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作意識的回溯與再出發

第四章 創作檢視與歷程建構

第二節 創作意識的回溯與再出發

藝術家將個人思考、情感轉化並再創造,藝術成為對於生活體認和再現,是經由藝 術家囊括、篩選並提煉而出的。因此,藝術中所描繪的對象物雖然取自生活經驗,卻比 現實的客觀世界更具有個性及代表性(歐陽中石,1999)。因此,在本研究中,創作理念 既是根植於對作品的論述,更是藝術家本身的創作意識;然而意識並非外顯,必須透過 諸如藝術作品及文字等為媒介,於形式及內容上逐一進行探究和分析。

觀看自我創作脈絡下的性別意識,一路上從性別角色的認知、性別刻板印象的觀察、

到多元性別特質之包容和反思,可清楚瞭解到,性別議題的思考是需要層層推展且逐步 深化的。研究者以超現實的手法詮釋自己的社會觀察,欲反映性別議題中懸而未解的問 題,同時以他人藝術創作為借鏡作相關思考及延伸。前期創作多以女性(女性主義)角

84

度出發,此研究的創作歷程欲增加探討「多元性別」作為表現主旨,運用身體局部特徵 的聚焦、變形,以及角色的穿戴配件來影射多元性別的可能性;另外,角色塑造是透過 造形的變形和重組,將人類和生物意象作結合,並指涉到議題表現本身。

一、 創作回顧與探討

探討藝術作品有其必要性,因作品可視為一種傳達某些獨特東西的企圖,將人的意 志與欲望,透過具體(物質)的方式呈現出來,萌生意義於造形及意識層面上(吳玉成 譯,2001)。因此,將創作脈絡進行抽絲剝繭,不僅有助於研究者檢視形式上的意義,透 過文字、語言或符號的輔助,更能拉展出藝術作品中的深層脈絡。身處於社會脈絡的個 體,成長過程必定屢屢面對性別相關的問題,可能是個提問,亦或是個懸問,甚至發現 並沒有絕對答案。藝術創作正是一個人透過視覺化的途徑,將這些疑惑或思考表達出來,

期與觀者做出共鳴或交流。

由於一一細數研究者生長歷程的作品作為探討對象,數量及種類過於龐大,加上需 併入其他理論如心理學、社會學及教育養成等內外在影響因子來探討,編排系統會過於 繁雜,非本研究所關注之重點。因此,研究將範圍限定在研究者接觸性別議題的前後兩 年作為分水嶺,綜合歸納其中具有性別意識的作品為主。性別意識不僅包含對性別的認 定,更含括對性別結構的不滿,並期望透過行動去改善社會狀況和性別角色處境;而意 識的發展過程是循序漸進且來來回回的,有了意識便能有所覺知,進而感到挫折、困惑,

及有所獲得、啟發(畢恆達,2004)。研究者於 2013 年初次研修性別相關課程,認知自 身對性別議題的想法有所改變和提升,遂主要針對研究者2011 至 2015 年的性別意識相 關創作做回溯及探討,仔細挖掘創作中的文本及意涵,並檢視創作的論述和表述方式,

建構出歷程性的性別意識、創作意識的型態,以年份優先順序作說明排列,將代表性作 品做進一步論述、探討及省思。

研究者將2011 年至 2015 年的性別意識變化分成三個歷程階段,分別為:懵懂與探 索階段、衝擊與再思考階段及沉澱與自我審視階段。以下針對不同階段之創作作品做分 析及說明。

85

(Human Desires)》,210*140cm,

水墨紙本,2011

86

87 我(Please Spoil Me)》,

90*120cm,水墨紙本,2013

88 4-4. 吳姵儀(1990-),《屢敗的

叛逃(Unsuccessful Escape)》,

90*120cm,水墨紙本,2013

(A Flawless Beauty)》,90*120cm,

水墨紙本,2013

89

2. 法國沙龍展《女媧補天(Nu-Wa Patches Up the Sky)》(2013)

此作品為2013 年參加法國沙龍展 Les Hivernales《LART est vivant》所創作之作品。

展覽主軸係徵求亞洲地區具文化特色之當代藝術作品,因此研究者在主題發想上,以中 天(Nu-Wa Patches the Sky)》,

90*120cm,水墨紙本,2013

90 姐—姝(Ms. Charming—Beautiful)》 2015 年,複合媒材,78.7*54.5cm

91

2. 平衡系列(2015)

表4-6 個展《魅眼笙歌》—「平衡系列」作品之一

4-8. 吳姵儀(1990-),《裊裊娉 婷(Gracefully Balanced)》,

54.5*39.9cm,水墨紙本,2015

特 徵

高跟鞋、兩對腿(老鼠腿及穿著跟鞋的腿)、

腳踩陀螺、水面漣漪

作 自 述

喜歡觀察鳥類,當牠們棲息於屋頂上、枝枒 間或電線桿上,便會用單眼相機紀錄鳥兒們 的玲瓏姿態,同時有感鳥類的平衡感奇佳,

是上天賜予牠們的利器及禮物,對比於人 類,我們的平衡感來自大腦神經系統及肌 肉,但更多的平衡感,則是來自內心與外界 的不斷地對話及交互影響。

以墨色暈染出一隻擁有蓬鬆羽毛的鳥。眼神 堅定而明亮,在生、活的平衡間,力圖站得 住腳、安得了心。每人心中都有一隻娉婷的 鳥,用歌聲召喚生命中那不屈服的,一振。

性 別 思 考

一隻穿著高跟鞋的鳥,象徵一位高度自主的 女性角色。她穩站在一個陀螺上,帶著堅定 而自信的眼神,彷彿凝結了時間及一切;餘 韻猶存的是,那剎那似的屏息。高跟鞋為女 性角色及魅力象徵,細緻的腿駕馭了整個平 衡狀態,前方有兩隻變形的腳,雖看似無用 武之地,但實際上,在平衡中扮演著不可或 缺的支持性角色,隱喻著主體(平衡的鳥,

