皆越王句踐之後也……秦已併天下, 皆慶為君長,以其地為閩中郡。」其中所謂慶為君長,不過把無諸、搖的王號削去,削為君長, 秦王並沒有再派守尉令長來。因此秦立閩中郡,只是名義上設立一郡,實際上並沒有施行統治。 4.

(9) 第一章 緒論. 東漢末年,中原戰亂,避戰的漢民開始一批批進入當時人煙稀少的閩地。後 來,孫吳集團在江東崛起,其刻意向南發展,經營閩地,先後五次派遣軍隊入閩, 也同時帶動當時民眾的入閩。這批外來的民眾逐漸成為閩地人口的主體。周振 鶴、游汝杰(1986:38-39)即言: 「漢末三國晉初的百年之間,來自江南浙北的 移民分別從海路和陸路大批湧入福建。」大量的江南浙北移民,使得原本發展於 金陵的江東方言也擴展到了福建,所以丁邦新(2006:1)也說: 「南北朝時代的 吳語就是現代閩語的前身」。 西晉末年,北方再次發生動亂,永嘉之亂又再次帶來了北方的語音。《三山 志》說:「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如閩者八族。」這次移民使福建人口增加一倍 以上,並帶來中原一帶的口語。閩地開始有漢人加以開發後,陸續吸引更多的漢 人移入。. 政 治 大. 唐初河南藉的陳政、陳元光父子領軍民至漳州屯墾。唐高宗總章二年(西元 669 年),泉潮間有蠻僚(今畬族)作亂,陳氏父子受命入閩平定亂事,陳氏父 子及一百二十三位將領,以及後來增援的五十八軍校,大部份都定居下來,開發 漳州。他們帶來的語言是七世紀的中州話,這對閩南方言自然會發生影響。唐末 河南籍的王潮、王審知兄弟趁中原戰亂,率領數十萬軍隊入閩建國。這批隨王氏 兄弟南下的人所用的是第十世紀的中州話(張光宇 1996:64-66) 。宋代中原受金、 元兵壓迫嚴重,皇室人員陸續南下避亂。甚至在西元 1276 年,宋帝端宗在福州 即位,後為元兵所迫,死於厓山;端宗之子最後也跳海而亡。一些由北方南下的 忠義之士眼看中原受控於異族,而不願北返,便寓留在閩、贛、粵等地。. 立.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al. n. 據《福建省志》 (2000:7)對人口發展的觀察,宋代前,以北方人口遷入為 主;宋代以後,逐漸演變為向國外和台灣等海外地區遷出。換句話說,其它方言 區對閩語區的影響,大致上可以宋代為界,宋代以後的影響應較為零星。. Ch. engchi. i n U. v. 從古漢語與閩南語的錯綜歷史關係,我們知道會有一層層古漢語語音痕跡保 存在閩語中。因此,我們希望藉由科學的方法,系統性地篩選分析出閩南語韻母 保存的古漢語現象。. 三、歸結閩南語白讀韻母不同層次的演變類型 既然已得知閩南語白讀韻母內部可分為數個層次,又將古漢語與閩南語內部 的層次進行對應,則我們必然還要對古漢語至現代閩南語間的演變情形進行探 索。 5要能釐清古漢語至現代閩南語間的演變情形,勢必要透過歷史語言學的方 5. 我們這裡所提到的「古漢語」保含了自上古漢語一路演變而下的兩漢漢語、六朝北方漢語、六 朝南方漢語、中古《切韻》漢語等。 5.

(10) 蔡穎慧:論古漢語韻母在閩南白讀中的表現(口試本). 法,層層的比較、構擬、推導,才能系統性的解釋演變過程。根據歷史語言學的 看法,從古漢語到現代閩南語間,基本上會經過三次的分化演變:第一次是從古 漢語中分化出「原始閩語(Proto-Min)」, 6第二次是從原始閩語中分化出「古閩 南語(Proto-South-Min) 」 ,第三次則是從古閩南語當中再分化出現代閩南語的「潮 汕小片」、「漳州小片」、「泉州小片」等。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透過現代閩南語的汕頭、漳州、泉州讀音,根據三地音 值構擬出古閩南語的樣貌;再透過古閩南語與古閩東語的對應比較,推導出原始 閩語的音值;進而連繫上原始閩語與古漢語間的演變關係。當我們找出古漢語與 閩南語層次對應的同時,也離析出閩南語不同層次的演變類型。我們藉由閩南不 同層次演變類型的比較,歸結閩南不同層次的演變特點;再從漢語演變史的角 度,來解釋閩南不同層次演變特點的成因。. 立 前人研究的成果. 學. ‧ 國. 第二節. 政 治 大. ‧. 有許多學者已連繫過古漢語與閩南方言的關係,但隨著切入的視角不同,而 連繫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大致可分成「從古漢語來看閩南方言」及「從閩南方言 來看古漢語」兩類。「從古漢語來看閩南方言」側重於古漢語於各時代的音類分 合、音值演變於閩南方言中的表現;「從閩南方言來看古漢語」側重於閩南方言 內部的音值、音類比較,來判定閩南方言的語音層次來源。. n. Ch. engchi. er. io. sit. y. Nat. al 一、「從古漢語來看閩南方言」的相關論著. i n U. v. 從「古漢語」的演變情形出發,以古漢語各階段的演變、結構來比較閩南方 言,從中得知閩南方言是否能反應古漢語的情況,及反應出多少現象。目前學者 們大致從四個古漢語的時間點作為觀察窗口,分別是上古漢語、兩漢漢語、六朝 漢語、隋唐漢語。 (一)從上古漢語來看閩南方言 將上古漢語完整的與閩南方言相較,最完整的討論者為:徐芳敏《閩南廈漳 泉次方言白話層韻母系統與上古音韻部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1991),徐氏討 6. 「原始閩語」原文為 Proto-Min,由羅杰瑞於 1981 年發表的 The Proto-Min Finals 中所提出,目 前 Proto-Min 一詞有三種翻譯:第一種譯為「原始閩語」如:王福堂〈原始閩語的構擬〉 (1999); 第二種譯為「共同閩語」如:吳瑞文〈論梗攝開口字在共同閩語中的演變與層次〉 (2010) ;第三 種譯為「閩語祖語」如:洪惟仁〈閩南語的方言比較與通變系統〉(2003)以閩語祖語稱呼。本 篇研究統一採用「原始閩語」的稱呼,主因是羅杰瑞於 1979 年在《方言》中以英文發表了〈閩 語詞匯的時代層次〉一文,而後由梅祖麟(1994)翻譯,譯文中即將 The Proto-Min 直接翻譯成 「原始閩語」 ,因此本文從之。 6.

