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確立研究動機與目的,在了解目的後;進一步整理前人的說法,瞭 解目前研究者的觀點,從中,找尋我們的研究視角,希冀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

做更擴大的研究;由於我們的研究概念是利用歷史語言學的角度來進行比較,因 此在已經確定好我們的研究目的與研究視角後,接下來再談論到理論基礎與研究 步驟;最後,則說明本研究所使用的語料,由於歷史語言學注意語料的選擇及來 源,因此我們對於語料也會有所說明交待。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從許多的古漢語現象保留在閩南語中,即可發現古漢語與閩南方言的關係是 十分密切的。在語音的保存上,如:同諧聲偏旁的「工、江」,於上古時代應屬 同音的,但在現代國語中並不同音,可是在閩南語中卻可同讀為 ka1。在詞彙 的使用上,如:「鼎」的使用,《詩經.周頌.絲衣》「鼐『鼎』及鼒」中的「鼎」

指烹煮的器具,現代國語多言「鍋子」,閩南方言則仍以「鼎仔」表烹煮的器具。

在語法的保存上,古漢語會將「不」放在句末當作語氣詞,如《史記.張儀列傳》

「子去寡人之楚,也思寡人不?」、《世說新語.方正》「尊君在不?」,現代國語 多言「嗎」,閩南方言則仍言「汝要食餅不?」。更進一步的說,當現今其它漢語 方言已不復見古漢語特點時,現代閩南語卻仍可發現:非敷奉母讀p-、p-,知徹 澄母讀t-、t-(袁家驊 1983:240;董同龢 1974:356;詹伯慧 1981:185)等漢 語上古音的特徵,在現代閩南語中皆保存了下來。

此外,閩南方言還有豐富文白系統的對立,袁家驊在《漢語方言概要》(1983:

254)中說:

每一個方言都有文白讀音的分歧,但是在這方面沒有一個方言趕得上閩南 話的。閩南話讀書音和白話音幾乎各自形成了一個語音系統。

造成閩南內部文、白讀音各成系統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張琨(1984:416)曾清 楚地為文白讀的成因做過一番解釋,他說:

漢語(包括種種不同的方言)從秦漢經過隋唐一直到現在,從不同地域,

經過不同途徑不斷的輸入閩方言區,每次大規模的移民都會對閩方言發生 不同的影響,再加上土著及鄰居的因素,就造成了閩語方言內部文白異讀 的複雜現象。

張氏即意指,閩南方言中有豐富的文白異讀,即是有豐富的不同系統,即是有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富的不同層次,這些豐富的層次經由移民所帶來的。因此,閩南方言至少可粗分 為兩個不同的層次,其一是文讀層次,其二是白讀層次。一般認為閩南文讀音最 能體現中古《切韻》音系韻讀的真實面貌(黃典誠1990),但閩南話中還有些韻 讀是超越《切韻》系統的(董同龢1960:1016),這個超越《切韻》系統的便是 閩南話中的白讀音,徐芳敏(1990:3)是這麼說的:

閩南方言是閩方言的一個方言片,因此閩南方言的白讀層韻母系統也在上 古以下,中古以前由漢語分支出來的。

我們可以這樣解釋:閩南方言的白話層韻母在上古以下,中古以前形成,在這段 期間,每次的大規模移民都為閩南方言帶來新的影響,於是,閩南方言白讀內部 又有數個層次,所以張琨(1984:416)說:「其實閩方言中有很多時代不同、地 域不同的系統並存著,其中有些系統殘缺不全。」因此,我們研究目的主要有三:

一、辨析閩南語白讀韻母中的不同層次

閩南語白讀內部就有不同的層次系統,例如,同樣是「天」字,廈門話(閩 南)「天」白讀ti1、文讀tien1,福州話(閩東)只讀tie1,將樂話(閩西)文 讀tie1、白讀tai1。羅杰瑞(1994)認為,這是不同歷史層次所造成的,羅杰 瑞認為將樂文讀tie1 是羅氏(1981)所擬構的原始閩語*tian1 的規則反映,與 廈門白讀ti1、福州tie1 共同保存-i-介音,故為同一層次;相對的,將樂白讀tai1 應較文讀層次早,故利用「天」字,可將閩語分成三個層次:

天 將樂 廈門 福州

第一層次(最早) tai1 -- -- 第二層次(次早) tie1 ti$1 tieŋ1 第三層次(最晚) tie1 tien1 tieŋ1

「天」字的文讀(第三層次)是一個層次,「天」字的白讀(第一、二層次)又 可再分為兩個層次。因此閩南語除了有文白讀兩個層次外,閩南語的白讀內部也 能再分成數個層次。

移民一波波進入閩方言區,就為閩方言帶來一層層新的語音。新進的層次與 原有的層次會互相「疊置」,也會互相「取代」。

所謂層次與層次之間的「疊置」是指,異方言音類隨著詞語進入方言內部以 後,成為方言音系中的組成部份,但不是唯一的組成部份,因為方言中還存在著 原音類,新進入的異音類和相對應的原音類在方言中同時存在(王福堂 2005:

41)。例如:「石」字,在泉州當「石頭」時讀作tsio,當「石榴」時讀作sia。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石榴」為西漢以後才傳入中國的,據晉代張華《博物志》的記載:「漢張騫出 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因此「石榴」傳入閩南的時間 應較四處可見的「石頭」來得晚,今日「石」字於閩南地區有兩種白讀,便是舊 層次與新層次疊置的結果。