可延伸為男性)的優勢其實脫離不了客體

(變形的腳,可延伸為女性)的存在。

92

舊的創作歷程(2012-2015)

性別意識 人之所欲

93

從上面表格整理中可以看出,舊創作歷程的作品隨著時間進程的推移,開始出現趨 於多面向的性別內容,其思考程度也隨之變得更深遠及寬廣;研究者在不同成長階段中,

對性別議題產生不同想法和面向的探討,如從認知到自己身為一個女性角色的特質,面 對社會固有價值觀產生了一系列的衝突與矛盾,到醒悟到身為生理女性是不可改變的事 實,如何找回主體性和調整看待自己與世界的態度,研究者試圖在藝術創作中尋求一套 可接受的解答,並將之作為抒發思緒的出口。

(四)舊創作脈絡的小結與省思

分析研究者三個時期代表性的藝術創作,分別針對表現形式、主題及媒材三個特質 做綜合探討,並對於舊有創作脈絡做出小結與省思。整理出表格如下:

表4-8 舊創作脈絡的綜合探討

探討面相 特質解說

形式 此三個時期的藝術創作以平面及水性媒材表現為主,以非寫實方式呈 現,結合奇幻感的超現實色彩。畫面構成以水墨的灰階變化、暈染等技 法作描繪,以白描方式進行輪廓和形體架構繪製,再以飽和的鮮明色系 進行主題的罩染和填彩。

主題 表現主題多為探討人類的內在本質對應至世界的關係。畫面主體呈現方 面,主要有兩種符號作為描繪:巨大的眼睛和變形的生物體。透過隱喻 的方式,將帶有人體特徵的生物體指涉至人類的本質層面,以建立創作 理念中所含之性別意義與內涵,並針對不同階段的性別意識做詮釋。

媒材 創作媒材以水性顏料為主,如水墨和水彩,其他複合媒材尚有膠彩、壓 克力顏料及手工紙拼貼等。紙材部分,多以宣紙及水彩紙為主,除能彰 顯水性媒材的特質外,亦能達到暈染的氣氛與效果,讓畫面的層次能透 過不同質感表現堆砌而出。

94

從舊創作歷程的綜合探討來看,研究者在創作形式及媒材上有著高度一致性,除了 因自身習慣運用熟悉的媒材進行創作外,也希望藉掌握度高的技法表現欲呈現的題材;

從主題描繪和內容來看,作品並非停留在某一個層級上做重複敘說,相反地,每張作品 皆帶有其特殊的隱喻和敘事性,雖看似都扣緊性別議題,但在實則性別指涉的問題在每 次的繪畫中產生質變,而其發展的意義也隨之不同,這情況證明了人的性別意識會隨著 年齡、經驗、詮釋方式及過程不斷地篩選及轉變。

二、 新創作歷程之發想與規劃

(一)新歷程發展之動機與激發 1. 創作脈絡的延續與調整

藝術家猶如研究者,將所歷練的過程、受衝擊的思考藉由不斷沉澱、轉化、昇華的 精神號召力,以具像的藝術作品表達出研究成果。每一份作品猶如一篇文章、或者一篇 研究,可長可短,可能簡單易懂,也可能意味深長。所有的創造都不是憑空想像而來,

反而是站在一個基準點上,去跳脫原有思維或表現形式而迸發的,此時便須應用到創意 思考,它是一種思維能力,幫助藝術家思考、解決問題與萌發特有的魅力形式。一般而 言,藝術必須經過形象的創造,方能展現生活中的底蘊。

2. 女性藝術家創作之啟發

美國藝術家Judy Chicago 的裝置作品《晚宴》帶有濃厚的女性主義色彩,以書寫女 性歷史的方式,表現女性於歷史中的「在場」狀態(陳香君、汪雅玲、余珊珊譯,1998); 臺灣藝術家徐薇蕙的面膜系列作品則是以婉轉諷刺的方式,敘說著社會眼光的標準與自 我價值的女性主義思考(陳明慧,2012),帶有浪漫的人文色彩。澳洲藝術家 Deborah Kelly 則是以多媒體拼貼的方式,在富有衝突感及超現實的作品中表現性別議題,作品 中的「生物體」角色形象多變且強烈(Hipworth, 2013)。臺灣藝術家徐薇蕙,運用大量 軟媒材—面膜,將之烘乾、組合造型並暈染色彩,仔細觀察其作品中帶有人臉的不同表 情變化,不只指涉女性意象,更諷刺根深蒂固的社會價值觀與現況。這三位女藝術家各 具其創作特色,運用不同的表述方式,著墨於性別議題的抒發,藉以達到引起觀者反應、

95

反思的訴求。

3. 性別議題的思考與再提問

一般性別議題的層面上,大多強調以女性的意識、思維與經驗為基礎出發,探討女 性角色與社會、環境、霸權機制下的交互關係及活動模式,並著重女性的身心狀態和生

一般性別議題的層面上,大多強調以女性的意識、思維與經驗為基礎出發,探討女 性角色與社會、環境、霸權機制下的交互關係及活動模式,並著重女性的身心狀態和生