(11) 第一章 緒論. 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閩南方言的白話層韻母上,取廈門、漳州、泉州為材料,與 上古音韻部比較,證實有層白話韻母是上古以下,中古以前由古漢語所分支出來 的。徐氏的討論非常精細,將閩南語中所存的上古韻部現象一一指現出來,例如: 上古祭月元韻字於今閩南多讀為-ua、-ua、-ua。徐氏為閩南語與上古韻部的對 應情況作一全面性且系統性地揭示,且提供了古閩南語擬測的一大啓發。另外 如:李熙泰〈廈門方言的熊字〉 (1982) 、虞萬里〈從古方音看歌支的關係及其演 變〉(1984)、林葉連〈從詩經探討閩南語存古現象〉(2006)等人也分別從上古 漢語的一些特點出發,討論在閩南方言中的情形。 (二)從兩漢漢語來看閩南方言 將兩漢漢語與閩南方言連繫起的篇章不多,但丁邦新(1983)所提出的見解 卻非常強而有力的證明了兩漢漢語與閩南方言的關係,也得到學界的普遍認同。 丁邦新 Derivation time of colloquial Min from Archaic Chinese(1983)此篇文章是以 英文書寫,為首篇清楚連繫古漢語與閩南方言的研究文章。丁邦新認為今閩南方. 治 政 言「騎徛寄蟻」讀-ia是來源於西漢歌部字,提出的證據有二:第一、閩南歌部字 大 立 讀-ia與李方桂擬的歌部字*-jar相當接近;第二、閩南讀-ia的「騎徛寄蟻」這類 ‧ 國. 學. 字在西漢時期仍屬歌部字,至東漢時期則轉入支部字,但閩南的支部字中卻沒有 讀-ia韻者,顯示閩南的-ia韻不見歌支合流的情形,則閩南讀-ia的「騎徛寄蟻」 這類字應是來源於東漢歌支部合流之前。. ‧. n. al. er. io. sit. y. Nat. (三)從六朝漢語來看閩南方言 六朝時期有大量的漢人入閩,必然為閩方言帶來漢語的層次,也有些學者已 連繫過六朝漢語與閩南方言的關係。如:梅祖麟〈現代吳語與「支脂魚虞,共為 不韻」〉 (2001)梅祖麟以《切韻序》當中的「支脂魚虞,共為不韻」為線索,觀 察支、脂、魚、虞韻字於現代吳語、現代閩語中的表現情形,從中發現吳語及閩 語中都還保存著「共為不韻」的痕跡。梅氏還利用羅杰瑞對原始閩語的構擬,構 擬出原始吳語、原始江東方言;另一方面,也以詞彙「苧」為證據,確定「苧」 的層次是來源於南朝浙江。再如:楊秀芳〈從方言比較論吳閩同源詞「摭」〉 (2003) 楊氏此篇主要是在考察吳閩地區表示「撿拾意」的「之石切」字,本字應書寫為 昔韻的「摭」,並分別從語義、用法、音讀對應來論證「摭」表「撿拾意」的合 理性。在談及音讀對應時,即觸及到層次來源的問題,楊氏根據漢語音韻史來判 斷,在不同的階段,陽入相配的結構關係會有不同。西漢以前入聲鐸部會與陽聲 陽部相配,因此閩南承繼自西漢以前鐸陽相配格局的層次,鐸部昔韻字的主要元 音需有與陽部字相同的表現;南北朝以後鐸部昔韻字與錫部麥昔韻字合流,因此 源自南北朝以後的層次需有鐸部昔韻與錫部麥昔韻同讀的表現。而閩南地區鐸部. Ch. engchi. i n U. v. 昔韻字的「摭」與錫部昔韻的「跡脊」同讀-io,因此吳閩地區「摭」讀kio7 是來自於南北朝以後的層次。除此之外,王建設〈從世說新語的語言現象看閩語 與吳語的關係〉 (2000)林倫倫〈粵東閩語與魏晉南北朝時語的關係〉 (2001)也 討論過六朝漢語與閩語的關係。 7.

(12) 蔡穎慧:論古漢語韻母在閩南白讀中的表現(口試本). (四)從唐宋漢語來看閩南方言 從唐宋漢語來看閩南方言的討論非常眾多,學界已有共識認為:閩南文讀層 即來自唐宋時期的漢語。例如:黃典誠〈晉唐古語在泉州〉 (1983) ,劉曉南更陸 續考察了宋代漢語與宋代閩人用韻的特色及關係〈宋代福建詩人用韻所反映的十 到十三世紀的閩方言若干特點〉(1998)、〈宋代文士用韻與宋代通語及方言〉 (2001)、〈朱熹與閩方言〉(2001)等。. 二、「從閩南方言來看古漢語」的相關論著 從「閩南方言」的內部比較出發,觀察比較出來的結果,才進而與古漢語相 比較,以確定歷史層次。這方面的研究非常眾多,層次的析分情形也有所不同, 但大致而言皆普遍肯定閩南方言至少具有文讀與白讀兩個時間層次,除此之外, 閩南方言還有其它讀音情形可分析為其它層次。. 政 治 大 (一)閩南方言至少具有文讀、白讀兩個時間層次 立 閩南方言大量的文白讀現象,促使學者很早就注意到閩南方言內部具有不止 ‧. ‧ 國. 學. 一層的層次,而真正比較閩南方言內部,又與古漢語連繫者則如:張琨〈論比較 閩方言〉(1984)、張琨〈再論比較閩方言〉(1989)張氏的文章一開始就提到閩 語的最大特色就是文白異讀現象,故在做方言比較時要同時考慮到文白異讀的層 次,不同的層次會有不同的對應。〈論比較閩方言〉中討論的方言點有廈門、潮 陽、福州,其中廈門與潮陽都屬閩南方言,福州屬閩東方言,因此可說是閩南與 閩東方言的比較;〈再論比較閩方言〉則增加了閩北方言的材料,使內部層次間 的對當關係更加清楚。張氏考慮到閩語的構成是層次的疊積,當傳入的方言不 同、路徑不同、時間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層次,張氏的這種思考使得閩語的異 讀現象能突破《切韻》的限制,與其它方言有所連繫;另外,由於張氏具有層次 的觀念,而每一層次又代表著不同來源、路徑、時代,故分析每一層次的對應, 實也是說明現代閩語逐步形成的歷史。.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又如:董同龢《四個閩南方言》 (1959)董氏在書中〈比較音韻的材料〉 、 〈四 個方言音系的比較〉 、 〈四個方言的音系和中古音系的比較〉三篇中,比較了四個 閩南方言:廈門、龍溪(漳州)、晉江(泉州)、揭陽(潮州);也比較了國語和 中古音;比較的項目包括聲母、韻尾、韻母、聲調。董氏經過這些材料的比較, 主要發現兩點: 中古的韻母許多都和閩南的兩個韻母相當,這也就是通常所謂一字兩音現 象的原因,……,我們似乎只好假定閩南語的字在歷史上至少有兩個不同 的來源:一個比較接近中古音;另一個比較不像中古音。 有些切韻裡的韻,在其它方言難找到分別的痕跡的,在閩南語中倒可以看 8.

(13) 第一章 緒論. 出一些,如:魚-虞,咍-泰,支-脂之。又如我們就韻書『重紐』發現 的支、脂、真(諄)……的唇牙喉音的兩類分別所在,我們的材料裡也有 些線索。」(1959:1041) 董氏已暗示閩南語的字是具有至少兩個歷史上的不同來源,而且閩南語還存有不 少《切韻》分韻的特徵,這些特徵在其它方言中卻已消失了。董氏的研究讓方言 共時的比較向歷時的分析接軌,隱然揭示閩南語是個立體的結構的雛型。 (二)閩南方言具有兩個以上的層次 能將閩南方言白讀層再作細分者,則首先需以羅杰瑞為代表,羅氏在〈閩語 詞彙的時代層次〉 (1994)指出廈門話(閩南) 「天」白讀ti1、文讀tien1,福州 話(閩東)只讀tie1,將樂話(閩西)文讀tie1、白讀tai1,將樂文讀tie1 是羅氏之前所擬構的原始閩語*tian1 的規則反映,與廈門白讀ti1、福州tie1 共同保存-i-介音,故為同一層次;相對的,將樂白讀tai1 應較文讀層次早,故 利用「天」字,可將閩語分成三個層次: 廈門. 福州. tai1. -ti$1. tieŋ1. 第二層次(次早) tie1. --. ‧. ‧ 國. 第一層次(最早). 將樂. 學. 立天. 政 治 大. Nat. io. sit. y. 第三層次(最晚) tie1 tien1 tieŋ1. n. al. er. 羅氏先嚴格地使用歷史比較法,比較方言內部的差異以劃分閩語的層次,在得出 層次後才參考漢語音韻史,為層次定出先後。. Ch. engchi. i n U. v. 除了白讀層可再細分,文讀層也可再作細分。楊秀芳《閩南語文白系統的研 究》博士論文(1982)是繼董同龢之後,第一位全面系統性的分析閩南語文白層 次問題者。楊氏先以廈門方言作層次分析,進而為泉州、漳州、潮州分別析論, 得出閩南語的三層系統:第一層系統是廈、漳、泉、潮的白話層,第二層次是廈、 漳、泉、潮的文讀層,第三層是潮州所獨有的新文讀層。楊氏的研究為閩南語的 層次分析工作打下一個很穩固的基礎,經過楊氏的分析辨正,我們明白對文白字 音的判讀不應只利用語用時的情形,而應是作全面的、有規則性的考量,因此, 我們在初步辨析文白讀音時,便可利用楊氏分析的結果加以判定。 除了基本的閩南內部層次分析外,更有學者探索這一層層的層次來源,企圖 將層次的來龍去脈梳理得更清楚。張光宇〈閩方言音韻層次的時代與地域〉 (1989) 以廈門方言為材料,參酌古代文獻與方言地理演變類型,指出閩語在長期形成的 過程中,包含了四個層次:古中原層、古江東層、唐宋文讀層、客贛方言層,並 9.