層次與層次之間的「取代」是指,方言內部由於規範的需要,因此不同層次 會處在競爭之中,當一個層次的音類使用較普遍,另一個層次音類的使用就會日 漸減少,甚至可能在最後消失(王福堂2005:43),於是某些層次系統會有殘缺 的情形。例如:「星」字就是個很好的例字,同樣是閩南方言,對泉州而言「星」

字有三個層次分別讀作si、san、tsi,但對汕頭而言則只具有一個層次 tse。既然泉州、汕頭皆屬閩南方言,則理論上兩者應具有同樣數量的層次疊 置,可是「星」字的不同層次讀音,在汕頭發生了競爭、取代,今汕頭地區只見 一個層次的讀音,另外兩個層次的讀音已經消失。

閩南方言除了有新舊層次的問題外,每一個層次在數千年歷史的發展下,也 會發生變化,可能是:單一音類的音值改變,單一音類發生條件分化形成兩種音 值,兩個不同的音類發生合併……等等。例如:漳州地區的央元音已經消失,往 兩邊的-i-、-u-元音發展,但泉州地區還具有央元音的讀音,漳州讀「子tsu、次tsu、

賜su、事su、史su」,泉州讀「子ts、次ts、賜s、事s、史s」(洪惟仁 2001:

244)即是漳州方言內部的音值發生改變。又如:「稟品今」與「林侵心」皆為中 古雙唇韻尾-m的深攝字,但在今閩南的文讀層中,漳州、泉州地區將雙唇聲母 的「稟品今」讀為舌尖韻尾的-in,將非雙唇聲母的「林侵心」讀為雙唇韻尾-im,

可見文讀層中的深攝字因聲母條件的不同而發生了條件分化。再如:汕頭地區的 語言系統中,舌尖韻尾-n、-t已與舌根韻尾-、-k合併,汕頭「崩 pa、斑 pa」

同音,泉州「崩 pa、斑 pan」有別;汕頭「木bak、密bak」同音,泉州「木 bak、密bat」有別,顯示汕頭地區的舌尖韻尾與舌根韻尾發生合流,泉州仍 保持對立。

閩南語對外有其它方言層次的不斷疊置、取代,閩南語對內也不斷地發展演 變、分化、合流,使得閩南語的層次分析變得複雜。因此,我們必需取同源的閩 南次方言點讀音進行對應比較,在比較過後,至少可能會出現四種情形:

甲地 乙地 丙地 A 規則對應 A 甲 A 乙 A 丙 B 條件分化 B 甲-1

B 甲-2 B 乙 B 丙 C 競爭替代 C 甲 C 乙 B 丙 C 丙 D 異層同讀 D 甲 D 乙 D 丙(=A 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有時各方言點的讀音對應情形非常整齊,即為「A 規則對應」;有時某個方言點 會發生條件分化而讀成不同讀韻,在語音對應上就有A 方言點的兩種音讀對應 B 方言點的一種音讀的現象,即為「B 條件分化」;有時某方言點有兩個層次疊置、

競爭,即為「C 競爭替代」;有時甚至有不同層次卻同一讀音的情形,即為「D 異層同讀」。因此我們需要取閩南語內部各方言點的讀音進行對應比較,再作進 一步的層次辨析。

二、觀察古漢語現象與閩南語白讀韻母層次的對應

張琨(1984:416)曾經說過:「每次大規模的移民都會對閩方言發生不同的 影響。」翻開閩語區的發展歷史,1可發現秦漢至宋代之間,有一波波講著古漢 語的移民南遷至閩語區。

早在二十萬年前,閩語區就有百越族活動,一直到秦漢以前,江南地區都是 百越族的居住地,然而他們所使用的古越語和古漢語相差很大,彼此不能通話(周 振鶴、游汝杰1988:9)。這個歷史事實,形成閩南的「百越語『底層』2」。 閩語的「語音『層次』」3一直到秦代以後才開始形成。漢人開始與閩語區有 所接觸,最早是溯及秦始皇於閩語區設立閩中郡,不過,秦王只是在名義上設立 一郡,並沒有做實質的統治,4但當時已有五十萬民兵北來,這批秦代移民與當 地閩越人混居,羅杰瑞(1994)認為這批民兵為閩語區帶來了秦漢時的漢語讀音,

成為閩語當中的「秦漢層次」。西漢初期,朝廷讓閩越人自治,但勢力不斷龐大 且不受朝廷所掌控,漢武帝認為「東越狹多阻,閩越悍,數反覆。詔軍吏皆將其 民徙處江淮間,東越地遂虛」,於是將閩越國之民全數遷往長江淮河一帶內地安 置,閩越國亡。閩地暫時渺無人煙,原來說上古漢語的秦之軍民,被北移至江淮。

閩地於西漢末才再次受朝廷經略,而設東治縣。此時的閩地被開發為江南與廣東 航路之間的中繼站,並且已有移民經海路而由北南來。這批於西漢末、東漢初南 下的北人,便帶來了西漢末的漢語語音,因此丁邦新(1983:14)認為閩南語的 白話音「極可能是在西漢末年、東漢初年從古漢語方言而出的」。

1 閩語區是方言學的概念,其地理位置約包含了今日的福建全境、廣東省東部、海南省、浙江省 南部,及海外的台灣、新加坡等地。這些散布範圍那麼廣大的閩人,主要來源於福建境內,而在 歷史發展中,一波波的向外移民。因此,我們這裡談到的閩語區,主要是以福建境內的歷史發展

1 閩語區是方言學的概念,其地理位置約包含了今日的福建全境、廣東省東部、海南省、浙江省 南部,及海外的台灣、新加坡等地。這些散布範圍那麼廣大的閩人,主要來源於福建境內,而在 歷史發展中,一波波的向外移民。因此,我們這裡談到的閩語區,主要是以福建境內的歷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