(14) 蔡穎慧:論古漢語韻母在閩南白讀中的表現(口試本). 對每個層次都提出一些特點,以供辨認。由於是篇期刊論文的關係,因此有些美 中不足,張氏所取的方言點只有廈門一個,且每個層次舉例並不夠多,有些系統 性、整體性不足的遺憾;但張氏的確已將閩南語於上古至中古階段的層次作一釐 清,後人研究多半不超出其框架。戴黎剛《閩語的歷史層次及其演變》博士論文 (2005)取漳州、仙游、福州、建甌、永安五地音來分別代表閩南、莆仙、閩東、 閩北、閩中五個次方言,透過次方言的比較得出閩語所保存的層次。戴氏以中古 韻攝為框架,分析韻攝中每個音類所應屬的層次年代與來源,大致分出了古越語 底層、上古音層、舊文讀層和新文讀層等。戴氏試圖將閩語分層,然而由於各片 只取一點為例,因此其所得出的結論是著眼於閩語各區方言所共有的層次,對於 各片細部的層次觀照性較不足,但戴氏仍勾勒出了閩方言層次的輪廓,可作為次 方言閩南片的一個參照。 無論是「從古漢語來看閩南方言」或「從閩南方言來看古漢語」,兩者皆是 殊歸同途的,理論上,應可彼此相互參照,互為補充。但從數量上、廣度上來看, 從「古漢語」出發來觀察閩南方言的研究比例上較少,多為零星韻部的切入,以 單篇研究的方式進行討論。因此,本研究為補其不足,所以觀察視角是「從古漢 語來看閩南方言」,並增加韻部討論的數量,以期能歸結出更周延的「古漢語與 閩南方言的關係」。另外,學者「從古漢語來看閩南方言」的切入視角有四,其 中的「上古漢語」、「隋唐漢語」與閩南方言的關係,研究者眾多,如:徐芳敏 (1991)、黃典誠(1983)目前已取得普遍的共識;另外的「兩漢漢語」、「六朝 漢語」的討論較為零星,僅有丁邦新(1983)、梅祖麟(2001)、楊秀芳(2003) 等人有過單一韻部的研究,所以本論文在「從古漢語來看閩南方言」的前提下, 分別從「兩漢漢語」、「六朝漢語」作為觀察窗口。.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第三節. Ch. 研究方法與步驟. engchi. i n U. v. 我們為了要能辨析閩南語中的不同層次、觀察古漢語現象與閩南語層次的對 應、歸結閩南語不同層次的演變類型,因此必需要有適當的研究方法與步驟。並 且試從「古漢語」的視角切入,由更多的韻部討論,來增強古漢語與閩南語層次 間的連繫。本節即對本論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做理論性的介紹,逐步解說本論文 的研究步驟。. 一、研究方法 閩南方言是個層次疊積豐富的漢語方言,本文利用「內部分析法」辨析閩南 語中的不同層次,再利用「外部比較法」觀察古漢語現象與閩南語層次的對應, 10.

(15) 第一章 緒論. 最後歸結閩南語不同層次的演變類型。然而,還必需「排除訓讀字」的擾亂,訓 讀字會造成不合理的對應情形。 (一)內部分析法 「內部分析法」是對單一方言點進行內部音讀的比較分析。需要檢視大量同 源詞語的音讀,利用一字異讀來辨析不同層次;或利用歷史音韻來源的互補分 布,而得知不同音讀卻是同一層次的條件分化。例如:楊秀芳《閩南語文白系統 的研究》 (1982)透過一字的文白異讀及音韻系統,而分別對廈門、漳州、泉州、 潮州的內部進行層次分析。 (二)外部比較法 「外部比較」則是對具有同源關係的不同方言進行分析比較,透過多方言點 的音讀對比,聯繫音讀與音讀間的對應關係,進而推朔不同方言點的語音變化情 形。隨著比較方向的不同,可細分為橫向的「共時比較」 ,與縱向的「歷時比較」。.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共時比較」是將同一時代的不同方言點進行分析比較,透過橫向的共時比 較,我們能得知方言同源的共性,也能得知方言分化的異性,在同時考量方言點 的共性與方言點的異性後,還能構擬出方言分化前的讀音樣貌。例如:羅杰瑞 The Proto-Min Finals(1981)比較同一字於閩方言內部的不同發音,擬構出原始 閩語的發音。. y. Nat. sit. n. al. er. io. 「歷時比較」是將不同時代的同一方言,或不同方言進行分析比較。若對不 同時代的同一方言進行比較,則可得知方言在時代的演變中,那些讀音沒有改變 而得以保存,那些讀音已發生變異或分化而被繼承。例如: 洪惟仁《彙音妙悟與古代泉州音》 (1996)拿一百年前的泉州韻書《彙音妙 悟》與現代泉州腔相比較,從中得出百年來泉州方言的改變,如:泉州地區的梗. Ch. engchi. i n U. v. 攝陽聲字發生*- > -,梗攝入聲字發生*-k > *-ik > *-ik > *-iak。 若對不同時代的不同方言進行比較,則多半是有一個方言的演變時代及歷程 為人所瞭解,而將這個已掌握的方言去對另一個較未知的方言進行對應,進而推 論未知方言的歷史來源。例如: 梅祖麟〈現代吳語與「支脂魚虞,共為不韻」〉(2001)是從南朝《切韻序》 記載當時的南方地區「支脂魚虞,共為不韻」 ,而從現代吳語、現代閩語當中也 發現了此項特徵,因而認定具有此項特徵的層次來源為江東方言層,意即時間為 六朝,地點為南方的江東地區。. 11.

(16) 蔡穎慧:論古漢語韻母在閩南白讀中的表現(口試本). (三)排除訓讀字 需要注意的是「訓讀字」的擾亂, 造成我們對於語音對應的錯誤判讀。如: 廈門中表拍打義的pha,書寫成文字時多寫成「打」 ,但「打」為端母梗攝上聲 字,從聲母來看,端母於閩南語中應讀t-不讀ph-,就韻尾來看梗攝陽聲韻不應具 喉塞音韻尾-,再就聲調來看也不應為入聲。實際上,pha的本字應為「拍」古 滂母陌韻入聲字,若不能發現「打」是訓讀字,而貿然將pha視為「打」的異 讀,便會得出端母在閩南語有ph-、梗攝陽聲韻在閩南語有-a的異常語音對應。. 二、研究步驟 我們在排除訓讀字的擾亂後,透過內部分析法與外部比較法,即可辨析閩南 語中的不同層次、觀察古漢語現象與閩南語層次的對應、歸結閩南語不同層次的 演變類型。然而,如何實施在實際操作上呢?我們認為在實際操作上,需有以下 的研究步驟。.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一)將閩南語韻母依上古韻部做分類. ‧. 漢語演變史中,一般將漢語最早的階段稱之為上古音,上古音中的韻部分類 是透過諧聲偏旁及先秦古籍的押韻情形歸納而成,目前上古韻部的分類,及中古 韻部的韻攝已受學界所接受,學界一般以「上古韻部」或「中古韻攝」來定位每 字的歷史來源。而我們知道古漢語與閩南方言的關係密切,我們若要將兩者加以 聯繫,則勢必要以「上古韻部」或「中古韻攝」來為閩南方言作分類。本研究是 以「上古韻部」作分類,理由有三:.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i n U. v. 第一、由於上古韻部一般是漢語演變的開端,因此我們若將閩南方言以上古 韻部做為分類,則可從頭開始梳理古漢語與閩南方言的關係。. engchi. 第二、王力《漢語語音史》 (2008) 、周祖謨、羅常培《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 變研究》(1958)、丁邦新《魏晉音韻研究》(1975)等人已將古漢語中的上古音 與中古音連繫起來,我們可藉由上古時的音韻條件推得中古時的音韻地位。 第三、漢語由上古到中古的演變軌跡,可成為閩南方言演變情形的參考。漢 語與閩南方言同源,漢語若朝某一方向演變,閩南方言也可能因為有著與漢語相 同的特質,而與漢語朝同方向演變,這雖然是種平行演變的關係,但漢語的演變 成因卻是閩南方言很好的參考依據。 基於以上三點原因,因此本研究將來源於相同上古韻部的字歸為一類,以同 韻部的字來進行觀察、比較。 12.

(17) 第一章 緒論. (二)利用內部比較法將相同歷史來源的閩南語韻母進行分層工作 當我們將閩南方言以上古韻部做分類後,則可發現同一韻部底下的字就有許 多讀音,讀音眾多的原因即閩南方言是眾多歷史層次的疊積所致。因此,我們必 需要利用內部比較法,檢視比較其音讀情形,除了利用文白異讀的方式區分出文 讀層與白讀層,也利用方言間的不同對應情形,將白讀層作更細部的分層。 例如:本研究中,可發現上古之部在現代閩南地區有十一種對應情形。這十 一種對應情形中,有七種對應出現在白讀時,因此這七種對應都是白讀層。而這 七種白讀對應中,又有兩種對應彼此間具有互補分布的情形,所以之部字在現代 閩南方言白讀層中最多可分為六層層次。 (三)以漢語時代特色篩選閩南韻母層次 整理清楚閩南方言的層次後,我們需要再從古漢語出發,瞭解古漢語的演變 情形,掌握古漢語的時代特色。漢語的演變發展雖然是連續不斷的,沒有一個截 然有別的分水嶺可以說這一天之前是讀 A 音,這一天之後是讀 B 音,但一般在 研究漢語演變時,多半以政治勢力的轉變做為基礎,以不同的朝代做為漢語演變 的分期。.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因此本研究利用不同朝代的文人押韻、文獻記載,掌握漢語每一期的特色, 並以漢語的時代特色為條件,檢索閩南方言的白讀層,從中篩選出符合條件者, 即可將古漢語與閩南方言連繫起來。若有同時符合條件的對應層次,則我們以外 部證據(如:詞彙證據)來判斷閩南的層次來源。. sit. y. Nat. n. al. er. io. 若以六朝江東地區幽宵部的合流為例。則透過詩文押韻的觀察,可發現,於 陸機之前的南方文人,如宋玉、劉安、陸機,會將幽部中的尤韻字與宵部通押, 但陸機之後的東晉以降文人,則不再出現幽部尤韻與宵部通押的情形,顯示,東 晉以後,幽部尤韻已與之部尤韻、侯部虞韻合流,幽部中只剩效攝字仍能與宵部 通押,因此,閩南方言的江東方言層應合於以下條件:條件一、上古幽部效攝字 與上古宵部同音。另一方面,江東方言另有一特點是虞尤合流,因此:條件二、 閩南方言中的幽宵兩部合流層,應不包含已與虞韻合流的尤韻字。閩南方言屬於 六朝江東幽宵合流的層次者,即要同時符合條件一、二的要求。因此,我們回頭 檢核前面對閩南幽、宵兩部字的白讀層分析。經過檢核,則幽宵部有兩類字符合 江東方言層的兩個條件:. Ch. engchi. i n U. v. 第一類於汕、漳、泉皆讀-o、-io,如「寶嫂掃好刀高號、椒蕭叫小燒薸」; 第二類於汕、漳、泉皆讀-a,如「早飽酵孝豹交貓焦」。 研究進行至此,我們已無法單純從音類分合關係判斷閩南方言與六朝江東漢 語的連繫,因此我們必需利用特徵詞彙輔助判斷。我們知道,「薸」為江東方言 13.

(18) 蔡穎慧:論古漢語韻母在閩南白讀中的表現(口試本). 的特徵詞, 《爾雅釋草》 : 「苹、萍」 ,郭璞《注》 : 「水中浮萍,江東謂之薸,音瓢。」 李如龍(1996)即將「薸」字視為閩方言中古吳語的特徵詞: 今閩方言皆稱浮萍為薸,福州音 piu2、廈門音 pio2、建甌音 piau5、永 安音 pi2、莆田音 piu2。 因此閩南方言見水中浮萍而稱「薸」 ,應是受到江東方言影響所致,換言之, 「薸 pio2」應屬閩南方言中的江東方言層。因此,與「薸 pio2」屬同一類的「寶遭 禱道嫂掃告好(-o,幽部) 、椒蕭叫(-io,幽部) ,毛刀高號(-o,宵部) 、標廟小燒薸 挑釣跳(-io,宵部)」也應屬江東方言層。 (四)利用外部比較法構擬原始閩語的形式 在「方言系譜」的觀念中,語言的演變會畫成逐漸分支的譜系樹,當我們要 追溯語言的分化演變時,則需要從現今方言點的音讀中,逐層地向上推論構擬。 因此,在步驟二的基礎上,我們可同時比較閩南的汕頭、漳州、泉州方言的音讀 情形,根據從其表現的異同而進一步構擬出古閩南的讀音;同理,我們也可比較 閩東的福安、霞浦、連江的音讀,而構擬出古閩東的讀音。在古閩南讀音與古閩 東讀音的基礎上,我們能構擬出原始閩語的讀音。.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認為最早的原始語中,某些地區因內部發生變化,而分 化成古漢語與古閩語兩支方言;古閩語逐步發展後,內部也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 出現了變化,於是又分成近海的閩東與閩南方言,以及內陸的閩北及閩中方言; 閩南方言同樣又在逐步發展後,分化為泉州、漳州、潮汕三片。因此,我們可利 用泉州、漳州、汕頭三個方言點來構擬古閩南;再利用古閩南與古閩東構擬原始 閩語;再利用原始閩語來與古漢語相比較。.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五)利用外部比較法連繫古漢語與現代閩南方言的關係 步驟三時,我們篩選出閩南白讀符合古漢語對應條件者;步驟四,我們構擬 出古閩南、原始閩語。而最後一個步驟,即步驟五,即是進一步將目前所擬的漢 語的時代音值與原始閩語、古閩南、今閩南音讀作連結、對應。 從連結、對應中,我們能發些古漢語與原始閩語、古閩南、今閩南音讀的同 與不同,相同者可視為閩南方言的存古現象,不同者則可視為閩南方言的內部演 變。因此,本研究分別從介音、主要元音、韻尾三方面分析比較漢語時代音值與 閩南音讀間的關係,從中推論古漢語演變至閩南方言間發生了那些變化,或保存 了那些讀音。 若以閩南反映六朝江東地區幽宵部的合流為例,則依造上述步驟一一進行, 則可畫出閩南屬六朝江東幽宵合流層次的演變表: 14.

(19) 第一章 緒論. 上古. 西漢. *- 幽. *-o 幽. 魏晉. *-o. 豪. *-au. 幽. *-i. *-io. *-io. 宵. *-iau. *-a. *-a. *-a. 豪. *-au. *-ja *-jia. 宵. *-ia. *-ja *-jia. *-ja. 宵. *-jia. *-ia. *-jau 宵. *-ia. *-jiau *-iau. 南北朝. 豪 宵 蕭 豪 宵 蕭. 原始. 古閩. 今. 閩語. 南. 汕、漳、泉. 例字 寶遭禱道嫂. *-au. *-au. *-o. -o、-o、-o. *-iæu. *-iau. *-io. -io、-io、-io. 椒蕭叫. *-au. *-au. *-o. -o、-o、-o. 毛刀高號. *-jæu. *-iau. *-io. -io、-io、-io. 小燒. *-jiæu. *-iau. *-io. -io、-io、-io. 標廟. *-iæu. *-iau. *-io. -io、-io、-io. 薸挑釣跳. 掃告好. 從「介音」的角度來看,此批同源字在現代汕頭、漳州、泉州中,閩南一等 字的介音與六朝時期一致,同樣不具介音;閩南三四等字的介音則與六朝時期同 樣具有介音,但音值上已有不同,今閩南的讀音已將三四等介音合併,讀為細音. 政 治 大 -i-。「主元音」方面,此批同源字在現代閩南方言皆讀舌面後次高元音-o,然而 立. 學. 在六朝時期則讀為舌面低元音*-au、*-æu,可見由古漢語至今閩南方言間,有發 生舌面低元音高化的現象。若從「韻尾」觀察,則發現此批同源字在今閩南方言 皆為開尾韻,而六朝時也已是開尾韻,可見閩南的此批同源字延續了六朝陰聲韻 尾已消失不見的特徵,讀為開尾韻。. sit. y. Nat. er. 研究材料的來源. io. 第四節. ‧. ‧ 國. 宵. 東漢. al. n. v i n 想要對方言進行分析,則除了要有妥善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外,還必需要 Ch engchi U 選取適當的研究材料,才能得出值得相信的結果。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取材是在 對閩南語分區的充分瞭解下,選取閩南每區中的代表方言點,再進行語音比較。. 一、對閩南語分區的認識 閩語內部有語音差異,分出了次方言──閩南語;閩南語內部也有著語音的 不同,故還可再細分出數個語支。但各家學者如董同龢(1959) 、潘茂鼎等(1963) 、 袁家驊(1983) 、張振興(1985) 、侯精一(2002)對於閩南語內部的分區有不同 的意見,大體上可依意見的異同歸納成以下幾點: (一)廈門閩語、臺灣閩語屬混合性音系,不適宜作閩南方言內部的比較 董同龢《四個閩南方言》(1959)中,將廈門作為一個比較的方言點,但深 究廈門方言的歷史背景,則可知廈門地區是混合閩南各地移民的方言點,因此今 15.

(20) 蔡穎慧:論古漢語韻母在閩南白讀中的表現(口試本). 閩南方言雖常舉廈門話為閩南方言的代表,但就層次的單純性來說,廈門方言往 往並列著來自漳州、泉州的語音特點。臺灣也屬閩南方言中的一片,但其歷史背 景與廈門相同,混雜了來自漳州、泉州等地的移民,因此台灣閩南語總的趨勢也 是漳泉融合的。誠如侯精一(2002)所言:「廈門、金門及澎湖、台灣全島,稱 為廈門口音,實際上是泉州腔和漳州腔混合的口音。」所以並不適宜再拿廈門閩 南、台灣閩語與其它閩南方言相較。 (二)海南島的閩語應獨立於閩南之外,不適宜作閩南方言內部的比較 袁家驊《漢語方言概要》(1983)將閩南分為四支,其中一支為海南島上的 閩南話,代表為文昌話。張振興〈閩語的分區(稿)〉 (1985)則修改了袁氏的看 法,認為海南島上的閩語應獨立成瓊文一區,不置於閩南一區之下。從海南閩南 的歷史形成來看,海南島是個外來移民眾多的島嶼,這些移民除了說閩語外,更 有說粤語、客語者。因此,海南島上的閩語已自於一特殊閩語音系,而不適宜歸 類於閩南方言之下。.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三)潮汕地區屬閩南方言的一區,可拿來作閩南方言內部的比較 無論是董同龢(1959) 、袁家驊(1983) 、張振興(1985) 、侯精一(2002), 皆將廣東境內的潮、汕方言視為閩南方言的一支。因此潮汕方言屬閩南方言下獨 立的一區,是最不具爭議的。. n. al. er. io. sit. y. Nat. (四)漳州、泉州屬閩南方言,但應各自拿來作閩南方言內部的比較 漳州與泉州的地理距離接近,因此潘荿鼎等(1963)將泉州、漳州視為一系; 張振興(1985)也將泉州、漳州視為一片;侯精一(2002)的北片也將泉州、漳 州全歸入其中。但,漳州、泉州在語音表現上仍有所分野的,例如:泉州地區具 有央元音,漳州則無。從歷史背景來看,泉州地區較漳州地區早有漢人移民,南 北朝後期的移民多半是移居泉州,唐末的陳元光等人才開始經略漳州。因此,泉 州、漳州應以閩南方言的其中兩片視之。. Ch. engchi. i n U. v. 二、本文研究材料的取材 上述各家說法中,我們可知泉州、漳州、廈門、潮汕為閩南語區中富重要性 的方言點,此四個方言點也較不具爭議性,且四區均具有可供參酌的明清方言韻 書材料(馬重奇 2008) 。7因此我們應取此四個方言點的語音材料做為比較依據; 7. 代表泉州音系的方言韻書有:廖綸璣《拍掌知音》(成書約於清康熙年間)、黃謙《匯音妙悟》 (成書於清嘉慶五年,西元 1800 年)等。代表漳州音系的方言韻書有:謝秀嵐《匯集雅俗通十 五音》 (發表於清嘉慶二十三年,西元 1818 年) 、無名氏《增補匯音》 (書首有「嘉慶庚辰年壼麓 主人序」的字樣,該年是西元 1820 年)、無名氏《渡江書十五音》(著作年代不詳)等。代表廈 門音系的方言韻書有:葉開溫編《八音定決》(該書〈序〉寫於清光緒二十年,西元 1894 年)、 無名氏《擊掌知音》(著作年代不詳)等。代表潮汕音系的方言韻書有:張世珍《潮聲十五音》 16.

(21) 第一章 緒論. 然而,廈門地區的語音實屬泉州與漳州混合的音系,周長楫、歐陽憶耘《廈門方 言研究》(1998:4): 廈門人口的增加主要來源於泉州和漳州兩個地區的縣市。這兩個地區雖然 都是閩南方言區,但其間的方音還是有些小差異。……(在廈門地區)逐 漸形成一種不漳不泉、也漳也泉,既兼容漳泉方音的某些特點,又有自己 某些特點的廈門方音。 我們知道廈門地區的音系是較漳、泉、潮汕等地區複雜的,所以我們認為,廈門 地區的音系材料與漳、泉、潮汕等材料比較時,容易發生混淆、誤判等情事,因 此,我們對閩南方言材料的比較以泉州片、漳州片、潮汕片為主,廈門片的材料 作為補充。 本書以下所作的閩南語音比較的主要材料來源於:.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一)潮汕片 代表潮汕片的是「汕頭」方言點。汕頭的語音材料來源為林倫倫、陳小楓《廣 東閩方言語音研究》(1996)。林倫倫、陳小楓所記錄調查的是「汕頭市話」,即 汕頭地區(不包含達濠區)流行的潮汕話,並以 15-35 歲的青少年語音為準。. ‧. n. al. er. io. sit. y. Nat. (二)漳州片 代表漳州片的是「漳州」方言點。漳州的語音材料來源為馬重奇〈漳州方言 同音字彙〉(1993)。馬重奇(1993:199)指出,其所記錄的語音是漳州市區. 薌城區作者本人(馬重奇)的發音。. Ch. i n U. v. (三)泉州片 代表泉州片的是「泉州」方言點。泉州的語音材料來源為林連通《泉州市方 言志》(1993)。林連通(1993:5)提到其所記錄的語音是市區.老派.漢民為 主的通用方言。. engchi. 另外,又以周長楫《閩南方言大詞典(修訂本)》 (2007)對泉州、漳州的語 音以為補充、校正。若還有其它材料來源,將採隨頁註的方式以為補充說明。 至於構擬原始閩語時,所需要的閩東比較材料分別為:閩東北片的福安、霞 浦,及閩東南片的連江。閩東的福安、霞浦、連江的語音資料來源分別為福建省 福安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的《福安市方志(1999)》 、福建省霞浦縣地方志編纂 委員會編的《霞浦縣志(1999)》、連江縣志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的《連江縣志 (該書〈序〉寫於清光緒三十三年,西元 1907 年) 、蔣儒林《潮語十五音》 (西元 1911 年發行)、 無名氏《擊木知音》 (成書於西元 1915 年)、姚弗如《潮聲十七音》(成書於西元 1934 年)等。 17.

(22) 蔡穎慧:論古漢語韻母在閩南白讀中的表現(口試本). (2001)》。 最後,我們補充說明三點: 第一、本論文是以「同源字」為比較對象,並定位閩南該同源字的歷史來源, 因此需以「字」為依歸。對於閩南目前有音無字或本字仍有爭議者,並不在我們 討論的範圍之內。 第二、若遇有文白讀音的不同,則以斜線「/」作為標示,文讀音標示在斜 線「/」之前;白讀音標示在斜線「/」之後;未標有斜線者,為不分文白的讀音。 第三、若方言點不具有該層次的語音對應,則我們以虛線「--」標示。.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8. i n U. v.

(23) 第二章 閩南語韻母的文白讀判斷. 第二章. 閩南語韻母的文白讀判斷. 從歷史語言學譜系樹的觀點來說,每一種閩南方言點的語音對應情形,就代 表了一個古閩南的讀音,也代表了古漢語某時某地的某個語音;換言之,今閩南 方言點間,有幾種對應情形,便有幾個古閩南的讀音,便有幾個來源於古漢語的 語音。當同樣歷史條件的同源字類,有不同的對應情形時,便應該是來源於不同 的古閩南讀音,也應該是來源於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古漢語。對閩南語而言,來 源於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古漢語,即代表著不同的層次。此外,部份對應情形彼 此間有「互補分布」或是「詞彙擴散」的關係。前者表示古閩南至現代閩南的演 變中,曾發生了條件分化,因此我們可將互補分布的語音對應情形視為來源於同 一個古閩南的讀音;後者表示方言內部正發生語音演變,有部份字已發生改變, 有部份字仍保持原有讀音,另有部份字兼有新舊兩讀而不具辨異性。.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於是,本章在操作上,首先取閩南的汕頭、漳州、泉州三個方言點的語音, 以同源字為單位,進行對應比較,得出每一個同源字的對應情形;次則將有同樣 對應情形的同源字合併為一類,觀察這類同源字的語音條件、歷史條件;進而將 語音條件互補分布、進行詞彙擴散的同源字類整併為一類。. n. al. er. io. sit. y. Nat. 在章節安排上,則依照李方桂《上古音研究》 (1980)中的韻部系統,將閩 南語中的同源字依上古來源不同,而分為三節:第一節為〈陰聲韻部的白讀分 析〉,此節中細分為之、幽、微、宵、魚、歌、祭、侯、支、脂等十部。第二節 為〈陽聲韻部的白讀分析〉,細分為蒸、冬、文、侵、陽、元、談、東、耕、真 等十部。第三節的〈入聲韻部白讀分析〉,則也同樣依照李方桂的系統作細分, 但因方便於行文時區分陰、入聲的不同,故將入聲韻部的名稱分別以職(之部入)、 覺(幽部入)、物(微部入)、緝(侵部入)、藥(宵部入)、鐸(魚部入)、月(祭部入)、葉(談部入)、 屋(侯部入)、錫(支部入)、質(脂部入)部稱之。. 第一節. Ch. engchi. i n U. v. 陰聲韻部的白讀分析. 本節討論閩南語陰聲韻部字的文白讀音,並利用閩南方言點間對應的不同, 針對白讀音作進一步的分層離析。次序安排方面,則以之、幽、微、宵、魚、歌、 祭、侯、支、脂等十部為序,依序討論。. 19.

(24) 蔡穎慧:論古漢語韻母在閩南白讀中的表現(口試本). 一、之部的閩南語讀音 上古之部在現代閩南的汕頭地區有:-i、-u、-、-o、-ue、-ai、-oi、-ou、-iu 等九種讀音;在現代漳州地區有:-i、-u、-e、-ui、-ai、-、-iu、-ue等八種讀音; 在現代泉州地區則有:-i、-u、-、-、-ui、-ai、-ue、-io、-iu等九種讀音。 利用同源字進行比較後,可發現上古之部在現代閩南地區有十一種對應:屬 文讀層的有四種對應,屬白讀層的有五種對應,部份字屬文讀、部份字屬白讀的 有二種對應。依照互補分布的情況,此七種白讀的對應可整併為六種對應情形: 第一種對應情形:汕頭[-i]、漳州[-i]、泉州[-i] 汕頭今讀. 中古音. 戴. 立 端母去聲,蟹開一咍. 齒. 漳州今讀. 泉州今讀. 政 [-i]治 大 [-i] tai/ tai/. [-i]. 昌母上聲,止開三之. --/ ki. --/ ki. tsi/ ki. 持. 澄母平聲,止開三之. ti/ --. tsi/ ti. tsi/ ti. 市. 禪母上聲,止開三之. --/ tsi. --/ tsi. si/ tsi. 思. 心母平聲,止開三之. su/. s/ si. --. tsu/ tsi. ts/ tsi. pi. pi. pi. io. n. Ch. 子. 精母上聲,止開三之. 備. 並母去聲,止開三脂. s/ --. y. sit. Nat. al. ‧. ‧ 國. te ti. 學. to ti. tai/ t ti. er. 之部字. e nts/ gchi U. v n isi. 「市齒持思子、戴」具文白異讀,確屬[-i]、[-i]、[-i]對應的白讀層;「備」則不 具文、白之別,但與「備」同屬雙唇聲母、開口三等脂韻的「眉美屁」則有文白 之分: 表 2-1-1 閩南脂韻字的文白讀音 例字. 中古音. 汕頭. 漳州. 泉州. 眉. 明母平聲,止開三脂. --/bai. bi/bai. bi/bai. 美. 明母上聲,止開三脂. mui/--. bi/bue. bi/b. 屁. 滂母去聲,止開三脂 pi/pui pi/pui pi/pui. 從上表中可知, 「眉美屁」字在韻母為[-i]、[-i]、[-i]時,屬文讀層,因此, 「備鄙」 20.

(25) 第二章 閩南語韻母的文白讀判斷. 在韻母為[-i]、[-i]、[-i]時,也應屬文讀層。 當[-i]、[-i]、[-i]對應為之部白讀層,出現在聲母為端、知系,韻母為開口一 等咍韻、開口三等之韻時,如「戴苔、市齒持思子」。 第二種對應情形:汕頭[-u]、漳州[-u]、泉州[-u] 汕頭今讀. 漳州今讀. 泉州今讀. [-u]. [-u]. [-u]. 奉母上聲,流開三尤. hu/ --. --/ pu. hu/ pu. 富. 非母去聲,流開三尤. --/ pu. --/ pu. hu/ pu. 龜. 見母平聲,流開三尤. 牛. 疑母平聲,流開三尤. 舊. 群母去聲,流開三尤. 之部字. 中古音. 婦. kui/ ku. --/ u. --/ u. iu/ u. --/ ku. --/ ku. kiu/ ku. 學 ‧. ‧ 國. 立. 政 --/治 大 --/ ku ku. al. er. io. sit. y. Nat. 「婦富龜牛舊」具文白異讀,確屬[-u]、[-u]、[-u]對應的白讀層。即,當[-u]、[-u]、 [-u]對應為之部白讀層,則只出現在聲母具圓唇性的幫系及見系聲母,韻母為開 口三等尤韻時,如「婦富龜牛舊」。. n. 第三種對應情形:汕頭[-oi]、漳州[-e ]、泉州[-ue]. Ch. e汕頭今讀 ngchi. i n U. v. 漳州今讀. 泉州今讀. [-oi]. [-e]. [-ue]. 見母上聲,蟹開一咍. --/ koi. --/ ke. kai/ kue. 影母平聲,蟹開二皆. ai/ --. ai/ e. ai/ ue. 之部字. 中古音. 改8 挨9. 「改、挨」具文白異讀,確屬[-oi]、[-e]、[-ue]對應的白讀層,意即當[-oi]、[-e]、 [-ue]對應為之部白讀層,會出現在開口一等咍韻、開口二等皆韻時,如「改、挨」 。. 8 9. 「改ke酒」 ,戒酒之義,見於《漳州方言同音字滙》頁 202。 「挨ue麵」 ,磨麵之義,見於《泉州市方言志》頁 112。 21.

(26) 蔡穎慧:論古漢語韻母在閩南白讀中的表現(口試本). 第四種對應情形:汕頭[-ai]、漳州[-ai]、泉州[-ai] 之部字. 中古音. 海 腮 豺 械. 曉母上聲,蟹開一咍 心母平聲,蟹開一咍 崇母平聲,蟹開二皆 匣母去聲,蟹開二皆. 使 10. 生母上聲,止開三之. 駛. 生母上聲,止開三之. 汕頭今讀 [-ai]. 漳州今讀 [-ai]. 泉州今讀 [-ai]. hai sai tsai hai --/ sai --/ sai. hai sai tsai hai --/ sai --/ sai. hai sai tsai hai s/ sai s/ sai. 「使駛」具文白異讀,確屬[-ai]、[-ai]、[-ai]對應的白讀層; 「腮海、豺械」則不 具文、白之別,但與「腮海、豺械」同屬開口一等咍韻、開口二等皆韻的「鰓災. 政 治 大. 戴、挨」則有文白之分,在[-ai]、[-ai]、[-ai]韻母時屬文讀層,因此, 「腮海、豺 械」在韻母為[-ai]、[-ai]、[-ai]時,也應屬文讀層。所以,當[-ai]、[-ai]、[-ai]對 應為白讀層時,只出現在開口三等之韻時,如「使駛」。. 立. ‧ 國. 學. 溪母平聲,蟹合一灰. n. al. Ch. 泉州今讀. [-ue]. y. 恢. 漳州今讀 [-ue]. [-ue]. hue. hue. hue. --/ kue. sit. 曉母上聲,蟹合一灰. io. 悔. 汕頭今讀. hue/ --. hue/ kue. er. 中古音. Nat. 之部字. ‧. 第五種對應情形:汕頭[-ue]、漳州[-ue]、泉州[-ue]. n U engchi. iv. 「恢」具文白異讀,確屬[-ue]、[-ue]、[-ue]對應的白讀層;「悔」則不具文、白 之別,但與「悔」同屬合口一等灰韻的「灰回」則有文白之分: 表 2-1-2 閩南灰韻字的文白讀音 例字 中古音 灰 回. 汕頭. 漳州. 泉州. 曉母平聲,蟹合一灰 hue/-- hue/hu hue/h 匣母平聲,蟹合一灰 hue/-- hue/-hue/h. 從上表中可知, 「灰回」字在韻母為[-ue]、[-ue]、[-ue]時,屬文讀層,因此, 「悔」 在韻母為[-ue]、[-ue]、[-ue]時,也應屬文讀層。 當[-ue]、[-ue]、[-ue]對應為白讀層時,只出現在合口一等灰韻時,如「恢」。 10. 「會使sai」 ,可以之義,見於《漳州方言同音字滙》頁 205。 22.

(27) 第二章 閩南語韻母的文白讀判斷. 第六種對應情形:汕頭[-o]、漳州[-e]、泉州[-]分別與汕頭[-ue]、漳州[-ue]、 泉州[-]互補分布 汕頭今讀. 漳州今讀. 泉州今讀. [-o]. [-e]. [-]. 端母去聲,蟹開一咍. tai/ to ti. tai/ te ti. tai/ t ti. 胎. 透母平聲,蟹開一咍. --/ to. tai/ te. tai/ t. 代. 定母去聲,蟹開一咍. --/ to. tai/ te. tai/ t. 災 12. 精母平聲,蟹開一咍. tsai/ 治 政 tsai/ -大 tse. tsai/ ts. 賽 13. 心母去聲,蟹開一咍. 之部字. 立. sai/ --. sai/ --. 學. ‧ 國. 戴. 11. 中古音. sai/ s. ‧. 「戴胎代災賽」具文白異讀,確屬[-o]、[-e]、[-]對應的白讀層,意即當[-o]、 [-e]、[-]對應為之部白讀層,只出現在非圓唇性的聲母時,如「戴胎代災賽」 。. n. al. Ch. 汕頭今讀. 漳州今讀. 泉州今讀. [-ue]. [-ue]. [-]. er. io. 中古音. sit. y. Nat 之部字. iv. npue/ U engchi pue pue/ pue. pue/ p. 背 14. 幫母去聲,蟹合一灰. 倍. 並母上聲,蟹合一灰. pue/ pue. pue/ pue. pue/ p. 賠. 並母平聲,蟹合一灰. pue/ pue. pue/ pue. pue/ p. 佩. 並母去聲,蟹合一灰. pue/ pue. pue/ pue. pue/ p. 11. 當作「姓」。見於《廣東閩方言語音研究》頁 66、《漳州方言同音字滙》頁 202。 「著災tse」 ,受災之義,見於《漳州方言同音字滙》 ,頁 202。 13 「賽s緊」 ,比快之義,見於《泉州市方言志》頁 110。 14 「背pue面」見於《漳州方言同音字滙》 ,頁 202; 「腹背pue受敵」 ,見於《漳州方言同音字 滙》頁 202。 12. 23.

(28) 蔡穎慧:論古漢語韻母在閩南白讀中的表現(口試本). 「背倍賠佩」具文白異讀,確屬[-ue]、[-ue]、[-]對應的白讀層,意即當[-ue]、 [-ue]、[-]對應為之部白讀層,則只出現在圓唇性聲母時,如「背倍賠佩」。 之部白讀層的[-o]、[-e]、[-]對應出現在非圓唇性的聲母時,如「戴胎代災 賽」;[-ue]、[-ue]、[-]對應出現在圓唇性聲母時,如「背倍賠佩」 。因此,兩種 對應互補分布,故應屬同一種對應情形,只是在不同條件下有不同讀音。. 二、幽部的閩南語讀音 上古幽部在現代閩南汕頭地區有:-u、-o、-a、-au、-iu、-io、-iau等七種讀 音;在現代漳州地區有:-u、-o、-a、-au、-iu、-io、-iau、-m等八種讀音;在現 代泉州地區則有:-u、-o、-、-a、-au、-iu、-io、-iau等八種讀音。.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利用同源字進行比較後,可發現上古幽部在現代閩南地區有九種對應:屬文 讀層的有一種對應, 15屬白讀層的有五種對應,部份字屬文讀、部份字屬白讀的 有三種對應。而依照互補分布的情況,此八種白讀的對應可整併為四種對應情形:. ‧. n. al. Ch. y. sit. 汕頭今讀. 漳州今讀. 泉州今讀. [-a]. er. 中古音. io. 幽部字. Nat. 第一種對應情形:汕頭[-a]、漳州[-a]、泉州[-a]. [-a]. [-a]. tsa. ts/ tsa. --/ tsa. v i --/ n U. 早. 精母上聲,效開一豪. 飽. 幫母上聲,效開二肴. --/ pa. pau/ pa. pau/ pa. 孝 16. 曉母去聲,效開二肴. hau/ ha. hau/ ha. hau/ ha. 酵. 見母去聲,效開二肴. --/ ka. hau/ --. hau/ --. engchi. 15. 學界對於閩南豪韻文讀層的讀音看法仍有分歧:楊秀芳(1982)、張光宇(1980)等人認為, 依照系統性來看,三等蕭韻文讀讀-iau,則一等豪韻文讀應讀-au;周長楫(1995)則認為豪韻內 部有眾多文讀-、白讀-au的對比例字,且唐宋閩人的語音特色是「歌豪同韻」,閩南內部蟹攝、 遇攝、流攝的文讀系統也未必對應整齊,因此認為豪韻文讀應讀-。 16 「帶孝ha」 ,見於《廣東閩方言語音研究》頁 232。 「帶孝ha」 ,見於《漳州方言同音字滙》 頁 201。 「帶孝ha」,見於《泉州市方言志》頁 104。 24.

(29) 第二章 閩南語韻母的文白讀判斷. 「早、飽酵孝」具文白異讀,確屬[-a]、[-a]、[-a]對應的白讀層。當[-a]、[-a]、[-a] 對應為幽部白讀層時,只出現在開口一等豪韻、開口二等肴韻,如「早、飽酵孝」 。. 第二種對應情形:汕頭[-u]、漳州[-u]、泉州[-u]分別與汕頭[-iu]、漳州[-iu]、 泉州[-iu]互補分布 汕頭今讀. 漳州今讀. 泉州今讀. [-u]. [-u]. [-u]. 奉母平聲,流開三尤. pu. pu. pu. 烰. 奉母平聲,流開三尤. --. pu. pu. 臼. 群母上聲,流開三尤. --/ ku. --/ ku. kiu/ ku. 舅. 群母上聲,流開三尤. 幽部字. 中古音. 浮. 立. 政 --/ 治 大 --/ ku ku. kiu/ ku. hu/--. 泉州. y. 奉母上聲,流開三尤. 漳州. --/pu hu/pu. sit. ‧ 國. 汕頭. io. 非母去聲,流開三尤 --/pu --/pu hu/pu. er. 富. 中古音. ‧. 婦. 表 2-2-1 閩南尤韻字的文白讀音. Nat. 例字. 學. 「臼舅」具文白異讀,確屬[-u]、[-u]、[-u]對應的白讀層;「浮烰」則不具文、 白之別。但與「浮烰(奉母)」同屬輕唇聲母、開口三等尤韻的「婦富」字則具 文白之別:. al. n. v i n Ch 當韻母為[-u]、[-u]、[-u],聲母為p-時,屬白讀層,因此, 「浮烰」在韻母為[-u]、 U i e h ngc [-u]、[-u],聲母為p-時,也應屬白讀層。即,當[-u]、[-u]、[-u]對應為幽部白讀 層時,只出現在開口三等尤韻,如「浮烰臼舅」。 汕頭今讀. 漳州今讀. 泉州今讀. [-iu]. [-iu]. [-iu]. 邪母平聲,流開三尤. --/ siu. siu/ tsiu. tsiu/ siu. 羞. 心母平聲,流開三尤. siu/ --. siu/ tsiu. siu/ tsiu. 手. 書母上聲,流開三尤. --/ tsiu. --/ tsiu. siu/ tsiu. 守. 書母上聲,流開三尤. siu/ --. siu/ tsiu. siu/ tsiu. 幽部字. 中古音. 泅. 25.

(30) 蔡穎慧:論古漢語韻母在閩南白讀中的表現(口試本). 汕頭今讀. 漳州今讀. 泉州今讀. [-iu]. [-iu]. [-iu]. 書母上聲,流開三尤. siu/ --. siu/ --. siu/ tsiu. 彪. 幫母平聲,流開三幽. piu. piu. piu. 謬. 明母去聲,流開三幽. --. --. biu. 糾 17. 見母上聲,流開三幽. kiu. kiu. kiu. 幽. 見母平聲,流開三幽. hiu. iu. iu. 幼. 影母去聲,流開三幽. iu. iu. iu. 幽部字. 中古音. 首. 「泅羞手守首」具文白異讀,確屬[-iu]、[-iu]、[-iu]對應的白讀層; 「彪謬糾幽幼」 則不具文、白之別。由於與「彪謬糾幽幼」同屬流攝開口三等幽韻的例字很少, 且目前所據的閩南方言資料中,皆只具一讀,無文白之別,因此,開口三等幽韻.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的「彪謬糾幽幼」讀[-iu]、[-iu]、[-iu]時,暫無法判定為文讀或白讀。換言之, 當[-iu]、[-iu]、[-iu]對應為幽部白讀層時,只出現在開口三等尤韻,如「泅羞手 守首」。. io. sit. y. Nat. 綜合上述,[-u]、[-u]、[-u]對應的「浮烰臼舅」字,出現在開口三等尤韻, 屬幫系、見系聲母;[-iu]、[-iu]、[-iu]對應的「泅羞手守首」字,同樣出現在開 口三等尤韻,但屬端系、知系聲母。因此,兩種對應互補分布,應屬同一大類。. n. al. er. 第三種對應情形:汕頭[-o]、漳州[-o]、泉州[-o]分別與汕頭[-io]、漳州[-io]、 泉州[-io]互補分布. Ch. engchi. i n U. v. 幽部字. 中古音. 汕頭今讀 [-o]. 漳州今讀 [-o]. 泉州今讀 [-o]. 寶. 幫母上聲,效開一豪. pau/ po. po/ po. p po. tsau/ tso tsau tau/. tso/ tso -to/ to to/ to. ts/ tso tsau t/ to t/ to. 17. 遭. 精母平聲,效開一豪. 禱. 端母上聲,效開一豪. 道. 定母去聲,效開一豪. -tau/ --. 《泉州市方言志》未錄,《閩南方言大詞典》泉州音記為「糾kiu紛」,見於頁 870。 26.

(31) 第二章 閩南語韻母的文白讀判斷. 幽部字. 中古音. 嫂. 心母上聲,效開一豪. 掃. 心母去聲,效開一豪. 告. 見母去聲,效開一豪. 好. 曉母上聲,效開一豪. 汕頭今讀 [-o]. 漳州今讀 [-o]. 泉州今讀 [-o]. sau/ so sau/ -sau kau/ ko hau/ ho. so/ so so/ so sau ko/ ko ho/ ho. --/ so s/ so sau k/ ko --/ ho. 「寶遭禱道嫂掃告好」具文白異讀,確屬[-o]、[-o]、[-o]對應的白讀層,即當[-o]、 [-o]、[-o]對應為幽部白讀層時,只出現在開口一等豪韻,如「寶遭禱道嫂掃告好」 。. 政 治 大. 立. 漳州今讀. 泉州今讀. [-io]. [-io]. [-io]. 精母平聲,效開三宵. tsio. tsio. tsio. 蕭. 心母平聲,效開四蕭. siau/ --. siau/ --. siau/ sio. 叫. 見母去聲,效開四蕭. --/ kio. --/ kio. kiau/ kio. y. ‧. io. er. Nat. al. sit. 椒. ‧ 國. 中古音. 學. 汕頭今讀. 幽部字. v. n. 「蕭叫」具文白異讀,確屬[-io]、[-io]、[-io]對應的白讀層; 「椒」則不具文、白 之別。但與「椒」同屬精組聲母、開口三等宵韻的「蕉俏小」字則具文白之別:. Ch. engchi. i n U. 表 2-2-2 閩南宵韻字的文白讀音 例字. 中古音. 汕頭. 漳州. 泉州. 蕉. 精母平聲,效開三宵. --/tsio. tsiau/tsio. tsiau/tsio. 俏. 清母去聲,效開三宵. tsiau/--. tsiau/--. tsiau/tsio. 小. 心母上聲,效開三宵 siau/sio. siau/sio. siau/sio. 從表中可知,當「蕉俏小」韻母為[-io]、[-io]、[-io]時,屬白讀層,因此,「椒」 在韻母為[-io]、[-io]、[-io]時,也應屬白讀層。因此,[-io]、[-io]、[-io]對應屬幽 部白讀層時,出現在開口三等宵韻、開口四等蕭韻,如「椒、蕭叫」。 綜上所述,幽部白讀層的[-o]、[-o]、[-o]對應出現在一等豪韻,[-io]、[-io]、 [-io]出現在三等宵韻、四等蕭韻,兩種對應互補分布,故應屬同一種對應情形, 只是在不同條件下有不同讀音。 27.

數據

表 2-1-1 閩南脂韻字的文白讀音
表 2-2-3 閩南蕭韻字的文白讀音
表 2-3-1 閩南脂、微韻字的文白讀音
表 2-4-2 閩南蕭韻字的文白讀音
+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1-1 複變數的概念.

在單色系的藍染技術裡表現出多采多姿且豐富的層次。蠟染,古稱蠟纈,是一

修習本專門課程者,應取得閩南語 中高級以上 能力證明,包括(一)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核

(四)有意願參與閩南語沉浸式教學之幼兒園及中心應於每年四月三十日

然而另一方面,蒙古人的統治,相對其他文化而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及絕大部分專上院 校接納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的「達 標」

參考答案:位於九龍城聖山(即宋王台公園附近)的考古現場,發現有千年歷史的宋代方形古井及 大批文物,專家相信這是 1955

另外,語文科高中的寫作活動也很多元化,題材亦很生活化,有助提高學生對創作 的興趣。 (高中語文寫作題目舉隅,見附件三 附件三 附件三。 附件三 。 。) 。 ) ) ).. 附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